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造黨事業 第三十章 海州農場

第三卷 造黨事業

第三十章 海州農場

鄧瀚深吸一口氣,好像享受著海濱空氣中的腥味,又說道:「赤戟報之前出過一個專題新聞,就是講農技站的,咱們黨負責農會工作的蔡執委曾經說過,社會黨要花十年時間、二十年時間,確保中國每一個縣都有農技推廣站。」
失落的革命軍人,數量不在少數。他們踏上海州墾區第一農場鬆軟泥土的那一刻起,走過就留下串串腳印,心情逐漸起著變化,好像這些腳印就和許多人兒時留在鄉土裡的腳印重疊在一起似的,在中國沿海黃河泛濫新造成的陸地上,把他們的命運與中國的未來紮根聯繫在一起。
雖然林淮唐一直相信中國農民是地球上最優秀的農業從業人員群體之一,但在近現代的農業科學面前,老農們從幾千年耕作歷史中積累下來的那些經驗之談,確實便變得有些不值一提了。
農技站的幹部幾乎都是從廣東和福建兩省調來的,海州本地懂近代化農業技術的人實在太少。要照蔡綺洪說的那樣,以後確保全中國每個縣都辦農技站,更是不知道需要多少掌握近代農技的幹部人才。
東海之濱的天空,在傍晚時透出淺淺的紫色,霞光下除了宿舍以外,還能看到一棟稍新一些而帶有瓦片的建築物,鄧https://www.hetubook.com.com瀚向汪愛民介紹道那是海州第一農場的農技推廣站。
遠處的小山丘上,插滿了黑赤旗、五色旗和鐵血十八星旗,那裡已有不少北伐軍自己的複員官兵,先汪愛民等人入駐了墾區新村。
那時南京人常指責各省來援的革命軍官兵紀律特別差,可是如此待遇,想要讓革命官兵的軍紀好起來,實在是強人所難。
「這水好清……」
很多被縮編的部隊,就把番號改成了工程兵,參加到了各項地方建設當中。
畢竟如今社會黨還沒有對地主階級展開全面進攻,江北農村的土地關係還沒有得到徹底的調整,在這種情況之下,農民積累極為有限,負擔不起任何稍大一點的物質投資。只需要花費時間和很少量金錢的農技推廣,無疑最適合於現階段的江北。
畢竟再清苦的農場,也要比在南京目睹革命理想在現實中的破碎,更加美好。
目前農技站對周邊的單幹戶,主要還是採取技術承包服務。具體做法是在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時,農技站與單幹戶或初級合作社簽訂技術承包合同,既負責技術指導、技術服務,又包產量,超產分成,減產包賠農民損失。這樣才和*圖*書能漸漸取得周邊農民的信心,也培養起農技人員的責任心來,用以提高農技推廣的效果。
當最後一縷晚霞被帶走時,天已經暗了下來。而這時,白色的炊煙和灰色的暮靄縷縷升起,籠罩了整個農場新村,就像給村子蓋上了一程輕紗,使新村隱隱約約,時有時無。
「這裏不是江南沃野,而是一片荒蕪的土地——」鄧瀚站在隊伍的最前方,他也是工作隊中的一員,「我們最敬愛的林書記長說過,江北廣闊天地,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我們就要靠中國人自己的手腳,把這片荒蕪的大地,開墾成新的江南!」
農技推廣雖然不能像化肥和雜交良種那樣,給農業產量帶來立竿見影的巨大效果,但它的投入至少、農民花費之低,卻非常適合於現階段的江北農村。
由老華南野戰軍改編而來的新華東野戰軍,現在也在大整編當中。社會黨的整編政策,無非還是以精兵簡政、汰弱留強為主,畢竟不管是徐州的煤鋼複合體,還是江北灘涂地的大墾屯計劃,每一項都將花許許多多的錢,而江北本地的財政收入相當有限,社會黨控制的地方政權,也就煙台、上海、常州還有閩南那片盈餘較多,所以華東野戰軍的整編相當嚴https://m.hetubook.com.com格。
車隊抵達海州以後,眾人便在工作隊的引領下下車步行,又花了一整天時間走到海頭鎮東面的海州墾區第一農場。
雖然時間有限,財力更是捉襟見肘,所以給汪愛民等人準備的住所相當狹小,看著就只是蘇北一帶最常見的小平房。就這樣,還是四人、六人、甚至八人住一間,空間相當狹小。
路上工作隊的幹事們,又向汪愛民等人強調了一番,墾區生活可能會比一部分官兵以前的生活更好,但對於另外一些軍官來說,墾區可能就是相當清苦了。如果有人受不了這個苦,想要離開,社會黨不會阻止,大家可以自願選擇去留,但是只要還沒有提交退出農場的申請書,那所有人就都要聽從組織的安排和指揮。
幾隻白鵝在河裡鳧水嬉戲,灰羽毛的麻鴨們在河裡倒著身子,它們從水底覓食,只見屁股不見頭。剛剛掘出不久的新渠,溪水裡卻已流動起了跳躍的魚蝦,還有螺螄與蚌殼,一株野薔薇的花骨朵也勉力從鹽漬化的土壤里抽出新芽,堅忍不拔地抬起頭,望向東海的盡頭。
這條小小的水渠,就是這些複員官兵們,用極簡陋的工具挖掘出來的。
他還記得自己跟隨黃興剛剛從武昌趕到南京參hetubook.com.com戰的時候,血戰之餘,一切住房還需要自己掏錢墊付房資,許多袍澤官兵拿不出房錢來,要麼勉強到同鄉會館擠一擠,要麼就只能露宿街頭了。
海州第一農場地勢平坦,但農場職工宿舍所在的地方,剛好有一片高地山坡擋住海風。低矮的丘坡上,最多的是杉樹、毛竹和馬尾松,偶而夾雜著幾棵槐樹。站到山坡的最高處,就能看到一望無垠的湛藍海洋,現在這片大海完全被中國人稱之為洋人的那伙人所主宰,無論西洋或是東洋皆是如此,但汪愛民突然間就覺得,如果社會黨能夠改造自己腳下這片鹽漬化很嚴重的土地,那麼他們當然也能夠改變眼前這片大海的現狀。
鄧瀚說:「每個農場都有農技推廣站,每站下面還包括一個植保站、一個土肥站、一個畜牧站、一個配種站。這些農業技術站的主要工作,就是指導咱們農場的生產,還有就是向周圍的複員單幹戶們推廣新的農技成果,也會負責培訓鄉村幹部和做農情監測。百川老兄,所以你懂了吧?我為什麼主張你們選擇來國營農場。就像農技站一樣,光靠單幹戶,是搞不起來的。」
鄧瀚笑笑說:「你們是第一批到海州第一農場來的複員同志,山坡上那些人——他們是工程兵,編www•hetubook.com.com製不算在咱們農場頭上。百川老兄,你是該感謝咱們工程兵袍澤同志的,沒有他們,咱們今天就連睡覺的地方都無。」
不過大家初來乍到就有地方住,汪愛民自己是覺得已經相當滿意了。
被調來海州的這一營工程兵,到地方以後還給汪愛民等後來的複員官兵,提前修好了連成一排的宿舍住宅。
大家跟隨工作隊走進宿舍,在幹事們的協調下分配好住所、安頓完行李以後,就聚集到一起,先去參觀了工程兵第八營前端時間勞動的成果,遊覽了那些好似還嶄新著的小水渠和排鹽壩格,有部分棉田裡面已經拔出了嫩綠的苗頭,一直延伸到遙遠的地平線,而霞光將它的眷戀留給蒼穹的同時,也留給了大地。
所以現在別說每個縣都搞農技站了,光是能先確保社會黨主辦的一級農場行政建制下,都能有一所農技站,就已經是非常艱巨的任務。
汪愛民眼望著遠處漸漸蔥蘢的山林,碧綠的原野和藍天白雲,他輕輕踏過河灘,絲絲楊柳拂面,溪水汨汨流通,翠鳥不時尖叫著劃過水面,濺起點點水珠。
汪愛民走了一天的路,小腿有些發麻,聽著這話,好像國營農場的生活與軍營裏面又有些相似。但他對此並不抗拒,毋寧說汪愛民更樂於主動去迎接這種生活。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