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三卷 後傳二·赤旗寰宇 第四章 巴黎條約

第十三卷 後傳二·赤旗寰宇

第四章 巴黎條約

只不過因為東共聯里中國的體量佔據到了絕對優勢,而且還有中華文化圈的影響,所以在林書記長的推動下,東亞一體化進展遠遠比歐洲要高得多,東共聯雖然離成為一個真正的主權國家還有距離,但其實已經不太遠了。
《巴黎條約》規定歐共體的機構主要有五個,分別是歐洲勞工總工會、歐洲理事會、歐洲人民總評議會、歐洲法院和歐洲審計院。除這五大機構外,還有一些比較小的機構。
歐洲法院:歐洲法院是共同體的司法機構,其職責是確保共同體法律得以實施,也是共同體法律的解釋者和澄清者。歐洲法院也負責仲裁共同體機構之間的爭端,如果某一共同體機構濫用權力,歐洲法院可以剝奪其法律權利。
除了理事會外,其他機構都具有超國家主義特徵。它們代表歐共體各國的整體利益,而不代表某個成員國政府的利益。
五大機構的職能和任務分別如下:
這次歐洲大會雖然沒有取得成功,但它為後來的歐洲一體化運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這次大會上出現的分歧表明,建立跨歐聯邦制國家有兩大障礙:一是民族國家不願向某種歐洲聯邦式的超國家機構讓渡主權,二是各國公民長期形成的對本國的忠誠難以轉移到本國之外的某個超國家政府。
原本法國人是想把會場放在亞琛,但是義大利人又堅持在羅馬,最終還是選擇了巴黎——巴黎公社的巴黎。
《舒https://www.hetubook.com.com曼宣言》建議法國和英國以及任何其他願意參加的歐洲國家,集中起來共同規劃每一期的經濟發展計劃,同時率先在煤炭和鋼鐵領域實現正式的生產、流通一體化。
這其實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第三國際框架下進行的歐洲各國經濟重建與合作為建立一個歐洲共同市場打好了基礎,法倫施泰爾國際的擴張大大提高了第三國際各國的科學研究水平,也把原子能置於國際的管控之下。
這種依功能需要逐步實現主權和忠誠轉移的辦法,叫作「功能主義」或者「部門一體化途徑」。
在林淮唐逝世的這一年,規劃共同體的成員國們在巴黎宣布了正式的歐洲公社共同體的誕生,也是學習了東方經驗,為了進一步深化共同市場,打破殘餘的壁壘。
在東共聯的林淮唐林書記長去世的那一年,也就是1968年,歐洲各社會主義國家的外長齊聚法蘭西公社的首都巴黎,經過數天的爭吵、辯論和談判,最終簽署了《關於建立歐洲公社共同體的條約》,這也被稱作《巴黎條約》。
歐洲人民總評議會:總評議會的辯論對公眾開放,代表以政治觀點組成集團,黨團形成的基礎是意識形態上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黨團內部政黨的關係比較鬆散,在總評議會之外並沒有任何組織關係。主要功能和作用如下:(一)立法權;(二)贊同權;(三)www.hetubook.com.com監督權;(四)預算修改權;(五)參与任命和解散歐盟委員會;(六)政治論壇;(七)接受申訴和平反冤案。
1947年12月13日,歐洲的聯邦主義者和聯盟主義者的組織聚會,決定成立「歐洲統一運動國際協調委員會」。在歐洲統一運動國際協調委員會的推動下,各流派的歐洲合作運動組織於1948年5月7~11日在義大利羅馬舉行歐洲大會。大會選舉羅莎·盧森堡為主席。
這個問題東亞公社共和國聯盟也遇到過,為了跨越障礙,東亞一體化的先驅們創造性地提出一個替代辦法:在主權國家之間先實現個別領域的一體化,然後根據功能的需要,在具體領域里以搭積木的方式,將民族國家的主權逐漸上交超國家機構,並藉此將各成員國公民對本國政府的忠誠,逐步地轉移到超國家機構身上。
法國外交事務代表羅伯特·舒曼採納了經濟學家和外交家讓·莫內最初提出的意見,於1950年5月9日在法國外交部鍾廳宣讀了他提出的政府計劃,提出建立歐洲規劃共同體的建議。這個建議後來被寫進《舒曼宣言》。
與聯邦主義不同的是,功能主義不預先設定一體化的終極目標,根據一體化進程的發展需要,一步步深化東亞聯合。
歐洲審計院:歐洲審計院沒有司法職能,只是一個外部的專業調查審計機構,主要職責是檢查共同體的預m.hetubook.com.com算是否得到正確執行,它的報告包括一般年度報告和專門針對某些機構和問題的特別報告,這些報告是歐勞聯決策的依據。
東共聯從六十多年的經驗中得出結論:僅僅取消關稅和限額以及建立關稅同盟並不意味著就能夠消除貿易壁壘,非關稅壁壘仍以各種形式頑強地存在著,並阻礙商品的自由流通。
1956年5月25日,歐洲規劃共同體5個成員國在義大利羅馬簽署了《關於深化歐洲規劃共同體合作條約》。這個條約後來稱為《羅馬條約》。1958年,《羅馬條約》生效,歐洲計劃委員會立刻著手關稅同盟建設。
這個大會成立了「歐洲協商大會」和「歐洲特別理事會」,負責籌備歐洲國家政治與經濟一體化。大會還建議草擬一份公社憲章,並成立一個法院來確保這個憲章的實施。這是戰後歐洲聯合運動規模最大的一次集體活動。但由於各派組織在歐洲聯合的形式及終極目標上意見分歧太大,這次會議最後並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成果。
一戰後爆發的法國1919年公社革命和1925年英國革命讓法英兩國的合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而依託于第三國際,歐洲最早的四個社會主義國家——法國、義大利、英國、挪威——在一體化上面走得非常遠,從經濟、政治到軍事,為了對抗中歐同盟,這些國家別無選擇。
歐洲聯合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一二百年前。康德、威和-圖-書廉·佩恩、盧梭、聖西門、維克托·雨果等思想家都提出過歐洲聯合的設想,但其實踐是由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推動的。
根據《巴黎條約》,歐洲經濟貨幣聯盟於1970年1月1日啟動,歐元正式誕生。1973年1月1日,歐元紙幣和硬幣投入流通;2月28日,歐元區諸國的本國貨幣退出流通,歐元成為歐元區唯一流通貨幣。
對於紅色歐洲來說,這兩個障礙其實都主要來源於戰後社會主義改造時間不長的「新紅區」,比如波蘭、匈牙利、保加利亞等等。「老紅區」五國因為二戰前就開啟的深度合作以及國際主義革命的意識形態,對此並不多麼排斥。
這一切都意味著建立一個歐洲的超國家實體的契機已經到來,就像東共聯那樣。
從1945年起林淮唐就著手建立聯盟的統一大市場,以消除各種殘存的貿易壁壘為目的,包括消除財政壁壘,形成統一的聯盟財政和計劃機關;消除技術壁壘,取消成員國政府和紅軍的歧視性壟斷採購,形成統一的採購市場;消除物流壁壘,建立全東亞範圍內統一高效的郵政快遞系統。
同年9月1日,共同體內部公民自由流動的規則生效、創立共同農業政策的規則生效。1960年7月1日,共同體內部關稅基本取消,並實行統一的對外關稅。
1968年2月7日,歐共體外長和財長在法國巴黎簽署《歐洲公社共同體條約》,又稱《巴黎條約》。1969和_圖_書年11月1日,在各成員國完成審批程序后,《巴黎條約》正式生效,歐洲一體化從經濟領域延伸到政治領域。
歐洲理事會:歐共體的決策凡涉及各成員國沒有上交共同體的那部分主權,便在理事會中進行協商后做出決定,同時分享一部分立法權,它一般有首腦級別和部長級別兩個級別。
1951年4月18日,老紅區五國在巴黎簽署《建立歐洲規劃共同體條約》。1952年,歐洲計劃委員會完成了第一個共同的四年經濟計劃;同年,統一的煤鋼市場建立起來並首次收稅。
1964年12月31日,歐洲規劃共同體建立共同市場的12年過渡期結束,共同取消內部關稅和進口數量限制的計劃完成,同時新德國等中歐紅色國家也陸續加入了進來。
但是,成員國並沒有把它們所有的主權讓渡給歐共體的超國家機構,許多關鍵領域,如外交、國防、司法、稅收、警務等的決策和實施權仍然保留在成員國政府手中,除非哪天歐洲勞工總工會、歐洲理事會、歐洲人民總評議會意見統一,完成歐洲公安法的立法,設立歐洲公安委員會。
歐洲勞工總聯合會:執行重大的政治、執行、立法、行政和監督任務,主要功能和作用如下:(一)倡議並制定共同體政策;(二)監督和確保共同體政策的貫徹;(三)捍衛共同體條約的權威;(四)編製財政預算;(五)協調成員國之間和機構之間關係;(六)負責對外經貿關係。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