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火熱的年代

作者:富春山居
火熱的年代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砥礪前行 第一千零八章

第三卷 砥礪前行

第一千零八章

不僅北洋內部不敢自居為袁世凱的政治繼承人,就是立憲民主黨人也沒人敢站出來堅持讓黎元洪接任總統的,雖然按照現在的法律,在任總統無法履行自己的職務的時候,應當由副總統代為接任總統職位。但是既然袁世凱在世的時候把中華民國的憲法和政體都改的一塌糊塗了,而共和黨和中華革命黨等政治團體又已經聲明袁世凱在世時的政治上的政策為非法,那麼副總統順序接任總統的法律也就無法履行了。
和西交民巷改造過的西式街道不同,東交民巷還是相當的中式的,不過東交民巷21號內部還是進行了一些現代化的改造,而這裏也成為了共和黨在北京的辦公室,現在這裏也變得相當熱鬧了。
這些地方勢力不過是順著自己的本性做了當前最有利自己的選擇,在共和黨的軍隊打過來之前,先把自家的地盤整合好,接下來再看形勢選擇是戰是和。哪怕就是投降共和黨,手中本錢多一些也好叫高價錢啊。
而隨著袁世凱的去世,現在就連北洋內部的軍頭也開始自行其是了起來,比如王占元一案表面上是共和黨在清算舊賬,畢竟王占元之前佔著湖北的時候拒絕了共和黨派出人員在湖北各地建立黨組織,但北洋內部都清楚,是段芝泉看上了湖北的地盤,才使得王占元不得不帶著家小北返。
隨著共和黨通過接待群眾對政務進行了干涉后,現在各黨派在京代表也照著共和黨的樣子辦起了自己的接待處,雖然他們並沒有什麼力量,但好歹掌握著一些輿論,中央政府倒也不敢過於得罪這些人。如此一來,京中的大小官員不免叫苦不迭,認為這些政黨代表干政的舉動完全是亂政之舉。
雖然梁啟超、林長民、張謇、岑春煊、章士釗、劉光烈等立憲民主派試圖和中華革命黨、韜園派、政學會妥協,意圖讓黎元洪接任總統一職。這是在共和黨推出了一定要消滅地主階級的政治主張之後,立憲民主派意識到共和黨和他們的政治理念相差的太遠,才放棄了向共和黨靠攏的打算,而意圖團結更靠攏他們政治理念的其他黨團,然後謀求在新政府的民主體制下共同對抗共和黨。
袁世凱去世后,北京政府的權www.hetubook.com•com力其實掌握在了四個人的手中,副總統黎元洪、段祺瑞、耿謹文和他自己。黎元洪無才無志,不過就是想要更進一步,坐一坐那個最高的位置;段祺瑞有志向,但是才能卻相當的不足,基本上就是一個武人;徐世昌自己是有才能卻沒有這個志向;至於耿謹文則是共和黨的代表,共和黨的才能和志向就是他的才能和志向。
而共和黨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建軍不過才五、六年,其中骨幹還是當年北洋系統的那些人,但是這些人在共和黨手中就變得令行禁止,不敢違反軍紀了。在連續擊敗日本和北洋軍后,也沒有露出一點驕兵悍將的樣子,對於徐世昌來說是相當不可思議的。
和其他政黨駐地門禁森嚴的樣子不同,21號大院是整天敞開大門的,任何人只要在門衛處登記過就能按照先後秩序入門拜訪,共和黨有專門的人接待這些訪客,然後把這些訪客的要求轉給中央政府的各個對口部門。
徐世昌的置之不理,還一口氣同意了幾封官員的辭職信,倒是讓下面的官員陡然安靜了下來。而且這麼一搞,北京官場上的風氣都好了許多,至少現在整天在八大胡同上班的官員就少了不少。
不過從黎元洪府上出來之後,上了車的他想了想還是吩咐了自己的司機道:「去東交民巷21號。」
下面這些人的抱怨之聲,都已經傳到了徐世昌的耳中。如果是過去,徐世昌也許還會為這些官員出頭,但現在他自己都想著告老回家了,哪裡還願意為這些官員為自己找麻煩。再說了,三條腿的蛤蟆難找,兩條腿的人還難找嗎?特別是想要當官的人,就更加不缺了。
徐世昌聽后立即點頭應道:「修建這兩條鐵路當然是好事,但是錢從何來?以現在的國家財政來看,我們恐怕掏不出這筆巨額資金吧?」
以共和黨現在的實力,北京政府的官員自然是不敢忽視共和黨的監督和批評的。畢竟在共和黨擊敗了山東的北洋軍和入侵的日軍之後,大家就知道北洋團體恐怕是鬥不過共和黨了。也許哪一天共和黨就進入北京接管中央政府了,那麼他們為什麼要去得罪共和黨呢,人家也和圖書許動不了部長,難道還動不了他們這些辦事人員嗎?
但是黎元洪不能保證,他如果繼續表現出對總統職位的野望,共和黨會不會也和對付王占元那樣對付自己。雖然立憲民主黨把希望都放在了他身上,但是這些人在前朝也就是些清流,他要是被共和黨給法治了,他們也不過是給自己寫上幾句輓聯,然後罵幾句共和黨而已,但是這對於他和共和黨都沒什麼意義。死人當不上總統,而共和黨也不會被他們幾句話罵倒下。
一開始大家都覺得共和黨這種做派不過是為了展現自己的親民,只是沽名釣譽的舉動。但是隨著共和黨以群眾要求為名義對各部門的政策和實施方式進行了監督和批評之後,大家才發現,不知不覺中共和黨倒是成為了群眾心目中的中央政府的中央了。
雖然這些立憲民主派的想法很好,但是他們的組織力實在是太差了些。不要說北方和南方的立憲民主派人士的政治想法相差很遠,哪怕是南方各省之間的立憲民主派人士之間的政治述求都未必一致。甚至於被各省立憲民主派人士推出的黎元洪,雖然垂涎于總統的職位,但卻也擔心共和黨不講規矩以武力破局。
和王占元一案相比,陝西和山西的事件反而更讓人理解了,既然你們北洋內部都開始動手搶自己人的地盤了,那麼地方勢力驅逐開始衰弱的北洋勢力,就更加的理所當然了。至於說什麼團結起來對抗共和黨,可共和黨的軍隊又沒有打到他們面前,倒是北洋團體已經失去了統一天下的可能,卻還想著騎在地方勢力的脖子上,就讓人難以忍受了。
更何況以黎元洪的人生閱歷來看,這些人之所以痛恨共和黨和吳川,純粹是因為對方不肯給他們官做,要是哪天吳川想明白了,給這些人幾個小官職,估計他們就該為吳川歌功頌德了。
這種團結的程度,是令北洋各人也難以忽視的。北洋中就有人這樣說過:「北洋有實力但沒理想,革命黨有理想但沒實力,只有共和黨又有力量又有理想,恐怕日後中國還得看他們的了。」
因此當徐世昌跑來向他詢問關於王占元一案的處理時,黎元洪立刻就病了,他躺在床上氣喘吁吁和-圖-書的對著徐世昌說道:「東海兄,你看我惹了風疾總也不見好。其實我前些時候就想要告假回老家修養去了,不過想著大總統的後事剛剛操辦完畢,國事還沒有理出一個頭緒,所以想要等著國家安定下來再說。不過現在看來,我這身體確實是難以支撐下去了,這國事還是要仰賴東海兄你來支撐了。」
共和黨也許對於他當日的行動只是譴責,以令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但是黎元洪不認為共和黨會為了死人找自己的麻煩,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他的行動其實也在客觀方面幫助了共和黨,結束了南北誰是首義的爭論,畢竟武昌起義的領導人除了他之外幾乎都死完了,而哈爾濱起義的領導人則幾乎都在。
對於經歷了清末和民初亂象的徐世昌來說,一隻能夠約束住軍隊的政治力量,對於當前的中國來說確實是急需且難得的,也是國家由亂到治的基本。因此哪怕他並不認同共和黨的政治理念,但還是支持共和黨來接手中樞的。當然作為一個傳統的知識分子,他也不希望站在當下的政治旋渦中。
黎元洪的這點伎倆,徐世昌自然是洞若明燭的,但是他也只能安慰挽留對方,不要著急的辭職,不好當面揭穿對方的演戲。袁世凱去世后得利最大的,其實還是他這位國務卿,不僅掌握了行政大權,還代為執掌了總統的印章,理論上他現在已經成為了中華民國的第一人。
耿謹文聽后也不推讓,就爽快的說道:「既然如此,那就我先說好了。其實我就想要說兩件事,第一件事是關於山西煤礦外運的事,徐國務卿想必也知道,這西人在我國勘探過各地的煤炭資源,曾經說過山西的煤炭最為豐富,可是因為山西的地形,山西煤炭的外運也最為困難。因此我們打算在大同和秦皇島之間修建一條高標準的重載鐵路,好讓山西的煤能夠更好的利用起來。
第二件事,我們收回了一部分湖廣鐵路的債券,對於剩下的債券採取了凍結的方式。不過從目前來看,湖廣鐵路中的川漢鐵路恐怕是很難實施了,因為當前的技術力量不足以修建此段鐵路。不過我們認為四川對外的交通還是應當獲得改善,因此我們想要從陝西修建一hetubook.com.com條鐵路入川,和隴海鐵路相連接。」
就徐世昌自己而言,在北洋維持不下去中央政府的時候,他倒是寧可選擇共和黨執政。倒不是他覺得共和黨力量強大,而是在共和黨的治下,是唯一能夠約束住武人的。
不過徐世昌很清楚,他手中的權力其實是虛幻的,沒有共和黨和北洋團體的支持,他下發的文件就很難得到各省的認可。其他且不說,光是各省的正規軍編製,袁世凱在世的時候就沒能控制住,不要說東北國民革命軍這樣的強勢武裝力量,就連河南、山西、陝西都有著不服從中央的地方武裝,他們依靠地方稅收或販賣鴉片養活自己,對於中央的命令一般是有選擇的服從。
在沒有把權力交出之前,徐世昌可不希望讓可以為自己分擔壓力的黎元洪退出去,因此他對於黎元洪的萌生退意,自然是故意裝作聽不懂了。
徐世昌並不反對共和黨接過自己手中的權力,但現在偏偏是共和黨並不急著接過中央政府的權力,而是要逼著大家先站隊。從共和黨處置張勳、王占元等人的斷然措施來看,共和黨做事幾乎沒什麼人情味,一旦觸及了共和黨的利益,那麼就有可能被對方清理掉。
耿謹文讓開了道路,邀請徐世昌進門,接著笑著問道:「那就進屋說,我也想聽聽,您找我是什麼事。」
北洋派內部紛爭不斷,前國民黨也同樣如此,至於立憲民主派幾乎就不能稱之為一個政治團體,想要把這些人擰成一股繩子,估計比選一個皇帝出來還困難。而共和黨那邊,權力卻是越來越集中於吳川手中了,不管是耿謹文、宋雲桐、梁廷棟還是其他人,都不曾公開提出和吳川相反的政治主張,哪怕共和黨中的某些人並不是完全認同消滅地主階級的主張,但是對外表態時還是擁護這一政策的。
徐世昌進屋后坐下,想了想說道:「本來我該先說,不過我這事不算什麼大事,不如你先說說,你想找我說什麼事吧。」
徐世昌來這裏的次數也不少了,因此很快就有人出來迎了他走到了一處跨院內,也就是耿謹文的日常辦公室。看到徐世昌過來,耿謹文也走到了門口迎接道:「徐國務卿過來了啊,我還正想著去居仁堂找你呢。」
和_圖_書觀共和黨的軍隊,哪怕是在北洋的腹心之地也可以說的上是秋毫無犯了,雖然共和黨在北洋的地盤上強力推動土地改革,但是受到損失的不過是少部分地主,得利的還是大多數本地貧民,共和黨的將領並沒有把大量的田地侵吞到自己名下,這就是一項相當了不起的成就。
於是,共和黨還沒有什麼大動作,這邊試圖聯合起來的反共和黨聯盟已經四分五裂了。徐世昌對此也是無可奈何,原本他還有些想法,不過現在也都煙消雲散了。他算是看出來了,共和黨哪怕什麼都不做,北洋派、立憲民主派和前國民黨成員們也很難結成什麼聯盟,因為大家缺乏互信的基礎。
要知道哪怕是袁世凱親手練起來的北洋軍,也不得不向這些部下們行賄才能指使的動他們。而從小站練兵開始,袁世凱對北洋軍下的功夫幾達十多年,對軍中將領結以恩義,方才能夠在關鍵時刻讓這隻軍隊站在自己這邊。但是,袁世凱也不能阻止這些軍隊在作戰中侵擾平民。
特別是在共和黨抓了王占元,要追究其在湖北的各項罪行后,黎元洪就萌生了去意。他自己很清楚,共和黨一直沒有忘記他在湖北清洗革命黨的舉動,共和日報上每隔一段時間就在宣傳哈爾濱起義和武昌起義對於民國建立的偉大利益,不少當初從武漢逃走的革命黨現在都加入了革命委員會,對於他當日的清算革命黨的行動一直耿耿於懷,只是沒有找到發難的時機而已。
因為有共和黨在旁冷眼旁觀,北洋團體給袁世凱操辦後事的時候還是相當收斂的。而且共和黨不願接受袁世凱讓出的大總統一職,也不同意按照袁世凱的遺願進行政權交替,這也就意味著袁世凱所留下的政治遺產都成為了負資產。
哪怕是作為北洋的一份子,徐世昌對於北洋內部的那些軍頭也是相當不滿意的,從張勳到王占元,再到陸建章、李純等人,到了地方上沒有一個不是仗著手中的武力盤剝地方的,這也是北洋在各地始終站不住腳的主要原因。各省民眾對於北洋武力統治怨聲載道,又怎麼可能支持北洋同共和党進行抗衡呢?
徐世昌向著耿謹文回禮后不慌不忙的問道:「哦,那可真是巧了,我也正有事想找你說說。」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