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明夷
第三十八章 汝南屠城
再找那女人,早不見了身影。有人說:「邵陵王做不到的事情,給個弱女子做到了。」議論一會,依然各自散開。
詔書開頭宣讀道:「奉天承運,護道大皇帝詔曰——」
歧豐一驚,這護道大皇帝的提頭以前從無使用。當今天子並非佛徒,只有太子元欽才是菩薩戒弟子,難道大位有變化嗎?
說也奇怪,當天午後飛雪飄零,江岸素白一片,唯獨蕭綸橫屍之處沒有被雪覆蓋。暴屍數日,野狗禿鷲都不來啃食。周遭的百姓漸漸得知了,都說這是邵陵冤死後魂魄不散的緣故。邵陵的故吏安陸人郝破敵聽到后,找來人冒死將屍體搬走,葬在沔東的山中,立一無字木碑為記。百姓又在旁邊建了一個小龕祭祀。後來,岳陽王蕭詧知道了,就派人把墓移到襄陽,葬在襄陽望楚山南。
第二日無風,天空暗淡。巳時過後,汝南城門緊閉,毫無投降之意。楊忠卻並不立即攻城,早上他分出一半的兵力,焚燒所有村落、田野,拘擄人口。半日工夫,共掠來村莊百姓數百人,他們被強迫砍伐灌木和挖土,然後堆填壕溝。西魏軍士則在後面催逼,見到有行動遲緩或者羸弱不堪者,都直接推入溝中。號哭之聲傳到城裡,城裡的人聽到了,無不驚恐萬分,也只能念佛求菩薩保佑。
眼見多處壕溝都要被填滿了,城上守兵慌了,也顧不得那麼多了,一陣陣的亂箭而下。死者倒斃溝中,後面的人又覆土繼進,不多時就已經填滿溝塹。
這個時候,一直被縛住的,蹲坐旁邊的一個梁人督將突然跳起來,沖楊忠大吼道:「楊奴奴,我認得你。你當年從合肥被解送到建康,坐船走水路,幾十個人像狗般塞在船艙里。可憐你給點吃的,惱了要吃鞭子。不記得?摸摸你身上的疤吧!」說罷大笑起來。在從人把那人拖下去處死的時候,楊忠略顯尷尬,他乾笑了兩聲,低頭看邵陵。那人好像在念佛,似乎什麼都沒聽到。
三月,楊忠和歧豐到竟陵。數日內,朝廷連下詔書。先是楊忠被賜姓普六茹氏,增邑八百戶,世子普六茹堅(那羅延)封通直散騎侍郎。
侯幾通一行動身後,到和*圖*書了次日早上,楊忠忽然後悔了。他想,汝南屠城,酷烈程度遠過破仲禮、取安陸之時。邵陵皇家子,必受宇文泰接見。他豈會不銜恨?恐怕要像柳仲禮一樣,揭自己的短吧?萬一再被免職,他日必難有起複的機會了。他追悔不迭,即刻令韓師厚帶口信去追殺蕭綸。
行至盤頭塢,人煙驟增,原來汝南方面在這裏設置關卡,對商旅課稅。守關的有梁人數十,這才發覺不對,焚煙示警。黑煙騰起燎向湛藍的天空,即便幾十裡外的汝南,也看到非常清楚。
到了安陸的當夜,楊忠下令州城戒嚴。第二天一早,城門緊閉,城裡的人不讓出去,外面的人也進不來。然後全城搜羅盤查,共捕獲嫌疑數十人。經過半日拷掠,甄別出汝南細作三人,江陵細作夫婦兩人,沒有淮北方面(北齊)的偵諜。楊忠聽說沒有淮北來的細作,笑道:「山水懸遠,力所不及啊。」他令歧豐留荊州兵守城,自帶高平輕騎三千,申時出城西。闔城上下,無人知其去向,只見得他們在夜色降臨前,消失於一片暮靄之中。
楊忠軍只有三千人,也無法完全圍城。他擔心兵力分散,一旦城中人從一點突出,一時無法抵擋。故而他只在城西和城南紮營,這樣即便城中出來挑戰,也可隨即應戰。
不僅歧豐,旁邊站著的楊忠和長孫儉都大吃一驚。人們實在沒有想到,荊州刺史會授予李岐豐。長孫儉雖領行台之職,但卻不再擔任荊州刺史了。而楊忠除了賜姓封地之外,更無實權授受!
邵陵死後,漢東士卒流離,不復振作。與此同時,侯景派任約、宋子仙沿江而上,一直打到郢州,已同湘東王接壤。
這個時候,汝南城內才知道圍城的是楊忠,楊忠之名威震漢東,南朝人稱之為「阿修羅」,舉城皆駭然。
李素垂頭嘆了一口氣,丟下他奔出門外。就看見兩三騎西魏人從遠處奔來,邊跑邊搭弓,亂箭紛至沓來,一支箭射中了李素的脖子。李素忍著痛,看見門口丟在地上的有很多長竹竿,也不知是何用途。他就抓起一根,大喝著沖向當頭的騎兵。就聽得啪的一聲,竹竿驟然攔腰折彎。西魏人的馬嚎痛著突停到了跟前和_圖_書,馬上寒光閃過,李素早已身首分離。
蕭綸知大限已到,也不再做妄念,朝東方建康方向行禮一叩拜,嘆息說:「逆子不孝,悔之晚矣!」
城上守軍見大勢已去,很多人放棄了堅守,紛紛朝城內逃去。
幾日後,楊忠焚城撤兵回安陸。楊忠問岐豐該如何處置蕭綸,歧豐說:「邵陵南朝宗親,領袖群倫,應發往長安,由丞相定奪。」楊忠點頭同意,就命侯幾通解蕭綸啟程。
歧豐雖表面仍謙恭,畢竟內心受此激越,難免意氣風發。他暗以陸遜自比,將原屬的高平麾下都調至竟陵,準備長期屯軍荊州,經略江漢。
通過盤問得知,因為要徵集春糧,城中的守軍大都外出,分成小隊下鄉收糧去了,留在城裡的不足千人。楊忠還得知,自打邵陵王蕭綸來汝南后,這個冬天,附近流離士族和不願投奔北人的百姓多來依附。城內人口不少,但軍人卻不多。楊忠大笑說:「這個蕭綸,兵力不足還想收羅人心。這麼多人都要吃飯,你供得起么?」
入夜前,天上開始飄小雪,落到地上就不見了。楊忠激勵將士準備攻城。他說:「汝南是南渡僑郡,素來富饒。自從侯景作亂,富戶大室進城的很多。城裡面金銀女子,數之不盡。破城后,你等可盡情飽掠,不必顧忌。」
韓師厚帶輕騎兼程飛奔,第二日晨在沔水岸邊驛站截住蕭綸一行。
城中的邵陵王、李素和諸將憂心如焚,士庶軍民們也萬分擔心敵人破城搶戮。人們喧喧嚷嚷、悲悲戚戚,根本無心睡眠。而城外的楊忠,則令軍士輪番睡覺。他自己也疲乏極了,只留了一個軍吏在門口握刀值宿,他自己和衣而卧,倒頭下去立刻鼾聲如雷,一直睡到大天亮。
天明時分,霰雪紛紛擾擾。滿地儘是燒焦的殘垣斷壁,到處都還冒著煙。都督皇甫道騎馬抱著一個富室女子,從廢墟中走過。女子渾身赤|裸,外面披上了軍人的皮袍子,不知是害怕還是寒冷,一直在瑟瑟發抖。沿路的高平軍人,坐在路邊休息的,都朝他笑著打招呼。皇甫道也不時和人們聊上數語,一面緩步策馬漸漸走遠。再抬頭看他們的背影,卻見馬兒慢慢不走了,那女子突然赤腳跳到地上,慌慌張張地跑走了。看皇甫都督,依然坐在馬上不動。過了一會,他好像坐不穩了,搖搖晃晃起來,擺了五六下,一頭從馬背上栽了下來!和圖書人們大驚,連忙跑上去看,只見皇甫道胸口插著一把短刀,刀鞘還別在腰帶上。他睜著眼睛仰面朝天,已然氣絕。
隨後又有詔書送到,令李岐豐接旨。
此時,西魏軍中的勇將,如韓師厚、都督張愷、儀同侯幾通,還有李岐豐麾下的都督牛圓照、皇甫道等人,也都身著重甲,分別從環城攻擊的某處登城。湧上城頭的西魏人,把嘴裏咬住的火把點燃,投到木質的箭樓和城頭各處。不一會,城頭的烈焰就照亮了腳下恐懼黑暗的汝南城。烈火燃燒木材發出噼啪之聲,混同城上城下廝殺和吶喊的狂吼,撕裂了原本寂靜的黑夜。
侯幾通於是命人將驛站的大鼓卧倒,讓蕭綸坐在上面。他持長弓在其身後,用弓弦絞住蕭綸的脖子,將之絞殺,把屍體丟棄沔水岸旁。
西魏人點起無數的火把搜羅人口和財貨,老病之人盡皆殺死,青壯男女都被用繩子成串地牽走。就連軍中的蒼頭和伺弄馬匹草料的虜人也都四處搶奪,殺人並姦淫年輕婦人。汝南城中有十余處寺院,西魏人衝進去打碎所有的菩薩像,搶走了藏在裏面的金子或者其他寶物。當夜的汝南宛如人間地獄,哭號之聲徹夜未休。
第二日,長安方面的信使到。原來大統天子已經在半月前駕崩,太子嗣位,停大統年號,改稱元年。這一年,李岐豐二十九歲。當年房遠廬曾料歧豐三十歲前必做到刺史一職,卻未必想到竟是如此重要的方面重鎮吧。眾人議論,說太子和歧豐有舊交,故而特別殊授,也未可知。不過大權都在相府,此事不可能不經過宇文泰。疑雲一時不散,而楊忠和長孫儉都明顯疏遠了岐豐。
且說侯幾通帶蕭綸一路沿沔水北上襄陽,路上不疾不緩。蕭綸把藏在身上的金玉都給了侯幾通,他對蕭綸很是客氣,不僅給他鬆了桎梏,還安排從人照料其起居。他們被追上的時候,正準備做早飯。
汝南城守李素勸蕭綸趁敵圍城不嚴,集中力量當夜突圍出去。然後徵集四處之兵,再做交戰。蕭綸懾于楊忠野戰之名而不敢出,他說:「攻城非其所長,如今只得靜守待援。」他們哪裡知道,派出去征糧的軍人,聽說遭遇大軍圍城,都朝江陵或郢州方向逃走了,更無一個援兵會來。
守城的梁人一見有人登城,立刻群起撲上,刀槊亂下,可憐這些先登的人,儘管身著重甲,也往往重傷倒斃。但和-圖-書城下的西魏人以驚人的勇氣繼續攀上城頭,有些人落在防備薄弱的地方,一時無法殲滅,更多的人則不斷地從各處爬上來。這些身披重甲的人,即便連中多處刀槊,仍然搖搖晃晃地揮舞斫刀驅趕守敵。還有一個面部中箭的西魏人,他伸手摺斷箭桿,如同無事一般地繼續戰鬥。這些渾身鮮血之人的勇捍,令守城的梁人震恐慌亂。隨著更多後繼者攀上來,人數上居於劣勢的守軍顧此失彼,疲於應對。不一會,登城的西魏人開始獲得越來越多的立足點。
西魏軍人受此激勵,無不歡欣鼓舞,躍躍欲試。他們身上背弓,把箭囊跨在身側,短刀插上腰帶,手持斫刀長矟。他們發出震動黑夜長空的喧囂吶喊,一起撲過塹壕,一直衝到城牆根下。他們縛槊為梯,重鎧覆身的先登者捉住長槊的尖頭,由後面的人握緊末端沖向土牆,將他們頂下牆頂。就像洶湧撲來的波濤,每一浪都把數十人頂上城。儘管很多人或是沒踩穩,或是遭遇守軍長槊捅刺,帶著土灰從牆上一頭栽下來,但每次仍都有人順利地站上城頭。
西魏人在汝南停留三日,共掠奪生口數千人,都用繩子系著,帶回到安陸去,準備賣到長安。史念佛被歧豐派往汝南聯絡,他回書給歧豐,報告皇甫道的死訊,又說:「此時城中要找出一條活狗,都已不易!」
師厚對侯幾通宣讀元帥口諭后,幾通不敢懈怠,即刻令人將蕭綸提到江邊空地上。他對蕭綸說:「受命在身,不要見怪。請唱佛幾聲,我親手送君去見佛陀!」
二月天氣,春寒料峭。楊忠軍一行溯濊水,取道新陽山。山中積雪融化,谷中低處河水泛濫,僅留狹窄泥濘道路可通行。楊忠軍牽馬步行,縱隊前後懸隔十余里。前行部隊凡是遇到同向的商旅行人,都強令其掉頭返回。故而他們一路下山,前方仍不知曉。到了婆陀口,才在山中修整了一夜。次日整軍下山,先頭精銳百騎先行。他們都摘下北人皮帽,用布巾纏頭,青袍裹身,打出梁軍旗幟,自稱從郢州來投奔邵陵王的。
入夜後,城中有人把白絹綁在箭桿上射出。軍士見是邵陵王寫的信,急忙交給楊忠。楊忠看信是寫給李岐豐的,信中有責怪之意。但恐惹惱讀信人,又改了口,詢問這是否是一場誤會?信中啰唣,還引經據典,楊忠不厭其煩,在絹背面寫了一行字:「限明日巳時出城投和_圖_書降,巳時一過,全城皆屠!」下面署名:「大魏都督荊州諸軍事、陳留郡公楊」令人射回城中。
不過這個時候已經太遲了,西魏騎兵突進,很快就奔到汝南城下。先頭百騎繞城一周,發覺城門都已經關閉。外圍城牆做了整修,破缺處都重新夯實了。牆外挖了壕溝,不過原本要到夏天才引水進來,因此溝里還是乾的。為了防備突襲,壕溝裏面臨時打下了很多尖頭木樁。西魏人來得太突然,城外運出的數十積馬料,來不及搬進去,都丟在了外面。西魏輕騎四處搜羅,天黑前,帶回來數十名俘虜。
突然一聲哄然巨響,嗆鼻的塵土騰天而起。原來攻城的西魏人砍斷了鐵鏈,西門的弔橋墜落了下來。儘管大門的突然落地,砸死了城外十幾個西魏人,但後面的人更發出狂喜的歡呼,踩著搖搖晃晃的城門,從昏黃的滾滾塵煙中撲入城中。後面的高平騎兵,則緊跟著策馬奔過塹壕,他們將火把綁在槊尖上,一路打馬衝進城門。原本還在城門口抵擋的梁人,眼見著嘶鳴的野獸從火光搖曳的塵霧中迸涌而來,頓時鬥志全無,擁擠著四散而去。
天明前,被捉到的蕭綸給帶到了楊忠大營。一同被帶來的,還有幾個梁軍督將。楊忠命人給他水喝,讓他坐在地上休息。過了一會,楊忠出去處理俘虜的事情。等他回來后,蕭綸大著膽子問起俘虜的情況。楊忠輕描淡寫地說:「捉了四百多人,都斬首后推到壕溝里去了。」邵陵垂頭不再言語。
聽到馬蹄聲和喊殺聲在街巷之間奔流回蕩,城中絕望的百姓,發出臨死前羔羊般的顫抖。人們慌忙在自己女兒的臉上塗抹污垢,把幼小的孩子藏在了井中;走不動的老人把金銀吞到肚裏,卧在床上等死。更多的富人還有窮人,他們都跪在地上念佛祈求,願意放棄塵世的一切,只願求得性命的苟全。
再聽詔使宣讀詔書,朝廷竟授李岐豐為荊州刺史!勛階散騎常侍。
汝南城守李素從失守的西門奔回,中途他的馬跌倒了,他爬起來一瘸一拐地趕回府衙。府里從人都跑空了,只見邵陵王蕭綸身上披甲,一手握刀一手握一本佛經,一個人坐在門檻上不動。李素跑過來對蕭綸說:「主公請趕緊自裁吧,以免落入賊手受辱!」哪知蕭綸恍惚間低聲應了一下,突然抬起頭說:「聽說柳仲禮在北邊很受管待,李岐豐也是世家子,料想不必為難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