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造黨事業 第三十一章 軍械廠

第三卷 造黨事業

第三十一章 軍械廠

林淮唐留在徐州,每個晚上都會抽出時間啃中華書局送來的那些外文技術材料,他的日語水平不比中文差多少,英文也還過得去,但這時代大部分工業技術的資料都是使用德語,所以林淮唐也是一邊學習德文一邊看書。
林淮唐很有些感嘆,但又覺得如今中國的情況已經比後世好得太多了,國際上對產業升級技術的封鎖,遠遠沒有後世那樣重視,工業弱國只要抓住歷史的機遇,完全有可能實現趕超式發展。
即便從雞蛋不能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這種角度考慮,社會黨控制下的軍隊,在軍工後勤方面,也實在不能僅僅依靠江南製造局一處。
除了徐州即將設立一個江南製造局的分廠以外,從前北伐軍在蚌埠建立的修械所,經過整合以後,也將擴大為一個軍工廠。然後就是廣州方面,廖仲愷主動向潮梅當局提出了合辦軍工廠的提議,廖仲愷的建議是把廠址設在惠州,惠州處於廣州和汕頭之間,便於雙方接受,在社會黨角度來看,在惠州合辦軍工廠,也是一個爭取到惠州建立起完善黨組織的好機會。
福建省的政權雖然是由同盟會的元老鄭祖蔭和福建本地新軍軍人許崇智控制,但是福建省內最富庶的閩南地區政權,完全和圖書被社會黨人主宰。包括鄭祖蔭在內的福建都督府一批軍政要人,也都和林淮唐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只有許崇智掌握的閩軍系統,在辛亥年間藉著北伐的由頭,把傾向社會黨的一批軍官都趕出了軍隊,所以閩軍系統是完全獨立在社會黨的影響力之外。
再除此以外,就是福建方面了。
畢竟即便是最簡單的軋鋼機,中國此時也無法自己生產,一切機械生產設備都要從外國進口。而在並非中央政府的情況下,林淮唐也不可能和任何國家政府直接達成協議,只能選擇通過外國洋行私下進口的辦法,但這樣又難免被那些洋行狠狠剋扣一筆,最後拿到手的設備也很可能是質量非常差的殘次品。
吳玉章知道社會黨內,還有外面的許多人,都經常用革命超人這個很帶些誇張噱頭的綽號稱呼林淮唐。林淮唐自己也常在黨內強調,他不是什麼超人,甚至許許多多方面的領導力,都不比其他中央委員強多少。
福州有軍械廠,還有造船廠,產能與列強相比當然不值一提,但在中國足稱規模。只是這些工廠都被閩軍掌握,連福建都督鄭祖蔭都管不到,遑論社會黨去插手了。
當年胡氏父子經營徐州煤礦的失敗,原因之和_圖_書一就在於他們通過太古洋行進口的一批機械設備,其中更換零件都是幾位老舊的殘次品,以至於設備使用不長時間便出現大量問題,最後造成整個生產計劃完全失敗。
在那之前,晾著滙豐的勃勃野心,本來也是一樁好事。
四月份以後,從上海江南製造局遷來的一批軍工生產設備,也到了徐州。林淮唐親自到車站接收這批物資,他是考慮到上海的地理位置實在太過於靠前,又處在敵對勢力的包圍之中,未來很可能是會淪陷或被社會黨主動放棄的城市之一。
但這自然也促使鄭祖蔭又進一步倒向社會黨的陣營來,他本來就是林淮唐、林時爽等人的啟蒙老師,這時為了確保都督府不被許崇智架空,自然願意接受社會黨提出的合辦軍械廠的提議。
《安全生產規章》的正式條例,在上海經過幾番修訂以後已經出台。除此以外,林淮唐在徐州又和吳玉章領導的工作小組,一起協商討論了煤礦與鋼鐵生產的具體安全條例。
吳玉章又覺得這樣的鐵人,難道不是超人嗎?可能說林淮唐不是超人,那才是罔顧現實的唯心主義論調吧。
民國歷史上通過洋行採購而吃了大虧的人,在林淮唐印象里也實在數不勝數,馮國和*圖*書璋、徐樹錚、張作霖、吳佩孚……北洋軍的許多大軍閥,都讓一些洋行買辦坑過,第二次直奉戰爭以前吳佩孚和與義大利洋行打交道,用三百萬元採購了步槍五千枝、子彈五千萬發、七生炮三十六尊,結果其中八成以上武器朽壞根本無法使用,這樣的例子在民國歷史上是數不勝數的。
可即便林淮唐是超人,像這樣的超人社會黨內也只有一人而已。社會黨的黨員即便是特殊材料造就而成,也不可能打到林淮唐那種地步,所以條條框框的規定依舊十分重要。
林淮唐到徐州以後要處理的事情還非常多,他身為社會黨的書記長,專門跑到徐州一趟,當然不僅僅是為了給拒袁運動撐場面的。
可是看著林淮唐一天休息時間如此屈指可數,看著他一頭埋進書堆裡頭學習之餘,還顧得上東跑西看,到處巡視和監督徐州的生產建設情況,甚至還花了大量時間接見徐州各界市民代表,接受中外記者的採訪,寫文章發表做宣傳……
這樣,社會黨等於同時要在徐州、蚌埠、惠州、龍岩,建設四處中等規模的軍械廠。雖然說徐州的軍械廠,設備和人員都是直接從江南製造局調來的,蚌埠修械所的設備則是將皖北當地原來的機械hetubook.com.com生產設備做了整合,但即便如此,生產設備上的缺口依舊非常大。
鄭祖蔭寄希望于和社會黨合辦軍械廠、合建新軍,來擺脫許崇智的架空,這樣軍械廠廠址自然不能選擇在許崇智勢力強大的福州,鄭祖蔭考慮的廠址是泉州和廈門,但林淮唐則力主到龍岩辦廠去。
他在徐州會見了禮和洋行、怡和洋行還有太古洋行的大班,至於滙豐,黃花崗起義時林淮唐在滙豐銀行強行借錢的一段黑歷史,至今還沒下文,滙豐銀行雖然幾次通過陳嘉庚的渠道表示願意合作的意願,可是林淮唐自己是沒打算理他們的。
龍岩雖然有金銅礦,但這不是林淮唐參考的主要因素。他更多還是考慮到泉州、廈門就在沿海地區,易於遭到外部敵對勢力的攻擊,龍岩則深處閩西山地,交通和基礎設施的條件雖然差一些,但也不是不能解決的,再加上龍岩本身有一些礦產的優勢,前清時在這裏也有一些近代化的礦局,技術工人數量比較多,這些都有利於軍工廠的建設。
而在二十世紀初,這樣的歷史機遇雖然不比十九世紀那麼多,可也又比二十世紀的後半葉與二十一世紀多得多。
生產安全是林淮唐最看重的東西之一,對羸弱的中國來說,數量還極少的這https://m.hetubook.com.com批產業工人,不僅是未來大規模工業化的種子,也是無產階級革命的核心所在,由不得他們因為一些愚蠢的操作失誤,讓機器活活碾死。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中國孱弱的工業基礎,使得社會黨的一切建設計劃都背負著類似於此的沉重包袱。熊克武之前還依靠中國公學里一些買辦的私人關係,準備從美國進口兩台電高爐,但事情至今也還沒出現一點迴音和結果。
當然真到必要的時候,還錢肯定是要還錢的,但林淮唐沒想過靠社會黨或政府軍隊的錢去還,他想的還是自己個人掙的那些稿費夠數以後,再去還錢吧。
社會黨體系裡的工業建設人才,數量還是太少。徐州作為地方建設計劃重點中的重點,林淮唐也放心不下讓其他人來負責。他雖然不是工科生,但記憶力好的過分,學習效率也比普通人高許多倍,所以中華書局那邊專門為林淮唐搞來了一批外文書籍,基本都是近代煤鋼技術相關的材料,林淮唐硬啃下去,對徐煤、徐鋼工業布局的問題,才能有更清晰的認識。
熟練的技術工人少,所以更要設法保護這批種子,也因此林淮唐哪怕知道通過洋行進口機械設備,難免會吃許多虧,也堅持認為這比靠工人的辛勞與巧手來彌補設備不足要好得多。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