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回到民國當小編

作者: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回到民國當小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卷 急行軍 第88章 托馬森南海漂流記

第五卷 急行軍

第88章 托馬森南海漂流記

第一封電報報告南威島發現國民黨殘軍,一艘登陸艦已經半沉,一艘護衛艦漂浮但無法開動,島上有房屋,可能國軍官兵已上岸生活。
「報告長官,中華民國海軍「太宜」號(前美國海軍「托馬森」號)驅逐艦、「中建」號登陸艦之倖存官兵已列隊集合完畢,共115人,願意放下武器,接受貴軍改編。」
九章群礁西南是尹慶群礁,編隊先看見的是華陽礁,然後是中礁、東礁、西礁,然然後是——南威島。
……
連常先:「我猜中央的意思是,南海艦隊要換裝就全體一致換裝,把戰鬥力一下子增強到頂,而不是一艘艦一艘艦地換裝。所以,南海艦隊要忍耐啊。而且,永興島和太平島這兩個飛機場修建起來后,我們在南海的力量是會大大增強的。」
……
剛開始角度不對沒看出來,現在看出來了,桅杆是歪的。桅杆上面掛著青天白日旗。
工程院第一次大會最後一次會議,所有學部的委員們聚在一塊兒。王大衍聽丁穎說了這個事,立刻來了精神。
……
萬隆會議期間,總理及代表團的專機停在雅加達,飛行員與印尼飛行員互相交流,他們提到多次在南中國海有好多個島嶼有居民。一名飛行員表示,南威島還有軍艦停泊。
廣州,南海艦隊司令部。
「莆田」號和908艦經過黃岩島,沒有停留繼續南下。他們此次的任務不是巡視黃岩島附近,而是向南搜尋。
然後,就有了「莆田」號和908艦的南沙群島南端之行。
1953和1954年,美國海軍的飛機其實就曾飛臨該島,發現這個島有似乎有居民,還有漁船。
四根螺紋鋼加毛竹修成的棚子里,每個棚子5名戰士,就靠著壓縮乾糧、罐頭、油桶儲存的淡水和承接下雨的雨水,在黃岩島堅持了三個月。
「莆田」號艦長也感慨道:「我在這兒巡了兩年,眼看著從海水裡長出來四層樓,太了不起了。我們等於是在美國基地外邊修了個崗亭。」
從廣州到黃岩島三天,從黃岩島到南威島兩天多。
連常先對張德臨笑了笑,又搖搖頭,「等回到了廣州,你還是說他們在南威島非法捕魚吧https://m.hetubook.com.com。」
那艘半沉在海床上的不是護航驅逐艦,而是一艘美製坦克登陸艦。
農作物雜交技術最早是在18世紀開始有人嘗試,科爾羅伊特的煙草雜交試驗還收穫了一個可明顯增產的煙草品種。1860年孟德爾發現遺傳定律,做雜交嘗試的人越來越多。但作物雜交這種事情主要靠科學家的個人經驗和感覺,就是一個不斷試驗和碰運氣的事情。
「太宜」號驅逐艦艦長張德臨走出隊列,敬了個禮。
漂流南威島部隊宣布起義也意味著我軍再度接收一個南沙群島的有較大天然陸地的島嶼。考慮到南威島在整個南沙群島中的地理位置,在太平島和永興島的機場建設完工後,就開始在南威島建設永久軍營建築和一座小型飛機場。
……
張德臨頭上的民國海軍軍官帽還算周正,雖然略顯破舊,但還能看出形狀。軍服上衣左右肋部位已經崩線,軍服成了前後兩塊迎風飄飄的灰布。褲腿膝蓋那裡是兩個洞。
編隊抵達太平島附近,沒有靠港,繼續向西南行駛。南薰礁、小南薰、大現礁、永暑礁……
……
「兩年,整整兩年了,」張德臨問旁邊的副官,「是在民國42年,4月15日,還是4月16日?」
雜交水稻的原理孟德爾已經定下來了,其實工作就是嘗試、不斷嘗試、帶目的性的嘗試,以及尋找盡量多的稻種。
「整個1954年,南海艦隊四分之一的工程力量和一半的基建經費都投在黃岩島身上了。這代價可是不小。」
印尼飛行員說得一點沒錯,南威島有居民。連常先和瞭望員都看見了島上有一股升起的炊煙。編隊繼續靠近。
1953年6月,鑒於美國海軍在菲律賓擴建蘇比克灣海軍基地,我海軍司令部下令,由海軍陸戰隊派出一支小分隊,佔據黃岩島礁盤,並立即啟動建築工程,儘早在黃岩島的礁盤建成一座鋼混主體、可安裝雷達站和電子偵察設備並具有一定防禦力的堡壘建築。
三個月後登陸艦開來,將精疲力竭的海軍陸戰隊員撤回,換上新的陸戰隊步兵班。
說實話,現在海軍也只和_圖_書能同時在南海營建3個島嶼,抽不出力量同時展開第四個建設工程,但是南威島又不得不去看看。
但這不是最後一支國軍殘軍。在中緬邊境緬甸一側,還有兩三支從中國過境到緬甸的國軍殘軍等待解決。
至於張德臨本人,絡腮鬍子大概有一尺長。
1953年8月,陸戰隊一個班的戰士攜帶簡易材料登上黃岩島的一塊礁石,在這裏搭建起了兩座高腳屋。
趙啟明:「馬上發電報回北京,向國防部、總參和海司彙報此事。」
「這個,額,這個,」張德臨面前是一個用很堅固的木條修成的小牢房,他尷尬地對連常先說道,「我們扣下的越南漁船漁民,放一兩名船員回去,讓他們回越南,裝幾百斤大米來換人質。」
有軍艦停泊?美國海軍有蘇比克灣這個巨型基地,他的軍艦不會停泊在南沙這種地下淡水都沒有的小道。馬來西亞、越南現在也不可能進入南沙海域。
這些位於南沙群島九章群礁的,叫做礁盤不叫島,說明它們是沒有住人的地方的。有的礁石漲潮的時候能露個石頭尖尖在水面,有的礁石漲潮時全部沒入水下。
感覺到抵抗無望后,在高雄港的國軍海軍士氣崩潰,6艘軍艦在未獲國防部授權的情況下逃離高雄。途中被我軍反艦導彈擊沉1艘、擊傷1艘(後於途中沉沒),1艘驅逐艦成功抵達馬尼拉,另3艘軍艦因熱帶風暴迷失方向,從菲律賓島西錯身而過,進入南海。
1951年他和唐華拆了一具蘇聯的原始夜視儀,第二年國產夜視儀就在朝鮮打得威風八面。然後是52年做到現在的「非接觸式掩膜」光刻機,這個看似不可思議的機器最後也做了出來。
南威島上有不少椰樹,椰林下面是兩排不知用什麼材料搭建的平房,現在平房裡的人已經全部出到了空地上,大約一百個人有不少翹首眺望海面的軍艦。
「支隊長,」「莆田」號艦長問連常先,「我們這兩艘不太大的軍艦,就這麼大搖大擺地在南海走來走去,美國就一點都沒有想動手的意思嗎?」
「還有,中波電台給基地發電報,請求空軍再派兩架飛機來南威島一趟,這回有水面和*圖*書軍艦無線電引導。」
下午的熱帶陣雨已經下完,氣溫略下降了一兩度,但陽光仍舊耀眼,南海湛藍的海水偶爾可見魚群躍起。
中沙群島,黃岩島附近海域。
「不是一艘,是兩艘!」
「但我覺得奇怪的一點,我們南海艦隊直接面對美國海軍,可為什麼大軍艦尤其是裝導彈的大軍艦都在北海艦隊和東海艦隊,南海艦隊一條大驅逐艦都沒有,一條帶導彈的驅逐艦護衛艦都沒有,全是清一色火炮。」
……
「兩年來,我兩艦的倖存官兵在島上墾荒種土豆和蔬菜,」張德臨向接收南威島的我軍指戰員介紹情況,「島上還有些許椰樹,中建艦上有一些存糧和罐頭,太宜號的兩艘救生艇和十余個救生筏也被拆卸下來了,平日用這些船艇和自製的釣竿、繩網捕魚,就這樣在島上渡過了兩年。」
連常先回了個禮,掃視這一排列隊的國軍官兵,嘆了口氣。
丁老現在的工作單位是中山大學,平日只在南方水稻區打轉,幾乎不來北京。這次來北京開會,聽這幾個也是大名鼎鼎的委員眾口一詞,說唐華指出的方向十分重要,他簡直是一愣一愣的。
第二封電報報告,他們用旗語發信號之後,南威島上的國軍立刻回復,表示他們是1953年4月台灣戰役中從高雄港出逃的軍艦,迷航后停留在此,願意起義或者投降或者接受整編。
其實張德臨本人的衣著是這115人中最整齊的。後邊的國軍官兵,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只穿著褲衩短袖衫。
在南海掙扎時,又有一艘登陸艦失蹤。剩下的就是一直保持編隊航行的「太宜」號驅逐艦、「中建」號登陸艦。兩艦航行到南威島正值半夜,「中建」號登陸艦黑燈瞎火就在島附近擱淺了。「太宜」號因為沒有帶夠淡水補給,此時也走不了了,就也在南威島拋錨,官兵上岸謀生。
趙忠堯:「丁委員,唐院長跟你說的幾句話都記下來了吧?」
目標是總理在萬隆會議結束后,從印尼返航時,聽印尼航空公司飛行員、機組人員多次提到的南沙群島的神秘島。
「是兩艘,有一艘已經半沉了,可能是座在淺海海床上。另一艘是美製護航驅和圖書逐艦……好像和咱們還是一個級別。」
再靠近一點,南威島的艦影依舊一動不動。靠近到3海里,連常先從望遠鏡里看到,那艘護航驅逐艦有問題:
這個島說神秘,其實它是有名字的:南威島。
現在建築主體結構總算是修成了,駐守高腳屋的海軍陸戰隊指戰員也終於可以移駐水泥房子。
……
「初到南威島的前一個月,我們還用電台發報和收聽頻道,但第二次颱風來襲之後,所有電台都損壞了。」
現在的海軍不能不重視南沙群島,因為這裡有蘇比克海軍基地。為了監視菲律賓和可能在南越出現的美國軍艦,在50年代困窘的物質條件下,南沙的島群就這樣一個一個地開工建設和駐軍。當美國海軍感覺不對,驅使南越海軍前往搶佔南沙島礁時,我軍已經佔據了棋盤的主動權。
葉渚沛:「1952年底,我向上級提出在中國開展頂吹氧氣轉爐鍊鋼技術的研究,是唐部長讓重工業部門全力支持,還把石景山鋼鐵廠的一個高爐和平爐讓我拿去做試驗。現在順利突破了這個技術,對我國的鋼鐵工業幫助很大。」
「莆田」號的艦橋沸騰起來。
「看,那是什麼?一艘驅逐艦!」
1955年6月10日傍晚,國軍海軍漂流南威島部隊宣布起義接受整編。
繼續接近南威島。這下,連常先不但更清晰地看見了軍艦的模樣,還看見了軍艦上有人影,島上有低矮的棚屋。
在等待回應的半個小時,「莆田」號在南威島附近低速來回巡航。
水稻也有人嘗試過,除了丁穎做過嘗試,日本人也做過嘗試,都沒能培育出可明顯增產的品種來。
「是,是,農學部已經給我這邊申請調撥人力和資源了,我回廣州就組織一支水稻種樣考察隊,進行詳細的稻種考察。我也會重新開始雜交水稻的研究。」
海軍南海艦隊的坦克登陸艦908艦、護衛艦(美製護航驅逐艦)「莆田」號從廣州出發,經過三天的航行,此時看見了黃岩島矗立著的小型建築。
連常先:「美國雖然恨中國恨得要死,但在現在,還沒有勇氣敢直接撕破臉開打。」
到現在碰過無數次,獲得了幾種可有效增產的品和圖書種,但也有的物種幾乎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嘗試完畢,沒有一個能增產的,就在作物典裏面給它打上一個「不能雜交」的標籤。
在毛竹高腳屋北邊三百米,從1953年10月到1955年5月,一直有工程隊和運輸船在那裡施工。僅僅是修一座四層鋼筋混凝土樓,就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其中1954年6月的一次颱風使工地損失很大,一名工程兵犧牲(失蹤),堆積的建材也被吹走很多。
「什麼?!國民黨殘軍?!還有這種事?」司令員趙啟明現在手中有兩封從「莆田」號護衛艦上發來的電報,時間間隔10分鐘。
丁穎:「我都抄下來了,一字不漏。」
居然是一艘護航驅逐艦,編隊開始戰鬥準備,登陸艦先靠後,「莆田」號3門76毫米艦炮動了起來,炮口指著南威島的艦影。
為了驗證印尼飛行員偶遇的怪事兒,總理回國后,空軍從廣西起飛了兩架圖-4,用略顯簡陋的導航設備,直飛南沙群島抵近偵察。
「用探照燈,不,用旗語發信號。」看著這不可思議的一幕,連常先想起來應該先行聯絡,「表明我們的身份,然後……然後詢問他們的意圖和想法。」
1953年下半年至今,海軍在南海的工程力量全部集中在建設黃岩島、永興島和太平島。黃岩島在石頭尖上蓋大樓,技術難度高;永興島和太平島要修建小型機場,投入的人力財力比較高。
既然是一個漫長的搜尋和嘗試的過程,啟動得早一點,成功的日期或許就可以早一點。
沒過多久,南海下一次颱風來襲,將「太宜」號的錨鏈吹斷,拍到岸邊擱淺,從此他們就被迫定居南威島。
「莆田」號護衛艦上,護衛艦副支隊長、編隊指揮員連常先用望遠鏡眺望幾海裡外海面的那個小點。
趙忠堯:「那就好。唐院長對科學技術發展的方向有天然的直覺,而且至今為止他的直覺全是對的。」
日本人估計在琢磨,要是再試幾次還是沒能培育出增產雜交種,那水稻這個物種也可以打上「不能雜交」的標籤了。
「丁委員,唐院長如果是專門提的建議指出的方向,一定是有深意的,朝這個方向發展肯定能取得成果。」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