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風起辛亥
第一百一十六章 林格瓦拉
「是都督府總參議廖仲愷。」
他那些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在傳播過程里又不斷為人們加碼誇大,為了革命大局而下野的魄力,那種完全不在乎功名利祿的大公無私之心,也被世人廣為讚歎。
林淮唐嫻熟運用媒體宣傳自己的方式,果不其然在世界範圍內造成了震動性影響。
「廣州目前是誰人主事?」
蔡綺洪也還沒有完全理解林淮唐的政治用意,他既擔心先鋒隊和同盟會之間爆發自相殘殺的全面內戰,又擔心林淮唐一意退讓,會使先鋒隊吃大虧。
極致簡單的線條和大塊的簡約色塊,堆砌出一個睥睨傲世、臉上還帶有絡腮胡的堅毅面龐——因為大檐帽太給人克制的觀感,所以林淮唐還專門換上了一頂輕快風格的貝雷帽。
「畫的太好了!」
林淮唐一副農民的裝扮,腳踏草鞋在官廳的院子里踱來步去,看著有些閑適,又有些滑稽。
蔡綺洪拿來的一大疊報紙,上面的標題也是五花八門,什麼《支那四千年最強之豪俠革命家》、《中國的羅賓漢》、《林淮唐人物誌略》……不一而全。和-圖-書
林淮唐甚至連回答時的用詞用字都非常考究,盡量挑選了偏向白話,可以讓中下層國民也能聽明白的簡單詞彙。
所以林淮唐還自己動筆,用他那多年未用的拙劣畫技,創作了多幅簡筆漫畫,蔡綺洪看過這種全新的漫畫形式后,馬上受到啟發,又雇來刻制印章的工匠,給林淮唐製作了富有特色的頭像剪影畫。
此外,他還考慮到攝影相片大部分是粗糙的黑白照,衝擊力遠遠不夠。於是又通過陳嘉庚先生的渠道,分別從廈門和新加坡邀請來數位畫家,在先鋒隊宣傳部門的「指導」下,繪製了數幅關於海珠亭慘案的油畫作品。
「總隊長,你看!這是《泰晤士報》,這是《世界報》,這是《朝日新聞》,這是《順天時報》,這是《字林西報》,這是《申報》……海內外大大小小的報紙,少說也有六七十家,頭版頭條全都是你!」
自古以來,封建君主雖然都會使用各種神聖的話術來渲染自己,將自身誇大為一種偉人。
林淮唐很注意對各種新興媒體的利用,在記者會結和圖書束以後,他又親自陪同眾多記者們移駕汕頭官廳舉辦了晚餐會。
工匠們總共繪製了二十多幅簡筆頭像剪影畫,但林淮唐看到最邊邊上那幅時,兩眼立刻放光,馬上選中它作為推薦給記者團的官方肖像畫。
林淮唐又提醒蔡綺洪,說:「先鋒隊和同盟會之間,由於我的這一重大讓步,爆發全面內戰的可能性已經幾乎為零。目前的工作重心,燈途,要快點從軍事鬥爭轉向農會、工會組織的基層建設上。這件事情一定要抓緊,要作為當務之急貫徹進行。很可能要不了多長時間,我們就必須要依靠農會來翻身。」
蔡綺洪道:「淵公毛遂自薦,請纓要代表國民軍去廣州談判。姚雨平和黃慕松他們為了避嫌,也都遞交了辭去目前軍職的申請書……總隊長,這些事情怎麼處理?」
哪怕是對於中國革命並不感興趣的歐美新聞界,也對林淮唐這種新穎的媒體營銷方式大感興趣,關於林淮唐的新聞報紙,一時間可謂洛陽紙貴,他個人的聲名完全超過了作為一個省級革命家應該處在的位置,隱然有https://www.hetubook.com.com了一種新媒體偶像明星的派頭。
林淮唐換上草鞋,帶著蔡綺洪走到庭院里說:「咱們是暴得大名……!但事情還沒了結,上海和廣州方面有回應了沒有?」
林淮唐脫去軍人制服,換上了農夫常穿的麻布短衫。同盟會還沒有對他的下野通電做出回應,但林淮唐自己好像已經提前過起了優遊林下的隱逸生活。
蔡綺洪回答說:「遁初先生從上海發電,表示願意來粵調和省潮。還有汪精衛,聽說他今天已經到廣州了,汪精衛是去勸說廣州不要動武的。」
林淮唐微笑說:「我的意思就是目前談比打重要,咱們就陪宋教仁、汪精衛談談!」
林淮唐懶散地瞟了幾眼報紙,好像百無聊賴,對興奮至極的蔡綺洪說:
如果說十九世紀的革命明星是義大利紅衫軍的加里波第,那麼二十世紀的革命明星就是「紅巾軍」領袖林淮唐了——
汕頭的記者招待會,稱得上是世界歷史到目前為止最成功的一次媒體表演。
「呵,不是我,這是我們……這是咱們先鋒隊和國民軍。」
胡漢民和陳炯https://m.hetubook•com•com明在汕頭的生活,可是按照國民軍最高一級的生活待遇安排。除了胡漢民折了一根小拇指,斷了一條左臂外,該吃吃、該喝喝,林淮唐對他們生活飲食的照料,那可是被世界媒體所親眼見證的。
下野通電發出以後,整個中國都為之震動,消息的波瀾通過記者團又迅速傳遞到了整個東亞、整個亞洲,乃至於全世界。
這是美國《世界報》最新一期報紙的頭版導言。
晚餐會上,林淮唐不厭其煩地擺出幾十、幾百個姿勢,放任攝影記者們拍出了最吸引人的新聞相片來。
油畫主要用於政治上的宣傳,在大眾傳播性上猶嫌不足。
蔡綺洪又說:「下野通電發出以後,國民軍內部反對的聲音非常大。特別是基層戰士和中下層軍官,大家都覺得憑什麼要總隊長退步下野?怨氣非常大,不忿之聲滿布兵營,已經有人串聯,打出了倒孫討袁、徹底革命的旗號。」
「燈途呀,頭版上的不是我啊。」
這……活脫脫就是截了切格瓦拉的胡。
一戰以前,大眾傳媒廣播還沒有流行起來,但林淮唐還是在旅港潮商商會的幫和*圖*書助下,親自用留聲機錄製了一盤解釋海珠亭事變的問答對話,裏面分別使用粵語白話、閩南話、北方官話、日語、英語分別複述一遍,以保證絕大部分聽眾不需要藉助翻譯,就能聽明白內容。
「廖仲愷,我知道他,早稻田大學的高材生,我在日本時讀過他翻譯的《進步與貧乏》、《社會主義史大綱》幾部作品,阿文和他還有私交。」
「不要急,這些問題都放到執委會上一起討論。」林淮唐不緊不慢道,「咱們再看看,瞧瞧宋漁父和汪精衛來廣東省是要幹什麼?」
印章工匠們把刻印章用的簡筆畫功力用到人物肖像上,居然讓林淮唐感到一種蘇聯先鋒派至上主義的藝術風格。
「廖仲愷和汪精衛,都以個人名義發來電報,聲明廣州方面絕不會使用武力方式解決問題,請我們不要衝動,還要我們保證胡漢民和陳炯明的人身安全。」
「總隊長,你在說什麼呢?這肖像、這相片,不都是你嗎?」
「總隊長,你的意思是……?」
但尚無人懂得利用大眾媒體,利用新媒體和多媒體的方式,以營銷商品的方式來營銷政治人物和革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