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我在春秋不當王

作者:羲和晨昊
我在春秋不當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鄭志(三) 古之遺愛 第四百一十二章 國將亡,必多制

鄭志(三) 古之遺愛

第四百一十二章 國將亡,必多制

「這些人在鄧析的指點下,也專門去鑽子產大夫刑鼎上的漏洞,顛倒黑白,將對的說成錯的,將錯的說成對的,以至於對錯沒了標準,是非的標準每天都在不斷的變換。要是想要讓人脫離牢獄之災,便可以刑書應對,反之亦然,要想要讓這個人身陷囹圄,也可以在刑書找到依據!」
葉戌上前敲門,卻遲遲無人回應,孫武眉頭一皺:
葉戌卻搖了搖頭,苦笑道:
隨後,葉戌又繼續說道:
孫武所引用的乃是《詩經》的兩句話,分別的意思是「效仿文王的道德,日日謀求安四方。」、「效仿文王好榜樣,天下萬國信服永遠。」
「長卿啊,你說的都極有道理。但如今若不如此的話,愚兄也實是想不出其他的辦法。至於這後世的事情,然確實是考慮不周,但是究竟是『國將亡,必多制』,還是『多制以致國亡』,這其中的因果是非誰又能說得清楚呢?」
「以法治民固然不妥,但是如果法制足夠齊備,或許也是一個辦法不是?」
「而此人在被子產大夫趕出鄭國之後,便是和_圖_書隱居在了葉邑,戌知道他的經歷,曾想和他當面交流,他卻是始終不見。並說戌只是一個邑宰,並非葉公,無有資格與他見面!」
李然還是決定先見一見這個鄧析再說,無論此人是否會出山相助,想來總無有壞處。
「只怕是此人不太好說話,也不見得願意幫助我們,說不定咱們制定了刑法,此人反倒是如法炮製,甚至連面也見不到……」
孫武則是說道:
「先生,縱是萬般艱難……然而若欲以法治民,終究還須三思啊!」
「正是!而此人來到葉邑之後,深居簡出,戌都險些要忘了這個人。今日聽得二位在此爭辯,倒是突然想起來了。主公所言其實是有道理的,畢竟子產大夫的鼎刑在鄧析離開之後效果顯著,葉邑的狀況和鄭邑當初的情況其實亦是差不多,所以,若要以法治民,其實倒也並無不可。」
「此人很是古怪,即便是在家,對於敲門聲也一直都是置若罔聞的,戌倒覺得,此人應該就在裏面。」
孫武差不多也是這個意思,於是三和_圖_書人當即前往了鄧析的隱居之所。
如今禮崩樂壞,孫武堅守此道,言之鑿鑿,是讓李然頗為目瞪口呆。正所謂『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孫武的這一番話,卻讓素以恪守周禮的李然都覺得不由汗顏起來。
葉戌也是嘿嘿一笑:
孫武也真不愧為一代兵聖,憑著出色的學習能力,其岳鎮淵渟的品質可以說已經是一覽無遺,且吸收速度之驚人,亦是令李然都驚嘆不已。
李然浮想著子產大夫在面對這種人時候的場面,只怕也是伸手扶額頭疼不已,不由得亦是一陣苦笑搖頭。
而葉戌卻在這個時候也是有些為難起來。
「邦多刑辟,固然不好。但若是能應得眼前的情形,亦未嘗不可啊……如果真如長卿所言那般,為兄此舉確是無法上承天命……那恐也不會得到好結果吧。」
李然在心中暗自的感嘆了一番,這才開口道:
「孫武曾聞,歷朝歷代,但凡季世(末世),皆有極為完備的刑法。譬如,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商有亂政而作《湯刑》,周有亂政而作《九刑》和_圖_書,這三種刑法的興起,都是處於各自朝代的末世。所以,如今先生若準備用這樣的方法來安定流民,恐怕並非是一個好辦法啊!」
「嚯,此人倒也孤傲!」
「但葉公所言也有道理,一個鄧析便讓子產大夫如此頭痛,讓民眾如此浮躁起來,起了爭鬥之心,更是把民眾的心智是搞得亂七八糟。」
孫武不由苦笑。
「話說這鄧析在聽聞過後,既然不準眾人懸挂,於是鄧析就鼓動人們將刑書給立了起來。然後,子產大夫又下令不允許豎立刑書,他便又改刑書是斜著放。總之,鄧析的應對無窮無盡,總是能找到子產大夫政令的漏洞。」
李然聞言,不由是嘆息一聲。
「後來,因為這個刑書的存在,加上鄧析從中唆使,鄭國的人心越發的浮躁,國人整天都在研究刑鼎和刑書。子產大夫對此自然不能坐視不管,後來將鄧析趕走,並毀掉他的刑書,鄭國這才撥亂反正,民心重新順服,是非觀念也才算重新步入了正途。」
孫武聽罷,不由說道:
「那該如何是好?總不能破門而入吧www.hetubook.com.com?」
孫武搖了搖頭,斷然道:
「鄧析此人,既有如此手段,倒是可以找他聊上一聊,隨後再做決斷!」
李然聞言,不由是緘默了許久,這才說道:
原來,鄧析如今所居之所,竟直接是混跡於農夫野人之中。且所居草舍,亦是極為清雅。
「就像此前先生曾教過武的,《詩》中曾曰:『儀式刑文王之德,日靖四方。』又曰:『儀刑文王,萬邦作孚。』故而為何還要制定出多餘的法律呢?百姓們知道了朝何等方向進行爭鬥,就會丟棄禮儀,反而要把刑書里的一字一句都要去爭個明白。若是如此,反倒是觸犯法律的案件會愈發的多起來,而且收受賄賂的情況也會變得更加猖獗!」
李然正在遲疑間,一旁的葉戌則是開口言道:
周文王制禮作樂為宗法制度,便是周禮!
只聽孫武是在最後總結道:
李然也覺得此事是頗為有些令人啼笑皆非,此舉只怕是真的讓子產大夫是有些狼狽不堪了。
「子產大夫的這個刑鼎,鄧析總是想方設法的鑽其空子,並是處處針對。而且,他當時還hetubook•com.com跟民眾約定,學習大的獄訟要送上一套長衣,學習小的獄訟要送一套短衣褲。於是,民眾送衣送褲去學習獄訟的人是不可勝數。」
「這都是什麼時候了,就不要賣關子了!」
「武曾聞言,『國將亡,必多制』,恐怕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孫武當然知道不能破門而入,但一時好像也想不到什麼別的好辦法來。
「二位主公如此言論,戌倒是想起了一位奇人來!此人乃鄧氏名析,亦為鄭國人氏。之前在鄭國時,子產大夫鑄起刑鼎,鄧析便是按照自己對其刑法的理解,私自製定了一套新的、更為具體的刑書。而當時鄭國許多貴胄為誦讀方便,皆是懸挂這一套新的刑書。待子產大夫知道后,於是便命人不得懸挂刑書!但二位主公你們猜怎麼著?」
「莫非此人不在家?」
「後來呢?」
「是!戌只是見二位主公爭論的氣氛有些緊張,調和幾句。」
「無妨,且先去找他聊聊也好,此人如此有趣,又豈能就此錯過?而且,他之前跟你說的話,那意思便是要見葉公,那長卿前往,他便斷無不見之理啊!」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