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覺醒年代
第三章 教民
山東的義和團起義最終被袁世凱鐵腕鎮壓,八國聯軍攻入北京以後又把一項不平等條約強加給清朝政府,並宣布今後凡是參加反洋教活動的中國農民都應當被判處死刑。
教堂頂部巍峨的方形塔樓,高高地凌駕於四周一切村舍民宅之上,好象一座路標,從老遠就可以望見它。很快,這種被本地村民稱之為「洋碉樓」、「洋廟」的建築物,就以一種氣派雄偉的姿態席捲了魯中南全境,跟著洋廟抵達山東鄉村的則是數量相當多的一批歐洲傳教士。
不管人們當初入教時是出於什麼情況,很多人後來都變成了虔誠的信徒,而且都象世界上任何一個真正的信徒那樣把教義傳給了他們的子孫。教會通過隆重的禮拜和嚴厲的訓誡,通過一定的慈善布施,通過育嬰堂培養年輕一代的信徒,和強調|教會所處的少數地位的危險,在教徒中間建立了一種互相依賴的共同的利害關係,使他們具有同一個目的。
如果說育嬰堂里乾的這些勾當引起了人們對它的憎恨和厭惡,那麼教會在經濟活動方面就更使人們的這種情緒有增無減。
來自德國南部的天主教神父們在十九世紀末到達臨https://www.hetubook•com•com沂以後,就在這裏開闢了一個穩固的基地,並且使相當多的農民開始信奉他們的教義,信仰天主教的農民又被稱之為教民。教民們享有特殊的權利,也藉著傳教士們的支持開始採用各種各樣的手段去大量佔有土地,神父們買下地皮、蓋起教堂,又把其他地方的教民遷到這裏,組成了第一批小型的天主教社區。
進行會在發放貸款時附加著一份全區統一的借契,借契上的一些苛刻規定,就連山東本地傳統的高利貸從業者們一般都不採用。它的第六款上規定,拖欠債務者必須替前去收債的人負擔路費。路費按每十里收大洋兩角計算,如果要過夜,還要另外負擔食宿。第七款上規定,一切過期未清的債款要復加五厘月息,而且要本利相滾。
當越飛開始在村中充當起「大夫」的職責時,他見到的大部分教堂都已經懸挂起了「集體財產」的木牌,歐洲傳教士們早已不見了蹤影,剩下的教民們並沒有完全捨棄天主教的信仰,但像育嬰堂和行進會一類的組織卻已經不復存在。
本地的包工頭從山東省的省會濟南專m.hetubook.com.com程請來了一群工匠,使得一座龐大的哥特式教堂就緩慢地在村子中央建立起來了。
她們靠每天長時間的勞動來養活自己,年齡較大的女孩每天差不多都要干十二至十四小時,等長到十歲剛一出頭,就以一筆數目可觀的錢賣給本地的小販、商人、農夫和兵士。
接著不久紅軍戰士就進了村,並順著山溝向前推進,一部分村民被吸納進了公安總隊和赤衛隊的隊伍里,一批民團頭子被以通敵的罪名處死,村政府在沒收了他們的土地和財產後,又把它們分給了無地或少地的貧農。
越飛注意到,在幾次「教案」以後,中國官府事實上失去了對於教民的管轄權,任何涉及教民的訴訟案件,只要某一位傳教士向衙門稍稍打一聲招呼,就足以替教民贏得這場官司。這也就難怪庚子年時山東爆發的那場動亂,義和團的農民起義者們會用如此激烈的手段去進行「反洋教」的鬥爭了。
教會興辦的育嬰堂,開始是將扔在街頭田間的小孩收容回來,後來就變成直接從父母那裡接收嬰兒,甚至出一點錢慫恿母親們拋棄自己的女孩。小孩們一旦成了教會的財產,就被https://m.hetubook.com.com寄養到奶媽那裡,有時也交給她們的生母,直到斷奶以後,才由教會收領回去,遂漸培養成天主教徒。
大概在十幾年前——約莫是德國軍艦搶佔膠州灣后的一兩年左右,成隊的大車從全縣各處的磚窯里拉來一車又一車的灰磚,卸在村裡的一片空場上。
這麼一來,教會不但財務上得到了好處,而且又招收了新的信徒和一代未來的教民。因為男人們如果想在育嬰堂里找一個老婆,就得答應入教,結婚以後生下來的孩子也必須保證信教。由於育嬰堂是未婚姑娘的主要來源,價錢也比本地一般要低三分之一,所以許多希望結婚的窮莊稼漢只得買一個教堂老婆。
從那以後,臨沂的天主教傳教士就修建起了更多的教堂,還有堂皇的神父住宅、修女院、修道院和育嬰堂。巨大的磚石圍牆平地而起,教會經過如此一番的復興以後,成為了魯中南農村地區很有地位的主宰者。
這最終為天主教社區在臨沂的崩潰準備了條件。
這中間到底是發生了什麼呢?
進行會作為一個宗教機構是用不著負擔土地稅的,因此佃戶除了繳納重租以外,還得負擔官府攤派的全部苛捐雜和圖書稅。進行會徵收的地租雖然年年不等,但每畝地總要收三斗半以上的麥子,大致相當於百分之五十的產量。如果是教徒們租種這些土地,租稅就減輕一些,每畝地一年可少交四五升。
教會還把教民同村裡其他人隔離開來,使他們成了大多數農民蔑視和憎恨的對象。由於教會的特權是在外國炮艦保護下建立和維持起來的,由於教堂的修建費用是通過武裝侵略向人民勒索的賠款支付的,由於教會信徒能夠被豁免掉一切用以扶助地方宗教儀式和古老習俗的捐稅,所以長期以來,天主教一直受到山東農村中各類傳統宗教會道門與一般農民的強烈敵視。
進行會把募集到的這筆錢以三分月息的高利放出去,賺到了錢就置辦田產。那些還不起貸款的人只好被它奪去土地。到紅軍解放臨沂的時候,進行會佔有的土地已經達到本地的十分之一左右,成為了當地首屈一指的大土地佔有者。
事情要從一卅大罷工的時候說起,那是一次針對德國人的政治性罷工,臨沂的村民乃至於一些像大刀會這類的會道門組織也參与了進去,本地的歐洲傳教士被聲勢浩大的群眾運動嚇得逃去了租界,從此再也沒有能回到他們花和圖書費了十幾年心血建設的天主教社區了。
對村裡那些有錢的地主、富農來說,進行會就象一家銀行。他們把本錢存進去,每月可以生一分五厘的利息。把本錢放在那裡的好處是,他們隨時都可以很方便地把錢取出來,而不象把錢借給農民個人那樣,必須要等到收穫季節或者年關才能收錢。它就這樣得到了所有地主的支持。農民們給它起了一個外號,叫做「剝削會」。
這是千百年來本村第一座西洋式的建築物。
一般而言,管理教會財政事務的機構名叫進行會。這個組織表面上是庚子年以後建立起來的一個賑濟有困難的教友的慈善機關。它對入教的農民說,只要肯向會裡捐助款子,上帝必然讚美,他們死了就可以早升天國。
這些女孩從很小的年齡開始,就被迫從事清掃、烹飪和縫補等勞動。她們生產出來的東西,有一部分送到集市上賣掉,為育嬰堂和教堂提供一項收入來源。
每當一個會友死去以後,所有的教徒都為他的靈魂祈禱,這種對於亡靈的慰籍,未曾入會的人是得不到的。不少貧苦農民就為著得到這一點好處才捐出一錢半文。開始時,全部捐款只有三吊錢,略等於三分之一塊銀元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