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北伐之歌
第五十二章 江南亦抗租
今年七月,江蘇遭受特大的暴風雨災難,江潮頂托,湖河滿溢,淫雨霏霏,平地水高甚至有達到四五六尺的地方。
蘇南一帶,原來有千人會一類的抗租團體。它是饑民在水災和搶米風潮中,自發形成的組織,主要以傳帖聚眾、歃血為盟的方式組織群眾,無錫、江陰、常熟三縣的交界處,是千人會的主要活動地帶。
光復以前,常熟的米價就已經達到了每石七元的價格,光復后,由於局勢緊張,短時間內米價更進一步上漲到九元四角一石,米重於銀,形勢可說是非常誇張。
「江南光復,天下人共所矚目。但能看到蘇省饑民困苦的,只有譚處長和何會長兩位,你們做得很好,這才是革命的共和政府該做之事。
持續數天的暴風雨,破壞力是相當大的。農田被毀、房屋倒塌,水利設施也普遍癱瘓,大量農民破產,城市也受到嚴重的影響。
我看必須立即辦賑救災,具體措施可以採取募集捐款、直接發放救災銀兩、開倉放米等辦法,還有,要讓謝葆璋司令帶兵船保護往來商船,保證糧米的運輸,還要開展以工代賑的活動,華野可以招募一批民工來做後勤的工作……」
「……常熟耕地約有一百五十萬畝和-圖-書,其中百分之六十掌握在一千多戶地主手中,單是孫思敬、邵松年以及翁、龐、楊、蔣等幾家大戶,就各自掌握了幾千畝甚至上萬畝土地……地租一般高達二分之一左右,今年災情這麼嚴重,估計農民一年所得都繳納不清租子……」
參加會議的眾人里,清朝舊官僚出身的徐紹楨和陶駿保都主張剿撫並用的清朝老辦法,說白了就是口頭上說撫,實際行動上進行剿滅。
林淮唐理都不理徐紹楨,他站了起來,走到譚平山和常州府農會會長何健身旁,讚賞地說:
「固公不愧久歷封疆,處事果決老練,我看不但程德全比不上,即曾李等輩先賢也未必能及。」
蘇南一帶,自古為天下富庶之地,但宣統元年以來,蘇南幾十個縣已經連續受了三年水災,常熟、無錫、江陰三縣的災情更是重中之重。
最前面的那列火車,機車頭上還被華野戰士安裝上一枚鐵血十八星的金屬徽記,它快停下來的時候,引擎聲刺耳得誇張,車輪摩擦著鐵軌也嘎嘎嘎作響。
揚州光復以後,北伐軍繳獲甚巨,用火車拉回來的大筆現銀,除了一部分發給戰士們做軍餉以外,另外相當一部分則是用來做賑災的需要。
www•hetubook.com.com
江岸邊上,還有車站附近,聚集了大量船隻和車輛,北伐軍戰士的人流來來往往,大批輜重物資被裝上火車,順著津浦鐵路向北駛去。
「嘖,徐寶山就這?還號稱什麼徐老虎,白瞎了他的威名。」
火車在津浦線上來回穿行,白色的蒸汽煙霧繚繞,被風吹得不斷向後跑。
「聽說他是被護兵打死的,這幫鹽梟黑吃黑,互相火併,騎兵營的馮霖一仗沒打,就立了頭功。」
「揚州光復了,你知道嗎?」
何健是蘇省本地人,熟悉當地情況,他很誠懇地說:「……光復以前,大概今年七月間已經出過進城報荒的暴行,砸毀自治局、洗劫名紳之家住宅的事情。光復以後,米價繼續上升,各鄉鎮搶米風潮愈演愈烈,我來南京以前,聽聞東塘鄉民聚眾數萬人搶米,除了自治公所以外,就連從善公局、亭林學堂、米業學堂甚至耶穌教堂都被搶了。」
「那徐寶山呢?」
譚平山帶著常州府農會會長何健趕來浦口,當面向執委會和臨時都督府的諸公作報告:
車上完全沒有乘客,純粹做貨運和軍需之用。火車一到站,車廂門就被打開,一群華野戰士跳下車來,合力把一箱箱現洋卸到月台m.hetubook.com.com上。
徐紹楨直接說:「亂民鬧事,法無可恕……如果敢有不服及持械抗拒的共和政府政令的亂民,就應當準許官兵將他們當場格殺。」
張雲逸說:「常熟、無錫、江陰三縣裡,無錫和江陰兩縣都屬於常州府管轄,林司令之前帶兵入駐常州的時候,就控制了這兩地,常熟雖然是蘇州府的地盤,但目前常熟農會也是先鋒隊派人組織起來的。」
執委會根據這份材料做討論以後,都贊成林淮唐的意見,認為華野駐軍應當支持千人會的抗租抗佃鬥爭。
何健把千人會的材料也呈給了執委會做研究,千人會以抗擊地主的高額地租為目標,以「同抗租同得福」、「皇帝沒有了,租米也可以不交了」為口號發動人民,喝血酒結盟立誓即為入會,盟約的主要內容是「武裝自衛,同心抗租,臨陣退縮者,當眾處罰」。
當時陳更新、方聲洞、姚雨平等軍事將領,大多認為江蘇的這些困難情況,應該留給江蘇都督程德全去解決,或者留給張謇這些自以為形勢在握的立憲派人物去解決,華野只要集中力量繼續北伐就好。
「哈哈,這也是大勢所趨,北伐軍兵鋒所擊,連張勳都已經授首,何況一個徐寶山。」
譚和-圖-書平山也用他那一口高雷口音的白話說:「梅李、徐市等地,還發生過織布廠被難民搗毀搶劫的事情,饑民搶米之風潮,若不能妥善處理,可能將造成民心之喪失。」
但政治部得悉江蘇災情的嚴峻情況以後,林祖涵和譚平山馬上碰頭開了內部會議,寫了好幾份報告遞到先鋒隊的執委會上做討論。
林淮唐聽著這話,都沒有忍,當場就大笑起來:
江防軍被徹底殲滅以後,林淮唐帶著特務營到浦口車站和鎮軍匯合,繳獲了一批火車頭,再加上北伐軍入城以後,又在南京城內找回了之前被張勳強行拆走的一批機車。
這些團防武裝,多被立憲派士紳官僚控制,他們不僅被林淮唐視為一種敵對武裝的威脅,而且豪紳們藉著團防武裝,更加緊詐取農民,不斷催租,以至於災年竟然出現了地租比豐年還多的情況。
同時,林淮唐還強烈反對給予本地富紳組織商團武裝的權力,他聽譚平山說常熟等地光復以後,已經在二十個鄉編練了團防,直接變色,要求至少在華野駐軍的地區,應該立即著手繳械團防武裝。
但林淮唐強硬拍板決定下來,要立刻從繳獲的物資中抽取相當大的比例,來賑濟災情。
目前北伐軍正聚集在江北的浦口和揚州和-圖-書一線,林淮唐已經以南京臨時都督的名義發號施令,準備三路並舉,沿著津浦線大舉北上,一切軍政庶務,也都以完成北伐的任務為優先。
陶駿保更提主意說:「饑民和亂民要分清楚,安分的人是饑民,可以放過,趁亂搶掠的人必是亂民,應當嚴懲。只是目前北伐事大,我看不如讓各地富紳,自行組織商團、民團,彈壓搶米亂民。」
諸位,共和政府不是滿清的專制政府,我們要保障國民的生存權利,不保障國民的生存權利,又以什麼作為北伐軍的後盾呢?
林淮唐話里絲毫不加掩飾帶著非常強烈的譏諷味道,陶駿保一聽就明白了看來林淮唐反對「剿」策,立即閉上嘴巴,改換風向,只有徐紹楨還硬著嘴巴說什麼亂世必用重典,應該派兵強制驅散饑民一類的胡話。
之前林時爽帶兵鎮壓常州府的劣紳武裝后,重建了常州農會,常州農會影響到的武進、無錫、江陰、常熟四縣,都是嚴重的受災區,殃及二十七個鄉鎮,受災民眾達到二十多萬人。
「如今軍事形勢方如火如荼,君漢先生怎麼把那麼多錢拿去賑災?我總想這算不算是不急之需呢?」
薛岳看著那麼多現銀卸下火車以後,又很快被政治部派來的人押走,就很遺憾地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