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套《臺灣人三部曲》,鍾肇政是寫一部日治時期五十年的臺灣人歷史,只不過他用小說的形式來表達,他把臺灣這五十年歷史分為初葉、中葉、末葉三個部分,每個部分獨立寫成約三十萬字的小說,就以他家的宗族三代人物為主角----- 即第一部人物的子侄輩,在第二部裡成為主要角色,第三部則是再下一代的人物。作者要借用一個家族發展的歷史,來透視全體臺灣社會,印證一個時代。整體而言,《臺灣人三部曲》佈局場面宏大,結構井然氣魄雄偉,評論家葉石濤稱讚它是「一部民族史詩的風格,一卷本省人民悲歡離合多采多姿的敘事詩;闡釋民族和土地絕對不得割裂的思想」,最能展現本書的核心精神。
第一部《沉淪》著重反映1895年清政府割讓台灣,台灣同胞為抵抗日軍入侵而進行的奮勇鬥爭,這是台灣抗日運動的武裝鬥爭階段。小說著重描寫陸家子弟兵在陸家四世後裔陸仁勇的率領下慨然出征,與台灣各路義軍一起,用鮮血寫下的氣壯山河、保家衛國的悲壯史詩。
※他為何沉淪?為何苦悶?為何厭世?郁達夫早期的短篇小說,亦是他的成名代表作,定稿於1921年,小說以郁達夫自身為藍本,一出版即震撼當時文壇。
※本書藉由一個中國留日學生的憂鬱性格和封閉心理的刻劃,抒寫其在異邦所受到的屈辱冷遇,以及渴望友誼與愛情又終不可得的失望與苦悶,寫實地呈現異鄉遊子于困境中的無助與絕望,亦是面對自我的深刻剖析。
※五十年早逝的青春,三段糾葛的婚姻,讓郁達夫的人生與寫作風格與其他作家有截然不同的風格,由於經常發表抗日言論及文章,不幸於蘇門答臘遭日人殺害。郁達夫的小說帶有強烈浪漫主義色彩,亦深受日本文學影響。被譽為「亞洲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
引領五四文學風潮 郁達夫成名代表作
大胆真實自我剖析 浪漫主義奔放迷離
他為何沉淪?為何苦悶?為何驚世?
無法宣洩的情感 備受壓抑的情緒 掙扎家國的情操
沉淪中你自沉淪 失落中你自失落
《沉淪》是郁達夫早期的短篇小說,亦是他的代表作,定稿於1921年,小說以郁達夫自身為藍本,講述了一個日本留學生的苦悶以及對國家弱小的悲哀。一出版即震撼當時文壇。郁達夫在《自序》中說:「《沉淪》是描寫一個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說是青年憂鬱病的解剖,裡邊也帶敘著現代人的苦悶……」身在異國的苦悶加上強國的歧視,即使自我放逐,陷溺於情慾中亦不能解救他乾渴的靈魂,反而更形自卑難堪,仍然沉淪于不可自拔的憂鬱中。郁達夫藉此描寫當代年輕知識分子飽受帝國主義及封建勢力的壓迫,迷失自我的苦悶與對未知人生的迷惘,因而引發廣大迴響與共鳴。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