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砥礪前行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東北的委員會體制,這正是國民黨及中間人士最為痛恨的政府體制。也就是共和黨搞這套東西的時候,俄國革命還沒有開始,因此國內的精英階層對於這套東西一開始是瞧不上眼的,他們認為這就是類似農民起義時搞出來的草台班子,既不能體現出官府對於小民的威嚴,也無法吸引到國內的知識精英加入。
只不過吳川並不是袁世凱,他根本不想接受這些舊時代精英們的擁護,而共和黨所推動的工業化又是這些舊時代精英們難以理解的東西,他們中的許多人連一根火柴是怎麼製造出來的都不清楚,又怎麼能去管理一個製造鋼鐵機器的工廠呢?
因為那些人只能在自己的地盤上污衊共和黨,並不能跑到共和黨的地盤上去污衊對方,而在土地改革的大潮中,那些反對共和黨的地方精英們一般都是土地改革的對象,農民自然也就不會聽這些地主鄉紳們扯淡了,地主鄉紳說的再多也不會減他們一分地租,也不可能把土地白白送給他們,他們自然更願意聽共和黨說什麼。
更讓人難以忍受的就是,共和黨拒絕接受名流的舉薦任官或是海外留學生直接任官,特別是那些讀法律或文學的留學生,倒是對工科及理科方面的留學生青睞有加。
特別是民元建立以來,由於袁世凱的倒行逆施導致政府對外信用大減,從而不得不於民三民四發行了一批短期公債,這些公債以常關稅為抵押,總數高達5000萬元,每年需要償本付息達700萬元。但是共和黨認為,如果我們想要拿回關稅定價權,就得裁撤各口岸50里之外的常關,而拿回了關稅定價權之後,關稅增加部分必然會超過常關稅,則國家財政收入就會大大增加,從而減少外債償付在財政支出中的比例。
相比起民元初年國會和政府之間的亂象,和袁世凱廢除國會搞大總統制的獨裁統治,現在這個委員會-內閣施政體制,看起來運行的還是不錯的。首先政府的行政權幾乎為部門委員會所掌握,政府部門也就失去了同委員會扯皮的權力基礎;而委員會對於政府部門的領導,又讓委員會失去了推諉責任的借口。
因為上海事件,現在各地民眾都是群情激奮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站出來要求民眾冷靜下來,等待著政府和日本及其hetubook.com.com他列強的交涉結果,我看民眾多半是不會理解的。有共和黨在側旁觀,政府難道還能對民眾採取強制的手段嗎?那豈不是給了共和黨聲討府院的借口?我看,總統還是應當支持共和黨的一攬子提議的,然後督促政府儘快落實下去。把民眾的目光都集中到政府身上去,這樣才能把民眾對於總統府的不滿降到最低。」
正因為如此,新政府成立之後,總統府這邊還沒有什麼動作,徐世昌也沒有拿出什麼施政方案,但是政府各部門卻比之前提高了數倍的效率。政府部門的正常運轉,使得袁世凱-孫中山的政權交接就變的平穩了起來,不管是競選總統失敗的段祺瑞,還是地方上的實力派,都對新政府的成立表示了服從。
相比之下,讀法律還是要比讀文學的低了一個層次,因為他們畢竟還是要去做事,要和洋人去爭執的,但是讀文學的只要寫寫文章為自己塗脂抹粉就可以了。至於讀工科、理科的,那就更加讓人瞧不上了,整天要和那些工人、苦力為伍,實在是難登大雅之堂。
只是,新恢復的國民黨的聲勢雖然起來了,但是國民黨內部的凝聚力卻並沒有如他期望的那樣有所好轉,現在的國民黨看起來倒是比宋教仁組建國民黨的時期更為雜亂了。那個時候還有宋教仁這個手腕圓滑的黨內骨幹把各地的國民黨員凝聚起來和袁世凱爭奪第一屆內閣的組閣權,但是現在他身邊卻沒有這樣的人了。
政學系的李根源也終於表態道:「我們也並不是非要在這個時候打倒徐世昌,只不過我們不覺得徐世昌能夠把真正的共和制度落實下去,我們只是希望能夠建立一個更加服從於總統指示的政府,從而完成總統的建國方略而已。」
聽了孫中山的發問,居仁堂內頓時都安靜了下來,哪怕是剛剛一直振振有詞的謝持,也坐回了座位慢悠悠的喝起了茶來。
從建立中華革命黨時的整肅黨紀,要求黨員精誠團結的效忠黨的領袖;到今日只要能夠擴大國民黨的影響力的實力派,黨就對這些實力派敞開大門,這可謂是兩個極端了。但是為了鞏固擴大國民黨在各地的力量,孫中山還是默認了這種黨組織的快速擴張。
謝持及他身邊坐著的黨員們默默無言,他們所反m.hetubook.com•com對的自然不是這些建議的本身,而是提出建議的共和黨。否則,哪怕他們再怎麼痛恨共和黨,也無法反對對方所提出的這些保衛國家利益的方案的。畢竟他們在黨內也是標榜自己才是真正的愛國者,他們反對共和黨是因為對方是帝國主義的幫凶,看看共和黨在東北建立了這麼多工廠,聘用了這麼多外國人,說共和黨沒有把自己出賣給帝國主義,誰能信?
說句老實話,去海外留學工科或理科的,基本都是寒門出身,家裡要是有些底蘊的,自然是先讀文學,其次法律。讀文學的,只要家裡的大師或交好的世家大師提攜吹捧一下,立刻就是震撼文壇的少年才子;讀法律的話,家裡推薦一下,政府中任個官職也不難,畢竟現在西法在中國才是潮流,因為國家需要這些懂得西法的留學生去同外國人辦交涉,免得過於吃虧了。
討論了大半個下午之後,孫中山終於勉強讓黨內形成了一個共識,暫時擱置打倒徐世昌的想法,對於上海事件及渤海問題可以提請政府慎重的考量,但不做明確的指示。對於共和黨提出金融整理案及裁軍案表示支持,向政府方面下達明確的指示,另外再向政府提出幾個建設項目,督促政府加以編製方案,好向國民宣示國民黨正努力完成對於國民的承諾。
這一機構雖然偏離了國外代議機構設立的初衷,國外的議會不會對政府單獨部門採取如此直接的干涉,幾乎把政府各部門當成了各部門委員會的下屬,內閣總理的行政權遭到了極大的干涉。但是對於本就對共和體制一無所知的中國民眾來說,他們並不介意國會和政府之間的權力失去制衡,他們只要求政府或國會,哪怕總統也行,出來一個對中央政府負責的,儘快的讓民國進入到一個有序的社會進程中。
「人才難得啊。」孫中山一邊在心裏如此感嘆著,口中卻不疾不徐的對著廳內的眾人說道:「雖說我現在當上了總統,但是國民心裏對於共和體制尚未信服,因此現在還不到清算北洋派的時候。
老實說,我們不去看這幾條到底是誰提出來的,只看這幾條建議本身,難道有人會覺得這些建議中包藏著禍心嗎?」
而這一現象卻又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如果共和黨真要架https://www.hetubook.com.com空總統府的話,憑藉著委員會-內閣各部的政體,也還是能夠讓中國的政治中樞運轉起來的。這種局面顯然不是國民黨眾人能夠接受的,自然也就不會有人站起來回答孫中山的問題了。
此次共和黨向政府及總統府提出的一攬子意見,其實主要包括了三個方面:第一是整理國家財政問題,雖然之前停付了庚子賠款,但是一年的內外債務償本付息還要1.2-1.3億銀元之多,如果我們不能儘快的償還債務以減少每年的債務支出,那麼國家財政終究是要被這樣龐大的支出給拖垮的。
畢竟在這些中國的精英們看來,治國之事是不可能同小民商量的,正所謂「民可使由知不可使知之」嗎。共和黨居然讓一幫勞動者進入委員會監督官員做事,這實在是尊卑不分本末倒置的做法。官員乃是民之父母,難道父母做事還能讓兒女來監督?這不是頭上戴鞋,腳上穿帽子了么。
可以說,革命委員會勢力擴大的過程,就是舊知識精英階層被粉碎改造的過程。吳川所領導的共和黨老實說並不如袁世凱所代表的北洋集團那麼的血淋淋,北洋集團對於反抗自己統治的地區採取的是滿清入關時的做法,但是這些舊的知識精英們卻更為恐懼共和黨,因為共和黨要的不是他們的順從,而是要徹底的摧毀他們所存在的那種環境,哪怕他們想要向共和黨低頭屈膝也依然改變不了自己的生活被毀滅的結果。
謝持在黨務工作中乾的雖然頗有聲色,但是心胸過於狹小;汪精衛年少成名,儀錶和口才在黨內一時無二,但是卻不耐實務;胡漢民過於剛愎,戴季陶少了幾分擔當……環顧身邊眾人之後,孫中山發覺現在的國民黨還不如辛亥革命前生機勃勃的同盟會,和組織嚴密的共和黨就更加無法比較了。
坐在距離孫中山不遠的井勿幕終於起身向著眾人說道:「各位同志,我覺得總統說的對。當下不是計較這些方案是誰提的時候,而是要先打響第一炮,讓國民們知道我國民黨和袁世凱、北洋派是不同的,先讓民眾信任我們,我們之後才能在民眾的支持下和北洋派、共和黨周旋。
不管共和黨現在在關內外博取了多少美名,但是現在的民國總統還是總理,這個國家現在獲得的成績,國民只會記在https://www.hetubook.com.com總理和國民黨的身上,而不是共和黨和吳川的身上。除非我們否決了這些建議,讓國民知道我們是反對收回國家利權的,我們是反對減輕國民負擔的……那樣我們就把國民推向了共和黨的一方,這些方案中即便有了些許成績,國民也會以為是共和黨的功勞,這就是我們的大不幸了。」
但是他並不希望謝持、居正這些人只會痛恨共和黨,卻拿不出一個有效的對抗共和黨的辦法。為了能夠建立起一個政治上和共和黨相抗衡的政黨,他已經放棄了自己的堅持,不再要求新黨員對自己宣誓效忠,甚至都不要求黨員完全的支持三民主義,只要他們不站出來公然反對三民主義,孫中山都能夠接受他們。
隨著李根源的表態,黨內各個團體的領頭人都發表了各自的意見,其結果都是和李根源的表態大同小異,他們都表示可以先退後一步,不急於打倒徐世昌,但他們都不認為徐世昌內閣能夠聽命于總統府,因此還是希望總統能夠選擇時機打倒徐世昌,換一個完全或大部分由國民黨黨員組成的內閣。
看到孫中山聽了井勿幕的話語微微頷首的樣子,觀望著廳內局勢的閻錫山於是也起身附和道:「井先生說的不錯,不管我們能不能做到以上幾點,但我們至少要在國民面前表明態度,不能讓國民為共和黨的花言巧語所欺騙了。
但是,不管他們在這裏如何明指北洋暗攻共和黨,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他們之所以能夠坐在居仁堂內,不是因為共和黨坐不進這裏,而是共和黨放棄了進入居仁堂的機會。雖然共和黨放棄了進入居仁堂的機會,但是卻並沒有完全對中央政府放手,而是建立了針對各部門施政的委員會。
此外就是收回各省的鑄幣權,今後只允許中央造幣廠進行鑄幣和印刷鈔票,從而減少當前各省幣制混亂的局面……收回中國銀行管理國庫的權力,設立中央銀行管理國庫……縮減軍費開支,增加國家經濟建設的費用……
謝持他們為什麼這麼恨北洋中投靠了共和黨的這些人,因為他們雖然痛恨共和黨卻也知道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對抗共和黨,去年華北的這場大水已經徹底打破了某些人心中的僥倖心理,但是對於四分五裂的北洋派,他們心裏是沒有這樣的負擔,只覺得對方就是一條背叛了主人的喪家
https://www•hetubook•com.com
之犬,惹不起共和黨還打不得喪家犬嗎?至於想要像顧維鈞那樣一步登天,和袁世凱見上一面就委任一個官職,幾乎就沒有這個先例。不是說革命委員會沒有一回國就委以重任的留學生,但是這些人都是直接被安排到工廠或國營農場,從一名勞動者開始進入體制的。這樣的苦顯然不是這些舊知識精英們能夠接受的,也侵犯了他們所認為的天道。
哪怕是袁世凱搞的不中不西的大總統制度,因為袁世凱肯給這些士紳名流們位置,他們嘴上雖然照樣要罵袁世凱搞獨裁是破壞共和,但是這官還是要照做的。罵袁世凱是為了在民眾面前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場,當袁世凱的官則是為了生活,兩者一點都不衝突,甚至還要被人誇上一句「忍辱負重」。
第二個方面就是縮減軍隊,把當前全國軍隊中不能勝任保家衛國責任的、缺額太多的、禍害地方的、不肯擁護共和制度的,都從國家編製中取消掉……
共和黨雖然沒有把東北的委員會體制完全在北京複製,但是卻把委員會體制同國會結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代表民眾和黨派的政治代表機構。
但是在革命委員會這裏,這些士紳名流的體面和他們習以為常的天道都被撕了下來。哪怕是名流中的名流章太炎,也不過是提攜一下幾個學生在大學里教書,還要受到學生會和教育委員會的監督,要是教的東西不合時宜就得被清退。
第三個方面就是為了發展環渤海地區的經濟建設,有必要限制外國軍艦進入到渤海,設定渤海為內海,使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真正成為拱衛京津地區的國門,從而確保首都地區不受列強在軍事上的威脅……
也就是共和黨前期龜縮在關外,中期和日本又打了幾仗,現在則高舉土地改革的大旗,才讓那些攻擊共和黨出賣了中國的言論最終不了了之。
我們總要向國民證明,我孫中山不是袁世凱這樣的獨裁者,我國民黨也不是喪權辱國的北洋派,這才能順理成章的解除北洋派在政府中的責任,而讓更有能力的革命同志坐到那些位置上去。
面對黨內同志如此現實的反應,孫中山心裏也是大失所望。他並不反感謝持、居正和政學系等黨員對於共和黨表現出來的痛恨之情,要是國民黨內一面倒的去敬仰吳川,鼓吹和共和黨交好,那麼這個黨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