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浪花淘盡英雄
第十三章 趙向北起航
「外號?」趙向北聽力比剛來時候好了許多,這是張楠每天堅持用日語跟他講話的特訓成果。他抬起頭看著三村,很好奇,用最簡單的日語問,「什麼外號?」
趙向北看著賽程表,覺得這還不如打循環圈了,最起碼用不著這麼長時間。
原來,我唱的還是很不好……趙向北很鬱悶:「難道我唱歌就這麼難聽么?非要別人重新唱了之後才會讓你覺得非常好聽?」
林海峰突然笑了起來:「說起來,王銘琬給小趙同學起了一個外號,您聽說了么?」
棋聖戰的第一階段稱之為各段優勝戰,日本、關西兩棋院的棋士按段位分開,以淘汰賽方式分別決出各段的優勝者。第二階段稱為全段爭霸戰,由各段的優勝者與七段以上的成績優異者進行淘汰賽。第三階段為最高棋士決定戰,由四大棋戰(名人、本因坊、十段、天元)的冠軍持有者,全段爭霸戰優勝者和棋聖戰審議會推薦的棋士再共同進行淘汰賽。後來因為的確太麻煩了,全段爭霸戰就和最高棋士決定戰放在一起進行,進行雙敗淘汰賽,勝者組冠軍和敗者組冠軍三番棋決出挑戰者,然後進行七番棋勝負戰。
那就讓日本人看看吧。趙向北是帶著一盤棋都不能輸的悲壯走上賽場的,而林海峰則站在門外探著半個身子沖他揮舞黃手絹高聲說:「加油啊,你的母親一直在看著你的!」
後來,林海峰給他解釋之後,他才明白原因所在:一開始並沒有這麼多的棋戰,那麼為了保障所有棋手有棋下,保障高水平棋手不會因為偶然因素就被淘汰,那麼循環圈制度和雙敗淘汰就是最好的選擇。時間最早的本因坊戰剛開始舉辦的時候,整個日本棋院只有這麼一項https://www.hetubook.com.com比賽,著名的大手合戰也是後來才建立的,目的也是要彌補比賽不足的缺點。
趙向北回頭看看站在自己背後的林海峰,問:「這是什麼意思?」
難怪日本年輕棋手如此難以出頭。光是在預選賽里消磨的青春就有四五年,循環圈裡再折騰五六年,16歲定段的孩子就長的該生孩子了,真要是出成績,怎麼也要三十以後。
趙向北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絕對不是一個人。
我好像,聽說過那個。趙向北來不及多想了,因為裁判長已經走上裁判席,宣布比賽開始了。
「嗯?」趙向北沒抬頭,揮揮手打個招呼,「三村君。」
趙向北只是習慣了集體研究,他並沒有想到日本圍棋的傳統力量仍然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大多數棋手認為同其他棋手進行共同研究是一種……怎麼形容呢?不道德的做法?只應該和自己的師兄弟進行探討。
那就還是有。趙向北鬱悶了。他平常酒量也算過得去,四五瓶那種小清酒下去也不應該有什麼事情。為什麼昨天就失態了呢?
「哦。」趙向北把紙條放在褲子口袋裡,坐在那發獃很久之後,突然對張楠說,「你有事么?」
最後張曼玉心悅誠服的掛上電話,自己琢磨去了。
「那你怎麼考慮?」吳清源問他,「如果有一名低段棋手使用了你不知道的手段擊敗了你,這個手段是趙向北他們研究發現而你並不知道,你會有什麼想法?」
「怎麼也要禍禍個夠才能走。」在預選第一輪開始之前,吳清源和林海峰特地在家中宴請趙向北,給他壯行。趙向北咬著牙說出了豪言壯語,「七大頭銜恐怕沒那工夫全拿一遍,拿和*圖*書個棋聖名人的,回去之後也才好有臉見人!」
趙向北卻有一種緊迫感的存在:四年之後,按照協議他就要回國了。如果這四年裡他沒能拿到一個大頭銜,那這趟日本也就算是白來了。
張曼玉發現自己說多錯多,小心翼翼地問:「原來,你什麼都會啊。」
趙向北把棋盤拉過來,邀請他:「來下棋吧。」
三村智保笑了笑,先用半生不熟的漢語和他打招呼:「趙向北。」
趙向北抓抓鬢角,問:「什麼船?」
「沒有。」張楠笑得很高興,「我用我的人格保證,你沒有什麼不雅的行為。至少我不覺得。」
「你打算,在哪個電影里使用?」趙向北可不想這麼一首好歌被某個粗製濫造的電影糟蹋了。
日子慢悠悠的過去,趙向北偶爾會接到張曼玉的電話,詢問他把那首《童話》放在某個電影里合不合適,然後兩個人聊幾句,趙向北也許會問她對表演有什麼心得體會。然後張曼玉會滔滔不絕的講上一堆,然後請趙大人指教。
「很不樂觀。」林海峰皺皺眉,似乎也不大讚同他的舉動,「當今棋壇,沒有幾名棋手是沒有師承的。對於他們來講,每天和其他門派的棋手進行交流有些不可思議。他們似乎仍然認為獨門秘籍之類是理所當然的存在。」
「哪首歌?」趙向北想不起來昨晚上他唱的什麼,接過紙條看了看,很茫然,「後天給她打電話?」
這都是七年電影生涯的精華,趙向北自己不會演,嘴巴上的功夫還是可以的。
張曼玉笑得似乎很高興:「那好,過幾天我把版權協議給你寄過去,然後給我使用權好吧?」
三村智保想了想,拿出一支筆,用漢字在紙上歪歪扭扭的寫:アーセナル船https://www.hetubook.com.com。
林海峰的話說得是很客氣的,其實在趙向北的研究會裡,只有張楠這個鐵杆一個人。
「我昨天,是不是做什麼出格的事情了?」趙向北問張楠,「有沒有一些……不雅的行為?」
現在有了趙向北這個旗杆,他對於拜不拜老師也就沒什麼想法了,專心致志的向趙向北學習。
張楠探過頭來看了一眼,說:「是明天。」
「吃大虧了。」林海峰連連嘆氣,「我從來沒想到那裡竟然還可以這麼下。我總覺得,這絕對不是一個人能研究出來的。」
日本棋聖戰是當時世界上獎金最高、水平最高、規格最高的大賽,獎金達到當時極為驚人的2300萬日元,相當於23萬美元。而賽制也是極為複雜。
後來比賽越來越多,可已經定下來的規矩不好改變。日本人也總抱著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條條框框不撒手,於是就形成了這樣一個局面。
年輕人的青春和雄心壯志,就是這麼一點一點被消磨乾淨的。
他沒想起來給張曼玉打電話,張曼玉卻不知道從哪弄到的日本棋院的電話,打越洋長途:「你同意嗎?」
也還好……人家客氣到這地步了,趙向北覺得自己的嗓子可能真的無藥可救了。
「是的。」林海峰點點頭,「他已經召集了幾名初段棋手,正在努力試圖說服二段和三段棋手加入他們的研究當中。」
日本圍棋的棋戰為什麼要拖這麼長時間呢?趙向北有點想不通這個道理:一輪兩輪三輪預選賽還不成么?單敗淘汰賽多簡單啊,何必把賽制弄得這麼複雜。
從第一輪第一場開始算起,一直到七番棋可能的第七場結束,時間跨度長達整整一年零八個月。也就是說,趙向北現在開始參加棋聖和圖書戰預選,最快也要到後年的2月以後才能參加七番棋大戰。
「美國人提出來的一種……東西。」三村智保笑得很開心,「我不知道,這個外號適不適合你。反正林海峰前輩,是很贊同的。」
吳清源雖然很少去棋院,但是聽到的小道消息還挺多:「我聽說過,好像是一種軍艦的名字。對了,趙向北正打算髮起一個研究會?」
「我也不知道。」張曼玉也有些苦惱,「我找了個會唱歌的朋友重新譜了曲子,然後唱出來,我覺得這歌真的非常好。」
趙向北想了很久才想起來這個同意指的是什麼。他倒是無所謂,點點頭:「可以。」
「我是一個棋手。」趙向北問,「為什麼下圍棋的不能懂詞律了?」
趙向北坐在三村智保面前,手頂著眉心半天抬不起頭來。
「那就努力吧。」林海峰一直坐在三大循環圈的金交椅上,對現在的競爭態勢並不是十分清楚,笑眯眯的鼓勵他,「你一定能做到。我很相信這一點。」
「你的名字,一直在樓上流傳。」三村智保盡量把語速放慢,用最清晰的吐字保證趙向北能夠聽的明白,「而且,據說棋周刊那裡已經給你取好了外號,只等你大放光芒之後,便要用上去了。」
「趙向北,就像是古代的刺客一樣。」林海峰和吳清源談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很感慨,「渾身上下都是武器,布局時候不管用出什麼定式他似乎都有與旁人不一樣的思考方式。比如說今天這盤棋,他對於大角圖這種中國古典圍棋才有的定式,竟然也有很深的研究。」
這也要整整一年4個月。
「另外,」張楠笑著遞過來一張紙條,「這是張大姐給你留的紙條,說如果你許可的話,她打算在她的電影里用你昨晚上唱的那首歌和*圖*書。」
趙向北的確是會很多東西。主要原因在於他見過的東西,比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多得多得多。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他腦子裡的那些東西,加上小筆記本上的東西,幾乎就是未來20年的發展總綱。
吳清源無聲的笑了笑:「結果呢?」
張楠是沒有老師的。這也是在歷史上他沒能定段成功的主要原因。
這一條,林海峰是深有體會的。
在和趙向北下棋的時候,他比張曼玉還要小心翼翼。他並不太擔心中盤戰鬥時候趙向北那種過分手段,怕的是序盤的飛刀。
尤其是圍棋的發展變化,他認識的比誰都深刻。
還是那句話,趙向北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會很認真幫張曼玉分析一下角色,然後表達一下自己對表演某種特定人物的看法。
「アーセナル船么,我也不知道應該怎麼翻譯,這個是王銘琬先提出來的。」林海峰低聲說,「據說是美國提出來的一種新型軍艦,全身上下都是武器……」
張曼玉越描越黑,轉移話題:「你還會作詞作曲?你不是一個棋手么?」
不過看看名人戰的循環圈,他也覺得不寒而慄:8個月,僅僅是循環圈的時間,還不算前面預選賽。
「這就是門派的區別。」林海峰同樣在猶豫,「這樣子,對於圍棋的發展似乎並沒有好處。在中國和韓國,似乎集體研究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
1986年9月1日,趙向北正式參加日本棋院旗下的比賽,參加棋聖戰初段組預選第一輪比賽。
「我沒事啊。」張楠不明白他是什麼意思。
「不不,」張曼玉驚覺自己失言,連連打嘴,「對不起,我想說的是,你唱的也還好。」
吳清源臉上帶著微笑,似乎這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所以你就吃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