退出閱讀

蒙馬特遺書

作者:邱妙津
蒙馬特遺書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三書

第十三書

小詠,我的死值得嗎?值得你的崩毀,值得父母的崩毀,值得所有愛我的人崩毀,值得所有知道我性情稟賦的人們惋惜嗎?值得嗎?小詠,這麼多的眼淚……
然而,我得先學會對你緘默,懂得如何一點都不傷害你,唯有如此愛才會像 巨浪的岩石般慢慢顯露出來……
絮:
不要死。我不畏懼談死亡。可是,不要抗議地死。那種孤獨與痛苦令我痛不欲生。所謂生者何堪,是的,即便是活著的現在,想及你的痛苦都令我感到何堪,何況當我想及一個個夜裡消逝的你的形體內那些吶喊與不平……我無論如何不能面對這種痛苦,然而,也不是為了自己害怕痛苦而要毫不理解地去勸阻你的死亡,而是我明白你的生命,你當真殺死它,那種意義的毀絕令人對生命感到徹底的不義與無助,倘若生命連你都不要,還有什麼情理可言?
小詠小詠啊,知我如你,可知我死期已屆!然而我還有那麼多縈繞我心的藝術計畫尚未完成啊!知我如你,我要說我這短短的一生你已給我足夠了,我的這一生唯有你是真正了解我的悲劇我的深刻度的,你之於我的愛是藝術性的,向你致最頂禮的謝……
我必須對我的生命具備客觀性,那是真的。囤積著許多給你的信,囤積著為你準備的生日禮物。我之所以沒辦法再把寫給你的信寄出去,那也是客觀的。因為在現實的客觀裡,你確實不是我所想要去愛的那個對象,你確實不是我所在生命底層和她相關連著的那個人。雖然我深深地渴望和你說話,寫信給你,對你述說,因為我的生命必須做著這些,非如此不可,因為我確實是只曾和你建立過那麼深的結合體,我只能在那麼深底對你述說,我只欲望著那樣https://www•hetubook•com.com對你述說,不再能是他人。此生我所要的正是那樣的述說、溝通和創造欲望:和另一個人類能形成那樣的關連。我已獲得,我已在那樣的關連中,我已達到我的内在幸福。然而,把我的信寄出去,化我的絕對、美好及德行給予現實中的你,卻是使我被激怒、挫折、受傷害……
二十七日星期六我還聽了一場Landowski雕塑的介紹。我佩服於他的工作精神,儘管他是繼Rodin之後最偉大的雕塑家,但我必須說他還不到偉大的地步。感動我的唯有"Les Fantomes"(戰士幽魂),"La France"(法國),"Le Retoureternel"(永恆回歸),"Les Sources de la seine"(塞納河之源),"Le Monument de Narvir"(納爾維爾戰士紀念盾牌),還有"Le Temple de l'homme"(人類聖殿)之中一個向天祈禱的粉紅色雕像。我必須說唯有藝術家深深地被人類的悲劇性及死亡所浸漬時,他才能真正感動我,他才能真正偉大,或與偉大之存在相遭逢。對了Landowski還有一件"La porte de l'ecole"(醫學院大門)功力深厚。但真正好的是"Les Fantomes"和"La France",兩者都是他在經歷過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發誓要讓他死去的戰友們「再站起來」所雕成的。在荒野舊戰場上,八個昂首望天的幽靈士兵挺立著,遠方山坡低處是代表法國精神的一個持盾牌的女人,裙裾微微飄揚在風中……我相信那是Landowski一生中最深點的時刻。
我開始自己站穩,和-圖-書不再外求,我開始進入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主題……
平靜的愛不是愛,靜態的寧謐也不是真的寧謐。一切都是動態,辯證性的,一切都要付出代價的!真的。
今晨收到你寄給我的生日禮物,一整套古典音樂雜誌,很高興。
多美,多美的Alexandre啊,多美的愛戀啊,超越生死,多美啊,美到我想哭泣……Alexandre,那就是我,不是嗎?我就是Alexandre,不是嗎?那正是我的原型,我內在的胚胎正銘印著如此的記號,我就是要如此地在我生命中去愛一個人,一個女人,貫穿生命地去愛,供奉全部的自己於愛之面前……獻祭整個生命給我的愛人……啊,那正是我生命最深的夢:找到一個人,對她絕對!Alexandre就是我,我就是Alexandre!
五月二十九日
失去,失去吧!除了全部、、再全部地失去你之外,我也不會更如我所要地徹底去愛,也不會更讓你在心中體會到我的存在啊!老天,請更徹底地,更用力,更進一步,二步,三步,直到最後你死亡地從我生命中拔走你,剝奪你吧……使我更明白,無論那如何地痛苦再痛苦,失去你再失去你,我還是在愛你啊。
——九五年來自東京的關鍵信
五月二十八日
想念你。這三個字已沒辦法那麼單純地說出口,已不知該如何去描述想念你的狀態。唉,只能小小聲地在心底偷偷問自己,之於你,我真的還不夠美嗎?你的生命沒有我來跟你說話真的不會和_圖_書有點寂寞嗎?我怎麼都不能明白為什麼你要拋棄我這份屬於你生命的寶藏呢?絮,我不盡明白人生的道理。
今天是我生日。剛剛阿瑩把一隻很可愛的咖啡熊放在我的床上,熊的脖子上還掛著一個牌子:「生日快樂」。我很感動,感動於像阿瑩這樣的人,人生在世,懂得付出的人實在太少了,我所遇到的絕大多數人都自私、吝嗇得不足以去愛,或說去愛世界。住在這裡與阿瑩相處,我常感動於她的人格,她是個獨立、執著、勇敢、純潔、深情,懂得去付出及給予的人,我存活在人世,需要看見這樣的人類跟我一起活著。
爸爸媽媽剛打電話來,祝我生日快樂,我悲不可抑。他們對我如此盡力,他們已盡了全部的力氣來愛我,我當真殺死我的生命,他們會如何痛苦?是的,小詠說正因她了解我的生命,(你當真殺死它?)
除了絕對的愛之外,都不叫愛。過去我所愛過的都不算愛,從今之後才可能是愛。
(工作吧,唯有工作能遺忘一切!)老師這麼說,Beethoven、Landowski、Angelopoulos,所有的藝術家都在這麼教導我,我這一生真正想成為的是像Angelopoulos那樣的藝術家的——成為「巫」的一生。
每個藝術家的心靈質地與所經受著的命運,都可以在他年輕時候就感覺得出來,而這張歐洲電影心靈的「地形圖」的區辨也是由於這三年我的成長才繪出的。因此,絮啊,我請求你不要因為我在遠方而拋棄我,不要隨便地拋棄在巴黎的我啊,我在巴黎是為了成長為一個美麗的藝術家,是為了成長為一個值得你一生鍾愛的美麗心靈,請不要因為這種理由而抛棄我吧!我並不是一定要離開你,我也可以立刻收拾行李回到你身邊的,藝術上今生今世能達到多少並沒有關係,愛你甚至和_圖_書比我藝術的命運更重要,是因為你一直將我放逐在國外,一直不要我,不肯開口叫我回國,你從來沒覺得需要我的生命……所以沒有你的召喚,我唯有循著屬於我獨特藝術的命運走下去,繼續這種放逐的生涯了。所以,你抛棄我就純純粹粹是為了抛棄我,沒有別的原因吧,若有一絲絲是因為我在遠方,那既不值得,誤解了我,且大錯特錯了。
絮,愛不只是情感,情緒,熱情,愛其實真正是一種「意志」。
拍《流浪者之歌》(Le Temps des gitans)的Emir Kusturica昨夜摘下了電影一百周年的Canne金棕櫚獎,以《地下社會》(Underground)這部片打敗Angelopoulos的《尤里西斯之注視》,我想是因為政治因素,今年南斯拉夫地區波士尼亞和塞拉耶夫的戰爭太悲慘,實在是歐洲長期衝突的遺緒及犧牲品吧,評審團多少不無將此獎頒給南斯拉夫導演Kusturica以對Yougoslovie致意的意味。然而若今年這《地下社會》有《流浪者之歌》的水準,那麼得獎也不為過,未來看他的影展,到他的第八支片(Kusturica太年輕)時,若其中有四支片有《流浪者之歌》的水準,那他將成為Tarkovski、Angelopoulos之後我心中第三名的導演。啊,如今來法國第三年,我終於明白電影世界中,其實真正令我癡狂的是僅有的那幾個人格啊,我並不為其他的電影或電影人格癡狂,那幾個偉大的電影心靈也並非在法國,而是在歐洲的最北與最南,北方是俄國的Andrei Tarkovski、Nikita Miknalkov,南方希臘的TheoAngelopoulos,和南斯拉夫的Emir Kusturica。和*圖*書法國還活著的Godard、Robiner、Louis Malle、Rivette、Chabrol,只能算中級的心靈,而新一代的後巴洛克風如Beineix、Besson、Carax都還太年輕,甚至可以看出他們氣度的局限,很難說年紀大就能改變什麼。
Angelopoulos沒贏得金棕櫚獎,我也為他哭泣,然而世俗的寵幸及榮耀於一個藝術家不是蜜汁,更是刀劍毒藥啊!將整個塵世拋棄在後,繼續工作,Angelopoulos。
「幸福是一種綿長而悠久的充實,一種穩定和平靜。」這是你從前無意間抄給我的句子,我也因而明白你人生所要的幸福即是如此。如今我真的達得到嗎?或許我的熱情本性使我的内在並非完全如此,但是,在對待的交接面上,我想我可以做到如此。我希望如你所願般地待你,給予你,愛你。
如果我沒有自殺,也是藝術和德行留住了我。)(Beethoven)
時間是一九九五年五月二十九日凌晨十二點半,我二十六歲生日。
"Femme, je suis retourne."(Alexandrele Grand)
(歡樂比娛樂好,幸福比歡樂好。)(Scott)
「致不朽的愛」(Beethoven)
絮,你不知我是如何在愛著你,終我一生我都會在這裡,我都要如此愛你,你不明白我是如何在愛著你,或說你不願明白……你看輕我及我的愛之價值,使我潰爛,然而,我會用我一生來證明我自己的美與愛,用一個「不朽者」的我來使愛閃閃發光,我會使你明白這一切才是生命的終極意義的。然而,我不再述說這種意義了,從此我保持緘默,上天會使人們領會我的,而你也會是那當中的一人……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