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天野蒼茫:北朝末戰爭筆記小說

作者:賀六渾
天野蒼茫:北朝末戰爭筆記小說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明夷 第二十三章 寒山失律

第三卷 明夷

第二十三章 寒山失律

再說東魏軍尚有大部未參加戰鬥,他們見慕容紹宗的本部朝北撤退,而那面黃底紅色雙頭鷲的大旗依然聳立,眾將都說:「果然元帥詐敗誘敵了,那大旗挺立,元帥不是在發出號令嗎?」眼見梁人果然乘勝深入,側背已經完全不顧,東魏將士大喜。諸部之間也不互相通氣,都爭先出騎兵包抄斷後,大軍朝東北方向衝擊掩殺梁軍。
師都的從騎來喜,騎了一匹從馬,遠遠地就望見主公坐在高處。他正欲過去,卻突然見東魏人一路煙塵追去,嚇得跳下馬,躲在遠處不敢過去了。不一會,他見高處挑起一個首級,知道主公必已被害了。只得對著首級方向,默念南無阿彌陀佛之名,願主公早早超生。遂即騎了馬,棄盡弓矢鎧甲等物,用白頭巾包了頭,懷裡藏了一把短刀,隨意找了個無人的方向落荒而逃。
只有刺史郭鳳,僥倖逃得了性命,一路逃到了潼州城,收集殘卒數千人,閉城堅守。而原來在堰上觀戰自保的羊侃軍,則徐徐結陣南去。他到了淮水邊上,拘留上下遊船只,一面收集殘卒南渡,一面防止北軍征船渡淮。不過因郭鳳的潼州尚在背後,北軍並未深入淮水北岸,而是在十二月圍攻潼州。十二月甲子,郭鳳棄城南奔。
寒山失律的消息早已飛報建康朝廷,梁主得知,肝膽俱散,幾從床上墜下。他恍然對侍者張僧胤說:「精銳一朝喪盡,難道做個江東國主也不能了嗎?」建康朝野一片恐慌,人們擔心東魏軍乘勝南下,再演佛狸祠下胡馬窺江的一幕。江北士紳百姓,紛紛渡江避禍,無處安置,不得不擠滿各級寺院。建康城內亂糟糟的,不和*圖*書復再有數十年的承平景象。
辰巳之交,戰場上的形勢發生了巨變。原來防禦監視蕭淵明大軍的東翼部隊,在梁軍步騎的衝鋒打擊下,完全潰不成軍,使得慕容紹宗本部大軍的側背,暴露在了梁人的面前。本已攻入郭鳳軍營的東魏軍,由於遭到自南向北梁軍的衝擊,突然陷入了兩面受敵的險境。
追騎很快趕到,只看見他的坐騎受傷,躺在高處等死。有人說:「沒有馬,必沒走遠。」於是散開繞著土坎搜索,看見一個白帽敵將俯身蹲跪在溝中,就用鮮卑語呼喝道:「吳兒上來,自縛了手腳,好去送官報賞!」
紹宗在得知烏洛蘭賀渥被斬的之時,就已經下令本部向北後撤。這可以趕在梁人從側背擴大戰果之前,將已經深入郭鳳軍的部隊撤出來,避免覆滅的厄運。西風仍然很強,東魏軍在順風弓矢的掩護下後撤。此時的郭鳳軍已經抽出甲士數千,冒著箭矢追擊。慕容紹宗為了滯緩梁人的追擊,就命軍士將軍旗在馬後拖拽,揚起塵土。塵土順風吹向郭鳳軍,煙塵障天,梁人的追擊步伐也慢了下來。
原本號稱精銳的長刀軍,早被東魏軍的輪番打擊沖得七零八落。不過還是有約三、五百人的隊伍,始終聚集成團,就像在洪水中的孤島,不僅沒有被沖沒,反而頑強地將迎面來敵擊退回去。到後來,逐漸被他們吸引來的東魏騎兵越聚越多,環繞四周約有千余騎。東魏人也不強攻,但不斷騎馬靠近射箭,消耗對方。時間長了,這些披甲長刀手大多身上插著箭矢,被射死射傷的人也越來越多。幾個殘存的隊主聚在一起商議說:https://m.hetubook.com•com「殺敵盡忠都已做了,此時再不投降,白白耗去性命,又有什麼益處呢?」於是共同推出了一個首領,解了鎧甲不持武器,走出陣去請降,總算保全了不少人的性命。
奇怪的是,攻守易勢的轉瞬之間,在戰場之上出現了片刻的停滯。人與人之間不像是在廝殺,似乎都停下來,在觀察和傾聽,想了解場面的變化和己方所處的位置。一旦梁軍將士發現四處都湧入前來斬殺首級的敵人,終於明白了自身的絕望處境。突然之間,他們的軍陣像被大水沖毀的堤岸,發出令人感到恐懼的連聲巨響,剎那之際就土崩瓦解了。
可惜淵明無能,而諸將坐擁強兵卻作壁上觀。眾將眼見著兩支孤軍深入而去,除了念彌勒佛觀世音菩薩為之祈禱,發願保佑己方勝利,竟完全置身於事外!所謂的「一將無能,累死千軍」,恐怕就是指的這種情況吧。
騎使得令回去稟報郭鳳,兩軍就拋下被擊散的東魏軍,也不顧西邊陣型完整的東魏軍陣,只向著北面慕容紹宗的中軍本陣追擊而去,試圖將之徹底擊潰。
各軍為了爭功,不復行列,更無協同,前方騎士已沖入敵陣,後面己方的箭矢依然紛紛射來。戰場之上不辨敵我,人仰馬翻一片混亂。梁軍遭到側后的打擊,頓時驚恐萬分。而紹宗集合親信騎士數百,都下馬把韁繩綁在身上,持矟步戰,一時阻住了當頭梁人的進攻。遭到阻擊的梁人得知身後被襲,軍心大亂,紛紛後轉,以至於前後踐踏,互不相讓。雖然各級督將還在呼喝,但人人自危,只顧性命,已沒有人聽從號令了。
貴孫和*圖*書問:「郭刺史作何打算?」
不多會,胡貴孫和反擊的郭鳳兩軍就已經會合。實際上,他們已經擊潰了東魏的東翼,並把慕容紹宗的本部趕到了北面數里之外。儘管煙塵甚大,但慕容紹宗黃底紅色的大旗仍然可以望見。
梁軍在東魏軍大水般的包圍衝擊中碎如泥沙,大水裹挾著碎泥散沙漫入郭鳳軍營,又掉頭沖入一直靜觀不戰的蕭淵明大營。
東魏軍則在其間馳騁追殺,如同從容的獵人在追逐慌張逃竄的龐大獸群,而這正是北人騎士所最擅長的。他們一度在南人勇悍而密集地攻擊下狼狽敗北,如今則策馬在慌亂逃命的梁軍陣中射箭,尋找敵將斬殺以期立功。
陳師都剛才勇斬北軍名將,早就名動兩軍。他的渾身玄甲,以及鐵兜鍪上的白色錦帽,已為東魏軍騎士所識。此刻他坐在高處,四周打馬追敵的東魏人見了,有識得的,就說:「那不是吳兒中的嚼鐵男子嗎?身旁中箭的馬兒上,還掛著烏洛蘭都督的首級呢!」於是紛紛策馬追過來。
梁軍勇將陳師都在亂軍之中撥馬奔逃,原本跟隨左右的從騎都不見了蹤影,只剩下從奴來喜和他一前一後朝東邊跑。他一口氣騎馬奔過上一道土坎。師都極目四周,樹木稀疏,灰色的陰霾天空下,能見到人馬並不多,而且都在各自逃命。這時,師都發現坐騎中箭,後腿已經一瘸一拐,顯然支撐不住了。而來喜沒有跟上來,他就跳下馬,坐在坎上休息等來喜過來換馬。
貴孫甚為感動,他想,趙伯超見我取勝,必定會率騎兵來會。大營諸將見此情形,都想爭功,不會不出兵。不世之功,就在今日了!於是他就說:「和*圖*書此時退兵回去保營,不過小勝,明日還得再戰。不如乘北虜軍陣已亂,一鼓作氣把他們打退!」
騎使說:「我家大人令我與刺史大人商議,是回保營壘,還是乘勝追擊?」
蕭淵明的酒早已醒了,因為天冷,從人在他的睡服外面披了一件皮襖,十幾個人慌慌張張從大帳中跑出來。四周都是逃命的軍士,沒人去理會他。大家找不到馬匹,只能圍著他們的元帥步行逃跑。走不過數十步,追上來十余騎北軍騎士,跳下馬露刃相逼。見此情形,從人們一鬨而散。淵明身旁只剩一個老奴,扶著他坐在寒意徹骨的泥地上。當頭的東魏人下馬持刀,指著他用鮮卑語大罵。淵明不懂鮮卑語,抱頭癱坐地上告饒。還算鎮靜的老奴,慌忙掏出藏在懷中的虎符等物,遞上去表明元帥的富貴身份,這才免於割頭。
早在淵明大營被破之前,胡貴孫就被東魏軍圍住打落下馬。他的兜鍪、武器都掉了,他用左手撐著半跪起來,伸右手捉住敵人自馬上伸過來的矟尖,就要朝咽喉上割。東魏人要捉活的,連忙朝後急抽長矟,矟刃劃過貴孫的手掌,頓時鮮血淋淋。貴孫似乎已不知痛,雙目茫然,跌地而坐。半日之間,勝敗榮辱天翻地覆,悲涼和恨悔千交百織,這恐怕比直接死去還要令人痛苦百倍了。
不同於北朝,南朝梁將大都錦裘綉帽,容易辨識。東魏軍士都認準錦繡衣飾的人追趕。蕭淵明以下,各刺史、都督,或被俘或被捕殺,幾無漏網之魚。
話音之間,十余騎翻鞍下馬,擠在溝塹邊上,將師都拽將上來。有騎士說:「請賞固是報我等眾人之名。此人是南人猛士,若半途傷人逃脫m.hetubook.com.com了怎好?不如提首級報賞吧!」眾人道好,摁住陳師都,摘下白帽和兜鍪,抽出鋒利胡刀,飛快地切下了頭,將之挑在矟尖上,插在土坎高處炫耀。
在東魏人爆發出來的洪水般衝擊下,蕭淵明的大營根本就做不出有力的抵抗。梁軍都去馬廄爭搶馬匹,為了奪馬逃命,以至於拔刀相向,互相砍殺。搶奪得馬匹的人,連馬鞍都來不及配,就跨在馬上朝南奔逃。沒有馬匹的人,在洶湧人流馬流的衝擊之下,也都踉踉蹌蹌地跟著朝南邊跑。向南的路上,煙塵瀰漫,都是丟盔卸甲逃命的梁軍。
郭鳳的騎使很快就和胡貴孫聯絡上了,形勢瞬息萬變,他們在馬上寥寥數語,就定下了隨後的行動。
東魏軍步騎並進,沿著泗水岸邊追擊梁軍數十里,一直到天黑日落方止。共擄得梁軍主帥以下督將數十人,軍士解甲降者數萬,軍械輜重不計其數。督將之中,竟有譙州刺史趙伯超!他本早早就脫離戰場南逃,停在十里之外準備午飯。卻不想大軍敗得如此之快,敗軍亂糟糟地奔來,引來東魏人騎兵蜂擁而至。道路擁塞,軍無鬥志,號稱精銳的騎兵各自逃命。而趙伯超本人,就這樣稀里糊塗地做了俘虜。
胡貴孫既不知趙伯超已經臨陣脫逃而走,也更沒有料到,群龍無首的大營諸將,眼見已經取得的初步勝利,卻懾于北側壓營的東魏軍陣,始終不敢出營半步。此時大營梁軍如若出營擊敵,則至少牽制了西邊的東魏軍,而可策應胡貴孫、郭鳳兩軍的側背。
師都發現遠處有不下數十北騎朝自己奔來,一時大窘,慌亂間,翻身滾到土坎下的溝裏面,伏在那裡藏身。
騎使說:「唯大人所指!」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