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砥礪前行
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共和黨在東北蘊藏的力量,不斷顯露出來之後,海軍倒是震動不大,但是陸軍那邊已經有些手忙腳亂了。限制陸軍的數量,提高陸軍的裝備,已經從一部分中級校佐的主張變為了中高級將校的共識。
戰爭結束之後,經過了一年左右的調整期,英國的經濟已經開始走上正規,到了1920年下半年,英國的棉紡織業開始恢復出口。但是在這個時候,英國人猛然發覺,因為戰爭阻斷了英國棉貨的出口,導致印度本土紡織業興起外,日本和中國的棉貨在印度取代了過去的英國貨。
尹德榮當然不會在這個時候提出問題,在李完用、尹德榮離開了總督辦公室后,齋藤實的秘書三木進來為他換了一杯熱咖啡。齋藤實一邊品著咖啡,一邊思考著當前日本國內的局勢。
齋藤實也因此意識到,日中之間將會出現一段較長的和平時期,日本的軍隊將會做全方面的整頓,以真正的適合新時代的戰爭。這種軍事上的整備,至少也要十年以上才能把整個軍隊改變過來。因此,朝鮮這裏決不能拖國內的後腿。
但是到了1921年,俄羅斯帝國已經垮台,日本在大陸上對上的是已經開始恢復國力的中國,且美國和中國的關係越來越密切,這樣一來,日英同盟已經毫無意義。大多數日本精英都認為,一旦日中爆發衝突,那麼美國不可能袖手旁觀,因為這是美國獨霸太平洋最好的機會。
不過齋藤實很快就注意到李完用保持了沉默,對於這位朝鮮頭號親日派,哪怕是齋藤實也要給他幾分面子的,於是齋藤實向李完用問道:「議長先生是有什麼顧慮嗎?」
不過海軍力量雖然有所增長,國家的版圖在南洋也獲得了擴張,可是日本所面臨的國內外形勢卻並沒有國民所看到的這麼美妙。
李完用起身看了身邊的尹德榮一眼后說道:「尹侍司長掌握著宮內的內務,我聽說德壽宮那位這兩天有些咳嗽,就請尹侍司長進一劑良藥,想來那位應當不會有什麼疑心的。」
因此,一些海軍和陸軍軍官開始呼籲,應該接受英國國內的一種新觀點,以日英同盟的取消,換取中日英美法的大同盟。這一大同盟的建立不僅可以讓https://www.hetubook.com.com日本、中國和美國重新恢復到等距離外交的位置,也能遏制住中國、俄國和德國的聯手。
這正是齋藤實想聽的,他於是向其問道:「那麼你打算如何解決這個麻煩?」
澳大利亞的這些行為,讓原本已經滿足於戰果的日本政府、商人都感到了不忿。當牧野男爵在巴黎和會上僅僅憑藉口舌就從荷蘭人身上割取了大量的利益后,日本的政治和商業精英們突然就失去了對於英國的敬畏。假如英國人真的這麼虛弱的話,我們為何還要如此自縛手腳?這是聽說了巴黎和會決議后,大多數日本精英的第一反應。
在18年以前,駐紮在朝鮮的日本軍官們整天討論的都是,應當如何向北方進攻,在中國軍隊沒有反應過來之前打到鴨綠江去。李完用甚至都不需要專門去收集情報,他的僕人就能從漢城的酒館里打聽到那些日本軍官們今天又討論了什麼樣的作戰計劃。
英國雖然把南洋的一些島嶼委託給了日本代管,在齋藤實看來這種所謂的代管,其實就是殖民地的重新劃分,但是英日之間的關係卻陷入了困境。英國海峽殖民地開始收緊日人對馬來半島及蘇門答臘島的投資,荷蘭人也開始拒絕日人在爪哇島的商業投入。
掌管著王宮管理事務的尹德榮不假思索的向齋藤實說道:「只要閣下下令,我這邊不會有任何問題。」
1月25日晚,朝鮮王國第26代國王,即朝鮮高宗李熙,臨睡前喝了一碗止咳的藥水后突然暴斃。第二天,日本總督府宣布,德壽宮李太王因為腦溢血去世。這一消息並沒有獲得朝鮮民眾的認可,北方集結了數次大遊行,以抗議日本謀殺高宗李熙的行為。
「帝國有70萬陸軍和世界第三的海軍艦隊……」齋藤實板著臉教訓了李完用一頓。
但是從19年開始,向北進攻的計劃就不怎麼聽得到了,如何防禦北軍南下,特別是防備北方空軍對日本本土的突擊,成為了駐朝日本軍官們最熱議的話題。從去年開始,朝鮮南部開始沿著京釜鐵路建設防空崗哨,從法國引進的防空機槍和高射炮,首先裝備在了朝鮮半島上,這可不是什麼https://www.hetubook.com.com好兆頭。
而在印度大陸上,日本商業和英國商業也發生了激烈的衝突。戰爭爆發之後,日本棉紡織商人打開了印度的國門,過去為英國曼徹斯特工廠所佔據的市場,現在則向日本開放了。到了戰爭結束的時候,日本棉貨已經佔據了印度市場的七成,這極大的衝擊了英國的棉紡織業。
當然,李完用不會戳穿這一點,已經牢牢的綁在了日本戰車上的他,其實已經沒有選擇的機會了。而齋藤實在炫耀了日本的武力之後,也還是對著面前的兩位親日派吐露了一點實情,「……再說了,中國去年北方先大旱,上月又在寧夏爆發了大地震,連共和黨的吳川都跑去了災區安撫災民了,他們不會再有什麼精力幫助北方搞什麼事端了。現在正是一勞永逸的解決德壽宮問題的時候,只要德壽宮的麻煩解決了,日鮮之間就不會再有什麼隔閡,日本朝鮮就能真正的融合為一體了。」
於是就出現了這樣一種讓日本人感到惱火的情況,明明英國和中國之間矛盾重重,甚至差一點就要開戰了,但是中英之間的貿易往來卻非常的緊密,雙方的貿易額在1920年還快速上升了。
1921年1月23日,上任不到半年的日本朝鮮總督齋藤實召見了中樞院副議長李完用和李王掌侍司長尹德榮。在總督辦公室內,齋藤實向著兩人說道:「把你們叫來其實就是為了一件事,就是德壽宮的那位又似乎蠢蠢欲動了,你們覺得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讓他徹底的安靜下來?」
不過朝鮮半島南北分裂的局面對於日本人來說也有這樣一個好處,那些反日分子大多逃亡到了北方,南部的反日分子就少了不少。且收縮了防線之後,日本在朝鮮半島南部的控制反而更加嚴密了。於是南部的遊行示威很快就被日本人鎮壓下去了,而中國方面的反應也確如日本人所料,對於李熙的死亡表示遺憾,而不是譴責日本謀殺了他。
齋藤實是支持這一看法的,不過他認為應當先解決掉朝鮮半島上的不穩定因素,若是讓前朝鮮太上王同北方、中國方面聯繫上,再引爆一場甲午戰爭,他可不確定現在的日本真的可以保住
和*圖*書
半島的南部。倫敦對於這些殖民地政府只能採取安撫措施,畢竟現在大英帝國的勝利可不再是英國的勝利,而是一個聯盟共同體的勝利,一旦殖民地政府開始反對倫敦,這個看似強大的大英帝國聯盟就失去了震懾外人的氣勢。
政治家們在議會上吹風,認為當前的帝國財政一半用於陸海軍的建設上,國家是難以持續下去的。尾崎行雄更是公然宣稱,「我們沒有必要按照其他國家的衡量標準來擴建陸軍,而我們對岸的那個國家正在以我們作為衡量標準擴建陸軍,要是雙方繼續不斷的擴建軍隊,那麼接下來兩國之間就必有一戰。那麼請問,我國真的做好和對岸一戰的決心了嗎?那可是一個五億人口的大陸國家,我們應該建設多少陸軍,才能和對方進行決戰?」
齋藤實冷冷的看了一眼尹德榮后問道:「尹侍司長有沒有問題?」
在朝鮮王宮正門光化門與勤政門之間,樹立著一幢五層的西洋式建築,這是德國人設計日本人建成的朝鮮總督府大樓。為了建立起這幢大樓,日本人拆除了景福宮近八成建築,僅僅保留了正殿、勤政殿、慶會樓等象徵意義的建築物。
1911年簽訂日英同盟時,日本的軍政精英們主要是依賴同盟對抗俄國,和防止英國出手干預日本在中國的擴張行動,因此他們能夠容忍英國站在日美衝突之外的立場。
中國和英國之間還能進行交易,中國方面同意提高印高度對棉布、棉紗的進口關稅,但是要求英國降低中國產的汽車及電器產品的關稅,英國政府選擇接受。可日本和英國雖然號稱是盟國,但是日本除了絲綢和棉紡織品外,幾乎沒什麼可出口英國的,且日本的市場本身也不大,並不能和大英帝國進行交換。
李完用沉默了數秒后,向著齋藤實躬身行禮說道:「既然如此,那麼為了內鮮一體,朝鮮人應該自己來解決這個麻煩。日本人最好不要插手其中,以免激發朝鮮民眾的不滿。」
齋藤實注視著李完用許久,他沒想到連這個朝鮮頭號親日派都開始擔憂起日本的實力能否抵抗中國的力量了。當然,國內也同樣擔心這個問題,為了防止海軍拒絕保衛朝鮮半島,陸軍不是把朝鮮和-圖-書總督都讓給他了么。
李完用向他欠了欠身後說道:「內鮮既然一體,太上一人之榮辱又怎麼比得上國體的穩固為重呢?只是,閣下也清楚,今日之半島一分為二,我擔心太上一去,會給北方以可乘之機,到時候北方聯合中國南下,我國是否能夠抵擋的住?」
這幢大樓從1912年開始動工,到了1920年也只剛剛建成主體,附屬設施還在營建當中。不過僅僅是主樓的總督府已經壓倒了低矮的朝鮮王宮,表現出了一種威嚴的氣勢。
中國人其實還算克制,主要出口的是成品服飾,對於英國棉貨的傳統市場衝擊不大,但是日本和印度紡織業的興起,卻真正把英國貨堵在了印度市場之外。為了奪回日本棉貨所佔據的印度市場,英國人採取了政治上的手段,提高了對大英帝國產地之外的棉貨的關稅。
正面中央的五根巨大古希臘式立柱和外牆的花崗岩貼面,充滿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華麗風格,僅就建築本身來說,應當是漢城西洋建築的典範了。可以預料的是,當整個佔地十公頃的總督府建築完成,那麼站在漢城的中央大道上將不會再看到景福宮,而只剩下總督府大樓了。
陸相田中義一也在私下認為,「基於過去和某國戰爭的教訓,與其充實既有部隊的自動武器,不如謀求整備電信隊和飛行隊,這也是歐洲戰爭得出的教訓。只有加快調查研究關於適應新時代的軍備狀況,作成預定方案在適當的時機進行真正的軍備充實,才是真正的明智之舉。」
牧野男爵在巴黎和會上的出色表現,為其贏得了一個子爵爵位和一枚旭日桐花大綬章。據說西園寺元老預備將其推上宮中內大臣一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牧野子爵將會傾向於海軍的一邊。
而這僅僅是一個開端,在日本從荷蘭人手中獲得了大量的島嶼之後,澳大利亞和美國人都開始對日本在南洋的勢力表示了警惕。澳大利亞雖然是英國的殖民領地,但是這場戰爭讓這些英國的殖民政府開始向倫敦索取了更多的自治權力,特別是為大英帝國付出了重大犧牲的澳大利亞人,他們覺得自己應當在大英帝國內部享有更多的權力。
然而李完用並沒有因此感到放心,他可不是
hetubook.com.com厚顏無恥的尹德榮,作為推動日韓合併的主要推手,朝鮮第一號賣國賊,他對於力量的嗅覺一向很好,不管齋藤實說的多好聽,也掩蓋不了言詞之下的虛弱。要是日本真的認為自己比中國更強大,那麼他們就不會在半島從進攻轉為防禦姿態了。
哪怕是向來看不起他的齋藤實,此時也不由多看了他兩眼,能夠這麼快的領悟自己的意思,並毫不猶豫的做出決斷,真不愧是朝鮮人啊,他還是現任李王王后的伯父,說起來也是德壽宮那位的兒女親家。
至於締結了盟約的日英同盟,對外號稱親密無間,但是在兩國之間的貿易問題上,卻出現了諸多矛盾。前三井物產的大掌柜益田孝就公開抱怨道:「就目前商業上的行動來看,英國的盟友應當是中國而不是我國。」
眼看著第三次日英同盟的期限已經快到了,海軍和陸軍內部都提出了對於日英同盟是否應該延續下去的異議。因為1911年簽訂的日英同盟中規定,同盟條約的效力不能及於日美兩國間的戰爭。但是在中美靠近之後,日本因為英美衝突而爆發日美戰爭的可能性卻大大上升了。
而當美國加入戰場,英國就會袖手旁觀,那麼就意味著,在日英同盟中,日本變成了只有義務沒有權利的一方。相比之下,和中國恢復關係,把力量拓展于南洋,當日美爆發衝突時,中國能夠置身事外,才是日本最好的外部勢態。甚至於,當日英發生衝突,中國能夠站在日本這邊,則日本就有了更高的勝算。
澳大利亞最大的問題是,把日本帝國當成了自己最大的威脅,從戰爭爆發時澳大利亞人就表現出了這種情緒,日本海軍為此受到了澳大利亞人的許多侮辱,這令海軍上下極為不滿。如果不是因為日本海軍確實從戰爭中獲得了好處,那麼日本海軍恐怕對加入協約國一方作戰是有怨言的。
為了堵住日本靠近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人不僅堅決反對日本佔有赤道以南的太平洋島嶼,還積極的向美國、中國進行了靠攏,同意美國、中國開發西澳大利亞的鐵礦,拒絕日本參与其中,就是最明顯的證據。甚至於,因為開發鐵礦需要人手,澳大利亞人還暫時取消了對於中國勞工進入西澳大利亞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