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回到民國當小編

作者: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回到民國當小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卷 急行軍 第92章 化肥生效了

第五卷 急行軍

第92章 化肥生效了

「國營農場的統計數據來得比較快,生產合作社和公社會慢一些,而且,合作社和公社的統計不一定很準確。」張璽說。
彭濤:「全國產的合成氨裝置聯合碳銨生產線,侯院士去年設計出來了,而且已經在天津進行了8個多月的試驗生產,這套裝置我們還進行了擴產的設備預先採購。如果農業部有需求,那麼我們現在可以很快展開6個碳銨廠的建設。」
「小黎啊,不用等晒乾了,看看收了多少車小麥,都能估測出來。」易匯景笑呵呵地說。
廖陸然:「嘶~~~」
還是濃濃的尿味,工廠里熱火朝天,顯然生產就沒停過。
國家計委。
「曬小麥還是水泥地好,這土曬場真是沒辦法了才用。」
易匯景:「大豐收是肯定的,畝產……我看看先。」
今年播種4萬1千畝,春季沒發妖水,都有收成。收穫估測是8900噸,平均畝產210公斤。
「吳會計,」公社書記說道,「這多打的一萬六千斤糧食,我們應該不要全賣掉吧?」
秘書向農業部長廖陸然說五三農場的情況。
「糧食價格要兼顧到城鄉和今後的發展,只能暫時這樣,」總會計師說,「你們報個數字吧,明年化肥產量能達到多少,我去找錢去。」
全社最有文化的吳三叔負責算賬記賬,他對幾個隊長和老社員報賬。
張璽:「老薛,這個統計大致是準確的,不過還是會有誤差。我一直擔心偏遠地區的合作社和公社不能正確地按照化肥使用方法來施肥。如果方法不對,化肥撒下去的效率可能就沒那麼高。」
吳三叔:「書記,您的意思是?」
吳三叔:「書記啊,其實,我覺得,糧食能賣的還是都賣了,拿回來的錢,我們買一千塊錢的化肥,你覺得怎麼樣?」
「我們去年買了六百塊錢的化肥,今年早稻增產了多少?一萬六千斤!我就說政府哪可能騙人,https://www.hetubook.com.com看看,我們社今年好過了吧?」
「嗯,我是說,我們比以往多留一點,就多留四千斤吧。剩下的糧食還是賣出去,化肥當然還是繼續買,反正賣出去的糧食肯定夠買化肥了。然後呢,各家各戶平日也就可少喝幾頓稀粥,你們看怎麼樣?」
彭濤:「五套合成氨-尿素生產線,設計產量是每套10萬噸尿素,五套其實現在已經進入全速生產階段了,下一個周期投入市場的尿素是50萬噸。」
黎隊長嘖嘖地,但還是有點懷疑。
廖陸然:「有需求。請立刻建。」
等一下,等一下,唐華記得東北小麥這個時候還沒到收割期呢。黑龍江的水稻也沒到。
「我的經驗是絕對可靠的。今年這小麥不但竄得高,我們補一輪肥之後,麥粒多而且飽滿,比去年強太多了。兩百斤往上,最高可能兩百二十公斤。」
去年下半年到今年春季,一共有33萬噸氮化肥投入到了農業生產中,由各地分配使用。
總會計師:「如果這個碳銨生產出來,每噸國家要給的補貼是多少?」
唐華沒在北京,農業部、國家計委的兩次會也就沒參加。但是今年化肥給農業帶來的波瀾,他在吉林市已經感覺到了。
薛木橋點頭贊同張璽的推測,又補充道:「我們要看這個糧食產量的數據,主要是想獲得化肥對農業生產的增產效應,國營農場的數據準確,那就只用國營農場作為範例進行統計好了。」
易匯景和農場的農工將農場里還算平整的土路和土場全部利用上了。今年的小麥收成超得有點兒多。
六月收小麥曬小麥,七月就該湖南南部的雙季稻種植區了。
總會計師、薛木橋:「……咳!」
廖陸然點點頭表示知道了。坐在計算機前,伸出右手食指猶疑了一下,慢慢點了鍵盤上的一個鍵,然後再點下一和圖書個鍵。三分鐘后,廖陸然自己打開了武漢計算機中心通發給計委和農業部的郵件報告。
易匯景:「要不咱們打個賭吧,三千一百畝的這片麥田,畝產如果兩百公斤不到,我免費給你做張木書桌。要是超了兩百公斤,你把錄音機借我聽一個月。」
「老金,我王大牙啊!鐵嶺的那個!哎呀,兩千噸,你一定要幫我申請下來啊!」
「我要先說一個情況,五三農場要到化肥指標之後,自己對化肥的施用田地進行了分配。」
……
……
侯德榜:「陳副總理,中國的尿素工業現在是世界領先的,製造成本最低。氨全循環汽提法別的國家都沒普及,而且專利都在我們手裡。要說財政補貼,那也沒辦法,國家把糧食價格控制在低位。」
和去年相比,主要就是多出了16.5萬噸尿素,以及8000噸氯化銨。
……
不過,其中還有水利建設、土質改善等等帶來正面效應的舉措,詳細數據還要一段時間才能統計,但是1噸尿素10噸糧食是有很大可能的。
廠區邊緣,緊挨著大門的接待室,擁擠著二三十個人,穿著打扮氣質不是像潘長江就是像黃宏,顯然是鄉鎮幹部。
拾掇了一下褲腿和鞋子,易匯景走到稻田裡估測了一下種植密度和麥穗的飽滿程度,「小黎,這塊地畝產應該在兩百斤以上。」
「五三農場現在一共有七萬七千畝耕地,其中小麥田四萬一千畝,水稻三萬六千畝。農業部和計委按小麥每畝10公斤尿素的量給他們撥了410噸尿素,但他們後來打報告說,水稻稻田的肥力也不好,因為農場人少地多也沒多少農家肥,就把410噸尿素均分給所有的小麥和水稻田了。」
好消息是了解到五三農場的情況后,1953年秋,國家從鄭州化肥廠調撥了410噸尿素,來給五三農場改善土壤肥力、增產增收。這是化肥廠不多和圖書的幾樁跨省運送化肥的記錄,但鄭州到武漢有鐵路,交通還算方便,因此沒太大的周折。
這是……看見用了化肥的麥苗秧苗長勢喜人,立刻就搶先來化肥廠佔位排隊了?
吉林。
那麼就剩下最後一件事:明年增產。
尿素-糧食交換比大概是1:10,考慮到去年那6300畝麥田被水浸泡得一塌糊塗,然而不但沒有減產,現在也和其他田一樣大幅度增產,尿素的效用可能還要高一些。
「前年畝產一百三十七公斤,去年,沒被淹的麥田畝產一百五十公斤,」五三農場場長易匯景摸摸腳邊的麥穗,「今年,今年不說別的,這莊稼長得真瘋!」
總會計師:「好。」
小麥夏收的場面頗為壯觀。六輛斯大林-6、八輛斯大林-4聯合收割機從車庫中開出,奔向麥田。斯大林-6是大型聯合收割機,直奔五三農場大片分佈的兩萬多畝麥田;斯大林-4是小型收割機,負責一萬七千畝稍小和稍分散的麥田。
五三農場是種植小麥且使用了尿素的、最靠南的國營農場。
在參觀吉林到長春的第一條光纖通信線路,唐華從吉林郵電局走沒多遠,就到了吉林化肥廠。
吳三叔拍拍桌子,「你這懶鬼,不巡田你又能幹嘛?在家窩著能窩出錢來?」
衡陽零陵縣冷水灘,上嶺橋公社的社員將早稻收割、晒乾、稱重,報出總數后,社員們一片歡騰。
車隊黎隊長沒看收割機,他站在易場長身邊看麥田中那六艘「巡洋艦」在小麥的海洋中破浪前行。聽到這裏他說了一句:「易場長,今年這塊地畝產估計要接近兩百斤了。」
第二天下午,三輛斯大林-6就把這片小麥收了個乾乾淨淨,嘩啦嘩啦倒在曬穀場攤開晾曬。
雖然拿到的統計數據是20個大型國營農場的,但化肥的效力已經很清晰了。
冬小麥區的收割從湖北北部開始,再依次到河南、河hetubook.com.com北。
現在已經有8個國營農場發來了今年小麥的收穫數據,這8個農場實際使用了4200噸尿素,糧食比去年增產6.5萬噸。
五三農場去年小麥播種4萬畝,被水浸泡6300畝,全部絕收,剩餘的33700畝小麥田收穫是5060噸,只算有收成的田,平均畝產150公斤。
其中尿素16.5萬噸,硫酸銨3.3萬噸,氯化銨3.2萬噸,硝酸銨1.5萬噸,硫酸鈣銨(真·工業邊角料化肥)4.1萬噸,碳銨2.5萬噸,還有一些其他的氮肥。
……
計委、重工業部化工局、農業部聯合開會。
第一批進口的五套合成氨裝置,五條生產線,其中一套就在吉林。
「陳副總理,我們也在努力,今年改進工藝后,尿素每噸的價格下降了11塊錢。如果實行全速生產模式,那平均每噸尿素價格還能下降10到20塊錢。」化工總局局長彭濤說。
在21世紀,華中和華北平原的小麥收割是一群麥客開著收割機從南到北滾過去。這個年代公路和鐵路網不行,國營機械化農場很少,而且收割機調度也不完善——因此農場的作業機械只能出現浪費了。
四萬畝小麥依次收割,打的麥子要有3到4個晴天來晒乾脫水。以往水泥地曬穀場安排是沒問題的,今年打下來的麥子就有點多了,儘管水泥曬坪已經堆得很厚很厚,還是有一小部分堆不上去。
「真不錯,發財了。」「我們公社也請個電影隊來放兩場電影吧,也就二十塊錢。」
農業部、國家計委最先收到的就是五三農場的糧食產量粗測數據。
1953年首次機械化耕種,1954、1955,今年是第三季小麥。不過,1954年五三農場過了洪水,有幾千畝麥田被水泡了,正在改良的土質又劣化了一點。
「三叔,這糧食是增產了,可也比往年累了,」一個隊長叫苦,「www.hetubook•com•com你看,從插秧到收割,這幾個月要比以前多巡三次田,還要撒這撒那,均勻的撒。」
「成,要是超了兩百公斤,我還給你買盒豫劇磁帶。」
小合作社和散戶農民的收成統計得晚,但國營農場當季的收穫,基本上只要打一個電話,粗略的產量就能報到政府或上級單位去。
湖北,五三機械化農場。
在土場上,易匯景手提一桶,桶里是牛糞摻點水攪成的漿糊,給土場均勻抹上一層牛糞,待牛糞幹了之後再把小麥攤在這裏晾曬。一是土場粘上了,小麥不容易帶土;二是能阻隔土場下面土壤的濕氣,不至於要曬太久。
……
「易場長,有這麼多嗎?去年畝產才一百五噎!」
「而而且還要考慮一個情況,」安子文說,「1954年淮河大水災,為了幫助蘇北災區儘快脫離災后困苦,我們破例向蘇北多運了7500噸化肥,蘇北的土地基礎很差,去年水災以後更差,上化肥提產量,增產的幅度可能也不如預期。」
「我是鶴崗的!這是介紹信!別怕遠,跟你們沒關係,運輸我們包!」
隨著夏季的到來,四萬一千畝小麥田從綠油油的一片,變成綠中泛黃,現在已是一片象徵著收穫的金黃色。
1951年,蘇聯農學家覺得這裏完全可以進行改造,就在這裏建立了機械化農場,用大機器的方式修築灌溉系統、平整土地、改良土質,成為機械化耕種的、種植小麥為主的國營農場。
「一增產就要財政補貼,你們又逼我進死胡同了。」總會計師一臉難受。
……
「一萬六千斤稻米,早稻,把這賣了,我們社就能多收一千一百多塊錢,扣除六百塊錢的化肥錢,還凈賺五百多塊呢。」
五三機械化農場位於湖北北部,這裏地勢平坦但是偏高,無法引水灌溉,湖北江北年降水又不太均勻,1949年這一大片地區只有兩個村子靠種土豆紅薯過活,90%的土地一片荒蕪。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