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隋主沉浮

作者:碧海思雲
大隋主沉浮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卷 雄圖大業 第九百三十七章 禮下於人,必有所求

第四卷 雄圖大業

第九百三十七章 禮下於人,必有所求

了不起、著實是太了不起了,大隋絕對不能因為新羅是小國而小覷;否則,遲早會吃大虧。
金德曼和弩里夫不知自己因為這個舉動被竇威和宇文弼盯上了,金德曼猶自向快步走來的楊集行禮道:「臣女金德曼參見衛王;衛王乃是萬金之軀、國之棟樑,親自在雨中相迎,臣女等人何幸之有?」
「竇少卿說得對,新羅的確不值得我們如此禮遇。」楊集轉過身子,微笑著向竇威說道:「但是你忽略了一句古語!」
金德曼身穿瑰麗錦繡的新羅服飾,髮髻高聳,上綴金玉明珠,她一聽宇文弼如此鄭重,那張俊俏小臉立刻變得莊嚴肅穆起來,盈盈上前幾步,斂裾還禮道:「勞大王、宇文尚書、竇少卿諸多賢臣親自相迎,下臣不勝惶恐。下臣遠在邊陲,也曾多次聽聞宇文尚書寬厚仁德、慷慨有大節、博學而多才之大名。今日一見,實乃下臣之幸。」
竇威拱手一禮,凝聲道:「恕下官愚昧,還請大王明示。」
這天午時的建國門內外旗幟招展,門內外列隊的禁衛甲胄鮮明、執刀而立。楊集身穿隆重正裝,帶著禮部和鴻臚寺官員靜立在門外的蒙蒙煙雨之中。
「自然、自然!」竇威呵呵一笑,亦是笑眯眯的走了過去。
之所以有這一招,主要還是因為新羅有了內戰之險,而根源又是楊集遠征高句麗所帶來的戰後連鎖反應。
竇威和宇文弼不知新羅發生的變故,即便是知道了,那也是對大隋有百利而無一害,同樣會很高興的。他們在楊集的介紹下,很是熱情的與這個「無意遞克敵利刃」的新羅正使客套了一番。
看來楊廣讓楊集出迎,分明就是不安好心,別的不敢妄加猜測,但是「捧殺」新羅的目的肯定有,假如百濟和高麗駐京使節將此一幕反饋回去,扶余璋和高建武怎麼想?怎麼看新羅?
看著歡欣雀躍的文武官員、將士、百姓,冷眼旁觀的宇文弼嘆了一口氣,向身邊的竇威低聲說道:「這個和_圖_書小公主終究還是太年輕了,她是新羅正使,一言一行都在代表新羅王、代表新羅全體國民,然而她卻犯下了過猶不及的天大的過錯。」
朴氏反擊乃是情理之中、昔氏跟從亦可理解,即便是新羅六大族氏里的崔、孫傾向於朴氏,金白凈也有預料。可他沒有想到一向與金氏同氣連枝的鄭氏,竟然倒向鄭氏的死對頭朴氏。
新羅上下驚魂甫定、喘了口氣,目光轉向國內之時,看到的、面對的卻是一個貧困潦倒、民不聊生的國度;積累數百年的尖銳的矛盾如火山一般噴發而出。
鴻臚少卿竇威的長須隨寒風而動,他那凝重面容露出不滿之色,忽然向一旁的禮部尚書宇文弼憤然道:「新羅何德何能?竟然讓我等在風雨中等待。」
建國門因為城內延伸向北的大街有「天街」之名,故而也有「天門」的美稱;此門採用三門道過梁式建築結構,整體呈「凹」字型,門外兩側各有一座高大的闕樓,城門之上建有巍峨凌空、氣勢雄渾的城樓、箭樓、閘樓。
新羅在此之前,只是名義上屬於大隋王朝的附屬國,新羅王金白凈獲得先帝冊封的樂浪郡公、新羅王、上開府,實則只是象徵意義而已,並沒有半點約束力。然而金德曼當眾一拜、當眾以「臣女」自稱,又以「自己人」的口吻說楊集是「國之棟樑」,等於把新羅當成了大隋一部分,而不是有名無實的藩屬國。
……
朴氏不是正統,無論是從道義上說,還是從大勢等等方面來談,他們全都不能代表新羅,其優勢遠遠不如金氏大。朴氏使節要是說出類似的話,那也不過是拾人牙慧、東施效顰而已,除了顯得毫無誠意、惹人生厭之外,必然一無是處、一無所獲。
竇威作為竇氏家主,亦是一個文武雙全、足智多謀的人;然而信息和情報的不對等,使他的思維步步落後於人;一經楊集點撥,臉上頓時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金氏滅不www.hetubook.com.com了對方,又希望新羅各大家族合力應對來自高句麗、百濟、倭國的威脅;於是向朴、昔、崔、鄭、李、薛、裴、孫等等家族進行了妥協,一起建立了「和白會議」。
大隋殊遇如此,不知道的還以為大隋求著對方呢!
洛陽城城牆早已完工,而不是史上的短垣,高大城牆的牆面用青磚包砌;外郭共有八個城門,西牆無門;南牆自東向西分別是長夏門、建國門、白虎門;東牆自南向北是永通門、建陽門、上春門;北牆兩門,東為喜寧門、西為徽安門。而其中最為宏偉壯觀的城門,當屬與皇城軸線貫通的正南門建國門。
兩人匯合前行,當他們看到率隊來迎的楊集,臉色微變,竟然不約而同的屈膝跪在潮濕的地面之上。
竇威和宇文弼對視一眼,都從對方臉上看出一抹凝重和震驚之色。
隨行官員也是類似的感觸:新羅國君金白凈等於是郡王,而正使金德曼等於縣主,她又有什麼資格讓楊集冒著綿綿密密的春雨相迎?
楊集拱手道:「請!」
正欲詢問幾句,忽聞東方蹄聲隆隆、鑼鼓喧天,凝眸遠眺,只見一隊隊整齊的軍隊向遠方徐徐駛來,絢麗的彩旗猶如一片彩雲。
以前也是因為外敵,各大家族和老百姓才沒有鬧事。然而現在,高句麗已經亡國,新羅和高麗、百濟更是在楊集強硬主導之下,簽署了「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互利互惠、和平共處、文化共享……」等九項原則。
新羅雖然沒有亡國,可是在高句麗和百濟、倭國方方面面打擊之下,他們對百姓所徵收的苛捐雜稅、兵役攤派,早就把全國的潛力榨得一乾二淨。老百姓辛辛苦苦勞作,卻連最基本生計都無法維繫,他們對新羅、對金家哪有什麼忠誠和歸屬可言?
此乃兵不血刃、開疆拓土的豐功偉績,青史上必然留下濃重一筆。恰逢這等盛事,他們免不了被史官留下隻和-圖-書言片語,這對於視名聲重逾生命的人們來說,怎麼可能不興奮?
「『禮下於人,必有所求』。我們給予的禮遇,新羅未必承受得起,或許,他們也不想承受這份隆重之禮。」楊集嘿嘿一笑,神情悠然的道:「我們已經出招了,接下來,就看金德曼和弩里夫知不知禮數了!」
他倆自以為得計,殊不知金德曼遞刀子的行為,乃是新羅王和心腹近臣商量好的計策。
「和白會議」凌駕于王權之上,一旦全票通過某項決定,新羅王無權反對和否決;而新羅王提交的「議案」要是有一人投反對票,則是不予通過。更厲害的是,「和白會議」還有廢黜君王之權。朴氏和昔氏從中獲得大權、再加上周遭虎狼環伺,新羅時刻有亡國滅種之險,這才安分守己、一致對外。
宇文弼拱手施禮道:「吾乃大隋禮部尚書宇文弼!奉聖命與衛王、竇少卿攜帶文武百官在此迎候新羅使節。使者駕臨大隋、舉國歡慶、百姓開顏;願大大隋與新羅永不相悖!」
這一引導,新羅百姓立刻把矛頭指向金白凈。
……
金德曼怔了怔,聽楊集的意思,似乎不打算陪他們新羅使節團?如此想著,但是她還是輕輕頷首道:「多謝大王。」
隨著新羅形成國家政權,其文明化進程也不斷加強。金智大路即位后,於503年正式定國名為「新羅」,廢棄了「斯盧」、「斯羅」、「徐羅伐」等等名稱。同時使用「王」作為君主頭銜、廢除了長期使用的「麻立干」。
不遠處的文武官員、將士、百姓見這一幕,又聽著金德曼清脆聲音,多數人都面露激動之色。
新羅正副使竟然以這種卑微、謙恭方式在濕漉漉的地上行此大禮,這般一來,不但化解了無形殺招、打消了大隋將官的不滿,而且還滿足了在場官員、士兵、百姓的自豪感;成功的博得所有人的好感。
金德曼的所作所為、言行舉止,便是談判前的造勢之作,她把朴氏使者百分之百要m.hetubook.com.com說的話、百分之百會許下的承諾,全部說了乾淨;讓對方到來以後,無話可說。
她完全被大隋都城宏偉氣勢深深的震撼了。遠而觀之,洛陽城就像一條盤踞在大地之上的青龍,氣勢磅礴、雄偉壯觀;點綴其上的一座座城樓規模宏大、巍峨壯麗。
先是老百姓將一腔怒火傾瀉在大權「獨」攬的「和白會議」頭上,視其為貧困潦倒、民不聊生的罪魁禍首。接著是「和白會議」把罪名甩到新羅王金白凈的頭上,他們認為金白凈把犧牲無數將士才打的漢江中下游拱手讓給百濟,實乃是數典忘祖、賣國求榮之徒,不配當新羅國國君。
竇威倒不是為了他自己抱怨,而是感到大隋的做法有失國格、有失尊嚴。他認為新羅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國,無論是從雙方的實力、還是主從關係等等層面上說,朝廷讓他和宇文弼出面接待,那已經算是給對方天大的面子了;哪裡用得著身為宰相、尚書令、親王的楊集的出面?
《和平共處九項原則》的簽訂,不但讓新羅失去了外敵,而且也讓各大家族失去同心協力的基礎。
馬車停下,一襲盛裝的新羅公主金德曼踏著擺在車馬的梯子,款款下車,踏足地面。同是一身盛裝的弩里夫也從另外一輛車走下。
當然,金德曼想了解洛陽城只是其次,關鍵是想藉機向楊集說一說新羅目前的處境,希望他能夠支持金氏,而不是朴氏。要是他願意幫忙說情。
作為新羅的主人之一,朴氏和昔氏眼看著王權被金氏掠奪、霸佔而去,實力猶存,又怎麼可能心甘情願、善罷甘休?他們明面上雖然尊金氏為首,暗地裡的陰謀詭計、兇殘手段,卻是一刻都沒有停止過。
「眼前此事傳開以後,確實可以讓大隋上下更親近、更喜歡新羅,而不是與之有宿世之仇的高麗、百濟。但是我大隋只要順杆子往上爬,就能名正言順、冠冕堂皇的收編新羅;新羅如果膽敢反抗大隋,那便成為失去道義的反叛之臣https://www.hetubook.com.com,我大隋完全可以讓高麗、百濟殲滅『不義』。」
金德曼提起裙裾,當先而行,走向楊集所示意的寬大的車輦。走了幾步,又向旁邊的楊集央求道:「大王,臣女很想了解洛陽城,大王能否與臣女同車。從旁講解?」
等他們一一寒暄完畢,楊集說道:「使者遠道而來,舟車勞頓,且即將降下大雨,還請入城,隨宇文尚書、竇少卿前往鴻臚寺稍作休息。」
新羅定國名之前,朴赫居世居西干在公元前57年被擁戴為「麻立干」,國號徐那伐,是為新羅立國之始。從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4世紀,「徐那伐」長期停留在部落聯盟的酋邦形態,由朴、昔、金三個氏族輪流出任大酋長,到了四世紀後期,大酋長金奈勿確立了金氏世襲的體制。至此,新羅從執行禪讓制的部落聯盟蛻變成國家政權。
一連串突如其來的變故,打得金白凈措手不及、心急如焚,當他聽到朴氏向安東都護府派遣使節、試探大隋態度的消息,立刻明白對方找錯了對象;搶先讓女兒和宰相跨海入朝、尋找能夠做主的大隋皇帝——只要大隋皇帝願意幫助金氏度過難關,金氏可以應下任何苛刻條件。
「竇少卿,此乃新羅公主、新羅正使給我大隋遞來的克敵利刃,我等務必牢記在心、稟報聖人」宇文弼最後向竇威交待一聲,便笑眯眯的迎上前去。
約有一刻時間,聲勢浩大的隊伍抵達正前方。城前嚴陣以待的驍果軍將士立刻分散開四周,以防不明真相的百姓衝撞來客。而裴仁基率領的北方水師將士盔明甲亮,也列著整齊陣列,護衛新羅使節團向城門靠近。
「也好!」楊集倒是沒有拒絕,便走了過去,與她登上同一架車輦。
「王女乃是遠道而來的使臣;此大禮,本王承擔不起!」這個時代的男女之防沒有宋朝以後那麼嚴重,而且金德曼又像個男的一般行禮,楊集便以上邦之禮,滿面笑容的將她扶起,拱手還了一禮之後,又走到弩里夫面前,將他扶了起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