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立國之戰
第54章 沒見過這麼準的火箭炮
「唐華:最近兩周都有點噁心,吃飯之後老吐,懷疑是懷孕了。昨天去找大夫,檢查之後大夫說,我應該是懷孕了。」
最後在老馮和兩名戰士的阻攔下,老吳還是被拽了下來。
唐華背著炮彈走到鍾林面前。「鍾老,怎麼樣,游擊隊的火箭炮?」
「防空導彈研製項目已全面鋪開,但先前對導彈測試和試驗場選址似未考慮周全。大連靠海,在大連附近進行導彈試驗易被敵國飛機、艦船窺探,從而喪失技術機密性。建議在京西至內蒙古一帶的內陸設立導彈試驗場,此後作為各種防空導彈和陸軍戰術導彈測試之用。」
大連建新公司雖然是防空導彈最大的承包商,但看來必須把導彈系統從大連運到北京進行試驗了。好在這個中低空近程防空導彈全系統都是用卡車搭載公路機動的,鐵路運輸也不麻煩。
啥?穿越回來四年多,我終於要當爹了?
不過,108毫米火箭彈拆解攜行,主要考慮的還是騾馬馱運。32公斤的重量背在人身上,那人基本就只能帶這個零件了,槍、子彈、水壺乾糧大概都得拋掉。但如果是用騾子,大概三到四匹騾子就能帶走一門火箭炮,再帶幾匹騾子運火箭彈(一匹騾子可以帶12發),一門完整的火箭炮就這樣拉走了。
8月14日。
拖曳著火箭炮的卡車開進發射場,解脫牽引鉤之後,四名戰士就很輕鬆地把12管火箭炮推進了發射陣位。從卡車取下12枚火箭彈,依次裝填,然後火箭炮概略指向無人的荒山。
鍾林喊https://m•hetubook•com.com下了「射擊」的口令,發射場邊一名戰士把小旗子一揮,兩秒鐘后,火箭炮就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第一枚火箭彈飛離發射架,拖著橘紅色的尾焰與白煙,飛向5公裡外的山腳。接著是第二枚、第三枚……透過望遠鏡,唐華都能看見火箭彈在飛離發射管的瞬間,渦輪發動機幾條尾焰形成一股向後的輻射形圖案。
「兩發異常彈,其餘10發的落點非常集中!」鍾林看到這個靶場成績,也是十分驚訝。他還從沒見過一門火箭炮打得這麼准。他左手拿著望遠鏡,眼睛努力分辨10發火箭彈炸出的彈坑,做簡單的測距,得出了結論,「去掉異常彈之後,它的散布大約只有A3火箭炮的三分之一!」
看著天上轉圈的海鳥,唐華先是欣賞,然後皺眉頭。回到小屋,就起草一份發回北京的電報:
「老吳,不要叫我唐部長,叫唐華就行。我記得按我的計劃進度,現在用不著加班啊?」
咦?一封信?周璇的信?
濃煙散過之後,唐華、鍾老、老吳和老馮高興地拍掌慶祝。
很快,戰士們挖出了一段戰壕並堆起了一個土斜坡,接著三枚108毫米火箭彈被放在了斜坡上。
攤上了這個不要命的團隊,不,一定是老吳把這隊人的激|情給帶動起來了。
8個人,車刨旋削再拋光,時間不長,200枚火箭彈的彈體是造出來了。看看時間已經一點半,唐華趕緊轟人,把這幫工作狂趕回宿舍。另外還特別叮囑,晚上加https://www.hetubook.com.com班可以,但火箭發射葯裝填、戰鬥部裝配這些火工品作業絕對不能在晚班進行。
「唐部長」「唐部長」
108毫米輕型火箭炮的研製有重大突破,或者說是里程碑式的進展。
現在唐華知道槍械廠已經實施兩班倒了,而且工人自願將每天工作時間從8小時提高到10小時,在槍械廠晚上是安靜不下來的,從早7點到凌晨三點生產線都在全力運轉。但這個區好像沒有兩班倒的廠吧?
來參加(配合)試驗的戰士看著剛才轟隆轟隆的火箭炮成了一堆零件,也是十分新鮮。接下來鍾林讓他們一人背一個零件,在試驗場走兩步。
「哎呀,簡易瞄具還沒來得及趕製出來,」唐華說,「這次無管發射試驗就是聽個響。不過倒是也能從炮彈的彈道看出來這種火箭彈在無管發射的時候是否穩定。老馮!把老吳給我攔住!不,把他拽下來!」
批上衣服,唐華從小屋往52廠的廠區走去。路不太遠,沒幾分鐘就到了車間門口。果然車間燈火通明,推門進去,六七個人圍在三台機床前忙碌著。
當所有零件都被戰士們背起來的時候,唐華也拿一個厚帆布袋,把一枚火箭彈塞進帆布袋裡,斜跨背在背上,走兩步,還行。108毫米火箭彈重量是19.3公斤,不到40斤,一人背一枚火箭彈問題不大。
……
車間的人們也發現了睡眼惺忪走進來的唐華。
最後火箭炮無管發射還是由七車間的技工來搞定。用兩根電線,接在火箭彈后m.hetubook.com.com蓋,三枚火箭彈的線匯總到工兵爆破用的那種電池箱。發射人員躲在二十米外的戰壕,按下電池箱電門,第一枚火箭彈拔地而起,將土坡燒灼得濃煙滾滾、泥土橫飛。接著是第二枚、第三枚。三枚火箭彈的飛行軌跡都很穩定,落點在5公裡外,炸出三朵硝煙雲。這次比發射管發射散布大了一些,但如果是10枚一起齊射,其實也能形成有效覆蓋。
唐華算算研製和試驗進度,如果加班趕造試驗彈,好像是可以壓縮1天的流程。但是給研製計劃定時限的時候,唐華已經給足了量產和配發要用的時間,在志願軍入朝之前,肯定是可以下發部隊的。
甚至108毫米火箭炮的炮架、輪胎也是直接借用的75毫米輕型榴彈炮,把炮管和駐退機拆掉,換上高低機、方向機和12個定向管,完事。
「同志們,」李書記走到發射場中間,對下車列隊的一個排的戰士說道,「我們火箭炮的第二項試驗,是把這門炮拆了。」
幾輛卡車組成的的車隊在公路行進。108毫米火箭彈射程7700米,其實和大連此前生產的75毫米輕型榴彈炮差不多,因此試驗場在離大連幾十公裡外的普蘭店。
拆開后的108毫米火箭炮單個零件不超過32公斤,而且尺寸恰好可以讓人背著走。每個零件背著的時候,都滿足上不過頸、下不過臀、寬不過肩,而且重心盡量貼近肩背處。
其他幾個人,不就是就是鍾老爺子挖來的炮彈廠七車間的工人和技|師嗎?
「……來,我來,老吳和_圖_書你讓開。」唐華走上前去,從老吳手裡接過火箭彈,沒裝火藥和發射葯的火箭彈也有好幾公斤重,唐華一用力,將火箭彈擺進小推車。「炮彈我來搬,你推車就行了。」
唐華也點點頭,第一次試射的效果確實很好。但也可能是試驗彈很多零件是手工製作,工人精雕細琢自然精度很高。將來投入批量生產了,零件的品控還是得搞好。
吳運鐸正舉著電池箱和電線圈要爬上去,接線點燃火箭彈,一邊掙扎要從老馮手裡掙脫,一邊回頭喊道:「唐華,唐部長,就讓我試一試,我還從沒見過光彈發射的火箭炮呢!」
現在沒什麼懸念了。研發定型一些不算很重要的小部件、編製射表之後,108火就可以投入量產。唐華開始考慮,要不要把老吳也帶到40毫米火箭筒的項目組去,讓他們也開始瘋狂起來。——還是算了,老吳為了火箭炮的研製,已經好幾次晚上熬夜趕工,別人可以加班,他至少得休息休息。
在小樹林躺著、在廠區邊緣散散步,順便思考思考下一代計算機的架構和細節。走不太遠就能看見大海。大連這幾年蘇軍駐紮,地方政權一直在我黨控制之下,再加上華潤在這裏連續投了四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安定下來的大連經濟發展得不錯,海面漁船和小貨船來來往往,靠近海岸的地方,海鳥悠然在天上轉圈。
……
那個一瘸一拐走路,還是硬撐著把火箭彈外殼從一台車床推到另一台車床的,不就是吳運鐸嗎?
現在火箭炮的射表射程還沒制定出來,射程也是理論估計值,但www•hetubook•com•com是先做一輪試射再說。
動手拆火箭炮的是七車間的技工。他們最熟悉這門炮的結構,不到10分鐘,就把火箭炮大卸八塊,兩個輪胎、一根輪軸、12根發射管、高低機、方向機……
一邊想這些雜事,唐華一邊翻看秘書帶來的文件。
唐華拿著信紙的手停滯在空中,臉上的表情也一下凍結住。
鍾林也是心情非常好,站著雙手叉腰哈哈大笑。「那,我們試試火箭炮的無管發射?」
當然唐華知道,40火箭筒比火箭炮要複雜得多,108毫米火箭炮的研製進度快於40火箭筒是正常的,但沒想到火箭炮的研製進度這麼快,只過去了半個多月就能打了。這其中鍾老爺子嫻熟的設計技巧至少節省了5天時間,吳運鐸以及被他的拚命精神感染的七車間內的工人,則節省了至少2天的時間。
十七天,只用了十七天。108毫米火箭炮就進行了第一次試射。
「火箭彈的設計工作基本上完成,其實我們已經可以按照設計圖紙,把試驗用的炮彈先生產一批了,早點進行試驗,就可以早投入生產。」
大半夜,躺在床上的唐華隱約聽見一陣陣的機械雜訊。
10秒鐘之內,12發火箭彈全部發射完畢。山腳下則是一陣陣的爆炸與火光。
八月的大連正值盛夏,但氣候比北京宜居得多。白天唐華在兩個廠的辦公室、車間來回跑,免不了一頭大汗,但到晚上,走出當宿舍的林間小屋,把躺椅往小樹林里一擱,涼風習習,兩瓶冰綠茶在手邊,一包薯片在桌上,雖然沒有wifi和手機,但也算挺舒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