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回到民國當小編

作者: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回到民國當小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七卷 邁出第一步 第77章 六月,第三次試射

第七卷 邁出第一步

第77章 六月,第三次試射

「火箭發射倒計時。」「5,4,3,2,1,發射!」
火箭越飛越高,4000多噸推力的發動機最終也縮為天空中的一個小亮點。在指揮中心的屏幕上能看到的圖案大一點兒,但很快也不太好分辨細節了,就靠第一級上面安裝的後向攝像頭。直到第一級燃料燃盡脫離,「蘇二」的工作100%正常,不但沒有發動機停機,連一點喘振都沒有。
馬文·沃森:「根據您和阿波羅計劃的經驗,中國人和蘇聯人還有多久能正式登月?」
……
馮·布勞恩在美國航天界的名望現在也受到了質疑。在1967年以前,馮·布勞恩雖然不便於拋頭露面,但在NASA的學術界,他被成為火箭和航天事業的始祖級人物,他力主研製的土星-5號巨型火箭讓肯尼迪的登月宣言成了一件基本上可以實現的工程項目。
雖然長征-15/N-3火箭的第三次試射是現場直播,雖然中央電視台放開播放節目的許可權讓各國隨便認領,但在北美沒有一家正規註冊的電視台轉播『蘇二』的直播。這次試射可代表著中蘇的載人登月工程絕對地領先了美國的阿波羅計劃,打美國臉的事情,誰敢轉播啊。
托馬斯·潘恩:「或許是上一次他們的運氣不好,這一次恢復了正常。但不管怎樣,馮·布勞恩博士堅持的中蘇火箭可靠性差的說法都站不住腳了。」
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發射的運載火箭基本上是向東南飛,「范登堡」號蹲在那兒,正好能觀測到火箭起飛的頭幾十秒的飛行軌跡。
不過,在1967年7月長征-15發射,以及1967年12月土星-5 SA-502發射失敗之後,NASA暗地裡有一些人開始腹誹馮·布勞恩,認為他對航天器和火箭的設計思路不如中國那邊的錢上校更有創意。
「好,各位觀眾,現在進入了發射前倒計時1小時準和圖書備,根據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的安全規則,在進入倒計時1小時的時候,發射中心上空要清空,所以電視台的直播飛艇要飛離現場、擇地降落了。讓我們把畫面切回地面拍攝的角度。」
長征-15加上登月飛船、逃逸塔,九十多米的一個龐然大物樹立在4號發射塔,趁著離火箭發射還有一個多快兩個小時,中央電視台和莫斯科電視台的兩隻直播飛艇在4號發射塔上空繞圈,從空中拍攝這枚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運載火箭。
「……結合過往情報記錄,初步判斷是「新澤西」號和「霍伊特。范登堡」號。」
第二級也全部工作正常,將第三級和登月飛船送上了200公里的近地軌道。這時候第三級點火,但只工作了一點點時間就關機,把奔月飛船送到330公里/350公里的近地軌道,然後脫離。
現在,奔月飛船的服務艙、指令艙、登月艙要在近地軌道繞行9天,完整地模擬一次飛向月球並且返回地球所花的時間。
在這9天的時間里,3名航天員就全呆在6噸重的指令艙里生活了。
托馬斯·潘恩:「他們的火箭試射流程與NASA最初為阿波羅計劃制定的測試流程相似,如果是這樣,那麼他們第四次是演練繞月飛行,第五次是全逼真模擬,包括完整的登月艙,進行登月前的最後綵排,第六次載人登月。」
左右芯一級助推器脫離,中芯一級助推器脫離,第二級點火。
這3名航天員的生存狀態,大概是坐火車硬座連坐9天的意思吧。火車硬座坐9天,旅客或許還能起身上廁所,到車廂連接處抽根煙,航天員……動不了。吃的是袋裝太空食品,喝的是氫氧燃料電池產生的水。這倒也還好,關鍵問題是噓噓和拉翔……也差不多在原位置。
「我們絕不貿然提前計劃了,對嗎?」
「是的,我們要做四次測試飛和*圖*書行,每一次都不能省略,四次測試飛行之後,第五次正式登月。」
至於白宮的這個辦公室的電視,他們架起大鍋直接接收的中央電視台的信號。
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
如果9天的測試勝利結束,這就證明月船系統可以讓航天員生活9天,下一次測試時就可以讓航天員飛到月球附近繞月飛行再返回地球。如果這一次測試出了問題,撐不下去了,因為飛船還是在地球上空300多公里的高度飛行,因此很簡單,指令艙即刻返回大氣層就行了。
於是6月1日改由「新澤西」號戰列艦陪同「范登堡」號出來監視中蘇的登月火箭發射。這艘五萬多噸的戰列艦出來了,中方果然如上一次的警告內容那樣,對美國艦隊的警戒程度降了一級,一路上也不鎖定美艦了。
和前兩枚長征-15一樣,27台發動機按順序依次點火。
馬文·沃森嘆了一口氣:「國會的老爺們被中國和蘇聯的火箭試射流程嚇瘋了,做出了不冷靜的決定,在事故之後又讓你的前任當了替罪羊。」
要是沒有高科技裝備,光是噓噓和拉翔就能把人逼瘋。
時間是6月10日下午8時。
從蘇比克灣開出來的這兩艘美國船,進入南海海域左轉40度,對我方海航巡邏機的無線電呼叫裝啞巴。不過其實不用美國軍艦自報航行計劃,這兩條船絕對是去文昌東南150公里處蹲點的。
托馬斯·潘恩:「沃森先生,我們用了11周的時間清查了SA-502以及阿波羅-3號飛船,找出了1400多處故障和可能的設計製造隱患。在過去的半年時間里,NASA的小夥子們把已經組裝好的SA-503全部拆開來,逐個修改設計、重換零件、重換加工方式,等於把火箭重新製造了一次。現在被拆開的SA-503又重新組合在了一起,我們打算在8月下旬發射它和_圖_書。」
「話雖然是這麼說,但是國會的那幾個政治形態的委員會是不會放手的……」
「土星-5號的第三枚火箭,是叫SA-503吧?潘恩博士,它現在在哪裡?」
「洛克達因F-1是我力主研製並且採用的,」馮·布勞恩說,「雖然F-1的比沖和推重比確實不夠優秀,但直到現在,我仍然堅持認為,台數較少的超大推力發動機具有最好的可靠性,……我不明白中國人和蘇聯人怎麼在火箭的第一級捆綁了27台火箭發動機,並且兩次發射全部成功。」
唐華:「不要迷信,我在不在現場不重要,火箭和飛船製造質量過關、發射流程運轉正確,就一定會成功,這不是玄學,是科學。」
馮·布勞恩:「除非他們能讓150噸發動機的可靠性在百分比的小數點後面再多兩個9。」
喬治·羅爾:「現在工程師們的看法是,中國和蘇聯採用推力150噸左右的較小的發動機,這可以讓單台發動機很容易達到極高的可靠性,比F-1還高。」
……
第三次發射……第三次發射可是有航天員在飛船上呢。
美國空軍、波音公司、通用電氣、道格拉斯、雷聲、洛克達因……所有參与土星-5號和阿波羅飛船製造的公司都派出了工程師,日夜不停地在庫房裡奮戰。
「火箭發射10分鐘準備。」
「在前兩次試射中,中國和蘇聯製造的登月火箭各搭載無人飛船進行了一次成功試飛,其中的第二次試射,也即蘇聯製造的登月火箭第一次試射,射成功地將無人登月飛船送入了地-月轉移軌道,並達成了環繞月球飛行的成就。」
聯盟飛船和神舟飛船也可以搭載3名宇航員,但奔月的指令艙甚至比聯盟飛船還要小一點兒,卻要讓3名航天員在裏面生活9天。
「大三聯起飛了,噢噢噢!這次也一定成功!」文昌航天發射中心,遮陽傘下https://www.hetubook.com.com的觀眾熱烈地議論著。
「前兩次試射,登月飛船的指令艙均攜帶了模擬航天員模型以及完整的檢測儀器,兩次試射的結果證明,指令艙內部的溫度、氣壓、氧氣含量、輻射值、過載和震動參數等等,均符合搭載人類飛行的標準,因此我們才可以在第三次試射中將航天員送上太空。」
白宮中的一處幕僚辦公室,馬文·沃森問NASA局長。
……
「N-3火箭起飛了!它離開了地面,向著太空進軍!」
長征-15的設計總重量是3125噸,但前兩次試射的火箭總質量略輕一些,分別是3101噸和3075噸,這枚代號「蘇二」的運載火箭則完全達標了:總重量3124.5噸。
托馬斯·潘恩:「詹姆斯·韋伯局長確實也犯了錯誤,在SA-502發射前將近一年前,唐華就提醒過NASA,詹姆斯·韋伯固執地堅持原來的設計。……所以在和平的太空項目中,中國其實對美國並無惡意,我們沒有必要拚命對公眾封鎖消息,讓公眾知道蘇聯和中國取得的巨大進步,這其實不會讓美國蒙羞。」
錢學森用唐華聽不見的音量小聲嘀咕了一聲:既是玄學,也是科學,還是神話傳說呢。
「發現美艦編隊,一艘衣阿華級戰列艦,一艘勝利型導彈觀測船。」
……
SA-503火箭在過去的半年一直躺在卡納維拉爾角的庫房裡,對這枚火箭的拆卸、排除隱患、再組裝工作,也全都是在庫房裡進行的。
趙寶桐和科馬洛夫是第一次上太空時的搭檔,他們的配合肯定是沒問題的。除了這兩人,長征-15/月船2號的另一名航天員是阿列克謝·葉利謝耶夫,34歲,也已經進入過一次太空。
蘇聯電視主持人用激|情澎湃的嗓音解說,「所有發動機工作正常。30秒,40秒了,我能從指揮中心看到N-3的狀態數據,27台發動機www.hetubook.com.com全部工作正常!」
三人從航天員通道走出,路過記者和攝影群,向這些圍觀者們揮手致意,然後頭也不回地踏上征程。
「唐華,你這一次還是沒空來海南啊。」
錢學森在文昌的指揮中心。第一次長征-15發射唐華在現場,發射100%成功;第二次發射唐華沒在,發射時第一級壞了一台發動機,所有人驚出一聲冷汗。
5月20日,「范登堡」號和一艘貝爾納普級巡洋艦出來過一趟,立刻就被南海艦隊6軍艦和4艘導彈艇包圍了,而且所有中國軍艦火控雷達都瞄著美艦。雙方溝通了幾次,美國海軍算是搞清楚了,凡是裝備遠程艦空導彈的美艦靠近海南島200海里範圍內都視為敵對部署。
馬文·沃森:「他們甚至連一台發動機停機的『非致命故障』也沒有了。」
「30秒準備。」
長征-15/N-3起飛之後,「范登堡」號導彈觀測船馬上就接收到了火箭的雷達信號,一輪輪的雷達連續波跟蹤掃描,記錄下來了火箭的初段飛行數據,然後是菲律賓的兩個航天測控雷達站「接力」跟蹤火箭。當中國的電視轉播以及美國軍方自己的雷達觀測結果都證明這次發射完全成功,馬文·沃森和托馬斯·潘恩在電視機前陷入了沉默。
唐華依舊在北京的航天指揮中心觀看海南的航天發射。
「基地收到。危險度2級,艦隊、水警區和海航執行伴隨監視任務。」
「各位觀眾,今天是中蘇聯合登月工程的第三次登月火箭試射,這也是登月工程中一個相當重要的里程碑:我們將首次發射可載人的登月飛船指令艙,並搭載3名宇航員,測試登月火箭-飛船體系的飛行能力。」
「火箭發射1分鐘準備。」
華盛頓。
在3月底4月初,土星-5號的最早設計提出者馮·布勞恩在卡納維拉爾角出現了,但他只是靜悄悄地遠觀美國工程師在火箭周圍忙碌,自己沒有走進。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