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匹夫

作者:浮沉的命運
大明匹夫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卷 第91章 大逆不道

第五卷

第91章 大逆不道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可他偏偏又是五省總理,又不得不去謀划這些事情。
「還能是什麼,肯定是離經叛道,大逆不道,有違祖制!」
「編練新軍、繼續在河南推行新政。可是我需要時間。一旦我不再是河南巡撫,沒有了銀子,拿什麼編練新軍?拿什麼推行新政?」
王泰微微搖了搖頭,嘆息了一聲。
一腳被踢到四川去了,也難怪他情緒如此低落。
天下之大,上億黎民,天災人禍,他們過著怎樣的生活,可想而知。
眾人都是看向了文世輔,這位王泰當年的左膀右臂,也許更能明白王泰的志向和苦悶。
顧絳看著臉色發白的王泰,繼續侃侃而談。
其實他也是新入河南睢陽衛,前途未卜,也是惴惴不安。
去他馬的雄心壯志吧!
眾人都是一驚,王泰也是心驚肉跳。
「大人為國為民,為的是天下百姓,千萬不能自暴自棄。在小人看來,只要問心無愧,可無所不用其極,不必在乎旁支末節。比如說,劫掠那些河南官紳,用在將士和百姓身上,取之於豪強官紳,用之於軍民,這是大善,大人沒有做錯。」
王泰微微點了點頭。聽起來有些大逆不道,卻是大實話。
他看著王泰,肅拜一禮。
王泰也不掩飾,把自己和崇禎的談話,複述了一遍。
「大人,你向聖上提了那些新政,以至於聖上龍顏大怒,與你不歡而散?」
「大人,即便你不擔任河南巡撫,河南都司,依然還是你所掌控。都司依然可以屯田募兵,安撫百姓,和從前一樣。河南巡撫,不過是一官職,做事的還是軍中弟兄!大人不必憂愁和_圖_書!」
「奪不奪我的兵權無關緊要,關鍵是大明……」
「大人,兄弟我說的沒錯吧?」
王泰也是把目光,轉向了李信。
「你們怎麼還不歇息?」
無所不用其極!求人不如求己!
王泰一陣悲傷。這是他的悲傷,也是大明的悲哀,更是所有大明百姓的悲哀。
王泰心情極差,心亂如麻。
「其實,這倒也不是什麼難事!」
「文兄,做事先做官,可做到了一省巡撫,又能如何?也只能救河南一省之百姓,甚至左右掣肘,連一省百姓也不能全都顧及。就更不用說大明一十三省呢!」
這些人,根本不知道大明面臨的困局。天下動蕩,百姓困苦,凋敝至極。一個小小的河南,四五百萬人口,勵精圖治,紓緩民困,百姓猶自只能吃飽肚子,或者半飽半飢。
文世輔的話字字誅心,王泰抬起頭來,站起身來,走了下去,伸出手來,和文世輔緊緊握在一起。
兩人互相拍了拍臂膀,各自分開。所有的話,都是溶在了眼神里。
「大明宗室俸祿太過繁重,積弊太深,民憤極大。宗室革新,可效仿宋朝時宗室政策,凡宗室事,大宗正司治之;玉碟之類,宗正寺掌之。再設外宗正司,管理地方皇族事務。藩王、皇親國戚按照官階領取餉銀,允許他們從事百業、包括參加科舉,而無宗室俸祿制度!」
「大人,你可不是唐王,不是大明宗室。皇帝沒有將你下獄,是因為你只是一面之詞,無人知曉。若是有奏章,被那些言官抓住,或是你的言論被傳的沸沸揚揚,光是一個有違祖制,你可就麻煩大和圖書了!」
「大人,兄弟們就是想知道,朝廷是不是要奪你的兵權,是不是要把你從河南調回京城?」
天下之主!那他這個駙馬,可就是亂臣賊子了!
「大明億兆之民,三山五嶽,偌大之天朝上國,竟屢被彈丸之建奴凌|辱,還不是吏治腐敗、軍事腐化。大明積弊太多,若再不革除弊端、澄清吏治,大明危矣。」
王泰微微點了點頭。這些歷史上證明過自己的猛人,都是時代的翹楚,沒有一個無能之輩。
王泰微微搖頭。
「李自成和革左五營,動不動就是部眾十余萬。大人,編練新軍,刻不容緩啊!」
他看著王泰,搖了搖頭。
「大人,你這是要改大明祖制啊!你這是異想天開,皇帝沒有將你下大獄,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李信搖了搖頭,冷冷哼了一下。
這個李信,可是什麼都敢想,什麼都敢說!
他可以繼續練兵,但他需要時間,而李自成可不會給他時間。
李定國站了起來,肅拜一禮,眼神幽幽。
王泰回到營中的時候,已經快到子時。
一個小小的河南,救不了大明天下。
王泰的話里,充滿了無奈。
「大人,你到底說了那些,犯了皇帝的禁忌?」
有宋一代,宗室從事各種社會活動,也沒有特別的條件限制和禁區,他們一樣可以參加科舉從而出仕為官、可以經營工商業賺錢,可以從事農業、獲取利益,這樣反而促進了宗室子弟的自我謀生能力,遠比明朝的宗藩制度要先進和合理得多,產生的效果也要好得多。
顧絳面色凝重,他看著王泰,狐疑不解。
「看來,我www.hetubook•com•com是無知者無畏,只能這樣隨波逐流了。」
「大明積重難返,需要一場從上到下的改革,否則遲早會分崩離析。建奴、流寇,都是無關緊要,最重要的是大明本身。」
李信跟著說道,語重心長。
若不是劫掠這些權貴,他那裡有銀子去做事情。光是松錦大戰,死傷將士的犒賞,就有 200萬兩銀子。
顧絳也是接著開口,勸慰著臉色難看的王泰。
他的目光看向了文世輔,苦笑一聲。
「大人,你就這樣放棄了,豈不是讓我太失望!」
「大人,你還記得崇禎九年、唐王勤王的事情嗎?」
「大人,聽調不聽宣,擁兵自重,甚至你來做這天下之主!」
年紀輕輕,已經貴為五省總理、皇親國戚,但伴君如伴虎,君心難測,誰知道迎接他的,又是怎樣的一番命運?
「崇禎九年,奴酋黃太吉率軍入關,突襲北京,所過殘破,京師震動。唐王朱聿鍵聽聞京師危機四伏,不顧祖宗之法,募集千人上京勤王。」
文世輔顯然明白了王泰的苦悶,也更理解王泰以往所作所為。
文世輔臉色凝重,說話也是鄭重其事。
「大人,關外一戰,宣府鎮和大同鎮都是損失慘重,趙老大去山西,恐怕得帶南陽衛的兄弟們過去。還有山東、四川、湖廣都是如此。四部的兄弟兩萬,河南衛軍,可就只有一萬多人了!」
「處之,舉世皆濁、你獨清,你這樣,會很痛苦的。」
「你想改變現狀,所以你和天子推心置腹,想要推行新政,軍事上、農事上、教育上、規制上等等,就如你在河南推行的新政一樣。」
王泰的猶豫www.hetubook.com.com看在眼中,李信冷冷一笑。
「處之,河南雖說只有一省,但能救多少就救多少。至於在數省甚至大明全境推行新政,先放放吧,不要強求。」
「大人啊,光一個土地兼并,依田畝納稅,你就得罪了天下權貴。你這新政之計,太過於天真啊!別的不說,光是那些個藩王、皇親國戚,你怎麼解決,難道要皇帝違規祖制,將朱氏子孫變為無俸祿之人嗎?」
王泰的話,讓李信搖了搖頭,嘆息一聲。
顧絳接著開口,滿臉的驚詫。他看著王泰,輕輕搖了搖頭。
松錦之戰,河南衛軍戰死一萬六千,劉朝暉、董士元、趙應貴、顧絳四部去新地履職,最少也要帶兵兩萬。河南留下的戰力,只有楊秦、董有為、劉國能三部,除去洛陽的守兵,人馬不過一萬五六。
王泰的失落看在眼中,眾人都是一愣。
眾人都是精神一振,一直沒有說話的趙應貴,迫不及待問了出來。
「大人還可以以五省總理之職提拔、任用地方軍政要員。只要大人能穩住中原局面,朝廷和皇帝不會太過掣肘大人。」
片刻,李信才開口,也是輕聲細語。
王泰打量了一下眾人,面色各異,但都情緒不高。而劉朝暉神情黯然,看起來尤其鬱鬱寡歡。
「大人,求人不如求己!大人在河南編練新軍、屯田撫民,還不是靠的自己?」
宋朝宗室政策,除了高等級的親王、郡王、國公可以享受較高的物質和官祿待遇之外,其他中低級成員並沒有什麼優裕待遇和社會特權,只是一個宗室身份、錄入宗籍而已。
王泰徐徐,說出自己的想法。
睢陽衛指揮同知,為什麼和_圖_書不直接給他一個睢陽衛指揮使,反而讓他容易發揮?
文世輔猶豫了一下,繼續說道:
文世輔剛說完,一旁的李信施施然說了出來。
董士元上前問道,小心翼翼。
李信不徐不疾,提出了疑問。
「推行新政,你得罪的是天下權貴,違背的是大明祖制,你想想,無論是皇帝,還是滿朝文武大臣,他們能同意嗎?」
「不歡而散。不是什麼奪權不奪權的事,而是雙方理……看法上的差別。」
「此事被朝廷得知,天子雷霆之怒,幾次三番下令唐王退回封地,建奴退去,皇帝立刻下旨將唐王廢為庶人,關入了中都鳳陽的高牆之中,面壁思過,形同廢黜。」
王泰在椅子上坐下,楊震立刻端了熱茶上來。大帳里的其他將領如董士元、顧絳、李定國等人,一起在下首坐下。
還要招兵買馬,三五萬將士,一年的餉銀就是上百萬兩,又不知道要花費多少銀子。
李信搖搖頭,把視線投向了王泰。
「大人,你和陛下談的怎樣?又說了什麼?」
自王泰進宮單獨面聖,他們便一直在等著,一直等著,也想知道更多的細節。
「清丈田畝,有田者依田畝納稅,無田者分田。」
「說起來,其實非常簡單!」
況且,睢陽衛要隨董士元去山東,他等於是新環境,還需要好好適應。
還有就是,他的河南巡撫,也不知道還能兼任多久?
眾人裏面,面色最正常的,恐怕就是新加入的文世輔了。
王泰額頭冒出冷汗。本來他還打算上奏章,再堅持一下。現在看來,幸虧有這些驕兵悍將給他謀划。否則,光靠著一肚子熱情橫衝直撞,到時候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