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兩個戰場
第85章 本卷終幕
李宗仁:「潘漢年?就是那個很厲害的紅色特工,人稱特工之王的潘漢年?」
「我與李先生未曾謀面,但彼此應該早就知道對方之名。……我是潘漢年。」
總理:「今日一切落定,終於可以面對面敘敘了。」
李宗仁:「第一次面談……啊,是的是的。」
主席:「蔣介石是個稱職的運輸大隊長啊,在退出舞台的最後一刻,還給我們送了個大禮物。」
不過李宗仁現在並沒有興趣考慮這些問題。他和贊同起義的前國府高層的專機已在路上,就要在北京降落了。
1925年,孫中山病重,仍前往北京促成南北統一。從廣州出發北上之前,孫中山怕自己在路上堅持不住,就擬定了一個25人的名單,說這二十五人都是在他去世后可以繼續高舉革命旗幟,弘揚三民主義精神的傳承人。
桂系巨頭初期關係密切,但並不是劉關張那種至死不變的結拜兄弟。
總理:「這話就不對嘍。那時候你在台上,蔣介石在台下,其實他的權力還是比你大,很多事情你無法控制。你也是心懷民族國家大義的人,在美國寓居,小潘上門找你,第一次面談的時候,你就指出了我們現在的關鍵所在。」
與主席、總理、總司令寒暄幾句,又與李濟琛等人握手敘舊,李宗仁看到前方又一個很熟悉的人,回頭就喊上白崇禧過來。
李宗仁:「我做寓公做夠啦……在台北我猶豫過,但最後還是遵約行事了。除了共產黨軍事厲害,另一個原因,我是真的想回桂林嗦米粉。就這樣吧。健生在香港居住,但隔一段時間回來一趟最好。」
現在李宗仁這一群人回來,那就更不存在什麼正統不正統的爭論了。
「……毅然率同道者回歸。期望追隨我全國人民之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今後自誓有生之日,即是報效祖國之年,耿耿此心,天日可表。」
總理哈哈大笑:「那我們就一起把那m•hetubook.com•com另一半鑄造出來。這個以後再談。」
歡迎儀式很隆重。
「季寬。」
李宗仁雖然與潘漢年聯繫了很久,在美國達成共識立了君子協議,但到了台灣之後,他還是想過提桶跑路的。後來打消了這個念頭,但他猜主席和總理應該是知道自己猶豫過。今天見主席第一句話基本上還是正面評價了自己的行為,不由得大為寬慰。
「我以海外待罪之身,感於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之下,高舉社會主義建設的紅旗,堅決奮鬥,使國家蒸蒸日上……」
潘漢年:「台灣確實是……不值得考慮太多的大事了。」
主席:「現在工業部門給海軍搞了幾種先進的導彈,領先美國,這很好。但是再好的武器也要裝在船上,否則開不出海怎麼打仗呢。現在我們利用起義的廢舊軍艦,從蘇聯買的軍艦也是用過的,但幾年以後,形勢會有改變。鋼生產出來了,工廠搞起來了,要造什麼樣的軍艦,就要好好思量了。」
……
李宗仁:「這麼說,你們確實在謀划台灣之戰了。但是,朱毛周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當台灣還在蔣介石手裡時,所有人的目光都會只盯著台灣。
其實在1949年10月,天安門城樓上有7位三民主義的傳承人,跑到台灣的只有2個。三民主義正統其實也在北京。
總理:「我們也在朝鮮戰爭爆發之後,了解到了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重要性,由此我們制定了這樣一個計劃。也因為你也提前做了思考,所以小潘和你第一次聊就聊得很深入,此後有來有往,逐漸達成了共識啊。」
「我們從台北回到北京,受到熱烈的歡迎,首先應對主席表示由衷的感謝。」
1948年底李宗仁和白崇禧關係重新走近。1949年李宗仁去美國不歸,兩人又掰了。1950年6月白www.hetubook.com.com崇禧逃離台灣,1953年4月13日又回到台灣,想修復兩人關係,李宗仁二話不說把白崇禧關了起來。
李宗仁:「總理,實際上,我們拿回的只是王權之杖的一半。」
接下來是政協的李濟琛、沈鈞儒、郭沫若、陳叔通,四個副主席。
潘漢年:「什麼問題?」
「在美國寓居幾年,耳聞目睹,眼界比起在國府時也開闊了一些,」李宗仁對總理說,「賦閑之時,我就一直在思考今日之世界。朝鮮戰爭之爆發給了我很多啟發,在志願軍參戰、多方勢力在朝鮮半島博弈之時,我誤到了:在台灣的那個民國雖一無是處,但手裡卻握著極重要的權柄,它是大國手中的王權之杖,全世界僅有五根。」
白崇禧:「就是因為他們言而有信,所以我才認為我一定可以去香港。四可、四不可,我遵守了就行了。」
潘漢年面帶微笑,還是一副彬彬有禮的樣子。
前清遺老官員陸榮廷的人馬叫做舊桂系,以辛亥革命起家、加入國民黨並參加北伐的李白黃這一系叫做新桂系。
新桂系軍閥主要由三個人主持,這三個人就是被稱為新桂系三巨頭的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
「我深望海外僑胞和各方面人士也應該堅決走反帝愛國的道路,回到祖國懷抱,為完成國家最後統一作出有用的貢獻。前中華民國總統、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李宗仁。」
「德鄰,健生。」
白崇禧笑道:「無所謂無所謂,等過一段時間,權力交接完畢,我便重回香港做寓公。」
北伐成功后,1929年蔣桂戰爭爆發。桂系軍事沒法達成快速勝利,政治上被蔣介石的金元攻勢打垮,丟失了廣西之外的所有地盤和大部分軍隊,此時李白黃三人之間的關係開始有些微妙。
「現在國內的工業基礎比較差,造不出大船,我們暫時還以這個戰略方針為主,」主席說,「和-圖-書但是必須大搞造船工業,大力造船,建立『海上鐵路』,今後若干年內,我們要有條件建立強大的海上戰鬥力量。」
「總理,」李宗仁對總理說,「我們通過潘漢年同志,聯繫過很多次了。」
「咱們三人有多長時間沒這樣了?」李宗仁笑著問。
北伐之前,黃紹宏就想拉上白崇禧一起單幹把李宗仁撇開,但白崇禧不允,還把消息通告給了李宗仁,李宗仁調和了此事。
主席還在想近海漁場的安全,雖然現在農業部的統計93%的漁船是只能在二三十海里範圍打漁的非機動漁船,但也有那麼一些漁船會到東海和南海捕魚。
蕭晉光:「已經確定了,今年夏季海軍和重工業部船舶工業局在上海召開會議,討論下一步海軍的發展方針與造船工業的配合問題。」
……但正因為兩人有這段歷史,所以李宗仁決定關白崇禧的時候,國府其他高官和美國顧問並沒有感到奇怪。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白崇禧到南京就任副參謀總長,李宗仁就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蔣介石又把他們兩個人分開來,李白黃三人就越來越散。
李宗仁剛吃了一碗假的桂林米粉,潘漢年——化名華燁行的徐德明先生——來訪。
黃紹宏:「新政府能夠包容,只要健生不到處說就行。」
「得有二十多年了吧……」黃紹宏有些尷尬,但更多的是感慨。
然後是國家副主席……
可在新政府工作、可引退閑居、住不習慣可再去國外,去了國外可再回來——四可。四不可是如果去國外定居,不要做有損國家利益之事,不要做有損民革利益之事,不要介入中美關係,不要介入第三勢力。
……
主席現在所想的是中國與東歐國家的海上運輸——雖然這一點海運量其實只是中國進出口的小頭——但畢竟被掐了。
這個名單里有廖仲愷、胡漢明、汪精衛。有總理、主席、……甚至有葉挺。然而沒有和圖書蔣介石。
(第四卷 終)
主席:「國家的統一、和平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李先生順應了這個潮流,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所以不僅是我,全國人民也都表示歡迎。」
李宗仁:「還是因為49年我未能接受和平協議,才使得中華的和平統一推延到今天。」
……
李宗仁:「朝鮮戰爭結束,我們都看到了社會主義中國的強大力量,過去兩天在上海暫停,我們也親眼看到了祖國建設的偉大成果,感觸頗深,都發自內心地為祖國的強大而感到高興。」
「那跟我有什麼關係?!我不管台灣那破地方的事,也不想關心,」李宗仁說,「澎湖列島都丟了,台灣還守個卵毛。也就蔣介石這個軍事外行還在自我催眠相信能守住。」
潘漢年:「李先生……不,應該叫您李總統。我前段時間研究了很久民國最後兩年的法案文本,我發現民國撤到台灣后,一直沒有從正規的法律的程序上撤銷您的中華民國代總統之職,也就是說,蔣介石到了台灣之後複位總統是他自己說的,實際上是非法的。」
現在台灣收回了,王震都動身去台灣上任了,作為中國的領導人,再看亞太的地圖時視角就會大有不同。
黃紹宏與李宗仁握手,再與白崇禧握手,三人站在一起。李宗仁伸出左右臂,分別搭上白崇禧和黃紹宏的肩膀。
白崇禧:「我還是信奉孫先生的三民主義,這輩子怕是改不過來啦。」
潘漢年:「特工之王是過譽了,我也有過失手的時候。……這一次,奉上級之命而來,想與你隨便聊一聊。」
「共產黨這一回是勝利得徹徹底底了。」白崇禧說。
李宗仁:「誰勝誰負,都已是歷史了,今後我們也會成為歷史。」
潘漢年眉毛一挑,笑著說道:「取回權柄,正是我們想與李總統做的合作內容。」
蕭晉光:「我們現在好用的艦艇平台確實比較缺乏,但台灣戰役之後這種情況改善了一點,和圖書現在我們從國軍手裡接收了六艘3000噸以上的驅逐艦,比我們購買的蘇聯驅逐艦還要強,夏季的上海會議,就是要討論這些艦如何改裝和使用。」
主席、總理、總司令、宋國母是歡迎人群中的頭排。
李宗仁:「解決台灣,只是解決一個小島上的殘軍而已,而你們不應該只沾沾自喜于收回一個小島,而要考慮如何拿回權柄,而不能讓權柄旁落。」
不過這三人雖然鬥不過蔣介石,其中一個還投了,但私下關係倒也沒到勢同水火的地步,甚至還能保持一些表面上的人情往來。
主席說六條艦隊驅逐艦是蔣介石送的禮物。其實吧,李宗仁可能會覺得是他送的……
那是1952年的7月,李宗仁在巴吞魯日市的寓所。
主席:「祖國比過去強大了一些,但還不很強大,我們至少還得再建設二三十年,才能真正強大起來。我建議你和德潔先到全國各地看一看,然後我們一起動手,來建設國家。」
畢竟李總統已經自動成了國家副主席兼政協副主席。
黃紹宏(字季寬)此時也向李宗仁走來。
……
「孫先生所創立的革命的三民主義理想已完全實現。現正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大道上向前邁進。事實上已超過孫先生當年的理想。」
李宗仁一笑:「聊天就沒有隨便的,尤其是其中一方說『隨便聊聊』的時候。」
從飛機艙門到歡迎人群,是紅地毯鋪成的路,兩側是手持鮮花的學生。
李宗仁先握住了主席的手:「主席。」
李宗仁:「真有這個必要嗎?朱毛周是言而有信的人,你在國內生活毫無問題的。」
……
1930年中原大戰,桂系再次出來反常。桂系軍隊先攻打湖南,失敗而歸,這最終導致了桂系高層的決裂。不久之後,黃紹竑辭去了廣西省主席的職務,投了蔣介石,擔任過國民政府內政部長、浙江省主席、湖南省主席、監察院副院長。
主席:「你們回來了,很好,歡迎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