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故事

作者:高陽
大故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狀元的故事 一、金殿射策

狀元的故事

一、金殿射策

第三、鄉、會試皆是三場,殿試只是一天,例不給燭,如果寫得太慢,就要看監試的王公大臣,是寬是嚴了。大抵嚴的多,一到暮色初合,不管你是否寫完,一律收繳,於未寫完之處,鈐一印章為證,其名謂之搶卷。但遇到平和忠厚的,不但不搶卷,甚至拿吸水煙的紙煤,為人照明,這是惜士憐才,不算助人作弊。
每人看完所分到的全部卷子後,留置原處,再至第二桌看另一人所分到的卷子,這樣一桌一桌看過去,看完全部試卷,名為「轉桌」。
詳閱試卷,共分五等,記號是「〇」、「△」、和圖書「、」、「─」、「×」;讀為「圈」、「尖」、「點」、「直」、「叉」。
第五、殿試的考官,既不像鄉試稱為「主考」;亦不像會試稱為「總裁」,而名之為「讀卷大臣」。因為就理論上說,天子臨軒策士,是唯一的主考,所以狀元有「天子門生」之號。
第四、殿試卷糊名而不易書,事實上書法亦是考試的一部分;因為如此,軍機章京參加殿試,往往占盡便宜,其故無他,讀卷大臣每由軍機大臣派充,而軍機章京的筆跡,是他們所熟悉的,徇情提攜,人之常情。
和圖書殿試的第二天,齊集文華殿,每人一張小桌,由收卷官分卷,按官階高低、依次分布,一人一卷,周而復始,分盡為止,每人大約分到三十卷。
「轉桌」需要兩天的工夫,然後公推在科名中資望最高者一人,主持評定前十本;這十本卷子是要進呈欽定的,名次大致不動,在御前拆彌封後,前三名為三鼎甲;第四名至第十名,為二甲第一至第七名。但例外的情形,亦復不少;升沈決於皇帝一念之間,此在乾隆朝,尤為常見,「狀元的故事」便不妨從「失而復得,得而復失」的趙翼談起。
和*圖*書讀卷大臣例定八員,殿試前一日宣示後,即時入宮擬策題,奉欽定後,至內閣大堂寫題,封前後門發刻,往往終夜不能閤眼,及至殿試之日,方能休息,在文華殿住宿。
第二、殿試照例在「三大殿」最後的保和殿。自備試桌、用光面細布蒙於薄板,下加四根活絡的鐵條,攜入殿內,找明亮之處支起來便是一張小桌;坐具則是代替「考籃」的小藤箱。
狀元或稱狀頭,這個名稱起於唐朝武則天做皇帝時,但誰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狀元,已無可考。
清朝的考試,共分三級:縣、省、京師。「童生https://www•hetubook•com•com」入學為「生員」,俗稱秀才,每年都有機會;省的考試稱為「鄉試」,得中者即為「舉人」,除恩科外,三年一舉,逄子、午、卯、酉年分的八月間舉行,故稱「秋闈」。京師的考試集合各省舉人,稱為「會試」,亦是三年一舉,逢辰、戌、丑、末年分,亦就是鄉試的第二年三月舉行,故稱「春闈」;又以由禮部主持試務,故亦稱「禮闈」。會試取中,實際上已是「進士」,但理論上稱為「貢士」。
本篇所談的是清朝狀元的故事。清朝自順治三年丙戌開始,至光緒三十年甲辰末科止,正科恩科m.hetubook.com.com共計一百一十二科。恩科為前朝所無,起於康熙五十二年聖祖六十萬壽時;此後遇皇帝、皇太后整壽,以及其他慶期,皆開恩科。
第一、殿試只試「策問」,即所謂「金殿射策」。策問題大多與時務有關,先一日由「讀卷大臣」擬「標目」,或四字或二字,共計八條,御筆圈定四條後,由讀卷大臣再擬策題,連夜寫就發刻、印好題紙;第二天一早發題,每人一紙。
狀元是怎麼產生的呢?我將最後一個過程作一簡單介紹。
會試通常在四月中旬發榜,尚須經過一次覆試,於四月廿一日殿試。其規制與鄉、會試不同,主要各點如下。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