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立國之戰
第205章 從大冶到武昌
從長江碼頭騎馬到大冶鐵山,再騎到隔壁的黃石縣,在這裡有接應的吉普車。不能再騎馬玩了,鋼鐵局的魯達大叔快撐不住了。
大冶有全國第四大銅礦,儲量650萬噸。大冶隔壁的黃石也有規模不小的銅礦,21世紀中國的10大銅礦裏面,第四是大冶,第五是黃石。
「從蘇聯引進的鋼鐵設備會在1953年到1954年運到,」唐華說,「我們有大概兩年的時間,做該做的準備。」
「大冶這地方怎麼這麼難走……當年日本人是怎麼一年運出去幾十萬噸鐵礦的……」
大冶有史記載的鐵礦開採可追溯到公元226年,孫權挖的。歷史書上寫孫權在鄂州「大興爐冶」,大冶和名字就是這麼來的。不過古代拿個鎬頭挖出的礦洞,跟眼前這個大工業化的鐵礦遺迹根本沒法比。
……
唐華:「武大鐵路的報告打到鐵道部之後,鐵道部那邊表示有些困難?」
唐華:……
現在這個勘探隊肯定勘探得不夠完全。倒不是不夠仔細,而是勘探手段還比較落後。
也就是說,武鋼早投產一天,長江口的造船企業就可以早復興一天。
說起來,這次應該把有色金屬工業局的人也拉上幾個一起來的……
唐華接過勘探隊長遞來的天然銅小塊。黃紅色的銅金屬,外形很不規則,甚至有點像一小砣珊瑚。
武鋼建成后,冶鍊出來的鋼材偏重於軋製成鋼板。這些鋼板會走水路沿長江順流而下到上海一帶。
看樣子整個二月份,雷達小組都要排除故障和修補缺陷,3月初重裝之後可以再出海測試測試,就算測試再翻車,雷達小組都還有足夠的時間再排除一次故障。
露天礦坑原本可能是平地,也可能是小丘,勘探出地下有鐵礦后,就先把方圓一公和圖書里的土層鏟掉,把露出地面的鐵礦石挖出來,大卡車運走。挖到礦底的時候,就形成了一個直徑接近1公里的巨坑,坑邊是螺旋狀的公路,遠看像坑邊的小白線。實際上這些小白線的寬度能讓兩輛汽車並排通過。
高雲深:「是啊,墳墓這個問題是最難的。要遷移千百年的墳墓和離開世世代代居住的故土,有的社員思想上可能一時想不通。這就特別需要依靠黨,依靠群眾,正確地執行黨的政策,向群眾講清道理。」
一開始認為是雷達伺服電機的問題,雷達小組現場檢查故障,發現並沒有那麼簡單,不是雷達沒穩定好,是電機轉速變化量不按控制指令來,導致跟蹤目標丟失。雷達小組當場把艦載雷達大卸八塊,還讓杭州往上海運零件,折騰了大約10天,重新組裝起來再開機,直接黑屏。
搬遷的問題討論完,就是先期建設的配套工程了。最先修的肯定得有長江碼頭,鋼鐵設備要用船運過來。然後要修很多個磚瓦廠——得蓋廠房和車間。廠區地皮平整、修築道路。
魯達:「廠址從23個勘探地址最後挑選出的三個備選地點,鋼鐵工業局的專家、蘇聯的專家大多數贊同在武漢青山新建鋼鐵廠的方案。」
唐華:「我和陳副總理花了老大功夫才把武鋼的動工時間比1950年的初步方案提前了18個月,如果一切正常,1956年初武鋼就要試運行。看來回去以後還是在鐵道部那邊擺事實講道理……鐵礦和鋼鐵廠肯定要同步投入使用,不能一個等一個。」
高雲深:「現在是巴杜洛夫帶領的專家團在在這兒。昨天我剛和和馬洛歇夫沙什科夫、克料沃諾索夫、克羅特基、匹列卡茨這幾個人開過短會。他們之前協助
和_圖_書
過429勘探組,在大冶象鼻山和龍洞之間的巨大鐵礦體就是他們發現的。」雷達故障的排除並沒有唐華什麼事,他春節除了在家就是在計算機所,和列別傑夫鼓搗第三代超級計算機T52,在2月15日裝配調試完畢,2月19日把T52的16個機櫃、5台顯示器和一大堆附件裝了三個車皮,往蛟河的50中心送去。
而且……造船業不只是長江口有。這次唐華來武漢,在拍板武鋼的同時,其實是在等一撥人來武漢,商討如何在武漢建一個造船廠。
……
唐華於是先宣布今天會開到這兒,其他事宜等蘇聯專家過來了再一起談。
幸好勞資在烏梁素海學過騎馬。
「唐部長,魯局長,」派往大冶的429勘探隊隊長與唐華見面,「我們已經勘探了大冶60%的礦區,對民國時期的舊礦圖做了核准和修訂,新勘探了20平方公里的區域,而且在新勘探區發現了兩處礦脈。」
和漢陽鐵廠20年代衰落30年代廢棄不同,大冶鐵礦和大冶鐵路一直忙碌到1945年,因為日本從1904年起一直在買大冶的鐵礦石,北洋政府時期完成了對大冶的資本控制,1938年起直接佔領掠奪,四十年總計從大冶颳走1500萬噸礦石。1945年日本人走了,國府用4年時間就把大冶鐵路連同鐵礦山給廢了。
魯達:「是的,大冶鐵礦最高峰的時候一年也就運出100萬噸鐵礦石,武鋼建成投產後年消耗鐵礦石會達到200萬噸,二期三期全部建成後有400~500萬噸/年,與其修復舊碼頭,擴建兩處碼頭再購置礦石駁船,不如修一條從武昌到大冶的鐵路。」
大冶鐵礦的品位在中國境內礦山中算高的,大部分礦品m•hetubook.com•com位在50%以上,有些甚至接近60%,低磷高硫。但大冶有一個好處:它的露天礦很多。
唐華是總理叫過來定武鋼項目的,但是在定鋼鐵廠之前先得確定鐵礦行不行。
主席說的「鋼鐵要過江」,武鋼確實在長江以南。而且這是長江流域的第一個大型鋼鐵企業。
至於儲量,50年代會勘測出總儲量1.1億噸,後來又發現了部分新礦脈,最終總儲量3.5億噸,有開採價值的儲量是1.5億噸。按武鋼的建設規劃,應該可用個20~30年,三十年之後……淡水河谷65%品位的礦砂應該能接濟上了。
走到大冶的露天礦坑邊,這種人工硬生生改變自然地理的景觀真是讓人目瞪口呆。
在正月這段時間,電子信息工業局最悲催的大概就是杭州雷達所派來給艦載雷達故障「擦屁股」的小組了。
在朝鮮戰爭結束、一五計劃啟動之前,能用於工業建設的資源並不算太多。除了和兵工相關的配套廠子,純工業企業得主要集中在鋼鐵、煤炭和交通這三方面。
唐華:「聽說大冶有不少是銅鐵複合礦,而且也有一些單獨的銅礦。」
從頭開始找雷達的故障根源,最後拆開雷達控制箱,這才發現裡頭的電容已經爆了三四個,這是長期在海邊工作,雷達元器件在高濕度高鹽度環境下完蛋了。
魯達:「我看到的資料,青山區有4個自然村,在未來1到2年,這些村子以及他們的耕地全部要佔用。村民我們會盡量吸收到武鋼的職工中,但要留出搬家的時間和蓋新房子的時間。工廠簡稱以後從他們村裡招工,工種不同也就是補償的不同,村民原有土地的面積、等級、人口、成分、勞動力、青苗、樹木、糞坑,這些都要統計。不過我和圖書估計困難最大的事情,是四座村子的墳墓。」
唐華:「既然巴杜洛夫在的話,不如明天我們請他們過來,一起規劃一下,在蘇聯的鋼鐵設備運到武漢之前,我們應該做什麼建設。」
而武鋼又是初期的鋼鐵企業中非常微妙的一個。
唐華琢磨,如果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志願軍鐵道兵工程兵一下子就能抽調半數回國(剩下一半在朝鮮幫忙兩年修橋鋪路),鐵路建設的人手就會多出很多……不過現在還沒結束。但1953年肯定能結束,也就是比原歷史提前一個月還是兩個月的問題。到時候鐵道部那邊就會有意外的援兵加入戰場……但最好武大鐵路還是早一些開工,最多推遲6個月,推遲1年的話就算志願軍鐵道兵回國也趕不回工期了。
魯達:「鐵道部倒不是說修不了,而是說人力物力很難調配,畢竟現在全國到處都在修復廢舊鐵路和新建鐵路。滕部長說,如果能晚1年動工,那就沒有任何問題了。」
小山路旁邊就是大冶鐵路,時不時可看見路基被山洪掏空或坍塌,或者是鐵軌和枕木大段缺失。即使有殘存鐵路的地方,也是枕木腐朽鐵軌脫線。可想而知大冶鐵礦裡頭是個什麼景象……
唐華和鋼鐵工業局副局長魯達一人一馬,身後是幾個鋼鐵工業局和重工業部的幹部,顫悠悠地走在去往鐵山的丘陵小路上。
……
在唐華電話指導下,雷達小組重做雷達的機箱,整個全密封起來,只留一個帶空氣除濕的小洞做氣體交換,發熱量大的幾個元件安排在箱子邊緣,用導熱管把熱量排出箱外。看著雷達小組在艦上和碼頭上忙碌的樣子,唐華覺得華東海軍的高司令員真是太有遠見了,是他堅持讓艦載雷達、導彈火控系統在春節前就出海試驗,所以這些故www.hetubook.com.com障提早發現,能有比較充裕的時間調整。
唐華:「我的意見和專家們一樣,那就以青山新建鋼鐵廠為第一方案,上報總理和陳副總理批准。現在討論一下,以青山為址可以立即開工做哪些準備工作。」
「魯局長,看來鋼鐵工業局的想法是有道理的,」唐華說,「大冶鐵路和碼頭等於都是廢棄狀態,修復到可用狀態跟新建差不多。而現在這個碼頭區的吞吐量又比較有限。應該修武大鐵路。」
「郝列布尼可夫部長走了之後,現在是哪些蘇聯的鋼鐵專家在武漢?」魯達問。
華中鋼鐵公司的經理、315廠籌備處主任高雲深先說:「首先的準備工作是拆遷和搬遷。」
從上海到大冶,鐵路換水路,水路再換陸路,從大冶旁邊的長江碼頭上岸,就既沒有火車也沒有汽車,只能騎馬了。
這些鋼板是造船的……
……
勘探隊長:「銅鐵複合礦和銅礦都發現了成規模的礦藏。單獨的銅礦儲量不是特別大,但已達到開採的規格,而且品位很高。您看,這是我們從銅礦里發現的天然銅,隨便找了半小時就發現了十幾塊。」
在當年的漢冶萍鋼鐵聯合體,大冶鐵礦的礦石用這條三十公里的區域鐵路從礦山運到長江碼頭,再運到漢陽鐵廠。
看來這事兒不大,高雲深這麼說,說明給村民的經濟補償不會有問題——所有勞動力從農民升為工人,這是天上掉下來的好事。反倒是祖墳遷移得做工作。
除了軋鋼,武鋼還能供應很多鋼鐵製品。如果想把長江流域建立成一個與東北並列的工業體系的話,武漢的煤鐵複合體就是長三角工業企業的硬支撐點,武漢的鋼鐵可以把重慶到上海都撐起來並且保持至少10年。當長江流域的鋼鐵需求突破天際的時候,就再弄一個新的鋼鐵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