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睇色,戒

作者:李歐梵
睇色,戒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部份 李安對張愛玲的挑戰 二、失色之戒?

第三部份 李安對張愛玲的挑戰

二、失色之戒?

李安是否背叛了張愛玲?《色,戒》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是否背叛了國家民族的大義?這兩座大山可以使任何人「斷背」。
我最初讀這篇小說時也持這個觀點,認為《色,戒》基本上說的是戒——非但戒之在色,而且在文筆上也戒之在情,不可大開色戒。看完李安的電影後,我反而改觀hetubook•com.com了,不但承認李安有權作自己的解釋,而且認為他在片中為原著骨架不足之處添加了不少血肉;原著有所不足,改編時才有發揮的餘地,如果原著十全十美,則根本拍不出好電影。這當然牽涉到這篇原著有不足的問題,甚至我看到的不足,其他論者m.hetubook•com.com反而會視為優異。真是說不完的張愛玲,說不完的文學。
我的出發點是:電影和文學是兩種不同的文體和媒體,改編時雖有主從,文學為主電影為從,但這個主卻不能主宰一切,主次不分,所以也不能侈言背叛。此種論調,和近年的一種翻譯理論不謀而合(在此m•hetubook•com.com不能詳論)。然而,不少尊重文學的人和崇拜張愛玲的學者會反駁說:那麼,文學原著的精神和面貌呢?回答這個駁詰並不容易。我認為精神也者,視乎讀者主觀的詮釋,甚至文本亦如是,此無所謂絕對真理,但詮釋也有多種多樣——從精密細緻到胡言亂語。在這眾聲喧嘩之中,何去何從?和圖書文學理論家中的一派論調是:這也要看一個詮釋社群的共識,換言之,也就是文學和批評家和教授的團體;但也有論者認為:文本一般讀者本身就暗含讀者和閱讀法。似乎更玄之又玄。除了少數人視學者的看法馬首是瞻外,大多數遵照作者的意旨,更把作者的身世和對她的崇拜感情放進閱讀過程中,華人讀者尤然和*圖*書。特別是擁戴張愛玲傳奇的張迷。李安挑戰這千千萬萬的張迷和張愛玲研究專家,可謂自討苦吃;人人心中都有一個張愛玲,人人也可認為自己心目中的張愛玲才是對的。李安的張愛玲,雖有創意,但不少人認為是嚴重誤讀或者錯讀。張愛玲一向言行謹慎,而這篇《色,戒》寫得更謹慎,可謂是冷峻中的冷峻,豈能作熱處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