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睇色,戒

作者:李歐梵
睇色,戒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部份 走出張愛玲的陰影——細品李安 四、《色,戒》再現歷史情境

第二部份 走出張愛玲的陰影
——細品李安

四、《色,戒》再現歷史情境

如此類推下去,片中沒有一個人物是真實的。倒是那位易先生的親信張秘書,看來呼之欲出。經李安點明後,我才恍然大悟:我們這一代在台灣長大的人,早年都有一個共同回憶——五十年代在台灣的國民黨官員的面貌(頭髮剪得甚短)、衣着(藏青或土黃色中山裝),以及行為舉止,如出一轍。所以李安指導那位演員演戲時就說:想想你父親當年是甚麼樣子就行了。
所以我覺得《色,戒》中所「再現」的政治,與其說是日據時期的汪政權人物,不如說是兩種國民黨的類型:一種是與日本共謀的國民黨特工,如易先生;一種是重慶指使的「中統」間諜。這兩種人物,在外表上也如出一轍,甚至都信奉總理孫中山(可見之於易先生辦公室中牆上掛的孫中山像),但政治主張截然相反。目前因檔案尚未公開,有待證實的是:這兩個政權在抗戰初期是否有秘密管道聯繫(看來是有的)。而夾在中間的就是像王佳芝和裕民式的愛國學生。
車到下一個路口方才大轉彎折回,又一個U形大轉彎,從義利餅乾行過街到平安戲院……對面就是剛才那家凱司令咖啡館,然後西伯利亞皮貨店、綠屋夫人時裝店,並排兩家四個大櫥窗,華貴的木製模特兒在霓虹燈後擺出各種姿態。https://www•hetubook•com•com
空間和時間的錯綜複雜關係,恰是描寫歷史情境的關鍵所在,這一點李安並沒有把握得太準,因為他畢竟出生在台灣,沒有上海人的「集體回憶」。

有人說張愛玲也是「漢奸」,因為她嫁給漢奸胡蘭成。然而張愛玲的政治就是「非政治」(apolitical),她一向把政治和歷史背景放在後台,甚至在《色,戒》小說中把背景故意模糊和淡化,來烘托和突顯情與色。所以剛好對上了李安的路數,或者說李安借此得以發揮, 終青出於藍。但片中的另一種「前景」卻被一般影評家忽略了:以易太太所代表的一群紙醉金迷以打麻將度日的汪政權女人,她們是上海小市民的另一種誇大的典型(所以說的一定是上海話)。片中陳沖把易太太的角色演絕了,絕對應該得一個最佳配角獎。
電影藝術裏的「再現」(representation),絕非歷史記錄或寫實。李安跟我說過,易先生這個角色至少是三、四個歷史人物的「混合體」,他還為易先生起了一個名字默成,也就是從丁默邨和胡蘭成兩個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字而合成的,丁默邨原來並不瀟灑,但胡蘭成一定風度翩翩,否則才女張愛玲也不會迷上他。和圖書
這個場景是真實的,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的確有這三家店,但隔壁那家賣珠寶的小店則是虛構出來的,虛虛實實,就那麼幾筆,把個當時的上海租界文化氣氛展露無遺,而和圖書歷史也從這幾幢房子後面顯現出來了。
李安顯然和關錦鵬和許鞍華(這兩位香港導演皆曾改編張愛玲的小說搬上銀幕)不同,除了內景外也注重上海外景,並以此來襯托出當年的歷史情境,這就不容易了。
李安的《色,戒》公映後,不少論者特別指出此片和張愛玲原著小說中的歷史人物問題:易先生就是丁默邨,王佳芝就是鄭蘋如,如此「對號入座」式地作政治索隱工作,雖有助於了解四十年代初上海淪陷區的時代背景,但不一定能增進我們對於影片和文學原著本身的欣賞。
除此二人之外,還有其他人物的影子,如貝托魯奇名片《共謀者》中的法西斯黨徒——出自意大利名作家莫拉維亞(A.Moravia)和圖書的名著。片中王佳芝的髮型和臉型和原來的鄭蘋如倒有幾分相似,但角色的個性、舉止和身世皆與歷史上的真人相差甚遠。我甚至認為:王佳芝的身世背景(如父親遠走英國,她無法由港赴英留學等)和張愛玲本人的經歷遙相呼應。
這種紙醉金迷的生活又表現了甚麼?簡而言之是頹廢,今朝有酒今朝醉,不問政治,也似乎不談色情,與貝托魯奇或維斯康堤影片中的法西斯或納粹黨女人大異其趣。她們的生活背後卻是淪陷後的上海都市文化。在這一方面,張愛玲並沒有着墨太多,或許是在她早期的小說和散文中已經描寫過了。李安顯然花了不少功夫,可惜未能盡善盡美。

鄭蘋如是浙江蘭溪人,1918年生,父親鄭越原,又名英伯,早年留學日本法政大學,追隨孫中山先生奔走革命,加入了同盟會,可說是國民黨的元老。他在東京時結識了日本名門閨秀木村花子,花子對中國革命頗為同情,兩人結婚後花子隨着丈夫回到中國,改名為鄭華君。他們先後有二子三女,鄭蘋如是第二個女兒,從小聰明過人,善解人意,又跟着母親學了一口流利的日語。
如果說汪政權的女人們和-圖-書的活動世界大多是在室內(因為她們也在逃避現實)的話,王佳芝和易先生的一段情|色關係則內外兼備,而片中最後高潮的街頭場景則完全出自張愛玲的原著:
又;根據歷史學家汪榮祖的說法:丁默邨原是國民黨特工舊人,曾與戴笠同為中統局處長。汪精衛等人自重慶出走後,丁奉命赴香港勸阻,卻隨周佛海一起前往上海投敵,主持設於泡西極司要爾路76號別墅的汪政權特工總部。76號不僅是特工的代號,而且是令人談虎色變的地址。尤其在1939與1940兩年間,當汪精衛準備前往南京籌組政府之時,雙方特工展開腥風血雨的廝殺,許多新聞界與企業界人士也成為無辜的犧牲品。76號特工血洗江蘇農民銀行與中國銀行,在當時尤其震驚一時。汪政權的「中央黨部特務委員會」的主任雖是周佛海,但實際負責特工的是丁默邨及其副手李士群。就特務而言,丁不如李之兇殘,李又不如76號出身黑社會的「警衛大隊長」吳四寶之殘忍,雖有程度上的差異,畢竟都是沒有太多人性、雙手沾滿鮮血的一丘之貉。且不論忠奸,即從人性的觀點說,丁之伏法,並不冤枉。參見〈丁默邨之死〉一文。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