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明夷
第三十六章 八柱國家
兩軍之上設一大將軍,共設十二大將軍。
府兵以從軍為職,不入民籍,身租庸調,一切皆免除。府兵每人唯辦弓刀一具,甲槊戈弩,都由官府提供。馬畜糧備,由民籍之家供養。每府建一郎將主軍,閑時每月檢閱,警晝巡夜、教旗習戰。到戰時集合備用,一共號稱百府,分屬二十四軍建制。除禁軍常駐長安之外,各州府兵也會輪流去京師警衛。
侯莫陳崇常守藩鎮,此時征為少傅。
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司寇、南陽郡開國公趙貴。
李弼從大統十四年後,就沒有外派。
大統十六年三月,楊忠派親信都督于慶和解送柳仲禮去長安。仲禮到長安后,西魏主升殿受俘,然後送仲禮去華州見宇文泰。
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司空、常山郡開國公于謹。
仲禮想想說:「楊都督勇勝一籌,侯景智勝一分。」
羌氐地區,仍有少量部落之兵,沒有納入府兵。西魏朝廷傾向於變戎狄部落為民,加入民籍耕作。其中有不少漸以漢人自稱,也有進入各府從軍的。
雖然關隴漢人眾多,但宇文幕府基於兩個原因,沒有大量招募漢人從軍。其一,宇文幕府認為,鮮卑,尤其代來鮮卑,包括賜姓鮮卑的漢人,乃是國家之股肱爪牙,朝廷立足之根本。如果大量關中漢人從軍,勢必動搖國本。其二,相對關東的廣袤富饒,關隴偏狹貧瘠,漢人須守鄉土務農,否則上至皇家,下至軍吏,連吃飽飯都是問題。因此府兵和圖書中漢人並不是很多,較成建制的,隴西獨孤信有一部分,高平軍是另外一個部分,荊州等地一部分。即便如此,漢兵比例在府兵中也在累年升高。至於漢人終成府兵主力,此乃后話,暫且不表。
舉座都大笑,宇文泰說:「柳二郎說話直朴,難怪侯景也不惱你。」
宇文幕府以六鎮代來鮮卑和關隴鮮卑為主幹,加上漢人,夾雜羌氐等關隴各族,組建府兵。自建立府兵之日起,除京師禁軍之外,其餘各州諸軍,都改組為府兵。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岐州諸軍事、岐州刺史、武威郡開國公王雄。
邊平說,宇文護勸楊忠心平氣和接受,絕對不能有任何怨言傳出來,等待他日國家有事,必然再復起用。楊忠連聲感謝,送邊平連夜起身。
使持節、太尉、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尚書左僕射、少師、隴西郡開國公李虎。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七州諸軍事、秦州刺史、章武郡開國公宇文導。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淮安王元育。
過了一會,仲禮突然隨口說:「我聽於慶和說,這次在穰城買了四十匹馱馬,南進所得的東西,都一併運回了。也不知如何處置了。」
宇文泰與仲禮談,也相談頗歡。宇文泰引僚佐與之見面,稱他為柳二郎。仲禮講襄、鄧官話,宇文泰素來不熟悉南語,讓唐瑾傳譯。又問及侯景過江情形,仲禮說:「侯景過江,大小數十戰,雖勁旅十數萬也不能克之。國家養
和_圖_書兵四十年,未曾怕過北人,至此才都膽寒。凡是攻破的城柵,人民盡遭屠戮,江南人聽說侯景之名,小孩不敢夜啼,恨之入骨,卻無之奈何。」
宇文泰問:「比賀拔勝如何?」
從夏天開始,西魏著手準備東進,同時丞相幕府以朝廷名義頒布府兵之制。府兵制,蘇綽在世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規劃,此時正式著手施行。
第二日,楊忠一行收拾行裝,直奔長安。才到灞橋,有詔從長安來,進爵楊忠為陳留郡公。回長安數日內,朝廷詔書連下,以李岐豐為高平軍代統帥,長孫儉為東南道大行台、荊州刺史如故。這樣,楊忠不僅軍職被解,而且帶去荊州的高平精騎都被歸入長孫儉麾下。他居留長安,自春至秋,一直無所事事。閑置之餘,常忿恚,悔不殺仲禮滅口。否則獨擋東南方面的空缺必然歸他,這是自王思政被俘后就一直空出來的。
十二大將軍是:
宇文泰問他:「可曾聽說過侯景軍中有一個叫任約的?」
而楊忠克漢東、擒柳仲禮,窺江逼江陵求和,威震南朝,論功勛與達悉武等夷。此次列第十一位,且在後進賀蘭祥之後,仍是宇文泰對其貪賄行為的處罰吧。而且他雖是大將軍,卻無兵可帶,只得繼續在長安閑居。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少保、廣平王元贊。
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司馬、河內郡開國公獨孤信。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平原郡開國公侯莫陳順。
李虎多病,已退居www.hetubook.com.com靜養。
使持節、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柱國大將軍、安定公宇文泰。
府兵二十四軍,每軍有一開府統帥,並設兩儀同輔助。儀同下分若干都督,各統一部,都督下分督將,下分隊主。
夏初四月,東魏丞相齊王高洋受東魏禪,建國號齊(即北齊),追尊高歡為獻武皇帝,東魏滅亡。消息傳來,諸將都請宇文泰弔民伐罪,東征北齊。唯獨宇文護、宇文導、尉遲迥等人密勸宇文泰受禪。宇文泰不許,說:「如果失節,同高洋何異?天下人都在看著長安,不可令忠義之士失望!」
于謹以大行台尚書、丞相府長史身份,追隨宇文泰左右,參与軍國謀略。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雍州諸軍事、雍州刺史、高陽郡開國公達奚武。
宇文泰扭頭,緩緩對唐瑾說:「人無完人啊!」
十二大將軍中,宇文氏親信及親戚三人:宇文導、宇文貴和最年輕的賀蘭祥。而中山公宇文護(薩保)沒有授予大將軍之職,頗有一些意外,不過薩保此刻確實沒有帶兵。人們傳聞,一旦戰事起來帶兵,授其為大將軍當是必然。而一旦獲得軍功,甚至超授柱國,也並非不可能之事。
其餘六大柱國,都是國之宿老重臣,自東西分裂以來,就常從征討,勛名卓著。不過大統十年後,幕府逐漸提拔新銳,六柱國直接帶兵開始減少。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齊王元廓。
其中,宇文泰既是丞相,又都督中外諸軍,政軍之m.hetubook.com.com權總攬一身,受職柱國形式而已。
元欣是元氏皇族首領,受柱國並無實際軍權。
楊忠倉促被征,頗感蹊蹺。在路上突然接到長孫儉的飛騎密報,方知事發。且知是柳二郎說出去的,一時大窘。勉強走了一日,至青雲驛,遙望武關扼守群山,腳下丹水滾滾東去。他問親通道:「此時如果投水死,是否可保家小?」無人可答。一行人一路忐忑,入武關至藍田,小歇了兩日。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陳留郡開國公楊忠。
宇文幕府再在大將軍之上,封柱國大將軍,簡稱柱國。凡封柱國者,或皇宗懿親,或名臣宿老,皆是名動一時之選。一共有八人,號稱八大柱國,乃是國家柱石,又稱八柱國家。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博陵郡開國公賀蘭祥。
宇文泰大笑,回頭對在座諸人說:「任約連妻子兒女都不要了,這下可以在江東快活幾年了。」
趙貴有擁戴之功,賜姓乙弗氏。他帶兵戰功不大,大統十四年率兵解王思政潁川圍,被東魏人掘水阻隔,無功而返。
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廣陵王元欣。
于慶和已回長安,宇文泰命長安留守賀蘭祥盤問慶和,果如仲禮所言。他遂即征楊忠入朝,而令長孫儉代行兵職。又讓長孫儉查楊忠南下時搜掠各地之情狀。
這八大柱國是:
宇文泰一驚,不動聲色問:「這些所得,不是賞賜將士的嗎?」
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少傅、彭城郡開國公侯莫陳崇。
柱國之下,設置十二大https://m•hetubook.com•com將軍之職。
第二日深夜,報有密使從華州來求見。楊忠急忙起身召見。來人武人裝束,風塵僕僕,面生楊忠不認識。來人低聲說:「在下邊平,中山公宇文護大人特派我來,向大都督傳一口信。」楊忠恍然大悟,急忙引之密談。從邊平口中,他才得知,宇文泰原欲將他拿辦,問之宇文護、宇文導,都說人才難得,罰之恐失武人之望。思慮再三,決定不予追究,但封賞委任之事勾銷。本來要賜姓乙弗氏,也暫緩了。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化政郡開國公宇文貴。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陽平郡開國公李遠。
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趙郡開國公李弼。
仲禮點頭道:「侯景親信爪牙之一,攻城拔寨,甚是驍勇!」
其中除元氏宗親數人領受的是虛職之外,其餘各將都手握重兵,鎮守方面。
他又問仲禮:「你在青塘遭遇侯景,在淙頭遭遇楊忠,都是惡仗。兩人相比,孰強孰弱?」
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范陽郡開國公豆盧寧。
仲禮說:「賀拔公智勇過人,無奈欺我少年,輕敵冒進,故我戰而勝之。」
只有獨孤信,雖然年紀比前幾位老臣小,卻因既能帶兵,又頗善撫民,政聲極佳,而被宇文泰委以鎮守隴西之重任。形據關中上游,割西魏國土之一半。以至於東魏人都把獨孤信當作宇文泰之副,把他和宇文泰的關係,類比為當年侯景同高歡的關係看待。
仲禮說:「賞賜將士的早就發了,金寶珍玩都由於慶和一併送回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