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回到民國當小編

作者: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回到民國當小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七卷 邁出第一步 第81章 青蒿素終於也來了

第七卷 邁出第一步

第81章 青蒿素終於也來了

青蒿素終於也來了。
東南亞是瘧疾高發區。僅僅越南,每年都要因此死上幾千人,最近幾年國內的同志在東南亞各國工作的人數越來越多,也有不少感染了瘧疾,病起來很難受,也非常危險。金雞納霜(奎寧)雖然對瘧疾有效,但反覆使用會產生耐藥性,所以必須得找到一種新葯。
「TZ-1彈射器,軌道長度77.5米,彈射能力是把28噸的飛機加速到220公里/小時。蘇聯SK-1彈射器,軌道長度80.5米,彈射能力是可將30噸重的飛機加速到225公里/小時。」
唐華:「其實遺傳學研究所是一個縮影,它揭示的問題是『腦子落後於時代的過氣科學家怎麼辦』。」
第二條彈射器是蘇聯製造的。中蘇確定航母的大致發展路線后,蘇聯自己也搞了一個蒸汽彈射器,也用了中國人員到「克萊蒙梭」號上參觀測繪的彈射器結構布局資料。
「是香蒿和臭蒿的區別吧?」「黃花蒿也有可能,我得回去查查明以前的藥典……」
由衛生部和廣州軍醫大學組成的調查小組在東南亞三國調查了113片瘧疾流行地區,從890個病人身上提取了近兩千份帶瘧原蟲的血液體液樣本,全部拿回上海,存放在崇明島的國家流行病IV級實驗室,現在正在進行逐個樣本的分析研究。
數學研究不算太耗錢;物理領域國內進步不小,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現在國內人才基礎和知識積累也算是雄厚了,投入進去的資金大部分可以保證有效。
唐華:「國家的基礎科學研究投資當中,生物基礎研究的資金大致比例是固定的,但可沒說一定會給中科院下屬的研究所。」
美國科學院的運作機制更像是中國工程院(無論唐華版還是1995年成立的現實版中國工程院),只負責頒發和管理院士這一榮譽稱號,以及擔負國家級的科學諮詢機構的職能。至於美國科學院的院士在哪裡工作?平時都幹些什麼?這些都隨意。
唐華:「這件事情看來也沒什麼捷徑可取,那你們就來個地毯式hetubook.com.com的全面排查吧,試個幾千次,幾千次不行就幾萬次。哎,不過這個青蒿,我記得湯騰漢教授有一次說過,古方里的青蒿和今天中藥鋪子里的青蒿不是一個東西,在過去的幾百年,因為藥典流傳失真的緣故,變成了另一種植物。」
北京,中國工程院協調軍委總後勤部、衛生部召開的熱帶防疫藥物研究第二次會議。
華羅庚:「那就是……明年生物基礎研究基金投到農大去?他們的雜交水稻成果非常強,雖然算是農業工程而不是基礎研究……但是農大有了這個成功項目做先例,開展生物遺傳學的基礎研究,我還是比較放心的。」
數學研究院和物理研究院是中科院下面唯二的兩個「院下轄的院」,其中物理研究院比數學研究院還大,下面有7個分所,這其中不包括清華大學物理系下設的激光物理中心和核物理中心。
民國的科學院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分支研究機構?這和當時中國國內幾乎沒有像樣的大學有關。「像樣的大學」不但收學費教學生髮畢業證,還搞研究尤其是理工科研究。民國的大學能安穩把學生留著上四年課就不錯了,搞不起什麼基礎研究,只有由南京的中央科學院承擔這一職能。
科學院下轄科研機構,國家工業部門下轄研究所,現在的頂尖大學也有不俗的科研能力,大型國企甚至也有自己的科研部門,它們都有可能在基礎科學領域取得成果,都有可能產生科學院的學部委員(院士)。
戴立信:「從古方中篩選出了幾種藥物:常山、鷹爪、烏頭、烏梅、鱉甲、青蒿、雄黃、陵水暗羅,打算對這些天然藥物做化學分析,如果能找到一種有效的抗瘧疾物質,那工作就不算白費了。」
唐華:「化學合成藥物,首先我們得知道奎寧是如何對瘧原蟲起到滅殺作用的。如果這個問題沒研究清楚,恐怕比較難直接合成新葯。中藥提取物現在是什麼進展?」
原來的歷史位面,是先有1964年的越南戰爭,再然後中國m.hetubook.com.com大批抗美援越,再然後抗美援越的士兵和工程師大批感染瘧疾搞得很痛苦,再然後是1967年總後勤部要求研發新瘧疾藥物。
化學和生物的研究機構是散裝的,比如微生物研究所、生物化學研究所、遺傳學研究所等等。
「兇險型瘧疾救治藥物,我們分為化學合成藥、中藥提取物兩個方向;瘧疾的預防和免疫,分為疫苗方向、驅避劑方向和現場防治方向。但是重點是在救治藥物。」
之所以這麼有恃無恐,是因為這些老人已經形成了一個圈子或者網路,就算我的研究方向老了、路子錯了、做出來的東西是瞎糊弄的,老人都有辦法指鹿為馬說這就是國際先進水平。
TZ-1八天前第一次運作,彈射了一次之後就出故障了,修了1天恢複試驗,彈射了3次再度趴窩,這次更換零件用了兩天半時間。SK-1也沒好多少,其中還出現了一次比較危險的事故:蒸汽彈射器工作的時候,開縫-密封設備沒能及時封閉汽缸。
唐華也不由得驚嘆衛生部和幾個軍醫大學、軍醫院的辦事效率。
……
這大概就是封建學閥和資本主義學閥的主要區別。
華羅庚對唐華攤手,一副無奈的表情。
……但現在,必須最優先解決的問題是,科學院下轄的很多研多究所研究水平較低、成果較少。這個問題不解決,半年之後就不好向國家交代。
「第一次會議才過去三個月的時間,你們就在越南、寮國、柬埔寨考察了一遍,回國而且把考察報告做出來了?」
測試場現在擺出了兩條大約80米長的軌道,軌道平台下面各種管路密密麻麻,這兩條都是蒸汽彈射器的樣機。
數學院下面首先數學所,無所不包的萬金油。單飛出來的研究所有搞密碼的計算數學所、搞超算演算法的工程計算所,此後如果又出現了什麼長期的、很重要的應用數學研究方向,再增設專門所。
當時就看見金屬塊彈出去,蒸汽軌道白氣衝天,然後20噸的金屬塊慢慢減速,停在了彈射器軌道的中hetubook.com.com間——蒸汽從汽缸的開縫漏了那麼多,出力不夠當然彈不出去了。
中國科學院和美國科學院的區別有多大?——區別很大。
「重量方面,TZ-1彈射器總質量605噸。SK-1彈射器總質量695噸。」
羅順初:「算了,你們才用了一年多時間,能把70多米長的汽缸造出來就是奇迹了。」
青蒿素既是給到東南亞的中國人的必備抗瘧藥物,也可以給東南亞國家或其他熱帶潮濕地區,作為防治瘧疾的特效藥。
第二次會議唐華還是忍不住說了一點「提示」,本來他是覺得青蒿素應該還是肯定會發現的,但由於歷史線發生變化,防瘧藥物的立項竟然比原歷史位面晚了一年,所以還是順便說點兒提示吧,保證青蒿素還是能在原來的日期研製出來。
華羅庚思考中科院的新發展方向,當然是從他最熟悉的數學領域說起。
唯有中國科學院,從最初成立時開始就有龐大的研究機構,這不是郭沫若辦出來的,而是在1949年以前,民國的科學院就如此。
……
沈鴻:「……如果用TZ-1的話,我可以保證今後的彈射器都維持現在這個樣機的尺寸和重量。」
不過在1968年的位面倒是不可能發生這種事,但中科院有一些研究所,的確成了拖後腿的問題所。
上海郊區某工廠,重工業部重型機器局蒸汽彈射器生產-測試車間。
但生物學和化學的基礎研究,又到了必須開始的時期——這兩項所謂的基礎學科和應用技術的聯繫非常緊密,比如生物學是基礎研究,如果在人體細胞領域有了一個新發現,它很可能半年就被用到醫學領域。
現在越南戰爭沒了,但1966年印尼軍事行動之後,漸漸有不少中國人前往越南、寮國、印尼出差工作,他們也被蚊子咬得不輕。於是在1968年初,總後勤部要求研發新瘧疾藥物,作為當金雞納霜出現耐藥性時的第二個選擇。
資本主義學閥只要自己(或者自己的研究所)有錢可賺,學閥會毫不猶豫地採用研究所內任何一個人提出和*圖*書的新思路、新研究方向、新的解決方法。只要把研究成果搞出來,產業化或者賣專利給其他公司做產業化,學閥自己日賺斗金,這就很爽。
「生物遺傳學研究所至今為止尚未進行過一次成功的DNA雙螺旋觀測。」
中科院、社科院分家以及中科院的機構職能改革,在1968年的國家工作日程里佔用了不少時間,不但唐華、郭沫若、華羅庚參与其中,甚至總理也幾次過問職能改革的想法進行到了哪一步。
在工業與信息化委員會,對一些數次警告和整改仍不見好轉、認定為無可救藥的工廠,工業督察委員會會「定點爆破」。
戴立信:「疫情病情就是命令,所以這三個月,一切都是怎麼快怎麼來的。」
生物化學研究所不研究生化武器,它就是研究「生物化學」這一門跨界學科。化學武器的研究單位是化工部的農藥技術研究所;生物武器是衛生部防疫研究所抓總,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經常定期開密級很高的會議討論這類子事情。
DNA雙螺旋結構發現很多年了,甚至諾貝爾獎都是幾年前拿的了。雖然這是國外的生物學發現,但是國內——國內現在在出口相關的精密實驗儀器。當然中國不只是出口儀器,農業大學、衛生部防疫研究所、電子信息工業局北京計算機所……好幾個單位都拿實驗儀器做過成功的DNA觀測,但遺傳學研究所除外。
就是生物學和化學領域掌控起來比較難。
唐華:「但是應用數學不屬於工程院,它和基礎數學一樣,都在中科院數學研究院下面,華老您就不要推辭了。」
羅順初:「程局長的意思是說,航母的設計圖紙畫好之後,就最好不要發生大的改變了,你們蒸汽彈射器在改進的時候,航母的船體可能就要開工。」
不要說在生物遺傳學領域做出頂尖發現了,就連跟進世界遺傳學的最新進展都沒做到,這可咋整。
於是,這就讓科學院的機構和非科學院的機構之間出現矛盾,解決矛盾就得協調它們之間的利益關係,但也不能完全相安無事,有點競爭也好。
和_圖_書沈鴻:……
……
從1969年開始,國務院將每年從基本建設投資的額度(1969年可能會達到1200億人民幣)中撥出20億作為基礎科學研究投資,也就是要拿20億給中科院燒。隨著以後中央財力的逐年增長,基礎科學研究投資還會逐年增多。
「彈射頻率,TZ-1配用的蒸汽儲存罐可具備120秒/4架的爆發彈射能力,SK-1的爆發彈射能力是90秒/4架,持續彈射能力,依據蒸汽儲存罐的補充速度而定,不過我們現在配用的不是目標艦所用的鍋爐型號,因此不太好確定數字。」
這個時候,中科院內部結構、職能的調整就非常必要了。雖然國家準備好了這20億在基礎科學領域燒掉,但如果中科院不把內部理順,這20億可就真的是「燒」了,連點兒灰渣都不剩。
「當年你把我拉去研究非對稱加密,搞出了計算機加密體系,這其實是一次應用數學研究,有很清楚的項目執行過程,基礎數學研究就有點天馬行空了,朝一個方向出發,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達到目標,甚至上路了也不能確定自己走的方向是不是對的。」
科學院體系也可以定點爆破。
羅順初:「現在不是討論中國和蘇聯蒸汽彈射器的性能指標的時候,而是這兩種彈射器的故障率簡直都高得可怕。你們數數看,這8天時間各出了多少故障?」
封建學閥可就「不為五斗米折腰」,賺不了錢沒關係,我不能丟面子。我覺得這個研究方向才是正確的,就不許手下的人發出質疑。哪怕手下的年輕人是對的,哪怕這會導致本研究所的成果落後也無所謂。
程旺:「航母的設計進入到了最後階段,我們船舶設計院的要求很簡單,你們彈射器現在可以跑冒滴漏到處毛病,可以給你們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改進和修復設計,但是在改進的時候,你們能不能維持彈射器的長度、重量這些基本指標不變?」
……
第一條是重型機器局研製的蒸汽彈射器,是照著BS5蒸汽彈射器的樣子放大的——其實BS5A也是這樣的放大思路。
……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