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火熱的年代

作者:富春山居
火熱的年代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砥礪前行 第一千零六章

第三卷 砥礪前行

第一千零六章

吳川思考了許久,順手把手中的煙頭摁熄在了面前的煙灰缸內,這才看著芮恩施誠懇的說道:「我們也希望迎接一個和平時代的到來,如這一次的歐洲大戰實在是人類文明的不幸。因此,我國必然是支持威爾遜總統提出的建立國際組織以維護世界和平的主張的。
吳川不打算給列強扶持中國地方軍閥的機會,那麼先確定消滅地主階級的正義性就是必須的。沒有了地主階級的支持,就不可能存在什麼軍閥集團。
因此芮恩施並不拒絕共和黨所提出的消滅地主階級的主張,但是如何消滅地主階級卻是他極為關注的。他所希望的,是中國的精英階層在美國的價值觀的指導下,對於中國的政治進行改造,從而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一個親近美國的精英階層。
「啊?」羅乃音有些不知所措的說道:「取消片面最惠國待遇,這似乎不再您之前提出的要求之中……」
能夠親耳聽到吳川對於十四點和平原則的支持,對於芮恩施來說,今天的談話倒是達到了一半的目的。他於是很快的說道:「其實十四點和平原則一文的最後已經提到了,『成立國際聯合組織,各國互相保證彼此的政治獨立、領土完整』,我國希望中國到時能夠支持成立這個國際聯合組織。」
和美國公使的談話算是暫時告一段落,接下來張雲榮走過來告訴吳川,晚上的宴席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他應該出發了。雖然英國外交官並沒有參加白天的遊行活動,但是卻沒有錯過晚上的宴請。
赤共動輒以不消滅地主階級則中國不能完成工業化,則日人必將入侵我國之言恐嚇民眾。然以我觀之,赤禍之巨,遠甚日人。日人入鏡,至慘不過又一滿清也,鼎器中原,歸循道統,入吾諸夏,變其本源,此亡國而保天下之遺幸。
而今次也是如此,在袁氏去世后也同樣沒有人敢於擔負起組建新政府的責任,大家都在關注著共和黨的舉動,期待著共和黨能夠主動和他們妥協。至於讓他們出頭去挑戰共和黨,那是沒有人肯站出來的,哪怕是被稱之為「革命領袖」的孫文,也不敢說建立一個沒有共和黨加入的新政府。
和-圖-書然美國需要一個東亞的盟國來牽制英日同盟,但是美國並不需要在東亞出現一個如同美國這樣的區域霸權。就像美國不允許歐洲列強插手美洲事務,成長起來的中國也不會允許西方列強插手東亞事務。日本限於其體量是難以做到這一點的,但是中國的體量卻足以做到這一點。
芮恩施對此倒是沒什麼意見,他很快就確定的對吳川承諾道:「當然應該如此,我們想要的並不是一個新的協約國,它自然不應當為某些強國所操縱……」
當然,對於美國希望保留一部分地主階級的存在,他也是能夠理解的,畢竟地主階級是最為反動的階級,只要地主階級還存在,那麼列強就能夠通過地主階級絞殺中國地方上的進步力量。南美洲那一票後世的軍政府,說到底不正是國內的大地主和美國資本家的結合體么。
這些地主階層的存在,實質上同樣不利於美國價值觀的傳播,這在義和團運動中已經是被證明了的。但是他來中國這麼多年之後卻也明白了一件事,中國就是一個被地主所控制的社會,除非美國和英國佔領印度一樣直接佔領統治中國,那麼美國就不可能把自己的價值觀傳播給中國人。
現在赤共引入俄國過激派的主張,實則是要掘我有產主義之根基也,毀我禮義廉恥之華夏道統也,焚我學人商賈立世之箴言也!赤共之於我,腹心巨患也,徹骨深毒也。
顧維鈞、唐紹儀這些留美學生出身的中國精英,向來是比較得到美國外交官的關注的,特別是對於大學教授出身芮恩施來說,這些人其實和自己很有共同語言。他對於吳川的初始好感,也是來自於對方是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的留學生,當然這位留美學生和其他留美學生差別有些大。
吳川同樣點了點頭說道:「有授權就沒有問題。那麼您回去可以準備一下,明天第一個議題應當是取消片面最惠國待遇。」
對於這種賣國腔調,芮恩施倒是不陌生。畢竟南北戰爭爆發的時候,南方的奴隸主們也是高喊過要回歸英國,而拒絕同北方聯合的。芮恩施對於這些中國人雖然不感冒,但是卻又不和-圖-書能眼睜睜的看著共和黨把他們開除出新政府,那就意味著共和黨將會建立起一個一黨獨大的政府,這並不符合他的價值觀。
但是,我要先申明一點,中國所支持的是一個真正能夠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組織,它不應當為某些強國所操縱以排斥另一些大國,那隻會造成新的對抗。如果這樣的形勢真的出現的話,那麼我將會反對我國加入這一國際組織。」
吳川有些驚訝的看著對方說道:「貴國政府的效率確實有了很大的提高啊,我以為按照慣例,至少還要一周才能聽到貴國政府的答覆呢。正式會談么,我們這邊隨時都可以,您如果獲得了授權,那麼我們明天下午就可以開始,我會通知他們來接您的。」
但是中國的親美精英實在是太弱小了,手中有點力量的實權人物不是親英就是親日,哪怕俄國人都要比美國更容易影響中國人。說到底,中國人實在太現實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又沒有出過國,所以中國人只認那些曾經打到過中國領土的列強,英國、俄國和日本、德國都在中國人面前展示過力量,所以中國人就害怕這些列強。
雖然有些知識分子能夠背叛自己的出身,選擇支持共和黨所主張的土地改革,並認同了共和黨推動的對於中國社會的改造,但是大部分知識分子,哪怕是支持革命的開明知識分子也是反對激進的土地改革方案和消滅地主階級這一主張的。
共和黨做到了第一步,擁有了一支能夠對於列強說不的武力,但是即便以芮恩施的觀念來看,共和黨也過於「巴黎公社」了些。在剛抵達中國的時候,芮恩施是積極的排除日本在中國的影響力的,而美國國務院則希望在中國和日本之間取得某種均勢平衡;不過隨著共和黨把日本勢力從滿洲和山東驅離后,芮恩施又覺得對於日本不能過於苛刻了,不過美國國務院卻又改變了態度,認為應當在中日之間堅定的支持中國。
換之赤禍浸染,江山變色,黔首勞工起而執政,智者貴者低眉順目,則乾坤倒持,綱常無序,是亂之後發也。日人威脅,近且緩;赤禍之災,遠且急。」
在這樣的患得患和*圖*書失中,芮恩施既希望能夠阻止共和黨走向集權,給予其他民主黨派以政治權力,但又不希望造成共和黨同美國政府的疏遠。
這不僅僅是芮恩施一人的意見,也是美國一部分進步主義者的看法。畢竟在戰爭爆發之前,美國的精英階層已經意識到,在英日同盟所建立的海上包圍圈中,美國很難再走歐洲殖民地帝國主義的道路。而想要擊敗歐洲各帝國主義對於殖民地的壟斷,向這些殖民地國家輸入美國的價值觀,從而引導他們脫離宗主國的控制,主動的同美國發生經濟和政治上的聯繫,才是對於美國最為有利的方式。
雖然中國人正在不斷的和外部的世界展開交流,但是只要鄉村中的經濟環境不發生大的改變,那麼中國的西化也只能同印度那樣,在少數港口和交通便利的城市實現,而在內陸的廣大鄉村中是很難發生什麼變化的。
比如共和黨之外最具有革命色彩的中華革命黨,就有人對於消滅地主階級的說法深惡痛絕,他們在報紙上猛烈的攻擊共和黨,言:「觀共和黨所謂消滅地主階級的主張,和俄國過激派的主張幾乎無甚差別。俄國過激派在國內屠戮有產者,掠奪有產者的家產,幾乎把俄國變成了一片白地。
而這些地主所控制的鄉村經濟又是追求不同外部發生關聯的封閉式小農經濟,除了煤油和棉紗之外,中國的鄉村其實很少需要外國的工業品。英國在中國南方經營了幾十年,也只不過打開了長江三角洲地區,和長江沿岸的幾個城市。
對於芮恩施的轉換話題,吳川的精神終於振奮了一些。畢竟兩人繼續討論下去,他也只能反覆重申自己的主張,並不會有多少新意可言。在消滅地主階級的這個問題上,他並不覺得同美國人有什麼可討論的,因為在袁世凱去世后,中國的地主階級就已經失去了一個總代表,這個時候不一棒子把地主階級打死,接下來等地主階級選出了新的總代表,那麼共和黨花費的力氣就大了。
芮恩施終究是從學者轉入的政界,在某些方面還是有著自己的原則的。而作為一名進步主義者,他對於中國的地主階層並無什麼好感。在他看和*圖*書來,中國的地主和印度的地主並沒有什麼區別,都是愚昧和專制的代表。
至於威爾遜總統提出的十四點和平原則,吳川只是思考了一下就回道:「對於總統先生提出的十四點和平原則,我認為對於恢復及維持世界和平是一個極好的建議,如果世界各國能夠接受的話。但是,總統先生打算如何把十四點和平原則推向國際社會呢?我想公使先生您應該知道,某些國家恐怕是不可能主動放棄奴役其他民族的權力的。」
但是,曾經想要以中國平衡東亞局勢的美國政府,在通過中國對荷蘭的挑戰進入了東南亞群島后,現在卻希望中國能夠發揮出更多的作用,以分擔協約國體制對於美國的壓力了。加入歐洲大戰標志著美國已經不甘心在國際事務中做一個旁觀者,但是美國政府還是對於英法的力量有所擔憂的,這場大戰雖然摧毀了英法陸上的大部分力量,可是英國皇家海軍艦隊卻幾乎沒受到什麼損失。美國需要一個有足夠分量的盟友去吸引英國人的目光,從而對英國施加壓力,迫使英國交出對於世界的控制權力。
哪怕芮恩施通過和吳川的合作為美國擴大了在東亞的利益,他也不是很不喜歡和吳川打交道,因為每次和對方的談話都太過於功利了,完全沒有體現出美國在道德上的崇高感。而和其他中國精英們談話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他們總會把美國當成救世主,期待著美國來幫助中國主持公道。
他在這裏勸說吳川先建立國會,而不是把那些民主黨派派出在外,就是因為中國真正的民主人士實在太少了,大多隻能算是開明的知識分子,而這些人必然是出身於地主階層的,因為中國的農民家庭根本供養不起一個脫產讀書的知識分子。
按照芮恩施對於中國社會的調查,中國想要建立起一支能夠對著列強說不的國防武力,然後成為親近美國的力量,那麼首先就得讓那些地主把資本投資在工業上,給中國底層民眾以更大的人身自由,像現在這樣把底層民眾禁錮在土地上的鄉村,顯然是不能讓中國脫離列強的控制的。
當然,羅乃音來參加晚宴還有著其他任務,他在宴席結束和-圖-書之後請求和吳川單獨交談。在一間小會客廳內,羅乃音對著吳川說道:「我接到了國內的來電,我國政府願意就您所提出的基礎上進行協商。不知,我們何時可以開始正式的會談?」
這種外交思想上的變化,其實就代表著芮恩施和美國政府對於中國認知出現了偏差。經過這幾年在中國的生活,芮恩施認為中國的潛力要遠遠超過日本,雖然現在看起來日本還要強上一些,但是日本對於中國的強大隻在海上,以共和黨的發展速度,雙方在陸地上的力量對比已經開始出現了逆轉。
在同吳川交談了一段時間之後,看到吳川對於新政府組建的主張如此的堅定,芮恩施只能暫時擱置了這個問題的討論,轉而向著吳川問道:「威爾遜總統在年初時提出了十四點和平原則,對此您是怎麼看的?或者說,您對於戰後的世界秩序有什麼樣的看法?」
羅乃音裝作沒有聽到吳川對於英國政府效率的嘲諷,他點了點頭說道:「那就明天下午開始好了,我會在領事館等候貴方代表的光臨。至於授權,我已經獲得了。」
如果說顧維鈞、唐紹儀他們是充滿了對於美國政治的憧憬返回國內,並試圖把美國的政治體制複製在中國的政治上,雖然在芮恩施看來這些留美學生對於美國政治的認知還是存在了一定的偏差,那麼吳川就是真正的領悟了美國政治的精髓,並利用了對於美國政治的了解,在為中國謀取利益了。
吳川打斷了他說道:「不取消片面最惠國待遇,我們談什麼都沒有意義,因為其他列強會按照片面最惠國待遇獲得我們給予你們的優惠。我們已經和俄國、日本、德國、義大利、法國進行交涉,全面取消這一待遇,重新簽訂互惠互利的條約。您可以再向國內請示……」
但是這些開明的知識分子實在是太弱了,只要共和黨堅持不讓他們加入新政府,他們就幾乎不能對中國的政治施加什麼影響力。這一點從袁世凱建立起獨裁體制時就已經證明了,如唐紹儀居然拋棄了自己的政治責任,連辭職書都沒有一張就擅自離開了自己的崗位。至於那些地方上的民主人士,差點就成為了復辟帝制的鼓吹手。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