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東亞公社
第二百四十二章 方天王
南洋方面軍司令員就是方聲洞的哥哥方聲濤,對日戰爭結束以後,方聲濤就長期在河內、西貢、萬象等地活動,為了工作方面,甚至還在這段時間學會了越南語和高棉語。
紅軍已在西貢成立了南洋方面軍的總指揮部,除了柬埔寨、暹羅邊境上的紅軍部隊歸屬南洋方面軍指揮以外,還有剛剛從海路緊急運至哥打巴哈魯增援的兩個團紅軍也歸屬南洋方面軍編製之下。
方聲洞是紅軍眾多指戰員中的第二號人物,威望和地位僅次於國防部長陳更新,而且由於他長期在南方几個省份和印支三國工作,所以在當地權勢驚人的大,足可以一手遮天盡情推行他自己的這一套民族政策。五大和新國大以後,南方各省也陸續設立了監察機關,工會也逐漸開始發揮起民主監督的作用,但他們注意力都放在國內城市地區,較少關注邊疆以及印支方面的情況,所以至今還沒有出現過什麼人來好好約束一下方聲洞。
當然,就算有人想通過這些監督機關約束方聲洞,那也是很困難的。
方聲洞思想已成體系,自認為林淮唐的信徒,所作所為當然也都是為了中國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將來,https://www.hetubook•com.com所以他心裏毫無負擔,反而意志是異常的堅定,對於邊境另一側的暹羅軍隊,方聲洞更是放言道:「如果開戰,三天時間我們就能摧毀暹羅這些封建式的舊軍隊。我不怕開戰,只怕暹羅人不給我們這個交手的機會。」
方聲洞主張重新挖掘高棉古文明,就是為了加強柬埔寨相對於越南的獨立性,他在這方面表現的相當功利,和他當初在河內大肆宣揚東亞聯盟各成員國統一成立教材編纂委員會時大公無私的模樣又截然不同。
方聲洞不以為然:「三天不讀書,思想就跟不上中央,讀書何過之有?我也不怕別人如何想,我只管自己如何做。書記長的思想是足以垂萬世而不朽的,可謂是宇宙間的真理,不用十萬分心來鑽研,就算不上一個合格的社會黨人。」
這套思想在南方很有市場,在華南紅軍里更是大獲支持,方聲洞自己提出一套理論,他說現在實行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是「人為地製造民族分裂」,是「搞獨立王國」,「今後再提民族特點就要犯錯誤」,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和風俗習慣大部分也是「舊和_圖_書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如果內地和漢族要「破四舊」,那麼在邊疆地區和少數民族中就更有必要「破四舊」。
方聲洞久駐南方,對東南亞國家古代的歷史一直以來也都非常感興趣,他也不無遺憾道:「這對人類文明是一個重大的損失!我們不僅要幫助柬埔寨建設他們的國家,開拓農業、修建水利設施和港口,也應該幫助柬埔寨人民保護好吳哥窟的遺迹,還有高棉古文明的文化遺產。」
以方聲洞的脾性,這絕不是因為他有多麼熱愛東南亞地區的古文明,而是方聲洞深知印支三國之間的不平衡性,當初在中國主導下,印支地區分為三國加入東亞聯盟,越南人對此其實很有些不滿,他們更希望印支三國作為一個由越南人主導的政治實體一起加入東亞聯盟,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分為三國。
方聲洞自有一套主張,方聲洞認為按他在廣東、廣西、雲南、貴州,還有現在在柬埔寨和寮國推行的這一套政策,「三年就能消滅翻譯,十五年就能消滅舊文字」。在方聲洞的這套民族工作思想裏面,像是什麼民族印刷廠、民族歌舞團、民族學院和民族研究所,https://m.hetubook•com.com都是應該撤銷或合併掉的,統統沒有再繼續存在下去的必要,再繼續存在下去有什麼用,按他的話說「不過是助長民族分裂」而已。
柬暹邊境上除了林立茂密的樹叢以外,就是金碧輝煌連成千幢的佛塔,在層層經卷之間,則是印支獨立以後豎起的萬面紅旗。從西貢到金邊沿途上,沿途都是相當廣闊的平原,棕櫚樹錯落間,是大片的農田,綠油油的禾苗,很自然會聯想到魚米之鄉。
方聲洞非常支持柬埔寨保護和挖掘高棉帝國時期的文化遺產,他用自己手上的權力也推動了中國這方面大量的工作。
隨處可見的高腳屋下常有吊床晃蕩,在靠近吳哥窟的地方,風景又是一邊,四周都是聳入雲端的參天大樹,遠遠便會看到高大的大石城門,城門塔上雕刻的是四面佛,據說這微笑的面容,是吳哥王朝全盛時期國王加亞巴爾曼七世的,最中心的巴戎廟是由54座大大小小寶塔構成的一座大寶塔,每一座塔的四面,都刻有三米高的加亞巴爾曼七世的微笑面容,兩百多個微笑,浮現在蔥綠的叢林中,世人稱之為「高棉的微笑」。
現在除了南婆羅洲的沿海地區,還和_圖_書有零星幾個港口處於荷蘭人控制下,整個婆羅洲島這座東南洋地區面積最大的島嶼,已經基本上都被婆羅洲紅軍所解放。
在暹羅政變的同時,方聲洞也從廣州趕往西貢坐鎮指揮,紅軍已有兩師部隊並越軍一個團進至暹羅和柬埔寨邊境的波比、柏夏寺等地駐紮,按照中央的指示,如果暹羅國內局勢進一步惡化,那麼華南紅軍不排除跨過國境線進入暹羅境內維持秩序的選項。
方聲洞對反對聯盟的民族分裂主義分子非常無情,他甚至還在華南紅軍內部宣揚過,社會主義革命成功以後「民族問題就不復存在了」,沒有必要再「停留在革命初期那樣的思想、政策、策略水平,不能再渲染民族特殊,擴大民族差別,助民族主義之滋長」。
方聲濤和方聲洞介紹道:「柬埔寨歷史上曾有一個非常輝煌的高棉帝國時代,也就是中國古籍所說的吉蔑、閣蔑,是一個具有相當高度的古文明國家。高棉帝國最興盛的時候,就是以吳哥為中心,統治著大半個中南半島地區,可惜高棉人習慣把文字寫在棕櫚樹那寬大的葉片上,等到後來暹羅、越南紛紛崛起以後,外族軍隊大舉入侵,戰火把這些芭蕉葉付之一炬,高
和圖書棉人的歷史就煙消雲散,盡成坑灰。」
婆羅洲紅軍如今已經解放了英屬婆羅洲全境,並在荷蘭當局的邀請下,進駐荷蘭人早已失去控制的婆羅洲島內陸叢林地區,結束了當地原住民和部落武裝四處混戰的局面,並將一些被部落武裝綁架的荷蘭僑民送出境外。
「南洋革命的形勢很好啊,而且不是小好,是一片大好。」
方聲洞是以君漢主義的首席信徒自居,他每天起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一邊穿衣服,一邊看他自己下令讓嶺南出版社搞的一套《林淮唐語錄》,等一天工作結束以後,在睡覺前還會專門再抽出一個小時時間來研讀林淮唐的文集,把鑽研君漢主義思想永遠放在第一位。
此外,在英國遠東艦隊逃隊往澳大利亞以後,方聲洞也抓住機會,又從廣州直接海運了一個團紅軍部隊至汶萊登陸,支援婆羅洲紅軍。
因為方聲洞的這一套政策,在南方確實很得一般幹部群眾的擁護,很有基礎,沒幾個人覺得他存在問題和錯誤。
方聲濤還勸過他:「你願意讀書記長的書,鑽研書記長的思想很好,可是做到這個份上,未免有些作秀的嫌疑,會讓外人覺得過猶不及,感到你是在特意拍書記長的馬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