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立國之戰
第51章 向量計算與蹭風洞
「能借這次機會去米高揚設計局走一趟,我已經十分滿足了,」陸工說,「再說,我也知道啦,這兩個東西非常重要。」
無線電收發、彈上控制系統,鴻海電子研製。
建國后北京城短時間湧進了五六十萬人,政協、政務院、部委機關、部隊總部紛紛掛牌,工廠重新開工而且要建新廠,這麼多的工作人員再帶家屬,辦公場所和住宅現在都塞滿當了。電子信息工業局的辦公樓原來可能是某個衙門庫房。計算機所辦公樓的原主人則比較辣眼睛,據街坊說那幢房子原來叫柳眉院,是一所青樓。
……平白建一座60萬人口的現代化新城市,你這是要讓TG破產哇。
陸工點了點頭。
在南苑機場,唐華特地送別就要飛往莫斯科的南苑飛機修理廠工程師陸孝彭。
……這青樓還真大,計算機所、通信電子所(招了大約一半人)的一大|波碼農居然能全裝進去。
導彈發動機,這個問蘇聯伸手要技術,由大連建新公司仿製。
首先導彈本身發出高頻無線電波,告訴發射車自己的位置和指向。
制導炸彈是直瞄修正,投彈手一眼就能看出炸彈朝哪兒歪了,然後手動修正。防空導彈因為考慮升力、考慮追擊軌跡,通常和敵機、發射車不在一條線上,而是在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和-圖-書。這就必須由計算機來解算獲得正確的修正指令。
雷達,問蘇聯伸手要,回來自己改裝。
北京計算機所、北京通信電子所現在擠在一棟樓里辦公,離電子信息工業局不遠,基本抬腿就到。
發射車、彈藥運輸補給車、裝雷達和火控儀器的卡車,還是問蘇聯老大哥伸手要。
和財政部、外貿部歡樂地討論了一上午這一千萬盧布怎麼花,不過,往後是不是每個月都能收入一千萬盧布,唐華心裏也沒底。畢竟計算機這是個……耐用消費品,T50的標稱使用壽命3~5年,如果使用率比較低可能不止5年。如果沒有打開蘇聯政府辦公計算機市場(這個用T50可能打不開),那麼T50的潛在用戶就是蘇聯科學院、各工程設計單位、武器設計局和大學。預計市場總容量幾百台的樣子。
看著會議室里或坐椅子、或坐小馬扎、有的還倚坐在辦公桌上的中國初代計算機研究人員,唐華說:「給你們熟悉計算機設備、學習計算機技術的時間不夠長,但項目很緊急,必須現在開始。希望……大家能一邊研究,一邊學習。這一次的項目由北京計算機所、通信電子所聯合完成,要研製一台小型化的專用計算機,功能要針對向量計算。」
「陸工,我知和*圖*書道您的理想是設計中國自己的飛機,但交給你的第一個任務是這兩個東西,真是抱歉。」唐華看著陸工身後的兩個大木箱子說。
「輸入輸出均為電信號。此外,輸出的向量計算值還要再進行一次運算,獲得操控指令,並連續發送出去。這就是為什麼這個項目要計算機所、通信電子所聯合完成。信號的再運算再輸出模塊也要一起裝進這個木箱子里去。」
台下沒有發出自黑自嘲的笑聲,反而是一陣歡呼聲。
琢磨完能賺錢的計算機,現在的要緊事,是琢磨琢磨不賺錢的計算機。
「專用計算機的方案設計要在兩個月內完成,這裏我有初步概略設計的方案,大家可以以此為基礎。」
兩組帶向量的參數輸入計算機,讓計算機算出來導彈應該怎麼拐彎,再把計算出來的結果翻譯成轉舵的指令,發給飛行中的防空導彈。導彈就能緊追敵機直到三角形的另兩個頂點重疊在一起,轟。
走在街上,看著古舊的建築和街道,唐華不由得感慨。1949年9月他剛到北京時,首都還到處是破敗蒙塵的空房,有的是找不到租客,有的房主都已不知所蹤。大半年過去,這些房屋已經看不見空置的,都被安排上了。
無線電指令制導。初代防空導彈的最常用方式。
然後發
https://m.hetubook•com.com射車用雷達瞄著敵機,獲得敵機的位置和航向。
「計算機所和通信電子所現在暫擠一起辦公,所以要暫時委屈大家一下,」在工作間臨時客串的會議室,唐華說,「一年,最多一年,電子信息工業局的辦公樓和大院就能建起來,到時候每個人的空間就寬敞了,在辦公室搭小床鋪睡袋都可以。」
除了伸手問蘇聯要東西,還得去蘇聯借東西。
計算機可以算出來導彈該怎麼拐彎,但導彈的前舵面應該偏轉幾度?后舵面應該偏轉幾度?朝哪個方向轉,才能讓導彈按預定的軌跡拐?這最好還是先放風洞里吹一吹,搞清楚導彈的氣動性能和各種參數。如果純紙面計算然後用導彈瞎試,那費時可就太長了。
導彈近炸引信,上海無線電儀器廠研製。
……
火控計算機及指令儀,北京計算機所、通信電子所聯合研製。
米高揚設計局訂購了2台T50計算機,而且財大氣粗地要求直接空運。正好趁這個機會,唐華將兩型導彈的木質模型做了出來,一併送到米高揚設計局,請他們幫用風洞做一輪測試。
「唐部長,」陸工說,「我先打個預防針啊,我去米高揚估計當不上他們下一代飛機的總設計師,我可不像你……」
另擇地新建一個行政首都?
唐華和和*圖*書陸工都笑起來。
採用無線電指令制導的S-25、S-75是中高空中遠程防空導彈,但其實無線電指令制導不適合中遠射程的導彈,畢竟距離越遠指令誤差越大。「響尾蛇」/紅旗-7這樣的近程點防禦導彈才適合用指令制導。蘇聯是受美國戰略轟炸機的壓力太大了,必須中遠程中高空防禦,就算只有無線電指令這一種制導方式可用,也得硬上。
中國飛行器設計的宗師級人物,1944年在麥克唐納就當工程師,日後設計出了強-5這款一代神機的陸工,唐華把模型測試的工作交給他,那太放心不過了。
問題是中國第一個風洞是1952年才開建的,在哈軍工。第二個風洞在沈飛,1954年開建。
中低空近程防空導彈的第一個分系統研製任務,就這麼下達了。
「計算機的尺寸大小有嚴格要求,不超過這個箱子的體積。」唐華指了指身邊一個帶手提的木箱。
防空導彈的無線電指令制導又和航控-1制導炸彈不同。
所以在1949年1~3月,籌備政協、議定首都的時候,其實並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除了北平,還有什麼地方能有足夠多的空置房屋容納六十萬人的居住和辦公?
兩個大箱子裝上了飛機,兩台T50和配件則是早就搬進了貨艙。唐華和陸工握和*圖*書手最後道一聲別,飛機關上艙門,緩緩滑向起飛點。
現在電子信息工業局已感覺到辦公樓不夠用,申請蓋新樓修新院。估摸著再過兩個月,北京市委就要成立房管會,調配住房,讓大家擠一擠了。
導彈彈體、戰鬥部,大連建新公司研製。
「你在麥克唐納當過工程師,參与了F7U的設計,這次又能去米高揚,」唐華說,「美國蘇聯的航空工業的精華,可就全學到手了。」
……這幫子年輕人啊,真是以青樓為家,如果辦公室有鋪開小床的空間,他們真的會吃住都在研究所里的。
「數據要流水線式連續處理,可考慮採用并行計算。」
……
走進柳眉院,啊不,走進計算機會所,不對,是計算機所,所長萬永熙已經在門口候著了。
現在只能跑去蘇聯,找米高揚設計局蹭風洞。幸好米高揚訂了兩台T50計算機,一高興就答應了唐華的要求。
「記住,1號箱的模型,風洞測試結果一出來,立刻用電報發回國內,不管多長的測試報告都拍電報,」唐華說,「這邊急著用。另外,如果風洞測試結果特別惡劣,你有臨機修改模型的權力,不用向我打報告求批准。」
迴旋發射架,大連建新公司。
雖然項目完成節點是1951年4月1日,還有八個多月的時間,但進度好像還蠻緊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