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天野蒼茫:北朝末戰爭筆記小說

作者:賀六渾
天野蒼茫:北朝末戰爭筆記小說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明夷 第三十四章 雪夜下漢東

第三卷 明夷

第三十四章 雪夜下漢東

楊忠一手攥著刀,一手抓著首級,鮮血答答地還在滴落,暗紅色地血水染髒了腳下的雪地。
王慶到了西魏軍營,長孫儉不令其進帳,而是讓他一個人站在帳外。長孫儉又在帳內外廣布軍吏,都穿鐵鎧戎服,拄三尺斫刀而立,肅立威儀。他自己則踞坐帳內,聲如洪鐘般發鮮卑語,遣人傳譯給王慶。言語頗多傲慢,無外乎行台大軍將至,令襄陽籌備衣糧等物。王慶惶恐不敢仰視,偶一偷看,只見一高大魁梧的鮮卑將領踞坐帳內,只道就是元帥楊忠。對所提要求,唯有諾諾連聲而已。王慶回來報給蕭詧,說西朝有三萬騎兵已到,後續大軍正在路上。蕭詧大驚,即令沿沔警戒,生怕西人渡沔相攻。
愣了一會,戰馬噴氣的聲音此起彼伏,而四野之外並無異動。低頭看馬伯符的無頭屍身已經冷卻,沒有白汽冒起來。楊忠也慢慢恢復了理智,他扔掉首級,還刀入鞘,命令大家聚攏警戒,待天明看清道路后再行動。
長孫儉連連稱善,就留下西郢州兵兩千,配以荊州兵一千,從穰城南去襄陽。一路上廣樹旗幟,聲言關西大軍來援。到了樊城,果然梁人閉門不納。長孫儉將騎兵分為十隊,精銳者靠近漢濱,其餘并行遠處,遙相呼應。眾軍都以樹木等為遮掩,拽土揚塵,造成大隊經過的跡象。一隊通過後,后隊跟上,先前通過的易旗再進。梁人登城而望,以為有數萬騎兵就在附近。
桓和被帶去見楊忠,楊忠一行都在暖和的廳里烤火吃熱食,將士們精神放鬆有說有笑。桓和愕然看著他們,竟不知他們是從哪裡來的。他琢磨,這可能是外鎮戍守軍人受不了天寒,缺衣少食,故而跑來https://www.hetubook.com.com搶掠。他想自己堂堂一郡太守,不可失了體面,於是整了整衣服,問楊忠道:「柳司州剛過安陸,你們就造起反了?領頭的是誰?小心柳司州回來剝了你們的皮!」
楊忠連夜急行軍,身心本已極其疲憊,如今見馬伯符言語窘迫,心中疑懼更甚。他一時血往上沖,一腳踹倒伯符,抽出腰間短刀,撲上去摁住他的頭。還沒等伯符發出慘叫之聲,楊忠三下兩下割下了他的頭,拽住頭髮提在手上。
再說楊忠率八千輕騎東進,兩日行軍三百里,自沘水溯流而上,將輜重遠遠留在淯水的西邊。軍至棘陽戍,梁朝西義陽太守馬伯符率百騎來降。楊忠大喜,就以伯符為鄉導,疾入溄水,進入桐柏山中彎彎曲曲的河谷。走了一日,改棄河谷走東邊的山中穀道。
又走了個把時辰,估摸著該到寅時了,而四野細雪遮蔽,又沒有山形可以依託,楊忠軍漸漸地迷失了方向。楊忠著急,問馬伯符,伯符卻支吾不知所云。楊忠不禁心生疑雲,就下令停下來,準備派游騎四處搜覓。
楊忠不悅,耐著性子說:「兵法講出其不意,仲禮南去安陸,是要上竟陵攻打襄陽。此時偷襲他的巢穴,仲禮軍必定志氣沮喪,進退兩難,正好破之。」
正在這時,另一隊出去探路的人馬也回來了。領頭的軍士臉凍得通紅,卻興奮地沖楊忠稟報道:「城郭就在一裡外,朝前翻過一個土坎,就是環城的路了。城裡全沒有防備,我們真是神兵天降了!」
過了幾日,下游的重鎮安陸才得知隨郡易幟的消息,慌忙閉關清野,又飛馬西去報與柳仲禮知https://www.hetubook•com•com曉。
眾將士都看著元帥,等待他發令。可誰知曉,此時的楊忠腦中竟是一片空白!他半生爭戰,深知陌生的地形中伏的後果。戰爭就像彼此間的狩獵,你偷襲對手,而對手也照樣可以置你于死地。世間沒有絕對的強弱之別,作為武人,死往往來得非常突然,而且不過就是一瞬間的事情。
不多一會,前頭騎士捉住了幾個梁人,拘到楊忠跟前。楊忠就讓伯符詢問,伯符和那幾人都用漢東土話,言語咿吱,楊忠等人在旁邊也聽不明白。突然之間,楊忠心中一緊,暗道:「莫不是被這人騙了,萬一中了柳仲禮圈套怎辦?」再轉頭看四周,似乎雪地深處暗藏著某種敵意!他不由得暗暗靠近伯符,手中緊攥刀柄。
「真的如此!」楊忠低頭看著雪地上的屍體,心想自己錯怪馬伯符了。轉念又想,伯符引狼入室,帶北人南來蹂躪漢東,也非忠臣義士,得到這個下場,莫不是冥冥天意?
十一月初一,天降大雪,楊忠軍成縱隊蜿蜒行進在桐柏山中。深冬的山中空無一人,偶爾只見覓食的狐狸在雪地里忽隱忽現。南北都是白雪皚皚的高山,無數的山頭綿延連接,就像橫躺著的巨佛,又像是天然的城牆,拱衛南方的漢東大地。西軍都用白袍披蓋人和馬匹,無聲而前。山中寂靜,只聽得到人馬踩在雪地和松枝上的嘎吱之聲。四野無水,人們煮雪水而飲,夜晚則合雪而卧,楊忠則和軍士同吃同睡。高平軍人歷經隴上多年曆練,對此早就習以為常了。倒是荊州軍經過數日艱難行軍,早有些吃不消,但懾于楊忠的威嚴,將士都不敢有所懈怠。
楊忠聽罷忍無可忍,https://www.hetubook.com.com怒斥道:「我身為十五州大都督,奉命謀划江漢,軍事進止由我裁奪。你是何人,不僅怯懦不敢戰,還想挾眾抗命嗎?」他喝令衛士,將師知拽出營帳梟下首級懸于營門之上。天氣寒冷,剛割下的頭還在冒熱氣,鮮血不停滴滴答答地掉下來。
楊忠深以為然,他想:「我如果今晚連夜急去隨郡,明早天亮前就可以趕到。如果遲緩一日,則隨郡可能得到消息,攻城就不容易了。只是這荊州軍士都不能再走,只得帶隴上兵打頭陣去。」
楊忠得報大喜,脫口道:「看來我得漢東,乃是天意!」遂即準備趁仲禮南去,自桐柏山口偷襲司州。他不等各州兵到齊,即刻分兵。他自帶所有騎兵共八千人,馬一萬兩千匹,準備向東穿越新野,過平氏,從沘水上游翻過桐柏山口,到達涢水之源,然後南下隨郡。剩餘步軍攜帶輜重,一路跟隨而來,最後步騎軍都到隨郡會合。
楊忠派妻弟呂純陀率百騎先赴襄陽,告知蕭詧。純陀走了兩日,半路折回來,告訴楊忠剛剛得知的消息:司州刺史柳仲禮大軍南下,直奔安陸而去。蕭詧震恐,襄陽至竟陵一線各城都已經戒嚴備戰。
楊忠就命眾人各自準備,即刻出發。他獨留下荊州刺史長孫儉商議,對長孫儉說:「西郢州軍人就由你來暫代管理,你不用隨我去漢東,帶著這些人,替我去一趟襄陽。」
正在這個時候,伯符問完了話,轉身面顯喜色,正欲沖楊忠稟報。卻見楊忠近在身側,盯著自己,眼如梟鷹露出凶光,不由得大驚失色。
蕭詧在沔水南面的襄陽遙望,知道西朝兵來,他讓列曹參軍王慶過江勞軍,正好藉機刺探虛實。
長孫儉不hetubook•com.com解:「襄陽蕭詧是我盟友,還分兵下去作甚?」
長孫儉連連點頭。楊忠又說:「你帶兵南下,聲援襄陽。一定不要過沔水,可以多樹旗幟,讓他不辨我軍虛實,將他拖住便是了。」
初二日下午,西軍翻過南面的山口,腳下就是涢水的上游源頭,只是都被埋在了雪中。
楊忠把隨郡府庫的銀錢絹帛都拿出來犒軍,其中的金寶等稀罕之物,他都據為己有。隨郡積糧不少,加之天寒大雪封路,楊忠軍就館穀屯軍隨郡,等待年後向下游進取。
楊忠見狀,不由分說一把拽住伯符的領子,拖過來用漢話問道:「怎地回事!你們說些什麼?」伯符驚于楊忠態度的突然轉變,心膽俱裂,哆哆嗦嗦答說:「隨郡,隨郡城,似乎就在前面!」
西魏大統十五年(公元549年)十月底,楊忠軍至義城(丹水匯入沔水處),沔水上游的齊興郡及昌州都來請降。楊忠一面收集齊興、昌州的糧秣、馬驢等軍需,一面迅速東入穰城,大會各州之兵。
旁邊的西魏將士見元帥動手,也不敢怠慢,拔出斫刀一陣亂剁,把剛才捉住的幾個梁人全都砍死在雪地里。
楊忠笑道:「蕭繹、蕭詧本是叔侄,況且兵戎相見,我們這些面生的盟友又可靠到哪裡去呢?我擔心大軍南下漢東,如果和仲禮膠著,一時半會抽身不了。如果蕭詧乘勢北取穰城,切斷桐柏天險斷我歸路。」
楊忠和隨從在山口上遙望南方,一片白茫茫不辨道路河川。不過關西和隴上的西軍將士都是第一次看到南方的山川,仍然甚為激動,軍心也為之一振。馬伯符說,下山六十里到隨安,再四十里到隨郡。他勸楊忠道:「明公不需攻打隨安,長驅直去隨郡,彼必無準備,和_圖_書可即刻攻下。據有了隨郡,南下安陸,東出孝昌,都居高臨下,橫行無阻了。」
楊忠所轄各軍,除高平和關中之外,其餘多是三荊等地的州軍。統兵的諸將聽說楊忠要翻越桐柏,進入漢東去打柳仲禮,都心生畏懼。西郢州刺史劉師知諫言道:「南去漢東關隘險阻,道路懸遠。敵人守關不納,我軍很難攻奪。柳仲禮一旦得知,必定要回身相救。仲禮南朝名將,部下多是百戰之餘,又為鄉土而戰,我軍孤懸敵境,恐怕凶多吉少。」
這樣想罷,也就不去管他了,楊忠與眾人翻身上馬直奔隨郡城。也是雪夜的掩蓋,西魏軍到了城下,城上之人仍然未覺。西魏人縛槊為梯,飛快地登城。此刻隨郡太守桓和還沒有起床,就同衙門官吏家屬數百人一起做了俘虜。
師知仍然堅持道:「我軍多是上游之人,素來聞聽柳仲禮之名,號為虎將。如今冒險南犯,軍心或者不穩,還望元帥三思。」
他就留下后隊不顧,當夜即帶高平騎兵千騎,和馬伯符並轡南下。半夜過隨安,絮雪瀰漫,沿路戍守梁軍都不覺。過隨安下山,道路逐漸開闊起來,四周漸漸出現水塘、稻田、村舍,都沉睡在一片白雪的深夜之中。
眾將見了無不懾服,不敢再提異議。
楊忠眾人聽了,相顧大笑。的確,桓和做夢也想不到,西魏人先拋下步兵,長途奔襲數百里,雪中翻越桐柏山口,再拋下荊州兵,只用了一千隴上輕騎,連夜急行直取隨郡。楊忠回顧這個歷程,中間稍有差池,都將死無葬身之地。不由得追念馬伯符的功勞,就命將伯符的屍體裝殮了。待到伯符的隨從跟著荊州軍也到了隨郡,他就告知他們,伯符登城不幸戰死。又多發了錢帛與他們,叫他們扶柩回義陽去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