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立國之戰
第75章 沈飛和沈彈
雲山戰鬥結束后,沃克終於意識到現在美韓兩軍的位置極不合理。各部在朝鮮北部的山脈間以團為單位分散著,互相無法直接支援。過去的一周不但南朝鮮軍有幾個團被打得很慘,美騎一師第8團在雲山乾脆玩完了,還搭進去一個南朝鮮第一師的師部。
唐華放下電話。
「划拉——」
「咔嚓」「嘩啦,嘩啦」
劉業樓翻翻白眼,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宋世倫也只能點點頭,現在也只能發牢騷而已,總不能要求再把我們的三八大蓋還回來吧。「步槍機槍是沒問題的,就是……那個,打坦克的東西,叫什麼來著,有點複雜。」
所以,以後的「沈飛」會分裂成倆,一個是造飛機的沈飛,一個是造導彈的沈飛。……不知道北陵區的地皮夠不夠。
「從頭到腳,這是軍裝和槍械全換的意思嗎?同志,其實9兵團已經穿了冬裝。」
「防空導彈的批量生產日期預定是1月15日,如果能在這個時間節點完成瀋陽的生產調整,那就可以。」唐華說,「不過,防空導彈鋁材加工的工作量比較大,最好是把瀋陽的奉天兵工廠和空軍第三十八廠聚合在一起,……但這事得找空軍。」
現在空軍第三十八廠的主要工作還是生產零件和修飛機,但是已從大修起義的日美螺旋槳飛機,漸漸進化到為米格-15進行修理。
「真是緊張的一天,好在完成了。」邊防軍後勤部長擦擦額頭的汗。從11月1號開始,每隔12小時有9兵團的一個軍進入瀋陽,每個軍都要在36小時內完成從被服到輕武器的換裝,整個瀋陽城南都成了9兵團的宿營和換裝場所。今天中午,27軍也換裝完畢,送到車站,馬www.hetubook•com.com上就要出發。
現在是第一次戰役的收尾階段。
科長擰著眉頭苦笑幾聲:「首長同志,您是第一次來東北,現在11月初,再過半個月,天氣還要冷一截,到了朝鮮,還得再冷十幾度。」
「嗯嗯,你那個規劃裏面的三型導彈的生產廠是吧,」劉業樓還沒忘記那個新概念武器的規劃報告。「現在就辦。是用三十八廠的廠區,還是奉天兵工廠的廠區?」
唐華:「說到這個反艦導彈,劉司令員,咱們的圖-4什麼時候移交?」
1946年國民黨接管此廠,1948年遼瀋戰役結束,又被我軍接管,仍稱空軍第三十八廠。
10月底,志願軍13兵團入朝,9兵團就準備動身前往東北,作為第二個入朝作戰的兵團。11月2日,9兵團的列車經過瀋陽的時候,所有列車被依次叫停,重裝備還留在車皮上,所有人員攜帶輕武器下車。
「唐華,我有個想法。」劉鼐到大連第二天就給唐華打了個長途,「現在前線對40火的彈藥的需求太大了,打算把預留給防空導彈生產的車間給利用起來,擴大40火的產能,然後防空導彈的生產轉移到瀋陽,那裡有奉天兵工廠,還有空軍第三十八廠。」
空軍現在和兵工總局、電子信息工業局合作確實非常愉快,劉業樓和常錢坤時不時就來問有沒有空軍用的秘密武器……
有試著拉槍栓和壓子彈的,有熟悉瞄準具的,有的高手開始試著學習不完全分解武器和擦槍。輕機槍手則在耐心地學習怎麼裝拆彈鏈。
……
「哎喲」,一名戰士大叫起來。
澎湖戰役結束后,粟司令員為解放台灣本和圖書島組建了9兵團,集成了三野麾下最能打的三個軍:20軍、26、27軍,而且將這個兵團每個軍都擴充成了四個師。1950年9月,朝鮮戰局出現不穩定因素后,總參將9兵團先調往山東訓練,也是作兩手準備:如還是解放台灣,可經上海再返回東南沿海;如要支援東北,可迅速從華北趕往東北。
11月4日,中午。
在唐華對著瀋陽的地圖勾畫兩個軍工聯合體的地皮分配問題時,十幾列火車在南站依次停下,解放軍第9兵團——現在叫志願軍第9兵團,在這裏全體下車。
「就你這棉衣呀,到了朝鮮得活活凍死。」後勤部的被服科長說。
志願軍此時也需要停下來一些日子,不是傷亡太大,而是彈藥供給不足。
「都注意點!都注意點!」連長看不下去了,把所有人動作叫停,「在火車上,可以熟悉武器,但不許把刺刀翻開來!就這點大的地方,人又這麼多,你槍一甩一甩,割著人了你怎麼辦!」
從11月3日起,沃克下令收縮部隊,志願軍進行了短暫追擊,第8集團軍過於突前的部隊全部退到清川江,在這條從東北向西南斜著流入黃海的河流南岸重整部隊。沃克打算在清川江南岸集結美步2、24、25師、英27旅以及還剩下三分之二的美騎一師,等這些部隊到位后再一齊過江,朝中朝邊界推進,西線剩下的南朝鮮師,南6、南7、南8,就負責掩護側翼。接下來,就是第二次戰役西線戰鬥的內容了。
「在三十八廠吧。正名瀋陽戰術導彈生產聯合體,對外可以用三十八廠第一分廠的名字。奉天兵工廠的部分設備和技術人才,讓劉鼐調過來,加入到三十八廠m.hetubook.com.com里。」
「防空導彈,打飛機的。」
開往集安的悶罐子車,滿滿坐著27軍的幹部戰士。現在是下午,兩小時后抵達邊境,9兵團就要徒步進入朝鮮境內。按計劃,入朝之後要連續行軍,直到凌晨才得宿營,所以此時戰士們應該在火車上補個覺,這樣晚上才能連軸轉走夜路。但戰士們顯然興奮得根本躺不下去,手中的半自動步槍和輕機槍到他們手上一天多,新鮮勁還沒過。
「劉司令員,現在大連建新公司為朝鮮前線生產彈藥,任務很重,所以導彈武器的生產打算在瀋陽開闢一個新廠,需要把空軍第三十八廠整合進來。」唐華第二天就去找劉業樓了。
918事件后,奉系的家當全部被日本拿走。1932年9月,日本在航空(修理)工廠的基礎上建立滿洲航空株式會社,1938年遷到現在的北陵,改名為滿洲飛行機製造株式會社。在這裏,日本生產過「零」式、「天山」、「烈風」的零件,並可進行日式戰機發動機和飛機的大修。
把軍長和參謀長勸走,20軍的全體兵員也一齊下車安頓。
旁邊的戰士穿上了衣褲,又把靴子套上腳,「連長,這靴子,有點重。」
「之前入朝參戰的部隊,有的提前訓練了一個多月,也有的軍拿到武器第二天就入朝參戰的,」李部長說,「這兩天這些倉促入朝的部隊也參戰了,部隊反映也還可以,都能正常使用。不都是槍嘛,不都是三點一線扣扳機嘛。至於拆修維護這些工作,在行軍的時間里慢慢熟悉就可以。」
防空導彈有大量鋁製結構部件,而具備大修飛機能力的廠子,肯定有鋁材加工和組裝、鉚接能力。
瀋陽南站。
「那當
hetubook•com•com然,你以為是步膠鞋那。看這鞋幫有多高,一看就輕不了。」楊根思再摸換裝的包袱,又找到一個東西,「這是什麼?一副眼鏡?」
首先是人見人愛的40火彈藥消耗極大。如果要繼續向縱深推進,除了火箭筒班的彈藥攜帶量要裝滿(三人小組一共攜帶14發),軍師級的輜重補給還應儲備一個基數的備彈。可現在儘管安東的志願軍後勤總部把倉庫搬空了,也沒法滿足補給要求。到11月3日,不但軍師根本沒有儲備彈供應前線,一線部隊普遍每具火箭筒只有4~8發火箭彈,剛打完雲山戰鬥的三個師,甚至很多火箭筒小組只剩1發火箭彈。
「志司的命令,你們在瀋陽停留……36小時,」後勤部負責被服的科長拿著一本不算薄的工作記錄表,「入朝前必須完成換裝,從頭到腳。」
「這東北的大棉衣就是暖和,」楊根思捏捏袖子,再捏捏褲子,「蓬鬆得很。」
「我知道,我知道,」劉司令員說,「你的重型反艦導彈、輕型反艦導彈也抓緊時間吧……」
唐華呵呵一笑,「劉司令員,這個防空導彈我的意見是,以後中遠程防空導彈和空軍高炮部隊一樣,隸屬於空軍,伴隨野戰部隊前進的近程低空防空導彈隸屬於陸軍。你們不吃虧的啦。」
「哦,那個叫反坦克火箭筒,紅箭-1,不過戰士們現在都叫它四零火。」李部長說,「那玩意兒,也很簡單,真的簡單。上個月,我自己拿起一具40火,對著說明書鼓搗鼓搗,就會用了……」
所以必須把三十八廠拉進來。
「找空軍簡單。咱們上半年和空軍合作搞制導炸彈,配合得很好。」
步槍全部半自動化讓子彈消耗也上升了不少。雲山戰鬥中hetubook.com.com,39軍的夜間突襲套路已進化成貼近敵軍,第一輪手榴彈轟擊,然後全體在近距離步槍短促連發,火力壓制之下美軍都被打得發矇,但這子彈也就嘩嘩地變成了掉地上的彈殼。好在劉鼐9月到大連之後立即調整建新公司的生產,將日美等雜械子彈生產線全停,大大增加了7.62X39彈藥的產量,目前來看子彈的供給還是沒問題的,就是運輸隊進入朝鮮之後行軍麻煩一些。
……
「褲子,外套,行,穿上合適。」在20軍的臨時營地,第58師第172團3連屋子裡亂七八糟,到處是換下來的三野軍服和未穿上的新冬裝。
「李部長,辛苦辛苦。」宋世倫這一天也沒合眼,他隨20軍第一個抵達瀋陽,和27軍一起上車走,60個小時也是連軸轉,「現在的問題就是,武器換裝就立刻進入朝鮮,我怕戰士們來不及熟悉武器操作呀。」
「第一型導彈什麼時候要?是什麼導彈?」
拿出瀋陽地圖,唐華盯著瀋陽市區北邊的北陵區看了很久。
「不是說火車直開中朝邊境的嗎?為什麼臨時停靠瀋陽了?」20軍軍長張翔翼問前來接戰的邊防軍後勤部人員。
「哎,有這麼蹊蹺的嗎?」下車的參謀長於炳輝走了過來,從兜里掏出一份地圖,「咱們現在是在瀋陽是吧,入朝作戰的預定區域是這兒是吧,差不多是同一個緯度,沒錯吧?在瀋陽下車,我感覺還好,這身衣服沒什麼問題嘛。」
20年代,奉系軍閥主政東北。打仗一般、酷愛種田的張作霖建立了空軍、油庫、機場和航空(修理)工廠,奠定了東三省航空工業的基礎。
張翔翼說完抖了抖身上的薄棉衣。這是三野的被服廠製作的,反正在長江流域穿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