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風起辛亥
第一百二十章 北伐軍萬歲
林淮唐聽到這話,好像受到巨大的鼓舞,全身都激動至顫抖,努力克制著興奮感,慢慢悠悠地站起身來同宋教仁握手,把那股巨大的激動感傳遞到宋教仁的身上。
趁著這股興奮勁兒,林淮唐又說:
不過,即便在最好的情況下,汪精衛也沒有幻想過省府能夠完全吞併國民軍勢力。因為鄭祖蔭就在汕頭,這意味著福建都督府對國民軍的支持相當有力,大不了國民軍可以放棄潮汕,完全撤退到福建省區內,依舊可以保持其存在。
林淮唐的讓步,竟然真的和他通電上說的一樣,如此徹底、如此巨大,退步甚至大到讓汪精衛感到不安,讓同盟會感到措手不及。
省潮戰爭和粵閩戰爭,那概念就差得大多了。
這樣一支軍隊,一定能向全國國民展示粵省的團結,誰破壞我粵之大團結,誰就是破壞北伐的革命罪人,誰就是與廣東全體國民作對的歷史公敵!」
林淮唐這次終於和宋教仁握手了,他還抓著宋教仁的右手,一併高舉起來,展示在攝像機前:
「諸君,國民軍和省府已經達成了協議,和-圖-書淮唐將與胡漢民共同下野,承擔海珠亭事變的責任,省府方面亦會放出胡漢民在第一次海珠亭慘案前後的全部文牘信件,將真相公之於大眾。
汪精衛心裏已經開始罵起來了,剛剛還說什麼國民軍沒有條件、沒有要求,但這不就是條件和要求嗎?
「北伐軍萬歲,廣東大團結萬歲,讓我們預祝全國革命的完全勝利吧!」
林淮唐展開雙臂,臉上滿是潮|紅的喜悅神情,他拉起宋教仁來,兩人並肩站立在媒體鏡頭前。
林淮唐激動又興奮的表情恰到好處,引得宋教仁同樣歡喜雀躍,只有汪精衛大驚失色,國民軍說好要參加北伐,怎麼還要拉上省軍一起?
不過汪精衛想的還是太簡單了。
「什麼實際行動?」
林淮唐哪裡是什麼單純的革命青年,這分明是要徹底毀掉胡漢民的政治生命呀。
官廳內,好像同盟會和先鋒隊的血海深仇,就這樣化解于無形,賓主雙方,都沉浸在大和解的歡樂氣氛里。
現在林淮唐卻自己提議,將國民軍調離廣東,使宋教仁頓https://www.hetubook.com•com時不知道該作何回答。
連汪精衛都驚了,原來通電里的話不是故作掩飾,而是林淮唐的真實想法嗎?他一下就為自己此前的揣測感到愧疚,沒有想到,世界上還真的存在林淮唐這般單純的革命家。
他堅持讓林淮唐確認下野的事實,達成這種既成事實,對於省府方面取回對於粵東的支配權,也至關重要。
在一片噼里啪啦的鼓掌聲里,特別是在此起披伏閃爍不止的攝影機前,汪精衛方寸全失,再拿不出任何主意。
宋教仁同樣吃驚,他雖然相信林淮唐秉性純良,可也以為能夠讓林淮唐直接釋放胡漢民,就已經是最大讓步,完全沒想過將國民軍「趕出」廣東的事情。
林淮唐居然願意同時將駐紮在廣東、福建兩省的國民軍,同時調去上海參加北伐?
權術嗅覺,往往和一個人底線的下限程度相關聯,在這方面,汪精衛是比宋教仁擁有大得多的優勢。
所以省府也不敢過於逼迫林淮唐,更不敢以武力來解決問題,這不是誰反對的問題,而是以現在國民
和*圖*書軍和福建省之間的關係來看,似乎對國民軍發起進攻,很大意義上就意味著對於福建省發起進攻。
不為名,不為利,就為了革命的成功?
如果當初胡漢民,能夠得知國民軍光復福州的消息,如果他能了解到鄭祖蔭對林淮唐的支持力度,汪精衛也相信胡漢民絕對不會幹出海珠亭慘案這種傻到沒了邊的蠢事。
「我們是同舟共濟的革命同袍,是生死與共的好戰友,我們國民軍不能獨佔北伐軍的榮譽,北伐軍中應該給省軍留出四分之一的名額,不,完全可以留出三分之一的名額!省軍的革命同志肯定也會放下手中的功名利祿,以普通一兵的身份投入到北伐的鐵流中來,我們回為這些同志留出三分之一的普通將士名額,絕對不會讓任何人錯過這樣一次機會,這樣一次參与到民族榮耀里來的機會。」
著實不可思議。
「遁初先生……!我該怎麼形容?孫先生、宋先生對我的信任,對國民軍的信任,真讓人感動!」
「福建方面,國民軍與都督府和閩軍司令部早有協議,不必為難。但廣東方面,我們絕不能和圖書接受省府任用與胡漢民、林激真、洪兆麟三人有關的人物,擔任潮梅安撫使。而且下野以後,國民軍也絕不能接受省府令胡漢民重新出山。為此,我們必須得到省府方面實際行動的保障。」
還有這種操作!
沒等汪精衛提出反對意見,林淮唐就已經給蔡綺洪使了顏色,農會的工作人員立馬就把記者團們全部放了進來,在無數攝影機的面前,汪精衛那些已到嘴邊的話,不得已又吞了回去。
「諸位尊敬的記者先生,省潮雙方的談判已經實現了徹徹底底的和平——廣東的兵禍消弭無形,這是宋遁初先生的功勞,請大家為他獻上最熱烈的掌聲!」
掌聲、歡呼聲不絕於耳,林淮唐和宋教仁笑得喜不自勝,汪精衛完全看呆了:
汪精衛在權謀上的嗅覺,的確比宋教仁靈敏一些。
汪精衛擺著笑臉:「這、這,君漢兄,我只能儘力說服展堂下野,但省府方面未必能夠同意發表這樣的聲明。」
廣州方面將在餉械方面,盡最大實力支持北伐軍,北伐軍的三分之一,將由省軍戰士組成——他們都會自帶軍械,前來報名。
m.hetubook.com.com而後!國民軍的虎賁勁旅,將接受省軍的志願者報名,組成一支不分省潮的精銳之師、文明之師、威武之師,長驅北伐,恢復華夏。
沒想到宋教仁卻直接說:「這有什麼難的?夷白一定同意!他不同意,我就直接找中山,我們直接以同盟會總部的名義來發表!君漢的要求我看簡直不能稱為要求,這本來就是應有之義,潮梅安撫使的人選,也不用省府挑一個你們能接受的人選,我看這樣辦,直接由國民軍推薦一位英才,省府方面由我保證,絕對承認。」
而且……而且省軍的人,還都是普通一兵?!
「請省府通電,公開胡漢民在海珠亭慘案前後的全部文牘信件,約定胡漢民不得重新從事軍政界的任何工作,並以國民軍方面能夠認可的人選,出任潮梅安撫使。」
林淮唐咳了一下,又說:
「我和胡漢民下野,讓廖仲愷繼任廣東都督,國民軍也可以調離廣東省,如果省府方面擔心粵閩之間繼續發生衝突,那麼國民軍還可以調離福建。我們國民軍內部已經做好討論,只要省府方面點頭,國民軍就將立刻北上,參与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