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七卷 東亞公社 第二十三章 草原會師

第七卷 東亞公社

第二十三章 草原會師

董振堂的運氣不錯,助祭羅姆阿里德又告訴他本村曾有一個爭強好勝的年輕人跑去投奔了布瓊尼的隊伍。
「布爾什維克?」
鐵木辛哥熱淚盈眶,哪怕是在紅軍強渡烏拉爾河、身旁同志們十不餘一的時候,他也沒有流過眼淚,此時此刻卻禁不住淚流滿面。
巴斯馬奇是突厥語「土匪」、「強盜」的意思,後來有了英雄色彩,相當於「俠客」、「綠林好漢」,亦正亦邪,主要活動在以費爾干納盆地為中心的中亞南部,是中亞地區除阿拉什黨武裝以外,另一支反對俄羅斯人統治的力量,他們和阿拉什自治共和國一樣,都是同時對白俄和蘇俄用兵,帶有一定民族獨立的色彩,但同時又有非常濃厚的教權派和封建主統治性質。
「……從經濟、社會和文化上摧毀穆斯林教權派和地主豪強們的封建統治,實現真正的婦女解放……」
一座座千年的古墓里橫七豎八地躺著猙獰的屍體,沙漠里留下的木乃伊乾屍好像將訴說著史前斯基泰人的歷史,或者是在講述著拜占庭時代可薩突厥人和哈扎爾詞典的故事。俄族移民的聚居點都全副武裝,他們在村莊外挖了好幾層的壕溝,莊稼漢們用土槍土炮構建起類似塢堡的小小壘塞,遊牧的哈薩克人和巴斯馬奇匪幫則好像一道颶風,忽而來忽而去,不時同中國紅軍hetubook.com.com的戰士們擦肩而過,甚至發生衝突,但有時候哈薩克人也會好奇的打量著這伙從蔥嶺以東過來的中國人,甚至主動提出貿易的請求。
「社會黨員?」
中國和俄羅斯的兩名騎兵將領,分別騎著一匹駿馬——楊虎城騎著一匹棗紅色的東洋馬,鐵木辛哥騎著一匹白色的純種公馬——西風在大草原上不住呼嘯,把春天裡冒出頭來翠綠欲滴的野草都吹得低伏下半個身子,兩個年輕人都把馬刀別在腰際,兩隻同樣飽受戰爭風霜的大手緊緊握在了一起。
布爾什維克紅軍主要以俄羅斯人為主,在哈薩克本地牧民眼裡他們分不太清楚白俄和蘇俄的區別,只將這些人都視為奉行大俄羅斯主義的一丘之貉,同時加以反對。
「……必須最徹底地實現哈薩克勞動人民的自由自決權——宣布加入俄羅斯聯邦的哈薩克實行蘇維埃自治……」
這種故事在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董振堂記得好像不少農民起義軍的參与者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水滸傳里也不乏這種故事。
中亞的戰馬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大名聲,漢武帝也曾為了土庫曼的阿哈爾捷金馬興師動眾,發動一場場勞師遠征。
鐵木辛哥向楊虎城介紹說:「這是我們團的政委!您叫他尼基塔同志吧!」
中俄兩國的紅軍戰士們終https://m.hetubook•com•com於可以確信對面的騎兵就是自己的朋友,十幾騎俄國紅軍用他們的短毛瑟朝天放槍,一邊唱著歌一邊拉動韁繩小跑過來。楊虎城鬆了口氣,夾住馬腹走到鐵木辛哥近處同他握手:「」達瓦里希,你該相信我了吧,我們是從中國遠道而來的志願軍,是來回報國際縱隊和布爾什維克曾經對中國革命的幫助……
中亞的俄羅斯族移民主要以生活在鐵路沿線的定居者為主,大多數人都是種植棉花等經濟作物的農民。他們本來是比較支持蘇俄紅軍的,可布瓊尼的騎兵第一軍初到中亞地區,在本地缺乏群眾基礎和基層組織,為了對抗中亞的白軍和阿拉什黨武裝,只好對俄族移民的聚居點實行戰時共產主義的餘糧徵集制,為了補充軍隊的馬匹,還要強行徵集俄族移民用於耕地的駑馬,可想而知,這會大大敗壞布爾什維克在中亞地區的聲望。
他有些心潮澎湃,急著儘早見到蘇俄紅軍的同志,只是哈薩克的草原如此廣袤,想要和布瓊尼同志搭上線絕非一樁易事。
第七騎兵師不斷向北擴大活動範圍,戰士們在高高的馬鞍上打盹,連續行軍數晝夜以後歌聲都顯得有氣無力,好似行將乾涸的溪水不死不活的流淌聲。
紅軍騎士們又在村落里找到了很多份報紙,雖然最近的日期也https://www•hetubook•com•com在一個禮拜以前,但這些布爾什維克中央執行委員會的《莫斯科消息報》、《莫斯科真理報》和布瓊尼騎兵軍發行的《紅色騎兵報》,都以嫉惡如仇的氣魄宣示著紅軍在中亞地區的主張。
楊虎城遠遠望見一面風中招展的紅旗,一群騎兵的氈斗篷在馬匹上方飄動,像是一面陰森森的旆旌,穿著紅色鑲銀邊馬褲的俄國軍官毛絨的圍巾帽圍在氈斗篷外,腰際掛著一把彎刀,小心翼翼地凝視著突然到來的中國人隊伍。
雙方人馬異口同聲,帶隊的俄國軍官鐵木辛哥驚叫道:「是中國同志嗎!?」
董振堂和鄧寶珊對視一眼,說:「看來我們的蘇俄同志在哈薩克草原的處境不容樂觀。」
直到快要接近後世稱為阿拉木圖的維爾尼時,帶隊偵察的參謀長楊虎城才終於見到了第七騎兵師朝思暮想的蘇俄同志。
「……必須在中亞實行生產資料和土地的公有制,以世俗主義作為國家基本法律的主旨……」
「我們得快點聯繫上蘇俄紅軍的同志!」
草原上兩隊人馬先是互有警惕的慢慢縮短距離,直到雙方可以互相看清楚對面打的赤旗以及馬匹上軍人的穿著打扮和軍銜標記以後,戰士們臉上那種懷疑、警戒的神色才逐漸被滿心的歡快和雀躍取代。
董振堂對布瓊尼騎兵軍執行的社會革命政策https://m•hetubook•com•com特別欣賞,但正如中國紅軍出國以後見到的情況一樣,在廣袤且落後的中亞大草原上,像這樣進步的革命政策,在猛烈打擊反動封建主統治的同時,也勢必會引發本地教權派和封建統治者的劇烈反彈。
楊虎城和第七騎兵師的戰士們默默聽著他的歌唱,然後舉起所有的軍旗,在震耳欲聾的軍樂聲中,兩支隊伍完全匯合在了一起。
巴斯馬奇的基本力量是許多普通的農民和牧民,但帶頭的多數都是長期活動在費爾干納盆地周邊山區的積年老匪,同時也有一些穆斯林封建主武裝參与其中。巴斯馬奇匪幫的實力要比阿拉什自治共和國弱不少,也缺乏像阿拉什黨那樣獨立建國的政治綱領,更多還是一種帶有濃厚中世紀色彩的農牧民半匪半起義軍武裝。
第七騎兵師很快就派出了好幾支斥候隊伍,按照本村老人的說法向北活動,擴大搜尋範圍,竭力尋找著蘇俄騎兵軍、阿拉什黨武裝、白俄匪幫或者是巴斯馬奇匪幫留下的痕迹。
楊虎城用蹩腳的俄語大喊道:「達瓦里希!是我們!中國的朋友來啦!」
鐵木辛哥經歷了蘇俄紅軍在東方戰線的失敗,也經歷了騎兵第一軍轉戰奧倫堡、激渡烏拉爾河那些激動人心的戰事,更在哈薩克草原北部血腥動蕩的民族仇殺里被榨乾了全身心的精力和希望。當他終於見到來自中國的志願軍和援hetubook•com•com助隊伍時,那種心情可想而知!
助祭欲言又止,最後還是把全部故事都告知紅軍——一年前那個年輕人打傷了白軍派來征糧的兩名庫班哥薩克,白軍為了報復他,把他父母抓了抓起來當人質,兩個老人叫哥薩克活活打死。街坊鄰居將他家洗劫一空,等那年輕人回來以後目睹此情此景,便把自家放火燒掉,連幾頭還沒被村民搶走的母牛一起打死,解開馬韁,跳上馬鞍,割下自己的一綹頭髮扔進火場,拍馬絕塵而去。
哈薩克地區北部的動蕩比七河流域的邊境地帶更為混亂,到處都是小股雜牌武裝在互相攻擊,有的是白匪軍,有的只是單純趁亂搶劫的盜匪,他們實力不強,可是爬的到處都是,很讓第七騎兵師的戰士頭疼。
除了助祭羅姆阿里德以外,另一名被紅軍救下的老頭曾到過北方的俄族移民聚居點做過行商,他告訴董振堂布瓊尼的部隊在北方的村子里征糧和交換馬匹。騎兵將他們奄奄一息的駑馬換成干農活的使役馬,老人看了看董振堂,又強調說:「……老爺,這無可指責,沒有馬匹就沒有軍隊,然而要農民認識到這一點談何容易!」
蘇俄紅軍隊伍里還有一個半光著頭的烏克蘭戰士,就坐在馬背上彈奏起烏克蘭傳統的班杜拉琴,他用清亮的歌聲唱著讚美哥薩克人昔日榮光的歌子,歌詞里滿是對朋友重逢的讚美以及對未來的無限希冀。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