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回到民國當小編

作者: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回到民國當小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卷 急行軍 第98章 奔向共產主義的必要條件

第五卷 急行軍

第98章 奔向共產主義的必要條件

中繼站有激光器(還是技術和製造工藝頭特別成熟的激光器)、有晶元,這兩個東西是敏感設備。
唐華:「這個解釋倒也說得通。」
李刻農:「你也知道了啊。我不太關心事兒,我的軍銜怎麼定我都會服從組織安排的。」
「中國同志你們好:隨著蘇維埃全國自動計劃計算與命令分發系統第一期工程的完工,使得蘇維埃能前所未有地精確計量國家的社會生產,併發送準確的計劃指令。」
EDA軟體不是一種軟體,而是很多種:硬體描述語言(HDL);邏輯模擬工具;邏輯綜合和自動布局布線系統;物理設計規則檢查;電路圖版圖比對;晶元測試程序……
「那好吧,」黃坤開始挑毛病了,「你看,我做了一個兩千七百管的晶元,然後死機了。」
「有什麼好猜的,十二元帥十二大將,就是這樣。」總理的聲音從後面傳來。
蘇聯用這個方法。中國就沒那麼多事兒,中國的中繼站沿途是有人值守的。雖然可以自動運行,但民兵和解放軍部隊一般都在附近有崗。
……
「尼基塔·赫魯曉夫。」
唐華:「但是我們在業餘時間還是挺關心的。好幾個同志都在對著名單猜呢。」
「什麼分別佔據領先地位,亂七八糟,」雖然看上去是封嘉獎電報,唐華還是嘟噥,「蘇聯在核武器領域勝過美國啦?好吧這個先不談,赫魯曉夫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以後中國搞計算機,蘇聯搞核武器,分工分得明明白白,中國核武器就先別搞了?」
「我想問一下,郵電部在三線完工之後,有沒有更多的光纖通信線路修築計劃。」
莫斯科到海參崴?直線距離6000多公里,實際繞路得近萬公里,你想怎麼辦?
散會時,唐華慢走幾步落在後面。
不僅www.hetubook.com.com是效率低,設計周期也會變長。如果一組人要半年才能擺出一個CPU,那就會遲滯技術發展。
一開口就把天聊死。
看看時間,9月27日的將帥授銜,不到一個月了。
光纖的出口問題,會議初步定了一個基調,在滿足若干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出口。
X5304的集成度在一千多個晶體管,X5404兩千。目前還是可以用人力一個晶體管一個晶體管地排布和設計。但未來晶元集成度會越來越高,晶體管越來越多,如果還是這樣手工人肉設計,就會越來越吃力。
不但從10微米提到6微米,還從接觸式進化到非接觸式光刻機。
李刻農:「需要與蘇聯同志講清楚中繼站設備的重要性,搞出一個可行的安保計劃來。如果安保計劃能夠獲得雙方認可,我個人意見,光纖通信線的技術保密性應該是可控的。」
「綜合現在光纖廠、中繼站設備生產廠的產能和郵電部的國內通信規劃,我們可以在1956年6月以後,騰出一定的產能。所以現在想向總理和各位徵集意見,光纖是否可以在1956年出口蘇聯。」
「這個東西如果被美國人割走一截,會不會技術泄密?」果然第一個問題題就是這個。美國的間諜入室偷盜有點兒困難,在荒郊野嶺偷偷割走一截光纖,倒是能辦到(還需安全逃出蘇聯國境)。
EDA,電子設計自動化。
「給學生當教學工具啊,能運行個大作業小設計就夠了。」
「兩條半光纖通信線現在還沒完工呢。下一條光纖通信線路是北京-武漢-廣州,但是要晚一些了,郵電部的工程力量不是無限的。」
……
「唐部長,說實話,我對這個軟體挑不出什麼毛病,只和圖書要它能用,那我就是百分之百滿意。」黃坤說。
辦公室里,蘇聯國家計委給中方發來的電報堆了一堆。
「我覺得不至於,」張璽說,「你看電報說的是核能,或許赫魯曉夫總書記這封電報都在說和平發展的事兒。」
由於現在不存在台灣,美國很難找到合格的華人間諜,國內與西方國家又基本是隔絕狀態。難道派個大鼻子或者黑叔叔潛入東北偷光纜?
唐華長嘆一口氣,說道:「那就先增加一個操縱方式,按住shift再加方向鍵,就能以四倍速度移動正在編輯的區域/正在編輯的元件。暫且用著吧。至於想徹底解決,徹底用得舒服,等過段時間我再考慮考慮。」
「嘿,黃教授,別這樣啊,多少你挑點毛病出來,好讓上海所有點事兒做。」唐華笑道。
一期工程完成後蘇聯國家計委用這套系統來指導莫斯科州及周邊幾個州的計劃生產,5、6、7、8月獲得了完美的數據,執行力、準確度和反饋的及時度都超出了預期。
秘書擱在最頂上的那張電報來頭最嚇人。
「我想想看啊。還有就是,用鍵盤上的八個方向鍵,從設計圖的一角移動到另一角,要按住方向鍵很長時間不放。如果有什麼東西一下子就把我要編輯的區域切換到另一頭去,那就好了。」黃坤說了第二個改進意見。
唐華:「內存空間不夠,虛擬內存也……不夠。你要做真實工程項目,就去X小組實驗室用大型機,那就絕對不會死機了。換一個說。」
「李部長,授銜是不是該開始啦?」
之所以第一批先落成50台T55M,是因為國內的計算機產能真沒這麼高……
「依靠全國電報和電話網路進行計算機通信的規劃,我方郵電部認為,遠程的通信線路的連接和圖書是很不穩定的,未來的海參崴中心與莫斯科的計算機通信連接尤為脆弱。我們提醒中國同志注意這個問題,以便在第二期工程啟動的時候不因此而拖延。」
「唐華院士與列奧尼德康托羅維奇院士是全國自動計劃系統的技術實現者和理論實現者,為進一步加速系統的部署、促進系統的改進,蘇聯科學院、國家計委擬在1956年1月召開國家計劃與計算機探討會議,會議需兩位院士同時出席。」
唐華:「光纖通信線路上,主要有兩種設備,一種是光纖,一種是中繼站。光纖本身如果被美國割走分析,會發現這是高純石英玻璃纖維,但具體生產工藝沒法從光纖里分析出來。而且,這高純石英玻璃是幹嘛的?拿到了光纖,不會對他們有太多的啟發。」
接下來的電報都是和全國自動計劃系統相關的電報。
李刻農:「猜吧猜吧,其實有一些你們也能猜出來,一點都不難。但是,嘿嘿,別想從我這兒探出口風來。」
唐華打了個電話問朱學飯。
讓設計人員用計算機設計晶元,或換句話說,計算機設計計算機。這比在草稿紙上畫圖、在麵包板上插密密麻麻一大版晶體管、電容、電阻快捷多了。而且電路哪兒搭錯了,只要在計算機上點一下虛擬運行就能發現。
黃坤到北京電子信息學院創建微電子系也就幾個月時間,微電子系的第一批本科生要一個禮拜后才到學校報道,但微電子系教研室已經立起來了,從計算機系轉了幾個講師和助教過來,邊籌備邊做科研。
今天唐華來找黃坤,是聊聊正在上海計算機所軟體中心開發的EDA軟體。
按照唐華和康托羅維奇確定的規劃,蘇聯國家計委的全國計算中心安裝100台T55M,四個分中心每個中心安裝和_圖_書10台T55M,另外還有220台聯網的T55終端機。
把中繼站核心設備搞得很重,重量如果還不夠1噸就加配重。這樣安全性更高一點,除非美國間諜精通中繼站設備結構圖紙,撬開中繼站室進去直接把激光器拆走。
主席像現在是有點早了,主席像是68~69年成批在高等院校里立起來的。
李強:「那麼我還可以做另一種中繼站,就是設備極其龐大沉重的,如果有間諜想偷走,也很難從蘇聯腹地運輸到境外。這樣再多一層保險。」
現在給上海計算機所軟體中心的任務就是:X5700系列晶元要能夠有一部分工作採用EDA軟體來設計。
到將來晶元集成度到萬管、十萬管,那可能就要到指令集和模塊式設計出現的時候了。
……
黃坤:「那……給我們配的這些普通的通用計算機是幹啥的。」
一開口還是把天聊死了,這不是逼我發明(機械)滑鼠么。
但是校園裡轉一圈沒看見主席像,好像是有點兒不習慣。
唐華:「這可以試試。再順便把晶元也換下來,那上面用的應該是塊270管的簡單數據處理晶元。」
還有個原則,口袋裡的最強產品要藏一個周期發布,因此在1957年2月發布T57之前,1956年初,唐華可能就要搞定6微米製程的生產線——這套東西六月份在長春已經運轉起來了,北京的X小組馬上就要接收一套。
「最高主席團一致認為,全國自動計劃系統堪稱人類歷史上從未做到的工程奇迹,這將是人類社會奔向共產主義的最為有力的工具和必要條件。在它誕生之後,共產主義就真正升起在地平線上了。」
歷史上英特爾4004還基本是手工設計和手工布置的集成電路,到70年代中期,各公司的晶元開發和-圖-書人員就自製了布局和布線工具,然後各自誕生了幾種電路設計軟體,到1981年出現商業出售的EDA軟體。
……
……
「從當前的數據累積量看,全國計算中心需要更多的數據存儲伺服器。當前國民經濟數據的累計量超出了預期,存儲伺服器只能存儲9到10個月的數據,最高主席團認為必須具備將一整年數據放置在存儲伺服器中的能力而不是進入磁帶備份系統。」
「中國和蘇聯分別在核能與計算機領域佔據世界的領先地位,是社會主義陣營牢不可破的聯盟的體現。正如蘇聯科學院所轉述的唐華院士所言,社會主義陣營搶佔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三大陣地:核能、航天與計算機技術,這是取得國際競爭勝利的重要保證。」
葉繼壯:「那就是信號增強的中繼站被偷盜後果比較嚴重。」
T56打算還是用T55的那一套,換湯不換藥。T57應該是要換新一代處理器,雖然是沿著既定架構的方向增強,但晶體管數大約是要翻倍的。
1954年,蘇聯建成了第一座核電站——一座主要作用是為蘇聯的電網供電、科研只是次要作用的核反應堆,這比美國、歐洲還早。核武器方面不好說,但是核電,現在還真可以說蘇聯領先美國。
這是要求增加數據存儲伺服器數量的電報。
今年4月,50台T55M在蘇聯國家計委安裝完畢。蘇聯計委去年就準備好了若干層辦公大樓——是按T54晶體管計算機的尺寸預備的,50台T55M送進去之後,根本用不完。而當5月份,計算機集群開始處理蘇聯國家計委的信息后,計委官員們一陣嘖嘖稱奇。
接下來國務院和外交部會與蘇方交涉,如果前置條件滿足的話,1956年1月,李復春、唐華去蘇聯可以把這事定下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