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邁出第一步
第23章 載人登月項目總師是誰
「重型武裝」也是各方協調之後的標準用詞。
米高揚:「?」
新的推力更大的逃逸塔由楊格爾的OKB-585設計局研製,楊格爾現在正忙著研製R-36重型洲際導彈,但還是要請他在百忙之中設計一款逃逸塔及逃逸火箭。
唐華:……
米高揚思考了一下。「你的考慮是有道理的,米申和切洛勉之間,可能會出現誰也調動不了誰的情況……」
蘇聯總參謀部的太空戰參謀介紹現在的情況。
「項目技術總監可以只是一個內部頭銜,不對外宣示,」唐華說,「但在項目執行的時候,我們就按此層級來搭建管理架構、規範權責。」
由於長征-15的生產設施和長征-5重合,所以長征-5的生產會裁減,中國和蘇聯的月球無人軟著陸項目合一,由蘇聯「質子」火箭去搞,中國專心生產長征-15。
因為蘇聯工廠要生產流程微調、下發火箭圖紙、工人練手,所以會是中國生產出來第一枚長征-15,然後第二、三、四枚應該都是蘇聯的,第五枚中國的,依此3:1交替。
投影屏幕上,長空一號的軌跡在地球地圖不斷延伸。死光一號反導衛星的軌跡也出現了,兩者呈一個夾角不斷接近。
柯西金:「外太空非軍事化談判是和限制戰略核武器的談判關聯的,後者如果沒有進步,外太空非軍事化條約也很難簽署,各方只需遵守談判開始前的臨時協定即可。」
總會計師:「今年基礎建設投資770億人民幣,明年會超800億,逼近900億。拿出20億人民幣來上月亮,就這樣吧。」
唐華:「當技術與工業資源之間需要協調協商的時候,是技術總監代表整個項目來找您商議。米申和切洛勉之間的矛盾倒是其次,關鍵是錢與我倆溝通都非常順暢。」
但兩個航天器不可能交會相撞,現在長空一https://m.hetubook.com.com號的軌道高度是127公里/160公里,而死光一號的軌道高度是290公里/300公里。
唐華:「抗美援朝時,我們一年的戰費也就20億。」
……
唐華點點頭:「限制戰略核武器的談判,美國那邊現在只讓副國務卿、助理國務卿來,中蘇也是外交部副部長,級別已經說明問題了。」
剛才說的太貴,是唐華拿自己的錢包說的……
「項目技術總監和總設計師又是什麼關係?」簽字字后散場,錢學森問。
在莫斯科的最後一個整天,唐華和錢學森在蘇軍總參謀部,觀看了「長空一號」空間站的最後謝幕。
這兩個設計局依據長征-15的運載能力,量體裁衣設計奔月飛船,其中米申的OKB-1設計指令艙和服務艙,切洛勉的OKB-52設計登月艙。
「目標雷達特徵發生變化。」「目標正在分解……」
1966年4月20日的會議後來被稱作「定時炸彈會議」,先是唐華,然後是錢學森,再然後切洛勉和米申也學會了。
唐華:「也是,那次會議,恐怕只有我和你相信美國人60年代結束前登月是真心話而不是吹牛皮。」
柯西金:「你們已經買下來了。這是你們空軍民用航空局購買的3架伊爾-62之一,未來會是你們的領導人出國訪問的專機。不過我聽說主席同志更喜歡坐火車,所以,以後你和錢在北京和莫斯科之間做協調工作時,蹭飛機應該是沒問題的。」
「跟蹤完成。」「跟蹤系統核驗無誤。」「開始照射。」
柯西金:「美國表示今年他們的核彈頭拆舊換新,總數不會增加,可能還有小幅度減少。希望今後一兩年,大家能冷靜一點,把錢用在更有用的地方吧。機場到了。」
如果說「攜帶武器」,那航天員上太www.hetubook•com•com空時還得標配手槍呢。所以最後給了一個理解起來比較複雜的「重型武裝」的定義。
和國內確認無誤之後,那就和蘇聯方面簽字。
「登月艙位於服務艙之後會帶來諸多麻煩,儘管情報顯示阿波羅飛船是這麼做的,可在登月前登月艙要脫離、調頭180度、移動、再對接、再脫離,簡直讓人發瘋。」
如果說「攜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那激光反導衛星就是滋地一下燒個洞,殺傷力和核生化武器相比一點不大。
錢學森:「那就是技術上我把總了。然後……有鍋也是我背。」
「米高揚主席同志,」唐華找了個地方單獨和米高揚說,「有一件事情,簽字之前可能還需要最後確認。」
……
長空一號沒有主發動機和燃料箱,只有幾個小型姿控火箭。激光不一定能照到火箭,所以最大的概率是把長空一號的外殼燒穿。由於長空一號是在不斷旋轉的,所以在理想狀態下,死光一號會把長空一號攔腰「旋切」成兩截。
……
「老錢,你對登月計劃是早就有暗中準備的,設計長征-5的時候我就看出來了。」
「最後一個好消息是,」唐華說,「登月飛船返回地球的時候,指令艙確定可以降落在海面,海南島以東的一大片海域都是安全的。所以,指令艙在大氣中下降的速度上限可以比陸地返回時放寬一些。」
不過,在機場下車,跑道邊停機坪停著的大傢伙還是讓唐華大吃一驚。
唐華想,錢學森的溝通協調、項目把控能力可能比科羅廖夫還強呢,畢竟在美國航天部門呆過,知道怎麼和上級打交道。
米高揚:「這是對的,錢的溝通協調能力有一些科羅廖夫的模樣。」
載人登月計劃的分工是:
「蘇聯同志決心和美國搶第一,按之前的想法,我們還是跟進,」唐華說,「主席也說過和圖書,第一第二都是可以接受的,大不了項目在某個環節延誤了,變成第二,但只要成成功登月,就達到了目的。」
他們1960年買的CAD+中型機,貌似就是給剛上馬研製的伊爾-62項目配套的。
現在長空一號是激光射擊的靶子。它就快要進入大氣層了,被擊毀時不會產生太多太空垃圾碎片,所以這次打靶是很環保的。
談判開始前的臨時協定,是不再向太空發射攜帶重型武裝的航天器,但已發射入軌的航天器可沒法管,打個靶沒什麼。
登月艙的空間測試甚至還要動用蒼穹一號空間站。「質子」火箭的月球軟著陸則可積累設計登月艙的重要參照數據。
「哇——!」唐華不由得驚嘆,「伊爾-62!」
說起來,這得感謝伊留申工作很給力。米高揚是第一個把晶體管計算機用於科學計算的航空設計局;伊留申是第一個從中國購買中型機+CAD系統用於工程設計的蘇聯設計局。
唐華和錢學森都嘿嘿笑了起來。
唐華:「現在有長征-15的總設計師,你;載人登月飛船有一個總設計師,米申和切洛勉還沒決出勝負;你是火箭和飛船以及整個登月項目的技術總負責人,但是說總設計師這又太敏感,畢竟蘇聯方面的貢獻至少有75%,所以就暫且用這個名字了。」
總會計師:「要是現在再打一次抗美援朝,我們一年能拿出200億來砸美國佬。」
的確,在波音747出來之前,世界最大的客機就是伊爾-62。雖然單過道3+3的座椅挺局促的,但作為專機關係不大。重點是,伊爾-62真的比圖-104安全很多,顏值還高。直到21世紀,普大帝的專機還是伊爾-62M呢。
中國負責把長征-5擴展成CBC構型的長征-15,回去之後馬上就動工,當務之急是確定長征-15的近地軌道運載m•hetubook.com•com能力,然後馬上將數據傳遞給OKB-1和OKB-52。
和美國進度落後最多的是飛船,所以要心急火燎地開始飛船的工程圖樣設計,並儘快製作模型、樣機做測試。
一件事一件事地一錘定音,幾個人把扯皮了好幾年的問題,一個下午就給解決了。
不但是中央有規定,唐華這幾年也一直自覺地不坐飛機,但現在他和錢學森必須儘早趕回國內,耽擱一天可能都會誤事,所以還是奔機場來了。
……
太空站中心響起掌聲。死光一號發射一年多來,這是第一次打太空中的航天器。其實去年10月刷過系統之後,死光一號就可跟蹤射擊衛星了,但一直找不到合適的目標,一直等到今天打長空一號。
「外太空非軍事化談判,看來還沒什麼進展啊。」
飛船的測試分兩部分同步進行。一邊用長征-5把指令艙+服務艙(前者窩著3名航天員,後者主要是飛船返回的發動機和燃料)設上天,測試指令艙工作是否正常。一邊開始登月艙的地面測試和空間測試。
所以,伊爾-62今年初已開始投入運營了。
總理:「載人登月的計劃草案我們剛剛看過,雖然時間進度很緊,但是總體上安排得還是有條理的。如果執行無差錯,未必沒有希望。」
開始照射30秒后,雷達信號暫時沒什麼變化,但紅外跟蹤系統感應到了長空一號的溫度急劇升高,從色溫分析,現在已經過了600度,不對,650度。
雷達屏幕上,長空一號似乎還是一個完整的信號源,但雷達兵肯定是經驗最豐富的。果然,過了兩三分鐘后,即使業餘人士也能看出來,雷達屏幕上長空一號已經分成了兩段。
地-月通信中繼衛星交給中國,這在整個項目里算是小事兒。
「定時炸彈會議」之後,唐華、錢學森和國內連線。
切洛勉說,「登月艙位於指令艙之前,https://www•hetubook.com•com指令艙之後才是服務艙,如果登月艙尺寸局促,就加大整流罩或修改形狀,就這樣,我開始倒計時,5,4,3,2,1,沒有新的反對,構型通過。」
「長空一號在與聯盟飛船相撞之後,運動狀態變成了一邊軸向旋轉、一邊翻跟斗,現在觀測的數據,它軸向旋轉的速度是每分鐘4.3圈,翻跟斗的速度是50秒一圈。」
唐華:「真是好飛機啊!就是太貴了。」
唐華:「登月項目的管理架構,現在是您負責協調蘇聯那邊的工業和資源,我負責中國這邊;技術管理和協調方面,現在主要參加的有OKB-1、OKB-52和中國第三機械工業局,三個負責人:米申、切洛勉、錢學森。如果從項目順利進行的角度考慮,錢擔任項目技術總監是最合適的。」
原來不是圖-104了啊。
唐華:「還有一事需要確認,陳副總理,之前我們初定的登月項目經費是10到15億一年,現在確定要增加到20億嗎?20億換算成美元也有4個億了。」
去機場的路上,唐華對柯西金說。
米高揚:「……」
柯西金:「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噴氣式客機,航程一萬公里,能從莫斯科直飛紐約,而且噪音很小。」
錢學森得意的表情:「60年那次貝加爾湖談話以後,我就感覺蘇聯同志對載人登月的計劃有些不合理,方向有點混亂。關鍵時刻,還得長征-15拯救。」
唐華說,「一開始論證規劃的時候說第一級7台NK-15,後來你就調整成了9台。當然9發是為了和捆綁助推的長征-6K2、K4拉開距離,這很合理,但9發的大火箭,就具備CBC構型奔月的潛力了。」
月球航天服由蘇聯星辰設計局設計,這……相對來說也是小事兒。
長空一號去年9月出事報廢后,軌道高度不斷下降,預估6到8個月墜入大氣層燒毀。現在時間快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