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急行軍
第60章 一電二鋼三造船
「這樣的,電子工業的廠子很多女工,有的分廠就跟紡織廠一樣絕大部分是女工,電子工業內部就男女配對,把男青年給消化了,沒多少人出到外面相親。」
這年頭機關幹部排名還挺靠後的。
原來如此……
「……戴廠長,」唐華說,「下班后喝酒可以,上班之前絕對不能見酒。進車間的時候一定要檢查這些人嘴裏有沒有酒氣啊。」
廠長咧嘴笑著保證不會掉鏈子。
從1950年到現在,葉渚沛先後研究了矮胖型高爐、「三高」冶鍊、低品位難選礦、複合鐵礦選礦這幾個中國急需的冶鍊技術。1952年奧鋼聯公司的純氧頂吹轉爐成功,這是葉渚沛自己查閱科技信息之後敏銳地感覺到有搞頭,主動提出應該發展這個技術,而不是唐華下指示讓他搞的。
「基林級是美國在二戰末期建造的軍艦,離現在還不到10年,但是因為我們的艦載武器發展得比較快,在導彈面前它上面裝的各種火炮和魚雷已經比較過時了,因此我們就動手對它進行現代化改造。」
1945年日本投降,日亞鋼鐵公司被國民政府接收,隨後停產。1949年上海解放更名為上鋼一廠,同年開始復產準備,1950年重新點燃高爐。
一電二鋼三造船……上鋼一廠之後,唐華還是習慣性地去了一趟江南造船廠和船舶設計院。
唐華:「……」
……
「老劉是不是不太喜歡和牧野茂先生打交道?」唐華猜,劉鼐這個根據地老八路和牧野茂有交流障礙。
現在的話,葉渚沛在石景山鋼鐵廠的第一台實驗性氧氣頂吹轉爐是今年8月份落成的。建成投產之後葉渚沛就到上海,準備改造上鋼一廠的一號高爐-平爐。
「不看了,你們繼續鼓搗吧。」
既是支柱工業的工人,又是具有危險性的重體力勞動崗位,這個時代鋼鐵工人工資不低,可能比同檔的地方幹部還要高一截。鋼鐵工人一級工月工資是42.4元,二級工49元,逐級遞增。七級工月工資達105元,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八級工123元。
唐華到上和圖書海,新任電子信息工業局局長李強先給他打了個電話。
下了班的工人約有一小半出廠門回家,還有一半多沒走,這些就是單身的年輕工人,在工廠吃食堂。
T55計算機……現在正在北京生產晶元和試組裝第一批樣機。
唐華的計劃裡頭還給上鋼一廠留了幾天機動時間。只要改造工期不超過120天,那麼即便一號高爐只有9個月的生產期,它的年產量仍然會超過改造前12個月的總產量。但如果改造工期延誤到超過四個月,那可能就沒有什麼優勢了。
歷史上也是他大力在國內推動氧氣頂吹轉爐鍊鋼。
程旺:「對啊,我們船舶工業排第3,這就根本不用發愁,很搶手的。這句話只是順口溜的第一句,齊全的說法是:一電二鋼三造船,四醫五路六司機,老師要看大中小,機關幹部也可以。」
……
在一號煉鐵高爐外,唐華和廠長看到了正在勘察廠區的冶金學家葉渚沛。
選高級研究方向的專家只有葉渚沛一人。
唐華知道機械工業部部長劉鼐也到了上海,主要就是考察上海的船舶工業——機工部六機局。
「還包括通信系統,比如從別的軍艦和飛機上實時地獲得整個戰場的情報,甚至這些情報細緻到可以指揮本艦的導彈發動攻擊。」
兩艘56型驅逐艦,江南廠組裝一艘,滬東中華組裝一艘。在滬東中華造船廠,現在應該也是和江南廠類似的情況。
「不是,牧野茂先生又沒來過中國,」劉鼐說,「就是這個日本先生講的概念性的東西比較多。」
唐華:「那我們到江南廠裡頭轉一圈再說吧。」
上鋼一廠規模其實不小,但最大的問題是設備為日制和英制混雜,和當前蘇聯的鋼鐵設備體系不一樣,維修比較麻煩。
「信息能力是雷達、聲吶、還有一些光電感測器系統?」
這些都是低價的劣質煙,一盒一毛錢或一毛幾分錢。
所以現在鋼研院同時在進行著低、中、高三個等級的技術研發。
……
「唐華,你來這可是太好了,」劉鼐說,「我和程和-圖-書旺在船廠考察了幾天了,累積了好多問題正要請教呢。」
在用於改造基林級的干船塢,一艘基林正躺在裏面。徹底的現代化改造先得對水下艦體、螺旋槳、主軸、密封套等等進行一次檢修,還有一些重型設備的裝拆也是在干船塢里用吊車搞定的。
第三艘基林在稍遠一點的碼頭停著。改造工程是要排隊的。
……
有煙必有酒。唐華已經看見至少三個工人掏出了小酒瓶,有的一人蹲在角落抿,有的在幾個夥伴之間傳遞,一人對嘴來一口。
劉鼐:「我和程旺這幾天在討論軍艦未來會朝什麼技術方向發展。」
聽說他們在搞C55特供計算機,唐華就完全沒了興趣。
程旺:「軍艦的防空、反艦、反潛能力,是一艘軍艦上齊備三種能力好,還是只突出其中一種能力好,這個我們也在討論。」
1952年,奧地利奧鋼聯公司製成第一套純氧頂吹轉爐鍊鋼設備。中國其實並沒有落後太多。1954年,葉渚沛開始試做一套小型氧氣頂吹轉爐鍊鋼,但因為當時國內冶金行業門派繁多,對發展方向的認識不一,直到1962年,葉渚沛的3噸氧氣頂吹轉爐才在首鋼(石景山鋼鐵廠)落成。
這艘基林是江南廠負責改造的第二艘基林,第一艘已經出船塢,在舾裝碼頭安裝設備。
鋼鐵冶鍊的技術……雖然是傳統工業門類,但二戰結束后也是有不少技術進展的。
「戴廠長好。」「戴廠長好。」
21世紀及以後的鋼鐵技術進步絕大部分是環保向:節能,減少碳排放,減少二氧化硫排放,減少PM10和PM2.5產生量,等等。
全新的集成電路計算機T55都快出來了,這個C55是晶體管計算機,而且用的還是T50、T51那樣的第二代晶體管,這有什麼好看的。
「唐部長,」葉渚沛說,「廠區其實已經勘察完了,改造工程規劃都快完成了。其實我在想,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等到1955年1月1日才關停改造呢?按現在的工程設計進度、物料準備情況,12月中旬一和圖書號高爐和平爐就可以關機開始改造了。」
「船舶設計院不是好多專家工程師嘛,」唐華說,「其實我得先問個問題了解情況。我來上海聽說了一句話,一電二鋼三造船,就是你們船舶的青年工人找對象的問題。」
工人打完招呼,到換衣間把高爐工作服脫下來,換上藍布的工作衣。鋼廠每年發一套工作衣(常服,不是在高爐前作業套上的防護衣)和一雙工作鞋,都是用料厚實的貨色。
這些技術暫時還不急……
「如果海軍正確地進行保養維護,軍艦的壽命一般至少在30年,設計建造質量好的軍艦壽命甚至可以到50年,」唐華說,「海軍裝備的特點,是艦艇的更新換代比艦載武器和艦載設備要慢。一艘軍艦服役15年之後,它的主機可能還不落後,艦體也不算老舊能繼續用很久,但它上面的導彈可能已經過時了,雷達可能已經落後了。」
「如果限定在水面戰鬥艦艇這一類軍艦的話,」唐華說,「首先應該分析的是它的信息能力和打擊能力,防空、反艦、反潛和對陸攻擊是打擊能力那一項下面的再細分。」
雖然只是用蘇聯提供的零件在上海組裝建造,對江南廠來說仍然是一項大工程。技工和工程師在大連和海參崴培訓過,兩個月前剛剛回來,此外船台周圍還有很多蘇聯工程師在忙碌。
高級研究是儘快搞定氧氣頂吹轉爐鍊鋼技術。
上鋼一廠始建於1938年,前身是日本人佔領全上海后建立的日亞鋼鐵公司。
要是哪位工人喝高了,一頭扎進鋼水裡,就是人間杯具了。
低級是小型鋼鐵廠,已完成設計,正在全國普建,建設的同時收集各鋼廠工人的經驗心得,改進設備或改良運作流程;
「你們廠排第二那也很好了,肯定能找著對象。」
上鋼一廠經歷了七十七年的風雨滄桑,2016年終於作為落後產能被關停拆除。但1954年的上鋼一廠還是上海市用鋼的主要支撐,先進工業的代表之一。
「從1953年1月起,上鋼由海南島海運供應鐵礦,湖北河運供應和-圖-書煤礦,煤鐵的物流都非常順暢,」上鋼一廠廠長介紹道,「海南的鐵礦品位高,用起來很方便。我們廠去年產量達到了30萬噸,今年有信心衝擊35萬噸的紀錄。」
唐華:「今年可以衝擊35萬噸的紀錄。不過從明年1月起,一廠要進行一號平爐改氧氣頂吹轉爐的技術升級以及一號煉鐵高爐的擴容,你們要和鋼研院的專家一起,控制好改造工程的進度,如果延誤得太嚴重,1955年你們的生產紀錄可就沒法刷新了。」
「唐部長,我們正在鼓搗特供給美國的C55計算機呢,樣機有幾台了,正在做最後的測試,要不要來看看?」
戴廠長也在一旁拚命點頭。
「電子工業的男青年太稀罕?」唐華奇怪了,好像電子信息工業局在上海的廠子不少啊。
「戴廠長,依據石景山鋼鐵廠總結的經驗,一號高爐-平爐的改造工作會持續112天,從高爐關停開始,到高爐重新點火。」葉渚沛說,「平爐改氧氣頂吹轉爐后,出鋼速度會加快60%,如果鐵水供應得上,也就是等於全年產量大幅度增加。」
食堂門口很快聚集了七八十號工人,從工作衣的衣兜里掏出「生產牌」或者「大聯珠」,划火柴或臉對臉點上,一邊抽煙一邊高聲談笑。
這個時期,一個鋼鐵工人「一拖四」(一人工作、妻子無工作再養三個孩子)都能過下去——就是生活質量稍微差點兒。唐華剛聽戴廠長說有一個五級工家裡有6個孩子,但因為夫妻雙職工,家庭人均收入也沒到補助線以下。
「現在上海的青年相親的排序,」戴廠長說,「一電二鋼三造船。電子和電力崗位的男青年最搶手,收入比我們還高,文化水平也高,不是戶外也不是重體力活,一個個白|嫩帥氣的,最受歡迎。可就是太稀罕,相親時很少碰到。鋼鐵廠的工人排第二。」
「唐部長,氧氣頂吹轉爐本身的設計只是關鍵之一,另外一個關鍵因素,是你很快就把高效制氧機給搞出來了,」葉渚沛說,「否則我這氧氣頂吹轉爐弄出來了也沒米下鍋啊。」
上海晶https://www.hetubook.com.com元廠尚未建成,目前可用的生產線只有一條,X小組在北京計算機所搭建的晶元線,從16微米提升到10微米工藝后重新投入生產,晶元封裝和機箱組裝在北京望京的電子工業區進行。不過11月份,北京將會把封裝好的幾種晶元運送到上海,讓上海周邊的工廠也承擔一部分T55計算機的生產。
上海寶山區長江西路,上海市第一鋼鐵廠。
這可不是開玩笑,到21世紀鋼廠都時不時見到這種匪夷所思的刪號重練事件。
在廠區漫步時,工廠的廠鍾敲響,工人下班的走出崗位脫工作服,換崗的穿戴整齊走進車間。
中級是完成現代化鋼鐵廠所有設備的國產化;
從唐華和廠長身邊路過的工人不斷和戴廠長打招呼。唐華今天一身也是整套鋼廠的工作服,工人大概認為唐華以及身後的兩名更年輕的後生也是最近老在廠里晃悠的工程師隊伍的成員之一。
唐華:「這就是重工業部為什麼一定要有重型機器局的原因……」
唐華微笑指了指身旁的廠長,「戴廠長希望1954年創下年產35萬噸鋼的紀錄,如果不是特別要緊的話,鋼研院可以稍微配合一下上鋼一廠的工作。」
至於台灣戰役中繳獲的驅逐艦,江南廠負責改造3艘基林級,滬東中華負責改造3艘弗萊徹級。
其實老一點的工人更多的是買煙絲自己卷喇叭口,那更省錢。而且老工人還笑小青年的捲煙折算下來比煙絲貴,口味還沒煙絲好。
「老劉。」「老程。」
唐華讓鋼鐵工業局、鋼研院把研究重點放在氧氣頂吹轉爐鍊鋼上。這是20世紀50~70年代最重要的鍊鋼技術革新。
江南造船廠現在建成了一座160米船台,再過一個多月,第一艘56型驅逐艦就要在這裏組裝建造。
唐華:「今後軍艦的所有分系統都會向前發展,但相對來說,艦體和動力系統的發展速度會稍慢一些,而艦載武器和雷達的發展速度稍快一些。除了雷達,今後還必須注意軍艦的信息處理系統和信息交流系統,這方面電子信息工業局會跟進的。」
「葉老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