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立國之戰
第74章 40火箭彈斷貨了
「手榴彈突襲是中國軍隊任何一次進攻的前奏……」
折騰完導彈試射,剛坐回辦公桌,唐華就在上午接了劉鼐從他辦公室打過來的電話。
在這一帶的兩個團,張新泉命令343團面朝南打援,357團面朝北打敵突圍之敵。357團和第8騎兵團第一個照面,就一次齊射甩出去20多發火箭彈……
1950年11月2日。
11月1日晚到11月2日凌晨,我軍一舉突入雲山,撕碎美韓軍的防禦,到天亮時美軍只剩雲山城南一處據點。2日白天,第8騎兵團得知第5騎兵團增援被阻擊后,奮不顧身地以20多輛坦克打頭,離開雲山向南攻擊前進。
「停一下,停一下,」唐華等研究人員的歡呼聲停下,又止住了他們熱烈的掌聲,「低空氣球打靶試驗只是防空導彈研製過程中的一步。接下來我們要分析膠片,考慮一下還有沒有改進的餘地。隨後進行下一批樣彈的生產。在12月份,進行中低空拖曳靶機的打靶試驗!」
「第二發!」
車隊從導彈靶場回到城裡,已經是晚上9點。幸虧自己堅持在北京附近擇地先建一個地空導彈靶場,要是選內蒙古某處做靶場,倒是能兼容以後的遠程地空導彈乃至彈道導彈,但從北京過去要一整天,一來一回,做三輪靶場試驗,就要浪費6天時間在路上,太影響研發周期了。
「從11月1日晚戰鬥到11月3日凌晨,我軍斃、俘美軍超過兩千人,」今天在北京情報中心值班的是徐帥,「美第8騎兵團參戰的34輛坦克被我擊毀32輛,他們團級戰鬥隊的指揮機構被殲滅,指揮官受傷后被我軍俘虜,並且繳獲了第8騎
www.hetubook.com.com
兵團的團旗。綜合這些條件,毫無疑問,美第8騎兵團這個番號,已經從朝鮮戰場上消失了。」唐華則盯著一張破譯電報看了很長時間。這是美騎一師師長蓋伊發給上級的電報。
11月初打氣球靶,12月初打拖曳靶機,如果順利的話12月底可以定型,如果不順要再進行改進調整再次試驗,浪費一個工作周期,1月上旬定型。然後就要拉兵工總局和裝備部進群,量產、高炮團換裝、訓練。什麼時候能形成戰鬥力入朝參戰,就看裝備部那邊協調得怎樣了。
「……與重裝備的匱乏相反,中國步兵的火力十分猛烈。所有與中國接戰的我軍都證實,中國軍隊全部使用半自動步槍,並且編有相當數量的衝鋒槍和自動步槍(班用機槍)。」
「呵呵,還真是。」徐帥也笑了,「劉鼐現在應該已經動身去大連了吧,我看這40火的產量還得加兩倍。」
「這個命中誤差是多少米呢?」唐華在兩三公裡外,望遠鏡又不能測出兩者的偏差,因此有點拿不準。氣球又是隨便有一塊彈片划中就會砰地炸碎的東西。暫且算是一發命中吧,誤差數值回去看北影廠的電影膠片去。
「……中國軍隊是運用偽裝藝術的高手,在白天他們能夠躲藏得無影無蹤。他們能夠在絲毫不被敵軍察覺的情況下,讓數量龐大的部隊利用夜間行軍穿越種種艱險的地形。」
這是戰略轟炸機的時代。
這個結果還湊合,唐華點了點頭。在他身後,項目小組的十幾名研究人員已經炸了。
第三發導彈以拋物線的彈道,先飛到距地面三四百米的高度,再
和_圖_書下壓彈頭,從高處斜向下飛向氣球。
和兩大流氓的傻大黑粗相比,項目小組眼前的這輛紅旗-1導彈發射車簡直是另一個時代的產物。只有2.5米的長度、纖細的彈身,彈尾四片面積較大的方向穩定尾翼,彈頭部尖尖的,靠近頭部的地方有四片小三角形方向舵。彈尾火箭發動機的噴管塗成黑色,其實這是蘇聯第一代反艦導彈打算使用的助推器。傾斜發射架安裝在一個原型轉盤上,四枚紅旗-1地空導彈已經上架,斜指向天空。
「紅旗-1的制導火控計算機就是你們研製的,所以各位應該非常清楚這個導彈是怎樣工作的。」唐華說,「10月底,我們進行了自控彈的試射,非常成功。在此基礎上,我們又加快了試驗進度,今天就要開始低空氣球打靶試驗。低空氣球打靶,意味著你們設計的計算機真正開始在這個系統啟用,所以各位可得看清楚了!」
得,正好下午要去總參,問問情況吧。
「雲山已經拿下了是吧,」作為50中心的計算機負責人,唐華如往常一樣翻閱情報中心的破譯電報和戰報,「什麼?全殲美騎一師第8騎兵團?」
「轟!」導彈幾乎是直接貼著氣球爆炸,剛才還反射著太陽光的氣球瞬間消失了。
此時此刻,蘇聯拉沃契金地對空導彈設計局正在鼓搗它們的遠程防空導彈「205工程」,很遺憾,在整個1950年,205工程的樣彈都處於布朗運動狀態,發射出去的導彈歪歪扭扭,讓他指東他打西。要在四年之後,拉沃契金的這個205工程才修成正果成為S25,北約命名為SA-1「吉爾德」。即便服役了,SA-1以https://www•hetubook.com.com其超過東風-21的長度,成為一種笨拙得只能打高空轟炸機的蘇聯國土防空專用防空導彈。
美國陸軍在研製奈基-1地空導彈,這個有點像SA-1,是個無線電指令制導的正常防空導彈,可惜,也和SA-1一樣,還處於布朗運動彈狀態。
「是有一部分彈藥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問題,」劉鼐說,「就是那個40火,現在前線戰士打40火都打瘋了,10月25號的時候我囤積了大約能用20天的火箭彈,現在才一個禮拜,全發下去了,邊境倉庫基本上空了。」
「這個40火,不但威力打還打得准打得遠,」徐帥說,「300米以內指哪打哪,600米如果算準了風偏也是指哪打哪,能打坦克也能打碉堡工事,所以彈藥消耗特別快。」
翻看我軍的戰鬥簡報,唐華算是知道為什麼40火供不應求了。
……
按10月25日的配置,志願軍每個連3具40火,每個團27具。357團就以公路旁的散兵坑、戰壕線為依託,將第8騎兵團的大半個坦克營、半個機械化步兵營、一個丟掉了榴彈炮空手南歸的炮兵營纏在此處。戰鬥步入白熱化,第8騎兵團指揮官帕爾默中校親自跳上一輛「謝爾曼」,展開隊形試圖直接沖開防線逃走,結果坦克被集火射擊的40火命中,穿入坦克內的射流銅液將他的左踝關節直接燒掉,帕爾默一頭歪倒在坦克里,然後就被我軍從坦克里抬出來送往野戰醫院搶救。
第三第四發就不打山頂的氣球了。在對講機的指揮下,山腳下的一個釋放氣球的小組放出了一個差不多大小的氣球,只升到100米多一點的高度。hetubook.com.com
在這個高度,火控雷達在照射氣球的時候,電磁波也照到了後面的山。氣球有雷達回波,後面的山也有可能出現雷達回波。從100高上面拆下來改裝的COH-4雷達,能不能準確識別出目標,這就得看唐華給改裝的濾波電路了。
氣球被打爆,拴著氣球的300米長的細繩也從天上摔了下來,在山頂的氣球施放場攤了一地。兩名工作人員聽對講機說已經安全了,走出貓耳洞,又弄出一隻氣球掛了出去。
唐華在對講機里喊話正式開始,試驗場的大喇叭開始發出類似空襲警報一樣的聲音。聽到警報聲,所有人回到自己的掩蔽所,唐華也帶著項目組十來個人,鑽到了一個半地下工事,從這裏用望遠鏡和炮隊鏡觀察發射場的情況。對講機里傳來一聲「發射」,停在試驗場中心的發射車猛然出現一團火焰,第一枚紅旗-1拖著長長的橘紅尾巴,飛離發射架。導彈的高溫尾焰烤過,發射車頓時渾身上下都裹著淡淡的煙霧。紅旗-1像離弦的箭,飛向山頂的氣球。只過了不到10秒,唐華從望遠鏡里看見氣球左上突然炸出一團煙雲,接著直徑兩米多的氣球就成了無數塊小碎布。
「中國軍隊幾乎全是以步兵為主,我師在三天的戰鬥中並沒有發現中國軍隊有坦克、裝甲車或自行火炮。但他們的步兵顯示了非凡的能力……」
「唐華!哎呀,我又要去大連了。」
此時此刻,美國好幾家軍火集團在研製地對空導彈,百花齊放、奇形怪狀。有美國空軍委託波音公司研製的MX-1599地空導彈,長得和F86戰鬥機差不多大,其實他就是一架無人駕駛戰鬥機,射程達到嚇死人的70和*圖*書0公里,擊落敵機的方式是按預設彈道飛進敵轟炸機群裡頭,然後引爆核戰鬥部。
六年前,蘇聯親眼目睹了美國轟炸機怎樣一天一城把德國和日本摁死。而美國空軍自己做過推演,結論是如果有一個國家也對美國來轟炸機騎臉扔原子彈,美國空軍也防不住。美蘇的第一代防空導彈,都是被戰略轟炸機嚇出來的。
「老劉啊,是前線彈藥供給出問題了嗎?剛回來三天又要去大連督戰?」
我軍包圍雲山城南據點的部隊被美空軍密集轟炸,雖還堅持陣地並用手中武器削掉了一部分逃竄的美軍,但第8騎兵團殘餘還是大體上突圍了出去,沿著公路繼續往南開進,與119師357團撞在了一起。
唐華:……
「你看看,雖然志司發通報批評了360團浪費彈藥的打法,但是志司的前一封是什麼?是表揚信啊,」唐華翻著電報,「兩個命令合起來理解,我覺得前線指戰員就明白了:瞧瞧360團,以前沒有火箭筒,會被坦克趕得到處亂跑,現在只要不在乎浪費彈藥,一個坦克連我一天就能讓他全跪在這兒。這其實是鼓勵前線部隊見著坦克就不要錢似的打火箭彈嘛。」
「成功了!」
第四發和第三發一模一樣,只是導彈爆炸點沒有第三發那麼接近氣球,當然還是在有效殺傷範圍之內,氣球也被破片撕碎了。
和第一發幾乎一模一樣,導彈飛行將近10秒,在氣球左上命中,爆炸產生的破片足以覆蓋氣球,它又在空中炸了。
「噢!噢!噢!」
「中國軍隊中編有反坦克火箭筒手,從發射聲音判斷,並不是繳獲或蘇聯提供的巴祖卡、超級巴祖卡。這些火箭筒在過去三天的戰鬥中給我軍造成了極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