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份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細讀張愛玲
二、辯證中統一的小說
張愛玲的《色,戒》我初讀時甚至覺得有點煩悶,再讀一遍仍覺艱澀費解,到了三讀時才看出它的妙處。原來這篇小說在敍述技巧上故意隱晦,處處旁敲側擊,把一些瑣碎的細節放在故事的前景,甚至小說的主人公王佳芝出場時也以大量筆墨描寫她的面貌和衣着;然後就大書麻將桌上的另外三個太太的對話,佔了整整三頁的篇幅,桌上的易太太變成了主角。張愛玲用這種間接「障眼法」來鋪陳這個既色情又諜影重重的故事,從表面上看既不色情也不驚險。我第一次讀時,不到一半早已不耐煩了,犯了閱讀張愛玲小說的大忌——粗枝大葉地只看故事,沒有足夠耐心,想一般讀者和我一樣。
到了王佳芝心中冒出第一句懸念式的話:「這太危險了。今天再不成功,再拖下去要給易太太知道了。」初讀時我丈二金剛摸不清楚:甚麼太危險?佳芝要做甚麼?沒有背景知識的讀者可能不知道原來她就是一個國民黨的女間諜,在汪精衛偽政權控制下的上海想暗殺汪精衛的特務頭子易先生。而王佳芝早已是易先生的情婦!這段關係,張愛玲只輕描淡寫地交代了一句:「上兩次就是在公寓見面」;佳芝最初色|誘易先生的場面也只有這麼一兩句:「他是實在誘惑太多,還非得盯着她,簡直需要提溜着兩隻乳|房在他眼前晃。」所以,我曾對一位「張迷」m•hetubook•com.com的男性朋友戲言道:這篇小說寫的其實是「戒色」。
老實說,看這部影片較之讀這篇小說(甚至三番四次的細讀),更令我感動,使所有改編張愛玲小說的影片遜色(包括許鞍華的《傾城之戀》和《半生緣》、關錦鵬的《紅玫瑰白玫瑰》,當然還有最近才發現的由桑弧所導演的《不了情》,都不算成功之作)。
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轟然一聲,若有所失。
太晚了。
當然,若吹毛求疵,本片在歷史佈景上仍有些許小漏洞,但不重要。我反而認為改編的劇本仍不盡善盡美,為了中英
和圖書對照,在台詞中仍有不少文縐縐和西化的痕跡,如王力宏在影片中對着湯唯說:「看着我,我們不會傷害你的!」顯然是從英文“Look at me……”翻譯來的。華人觀眾可能不會注意,此片的編劇James Schamus就是李安多年來的老搭檔,他不會中文而是用英文寫的。二人一定經過無數次討論後才着手,所以在角色個性和其他故事細節上較原著加強很多。
這當然只看出這個「文字謎」的一半。《色,戒》這個題目本身就大可研究:為甚麼原先張愛玲在色和戒兩字之間用逗號而不是句號?而在影片中李安故意由右向左寫,中間是一條線(|),既不頓又不逗!我認為李安的解釋有洞見:二者之hetubook•com•com間其實有點辯證的關係,起先是互相強烈的對比,但也互為表裏,在情節中互動,到了故事最後的高潮,卻落實在一隻鑽「戒」上,二者合而為一。到了這個緊要關頭,易先生在枱燈的燈光下看到王佳芝手上戴的六克拉戒指——也是他不願花錢送給自己太太卻送給王佳芝的一份厚禮——
此刻的微笑也絲毫不帶諷刺性,不過有點悲哀。他的側影迎着枱燈,目光下視,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頰上,在她看來是一種溫柔憐惜的神氣。
其實張愛玲煞費苦心,處處在敍述技巧上加以「戒」心(control),先不露聲色甚至有聲而無「色」,角色的個性輕描淡寫,甚至情節和*圖*書也隱而不張,幾乎全被帶描帶論的全知性的敍事語言取代了。
這是整個故事情節和兩個主角關係的轉折點:似乎就在那一剎那之間,他的戒心第一次放下了,也因此破了戒,從玩弄女性身體的色魔心態轉生一股情意;而她更由色生情,從故意以色|誘他上鈎的計謀變為真心的愛他,甚至甘願被他圍住,「最終極的佔有」。這一大轉變就發生在戴戒指的一剎那,用研究喬哀斯(James Joyce)小說的語言來說,就是一種神秘感,甚至像神靈式的「顯現」(epiphany),恐怕也只有李安才能把這一個場景處理得如此精采。(換上張藝謀導演可能不堪設想,如果王家衛執導的話,恐怕只顧去營造台上的色彩和鑽戒的光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