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回到民國當小編

作者: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回到民國當小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卷 急行軍 第209章 重回拉薩

第五卷 急行軍

第209章 重回拉薩

中情局這幾天對西藏內部的情報收集出現了巨大的空白,除了山南還保持著電台聯絡,拉薩和日喀則的電報聯繫全斷了。所以花了好多天時間,2月28日,噶倫堡才從山南衛教軍那裡輾轉得到了24日拉薩的消息。
也在同一天,走投無路的達賴一行人重新回到了拉薩。
……
德讓宗。
從達旺到德讓宗的50公里行軍,390團的三路部隊分散開開來,不走大路,翻山抵達作戰地域。
與投入了一個整團的達旺-德讓宗-邦迪拉相比,這一段中印邊界線的東部,從林芝穿插到墨脫縣巴昔卡鎮的部隊走得稍微輕鬆一點,距離沒有那麼長,而且後半段路程很好走。
進入達旺就意味著越過了所謂的麥克馬洪線,但390團並不認為這條線有什麼意義。只是,達旺是由390團一營行進間快速佔領的,接下來或許叛軍有所警覺,因此390團面臨的危險更大了。
「當前,拉薩、日喀則的叛亂分子已基本肅清。當然,平叛戰鬥還沒到結束的時候,山南市以南,叛軍還盤踞在三縣之間,人數約有一萬四千到一萬五千人,日喀則南邊,崗巴縣還有一股叛軍依託國境線那邊的美國基地,在做負隅頑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命令」
規劃得奔放一點的話,現在就可以琢磨藏南地區的水力潛力了。
當然不是全程攀岩過去的,在藏民和昌都9代本的老兵的指引下,390團有幾段可以沿著馱馬商隊的山谷小道走路,最高處海拔五千米的樣子。但是這又帶來了另一個問題:這個馱馬古道現在也在使用。確切地說,山南叛軍也在利用這條商路,從印度獲取軍火物資。
總會計師:「但是,搞西藏的農業是要錢的。比如說化肥,尿和-圖-書素從內地運送到拉薩,運費比化肥本身的價格高三倍,其他的東西大致也都如此。現在進藏幹部的工資也是由國家直接撥付的,地方幹部、職工,加起來每年三千多萬,這還不算進藏部隊的開銷。」
「隨著今後西藏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情況會好起來的,」總理寬慰道,「財經委的同志還請多想辦法,保證西藏這邊的財政狀況能維持下去。」
「指揮部讓我們在這裏修工事挖戰壕,是為什麼呢?」在德讓宗修工事的390團三營,一名班長問營長彭浩輝。
27日上午11時,近兩千叛軍放下槍,高舉雙手從山上下來,前往指定地點接受管束。
「望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領導全藏僧俗人民,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協助人民解放軍迅速平息叛亂,鞏固國防,保護各民族人民利益,安定社會秩序,為建設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新西藏而奮鬥。」
唐華:「那還是出了大事情,要國務院和各部位做動作了。」
鄧子飛:「西藏當前還是穩固搞好農業為上,他們那裡生存太艱難了,稍有天災人禍,大批藏民就等於是掙扎在死亡線上。」
然後,噶倫和貴族們就和達賴分開,噶倫、貴族和達賴的老師單獨關押,達賴本人回羅布林卡住,但是羅布林卡的保安現在由西藏軍區的一個連負責。
這也是為什麼藥王山叛軍一下子就投了的原因。
唐華是真沒想到粟裕的作戰方案是直接朝後穿插,一直插到德讓宗、邦迪拉和巴昔卡。
「這種背叛祖國、破壞統一的行為,實為國法所不容。」
2月25日,布達拉宮的叛軍投降。
北京。
藤代遠:「我先說一句啊,不要問我青藏鐵路什麼時候開工,現在還沒有時間表,和圖書因為青藏線的技術難題我們現在很多都還沒有克服。青藏康藏公路現在還是我們唯一的依靠。」
總會計師:「輕工業品在拉薩生產也是賠錢的啊。運營費用高,有的原料甚至也要從平原地區運進去。」
「電話里不便說。你先等等吧,過兩天國務院各部委應該就會開會和發文了。」
「軍事問題就簡單介紹到這裏。這次會議我們討論的是西藏的民生、經濟和社會發展,」總理說,「從今天開始,西藏就要進行土改和民主改革了。」
130師390團在藏南搶了3個點。其中達旺是堵住衛教軍南逃的必經之路,達旺南邊的德讓宗和邦迪拉,衛教軍逃跑的時候並不會衝擊這兩座城鎮。
討論會最後還是給西藏找了一些建設項目。
2月總參制定的拉薩平叛作戰預案,分為一號、二號和三號案,2月14日,依據噶倫堡和拉薩、山南的往來電報以及西藏具體動向,特別指揮部啟動了三號方案。
2月26日,東西兩個鉗子都夾到位了。
拉薩。
25號,打通了。
噶倫堡。
……
會議最後算出了一個讓總會計師心碎的數字,預估以後每年向西藏的財政轉移、撥款、物資支援等等,大約1億2千萬。這還只是最必要的財政開支。
從達旺開始,390團就是以戰鬥狀態行軍,先後拔掉了3個衛教軍的兵站和補給中轉站。
2月初,衛教軍不斷從山南滲透進入拉薩和日喀則,我軍有時候能攔截,有時候只能尾隨跟蹤,有時候只能發警告,也就是說,雖然拉薩還沒發生大規模叛亂時間,但這些衛教軍的動態已足夠讓特別指揮部和總參下決心啟動作戰方案了。
「藏族武裝只堅持了3天就全面潰敗,我們之前對他們的戰鬥力過https://m.hetubook•com.com於高估了。」
2月27日。
和達賴一起回來的三大噶倫、兩個老師以及幾個大貴族,現在還不知道總理的國務院令是怎麼寫的。他們回到拉薩后就是長吁短嘆,先是慶幸自己保住了小命,然後在張國華和張經武面前痛哭流涕說自己一時糊塗。
總理主持會議,講現在西藏政權的變更。
……
由於惡劣的地形和糟糕的交通通信,阿薩姆邦現在暫時不清楚喜馬拉雅山南麓的這個小鎮發生了什麼事,印度中央政府也不清楚。
後半段路程很好走,是因為……翻越喜馬拉雅山之後,墨脫這一片地區的海拔急劇降低。當389團1營穿插抵達巴昔卡鎮時,所有幹部戰士做的第一件事是脫衣服——這裏海拔只有152米,你沒看錯,是152米,冬季平均氣溫16度,年均降水量4000毫米。
聽了約翰·庫爾班的吐槽,德拉斯搖搖頭,「其實我們也考慮過這種情況。現在我關心的唯一事情,是他們的宗教領袖是否到達山南。」
水電站現在能源部和水利部傾向於在拉薩河找個地方建個水壩,供應拉薩市的照明用電。不過唐華倒是覺得,西藏水電潛力最大的是藏南。2
……
因為第一,這是外線行軍作戰;第二,390團翻越的是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
1958年全國財政收入是540億,財政盈餘11億,1959年預估財政收入600億以上,倒還是能承受。
這8天,130師390團行軍240公里,平均日行進30公里。在我軍戰史上,團以上部隊整建制每天跑80公里,都排不進我軍徒步行軍記錄前10名,但390團的這次行軍仍然載入了解放軍的行軍記錄榮譽榜。
唐華:「我是推和_圖_書算,又不是做法術,我不知道詳細的情況……西藏現在情況怎麼樣?」
按現在印度的對外態度,以及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加持,我軍插這兩下,很可能就不抽兵回去了。
藥王山的叛軍首領、也是四水六崗衛教軍的頭子恩珠倉·貢布扎西,他早上8點就下山了。
「山南的叛軍我們已經完成了合圍,在空軍部隊的配合下,他們是跑不出去的。崗巴縣的叛軍我們遲早也會徹底粉碎,美國的基地也救不了他們。」
2月25日,390團三營在德讓宗的戰鬥中攻擊了一座印度軍營,裏面駐紮的是阿薩姆邦土著軍隊,共三十多人。
22號,還是不在。
當時他的指揮所——藥王山上的一座舊廟,正好在圖-4投下的12枚500公斤雲爆彈的摧毀範圍內。在雲爆彈氣壓的推動下,貢布扎西連同他面前的桌子一齊飛上了天,沿著拋物線水平飛行了五百多米,並下墜兩百多米,piaji一聲摔在準備進攻的解放軍戰士面前。
從2月20日起,唐華有事沒事就打電話問李刻農,藏區有沒有情況。
2月27日,藥王山的叛軍投降。
西藏現在全區的裝機容量是750千瓦,不帶「萬」字。一台99A坦克的柴油機功率都有1100千瓦呢。
約翰:「到昨天下午為止,山南的電報都沒有提到他們接應到了VIP客戶。從拉薩趕到山南需要6至8天,如果三天之後還是沒有看見人,那麼就不要想那件事了。」
54軍130師抽調出一個團,2月15日分四路出發,開進1天之後從卡車轉徒步行軍,除2月20日接受了一次空投壓縮乾糧,其餘時間都處於山地跋涉中。
「查西藏地方政府多數噶倫和上層反動集團,勾結帝國主義,糾集叛匪,進m•hetubook•com•com行叛亂,殘害人民,下毒劫持達賴-喇嘛,撕毀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十七條協議,並且於二月二十二日指揮西藏地方軍隊和叛亂分子向駐拉薩的人民解放軍發動全面進攻。」
……
也在同一天,自治區籌備委員會發出了第一道代表地方政府的行政命令。
……
2月26日,西藏軍區部隊匯合四周完成剿匪后的部隊,約1500兵力,加上踴躍支援前線的近千名藏族群眾,圍攻尚有兩千多叛軍的藥王山。
……
2月24日,西藏軍區部隊佔領羅布林卡。
李刻農:「不是要國務院和計委調整什麼東西配合軍事工作。是總理要簽署行政命令,解散西藏噶廈政府。」
不過20號李刻農不在。
昌都準備建一座小火電(也就昌都附近有煤礦),拉薩、日喀則先看看附近的煤礦行不行;水電站打算勘測一下地址。
上個月,唐華突然意識到西藏平叛戰鬥的發生條件已經被擾動,很可能不是3月10日了,而是會提前。
「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除責成中國人民解放軍西藏軍區徹底平息叛亂外,特決定自即日起,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職權。」
「那天我們打的印度兵,你們還記得吧?」彭浩輝只解釋了這一句。
德拉斯:「這正是我的計劃,三天之後,山南的武裝必須南撤。」
「唐華你又是掐指算出來的?」李刻農在電話那頭說話的語調都帶著點不可思議,「算了,1950年大家就知道你很能算。」
「總理周恩來1959年2月27日。」
唐華:「也不要問西藏上什麼大工業,西藏短期之內不適合搞這些。可以運送一些輕型機床,在拉薩和日喀則就地生產一些民用的輕工業品,但也就這樣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