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二章 這個冬天
整個地球好像在一年之間都陷入戰火之中,火焰四處燃燒,並迅速蔓延擴大,但在已經過去的一年時間里,大部分戰爭也都在點燃戰火初期的狂飆猛進以後,陷入到了微妙的僵持狀態,近百萬軍隊在西班牙半島對峙,幾十萬軍隊在波河河谷附近對峙,另外還有幾十萬軍隊在巴爾幹和西奈半島僵持,唯獨中國主要參与的兩場戰爭,都在1938年結束以前出現了重大進展。
其一,就是中德之間的太平洋海戰,這場戰爭與其說是中國與德國之間的較量,不如說是東共聯和亞洲一切帝國主義勢力的一場決戰,伴隨著中途島——約翰斯頓環礁的猛烈碰撞,幾十萬噸鋼鐵沉入海底,在太平洋深處打造出了一處足以令後世無數人為之憑弔的「鐵底灣」,也徹底終結了白種人在亞洲數百年的殖民運動。
與強悍的紅軍、蘇軍相比,白軍的情況就非常糟糕了。
尤其是坦克、自行火炮、坦克殲擊車之類的裝甲部隊,後勤耗費巨大,斯大林幾次從鄂木斯克飛回赤塔與捷爾任斯基、張雲逸商量討論,最終還是只能退而求其次,僅能突入圖哈切夫斯基原定計劃百分之五十的裝甲力量。
經過1938年一整個冬季的激戰以後,
m•hetubook.com.com
「火星行動」這四個字經過全世界新聞媒體的宣傳,早已不脛而走,幾乎成為了大反攻的代名詞,從風雪飄飄的烏拉爾山脈到冰霧凝結的北大西洋,從工業機器運轉不停的中國工廠再到戰火連綿內戰一刻未休的美國城市,只要是一般關注國際形勢和軍事戰爭的人,都會對「火星行動」了如指掌。即便是這百分五十的裝甲力量,也由於作為裝甲部隊主力的紅軍第一裝甲兵團在「白攻紅守」階段損失了過多坦克和強擊火炮,導致能夠立刻投入戰鬥的坦克其實只有編製數目的三成多。
此時,尋淮州的坦克也只剩下原來編製的20%!
在「火星行動」開始之前,白軍在北烏拉爾、南烏拉爾、中亞三條戰線展開的進攻均遭到紅軍遏制,而且航空兵與紅空軍的作戰中也損失慘重,只剩下一百多架可用飛機,至於坦克等可用的裝甲作戰撤離也是少得可憐,甚至不到當面紅軍的三分之一。
即便是對中國紅軍來說,「火星行動」也是紅軍辛亥軍興以來用兵規模最大、投入現代化兵器裝備最多的一次大戰役。
但是空軍的戰備情況就要好得多了,紅空軍在秋明要塞集結了www.hetubook.com.com三百多架飛機,在奧倫堡機場集結了二百多架飛機,並且其中大部分飛機的性能都要顯著超過白軍裝備的德國舊型號戰機。
而且經過了初期的進攻失利以後,白軍三大方面軍普遍出現了士氣萎靡的情況,就連中亞方面軍的王牌部隊第七十四「克里米亞」師派出的12名潛伏哨里,居然也有10人開了小差。
因此可以說,紅軍為「火星行動」準備的裝甲兵力雖然沒有圖哈切夫斯基計劃的那麼強大,可是步兵和空軍實力依然相當優厚,而且還佔據了十分有利的主動態勢。
因為紅軍的這一戰役行動,實在過於成功,並足夠給包括德國這個自詡世界陸軍霸主的國家也好好上一課,教一教世人什麼叫「大縱深穿插」作戰。
為了籌措足以執行「火星行動」的軍隊和後勤物資,在捷爾任斯基的努力之下,林淮唐在1938年的第一次青島戰時峰會中已經同意給予蘇俄最大限度的支持,為此,紅軍決心在中、南兩線戰場集結一百二十萬部隊,除紅軍第一裝甲兵團、第五兵團、蘇軍第一軍、蘇軍第二軍以外,北方戰區又在九月份將蘇軍第三軍、蘇軍預備第一軍、蘇軍預備第二軍、蘇軍邊防第和圖書一軍和紅軍第六兵團、紅軍第四摩托化軍也抽調了秋明和奧倫堡一線,準備開始對白軍南烏拉爾方面軍實施大縱深穿插作戰。
在已經過去的1938年中,發生了許多震驚世界的大事,西班牙內戰、奧匈帝國內亂、義大利波河危機、第四次巴爾幹戰爭、中東戰爭、 第二次俄羅斯紅白內戰、中德太平洋海戰……
如果再加上自行火炮、坦克殲擊車一類的作戰車輛,實際的裝甲力量還要更強一些。
十個小時以後,第一坦克旅衝到了位於葉卡捷琳堡後方的城鎮上烏法列伊內,雖然白軍此前在該城構築了大量反坦克塹壕和鐵絲網,但由於守城白軍完全沒有預料到紅軍會來得這麼快,以至於還來不及做出反應就丟掉了上烏法列伊。
一些白軍士兵故意充積極,報名參加潛入紅軍後方的行動,實際目的卻是為了趁機逃入紅軍的控制區投誠。
在尋淮州右側的寬大戰線上,蘇軍第二軍和紅軍第六兵團、第四摩托化軍等部隊,也依次在葉卡捷琳堡的西北方向展開,他們逐漸構成了阻絕北烏拉爾方面軍南下救援葉卡捷琳堡的北部屏障。
火星行動。
其二,就是中國紅軍也參与其中的第二次俄羅斯紅白內戰。
「火星行動」的開始m•hetubook.com•com已經迫在眉睫,可是白軍大部分將領卻還認為目前兩軍剛剛進入僵持階段,這一狀況可能會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最少持續一年半載左右的時間,沒人想到巨大的危險已經來到眼前。
饒是如此,參加「火星行動」的可用坦克還是有四百輛左右,以南烏拉爾的地理交通和基建條件來說,紅軍能在前線維持這個規模的坦克部隊已經是非常驚人的後勤成就了。
在去年俄羅斯內戰的第一階段「白攻紅守」部分結束時,紅軍已經奪回了整個戰場上的主動權,紅軍第一裝甲兵團和蘇軍第二軍解除了秋明之圍,紅軍第五兵團和蘇軍第一軍則解除了奧倫堡之圍,至此,紅軍逐漸在中、南兩條戰線上奪回主動權,並逐漸完成了對葉卡捷琳堡和車裡雅賓斯克方向的白軍南烏拉爾方面軍實施大反攻的準備。
紅軍第一裝甲兵團作為「火星行動」的矛頭,最先展開進攻,尋淮州所部向南展開隊形,接著第一摩托化軍也投入戰場,約有不到二百輛坦克開始朝著車裡雅賓斯克和葉卡捷琳堡之間的交通樞紐奧焦爾斯克挺進,另外還有一個轟炸機師和一個戰鬥機師為這支裝甲矛頭提供空中掩護。
即便中國和蘇俄一起花費了大量時間進行戰役的後勤準備,和-圖-書可是要在貧瘠的南烏拉爾和中亞地區維持一支超過一百萬人的近現代化軍隊,還是異常困難。
南烏拉爾方面軍的最高統帥尤登尼奇緊急抽調了方面軍直屬的大量騎兵和炮兵部隊,試圖以最為猛烈的反突擊奪回上烏法列伊,但尋淮州率領編製零散的坦克部隊堅守此城,紅空軍也對第一坦克旅進行了大量支援,一天時間內即組織了25次空襲,終於粉碎了白軍的反攻,使葉卡捷琳堡和車裡雅賓斯克的白軍被穿插分割為了兩個部分。
為這次進攻,紅軍和蘇軍實打實集中了一百萬前線野戰軍兵員,如果再算上後方配置的預備隊部隊,總兵力確實達到一百二十萬人之多。
但要真正包圍住白軍的南烏拉爾方面軍主力,還是需要以尋淮州為首的裝甲鋼刀切斷其退路。30個小時的大縱深突進以後,尋淮州的第一坦克旅再度成為快速突擊的尖兵,該旅經過前一階段的戰鬥,坦克損耗率高達45%,但在尋淮州的指揮下,第一坦克旅還是在奧焦爾斯克連續克服了白軍南烏拉爾方面軍兩個步兵師的頑強抵抗,不顧一切繼續朝南烏拉爾方面軍的縱深內猛衝。
要說遺憾之處的話,那就是斯大林和何貫中在「火星行動」開始之初就提到過的問題——後勤保障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