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回到民國當小編

作者: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回到民國當小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卷 急行軍 第1章 出尿素了

第五卷 急行軍

第1章 出尿素了

「候經理,這永利5號比永利4號的優點都在哪裡?」一個實習工程師問侯德榜。
侯德榜:「對啊。」
不過佔世界產量40%也就那樣。21世紀中國的化肥年消耗量六千萬噸,這才100萬噸的尿素,剛剛起步而已。
6月初,東德就出現了零星的罷工。CIA發現這是一個可乘之機,那麼試探性攻擊就從東德開始吧。
「老侯,你不但做出來了全循環的合成氨-尿素聯合生產線,而且做的是汽提生產線?!」
到1960年尿素年產量就飆升到150萬噸。1960年,汽提法開始出現,尿素工業在這個10年又是數量級的增長。
「一、支持立即恢復城市秩序及為工業企業的正常的、平靜的工作創造條件的措施。」
至於碳銨儲存時會自然揮發這個缺點,解決的方法是近距離運輸,在市甚至縣建設小化肥,出廠運個幾十公里就到田間地頭,馬上撒掉,可以降低揮發損耗。
申請專利的事情現在肯定不急,6月19日,正是蘇聯和東德人心惶惶的時候。
如果侯德榜的「永利5號」試驗裝置沒問題,5套合成氨-尿素就在1954年開始調試,1955年大批生產。
「……號召人民:」
「三、工人和技術知識分子應該與當局合作,採取必要的措施來保證正常的工作。」
六一七事件本質上是斯大林逝世后,美國為了試試新的蘇聯領導層的「成色」而做的一次試探性攻擊。
劉鼐:「那得向國防部打個報告調整計劃吧。」
鋼鐵工業局局長劉兵:「富拉爾基特鋼廠還在建設中,現在能用的是撫順特鋼,高鉻不鏽鋼需要1954年底才能投產。」
尿素大量生產後,硫銨、氯銨、硝銨都成了非主流氮肥,但碳銨一直很堅挺。
「二、應對騷亂負責的人們將付諸審訊hetubook.com.com並予以嚴懲。工人和一切正直的公民如遇見挑撥者應即加以拘捕,送交國家機關。」
侯德榜:「主要的部件有反應塔、冷凝器、精餾塔、吸收塔、解吸塔,以及若干標號的管道。其中反應塔我打算用鉛室,唐部長說可以在循環溶液中添加雙氧水,塔根和管道再採用高鉻不鏽鋼作為內襯,也可以解決設備腐蝕的問題。」
在老侯的指揮下,幾名實驗室的工人忙碌起來。
唐華:「你們鋼鐵工業局現在特種鋼的廠子,能做出高鉻不鏽鋼了嗎?」
天津,永利化工廠區。
劉兵:「武鋼廠區建設特別快,倒是大冶鐵礦今年得防著點水災,露天鐵礦已經開始挖坑了。」
唐華看會議桌上擺的「永利5號」尿素生產線原理模型,感覺自己可能低估了侯德榜的實力。
侯德榜在60年代推出碳銨小化肥,當時就是全國到處鋪開,70和80年代的糧食增產很大程度上就是和氮肥使用量增長有關。
突如其來的畫風轉變讓瓦爾特·烏布利希不知所措。6月17日,蘇聯駐德國集團軍動手了。蘇軍也只能動手,再不動手情況會更糟。
張蘇:「化工局有人在做了。槍彈發射葯要提高能量又要燃速精確還要成本不能上漲太多,哪有這麼容易啊。三年之內拿給你們吧。」
……
莫斯科的指令據說是貝利亞發出的(他被抓的主要原因),也有說法其實是馬林科夫做的主。
因為碳銨和尿素是互補共存的關係。
「永利5號」尿素試驗生產線從上午開始調試運行,到現在過了兩個多小時,第一批產出的尿素溶液已進入閃蒸槽。
而且,尿素生產線在開始籌備之前還得提醒老侯去蘇聯申請個專利。
侯德榜:「這事我不熟。」
劉鼐:「好在太原兵和_圖_書工廠已經整合完畢,建新公司在瀋陽還有一個分廠,1954年問我要無縫管的話,應該可以。化工局你們也有事兒要辦吧,發射葯研製有沒有進展?」
劉鼐:……
其次是,既然617事件還是如歷史那樣發生,那看來貝利亞快完了。
大概蘇聯想以此向西方國家證明蘇聯打算和西方緩和,推進斯大林提出的兩德統一進程?
……
首先是德國和蘇聯之間會產生隔閡,如果利用得好,中國和東德的一些貿易和技術轉讓,德國可能更願意撇開蘇聯這個中介直接進行。
汪逸群:「要不7、8、9月先降到4000萬發月產,1954年初再補回來?這差不多就可以勻出100多噸鉛了。」
東德1953年的經濟計劃執行得很混亂,為了保生產,東德政府大刀闊斧,下令工業企業在不提高工資的前提下,將工人工作定量提高10%。
位於西柏林的美國佔領區廣播電台(RIAS)添油加醋地播報了東德罷工的新聞。6月16日,東柏林的工人大批量罷工時,喊的口號不是「反對增加工作定量」,而是「撤走一切外國軍隊!實行言論和新聞自由!釋放政治犯!舉行全德自由選舉!」
「我比較傾向於汽提法,水溶液法為了讓氨與二氧化碳揮發需要進行減壓,回收后的物料要送入高壓反應器內的話又需要重新進行加壓,這樣一來一去能量損耗就大了。汽提法通過在反應器出料中通入加熱的氨氣,二氧化碳或者合成氣將溶液中的溶解氣體吹出,氨基甲酸氨就分解了。在這個過程中,無需進行減壓操作,回收的物料可以直接輸送進入合成塔,無需加壓,大大減少操作成本。」
「永利4號的尿在反應塔裏面就要減壓然後再加壓,一來一去太耗電,另外加壓裝置也是https://www.hetubook.com•com成本,」侯德榜說,「永利5號就不用進行減壓和加壓操作,氨直接就回送了。」
這時候瓦爾特·烏布利希問莫斯科「該怎麼辦?」莫斯科回答是「讓他們鬧。」
大連建新公司1950年就能造無縫鋼管,當時就仿製了美式105毫米榴彈炮,後來停產了。1952年仿製蘇式85毫米加農炮和122毫米榴彈炮。現在給大連建新公司的任務是仿製152毫米榴彈炮和100毫米加農炮——後者是T-54坦克的主炮,也可以作為牽引火炮使用。
「剛才劉局長說到兵器工業的事,我想起來了,」侯德榜說,「現在大連可以造150毫米以下的無縫管,然後哈爾濱汽輪機廠明年投產,能造鍋爐。既然這樣的話,我們可以自己製造年產萬噸左右的小型合成氨生產線了。」
汪逸群翻看化學工業局的資料,在管道和反應塔那裡看了很久:「普通的鉛器件,有色金屬工業局能做。……但就是這用鉛量有點大,五套設備一百多噸就出去了。劉鼐,你們那邊能省點鉛嗎?」
唐華把報紙丟在一邊。
唐華一下子精神起來:「小型合成氨生產線直接出碳銨?」
擺平是勉強擺平,但接著西德就把6月17日定為德國統一日,而且西德還把菩提樹西大街(東大街屬於東柏林,西大街屬於西柏林,以勃蘭登堡門為界)改名為6月17日街。
……
侯德榜:「永利4號是水溶液全循環法,永利5號我改用了汽提全循環法。永利1號到5號都是在天津做的,因為這裏我做聯合制鹼法的時候留了一套小型合成氨裝置,正好可以用上。」
這個事件對蘇聯的影響不重要,對中國的影響倒是值得琢磨。
1950年,世界尿素年產量20萬噸,這時候尿素並不是肥料,而是作為工業原料生hetubook.com.com產的。
唐華看看劉鼐:「老劉啊,明後年每個月偷掉你幾十根炮管的產能,應該沒問題吧?」
這是尿液,啊不,尿素溶液,從汽提塔出來之後進行的第二次物料循環。
尿素含氮量高,肥效慢但是時間長,適合作為基肥,開春農民耕一遍地,撒點兒尿素,能管用很久。
……
要說六一七事件,其實得從斯大林逝世開始說起。
「準備出尿了!都接好!」
「這是尿素試驗生產線的結構模型,這是它的技術資料。」化學工業局局長張蘇把整理出來的資料一人發了一份,「這是一套大型自動化的聯合裝置,裡面包含了一套中壓合成氨生產線和一套尿素生產線,中壓合成氨生產線是從蘇聯進口的,尿素生產線打算由國內自製。」
駐德國集團軍從柏林郊外沿著45年4月的路線挺進,一路上收編整理了一大堆沒頭蒼蠅一樣的東德安全部隊和人民警察,直插波茨坦廣場,當場抓住32人槍斃,廣場上的25000人一鬨而散,此事擺平。
……
……
畢竟是試驗裝置,造粒塔下面沒有接化肥袋,尿素顆粒嘩啦啦地傾倒出來,在地上堆出一大攤白色的圓錐體。
現在是1953年6月,唐華只不過指了個大概方向,侯德榜就把1960年才出現的東西搞出來了,整整領先時代7年。
事實證明,局長聯席會還是挺有用。
在閃蒸槽內,尿素溶液中溶解的甲銨再一次分解,氨氣和二氧化碳從溶液中冒出來,隨即通過侯德榜設計的物料循環管道送走,從生產線的前段再注入流程。
唐華:「那你覺得是汽提法好,還是水溶液法好?」
唐華:「既然這樣,那就不等了,你在北京多呆兩天,6月18號重工業部開個協調會。」
這種想法太幼稚了。
現在尿素溶液中溶解的尿素已近飽和,順著管道送入尿液儲https://www•hetubook•com.com存槽,再從尿液儲存槽送到蒸發加熱器,自下而上在加熱器內流動,形成升膜蒸發。
偶爾的跑題也有用,只要能解決問題。碳銨小型化肥廠在未來20年都很有用,搞起來不會有錯。
碳銨肥效快,作物加速生長期對氮元素的需求量大增,此時得施加追肥,碳銨是最好的。
冷戰初期影響很大的東德六一七事件,震波已經到達莫斯科。
一段蒸發之後是二段蒸發,然後熔融尿素被送到造粒塔。
侯德榜一身密封工作服,戴雙層大口罩,即使這樣,微量泄露的氨刺|激眼睛,還是讓他眼淚汪汪的。
現在唐華打開人民日報,報紙的第四版都刊登文章《德國統一社會黨政治局發表公報,特務分子在柏林民主區製造停工騷動失敗》了。
唐華:「蘇聯引進的合成氨設備今年9~10月到貨,尿素生產設備打算和合成氨同步,那現在就要開始部件生產,看來第一批5套尿素生產線得用鉛了。」
唐華:「可以,報告以重工業部的名義起草簽字。一共是兩份報告,一份給國防部,和他們協調,一份給國家計委更改生產計劃。另外還有個事,船舶工業局程旺在上海沒來,但是主席親自過問了海軍未來建設方向和海軍戰略,船舶工業的造艦造船計劃也要做調整。武鋼和武特鋼是支持上海造船工業的三大台柱之一,鋼鐵工業局要和富拉爾基特鋼一樣重視武漢。還要做好投產計劃得提前的心理準備。」
不過,現在5套5萬噸的合成氨,再換算成年產尿素就有50萬噸,這套設備據說還有擴到年產10萬噸的潛力。那麼在1960年的世界,中國的尿素產量可能會佔世界的40%。
劉鼐:「雖然朝鮮和台灣都打完了,但兵工總局53年要維持月產六千萬發子彈的規模,補充部隊戰略庫存,1954年1月起才降為月產四千萬發。」
……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