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明夷
第六十章 梁主出降
柱國常山公就是于謹。堂堂梁朝第一輔臣的王褒,竟卑詞求為于謹之奴,令人恥笑。而王褒卻面色如常,依然躬身伺候。于謹見書,也忍俊不禁,捻須笑道:「王君果然一手好字!」眾將鬨笑不已。于義鄙夷地瞥著王褒,對長孫儉說:「想不到南人君臣懦弱至此,真令人好笑!」長孫儉冷冷地回答道:「南人君臣不懦弱至此,君何以至此呢?」
王褒看了一眼跪伏在地的朱、謝等人,低頭俯身湊近元帝,細語道:「建康城破后,侯景走舟浮江欲東投大海,結果被身邊親信斬首獻頭,陛下可曾忘了?陛下頭值萬金,難道就沒有人生此惡念嗎?」他斜著眼盯著謝答仁,再輕聲說:「何況謝答仁、任約都是侯景之黨,窮途來奔,豈可託付性命!成彼之勛,不如堂堂而降,尚不失天子之儀。」
朱買臣單膝柱刀俯首道:「聽說陛下要投降西虜,臣冒死前來進諫。城中兵眾猶強,人心思戰。陛下如肯激獎將士,無不願誓死守城。或可支撐半月,以待王僧辯、王琳來援。如仍無救兵,再降不遲。此刻一旦歸降,如羔羊引頸待戮,任人宰割,再無退路可言hetubook.com.com!請陛下三思啊!」
元帝猶豫了一下,就准了他所請。口頭授予謝答仁為城中大都督,允諾配以公主為婚。答仁滿心歡喜,領旨出去收集軍士。
元帝有點動心,問王褒:「可行否?」
王褒為江陵名士之冠冕,北朝早有所聞。聽說王褒來了,文武僚佐都來圍觀。于謹又讓人去城南高平軍營報信,讓李岐豐也趕過來,準備觀看梁主出降,並告之王褒在此。
元帝素來不便騎馬,對羈旅之事,向來避之唯恐不及。此刻要讓他在武人護衛下殺出重圍,聽來仿似荒誕。他想了想,還是搖手說:「我不便乘馬,必定不成功,或死或俘,不過徒增屈辱。不如整裝向于謹降,還可得受降之禮。」
王褒毫不遲疑,援筆立就。于義拿來一看,噗然一笑,傳閱眾人,無不嗤之以鼻。原來王褒寫的不是什麼詩,而是一句話——
元帝聽罷愀然不語。王褒搶先答道:「外面圍成鐵桶,破城只在朝夕。橫豎是降,何苦再令城中生靈塗炭呢?」
天還沒亮,謝答仁帶人轉回來,向元帝索取兵符。哪知元帝早在王褒和-圖-書等人陪同下離開長沙寺,回宮中準備出降了。答仁四處覓天子不得,宮門緊閉不得入。他知道元帝必然反悔了,驚愕悵然良久,突然拔刀斫柱,大罵道:「腐儒王褒,誤國誤民!」他身上本有許多處箭傷,此刻大呼大怒,創口突然爆開,血從嘴中嘔出,頓時癱坐于地。在場將士,無不悲憤難抑。此時,再無人願上子城守衛了。
聽說天子準備投降,子城將士無不萬分沮喪。朱買臣和謝答仁也不顧君臣禮儀,帶著親信將士佩刀入殿,一起跪伏在地。王孝祀正在抄錄降文,見眾武人持刀而入,心中害怕,停下筆來望著元帝。當時在座的還有尚書右僕射王褒,還算鎮定,喝問武人道:「未經宣召而入,欲反不成?」
王褒從於謹帳中出來,正好碰到梁王蕭詧帶人趕來。兩人早年相識,王褒不避泥水骯髒,急忙跪倒行君臣之禮。蕭詧大悅,好言撫慰一番,又問:「江陵文武,得為我用否?」王褒連答:「褒願為大王收羅群臣,不致有首陽之遺漏!」蕭詧甚喜,令人額外照顧王褒的飲食起居。
元帝默然點頭,慰勞眾將士一番,仍不願突圍。朱買
和-圖-書臣與眾將心灰意冷,遂即出殿而去。而謝答仁卻侍立殿內不肯走。
一會王褒有事出去了一下,謝答仁乘機又說:「陛下既不願突圍,尚可守城自保。據我觀察,城中敗兵不下五千。臣願肝腦塗地守城,如守不住,再出降不遲!」
第二天天剛亮,梁朝使者從子城北門出來,行至白馬寺,被西魏軍士拿獲,押往西明門外于謹大營。使者跪伏地上,交出梁元帝降書,遞給於謹。于謹得書,大喜,即命傳令各營知曉。不久后,西魏各營都山呼歡騰,唿哨鳴鏑之聲不絕於耳。于謹即刻命拔營入外城,同時命使者帶口信回去,要求梁元帝出太子和大臣為人質。
王褒雖貴為梁朝尚書右僕射,于謹卻不令其坐,只讓他站在帳內靠門口的地方答話。除李岐豐和蕭詧外,西魏軍諸將,如開府儀同三司郢州刺史長孫儉等人都在帳內。于謹的第三子于義也在座。他素聞王褒詩書雙絕,就對王褒說:「此情此景,王公寫點什麼吧?」叫人拿來紙筆,拖了一個小几,讓王褒手書。
朱買臣及眾將士也都隨聲附和,叩請元帝突圍。
王褒回來后,聽說了這個消息,連說不可。他和圖書說:「答仁侯景之黨,同朝中文武多有宿怨。讓他總掌禁兵,他必趁機殺戮報怨,然後綁了陛下開門投敵。那時別說天子之儀不保,性命恐怕也只在旦夕了!」
元帝素來猜忌武人,此刻城破在即,疑心仍然重重。聽了王褒的話,極後悔授權謝答仁收兵守城。哪裡知道,王褒並非為元帝著想,只考慮自身安危得失,才一味勸元帝早早投降。朝中重臣如王克、宗懍這些人,雖然此時見不著元帝,卻一直同王褒保持聯繫,由王褒去鼓動元帝,終於達成了他們保命偷安的願望。
于謹見眾將畢集,正式下令:梁主出降后,子城交由長孫儉接管,嚴禁各軍擅自進入。這是因為梁朝珍寶,多在子城,故而不能被亂軍毀壞。為安撫眾將,他在地圖上把外城劃定區域,分給諸軍駐防,任其先掠后繳。高平軍被分在城南,靠近子城東邊的地方,江陵官宦多住在這一帶,也算是于謹對早先承諾的一種兌現吧。
柱國常山公家奴王褒
深夜,元帝回長沙寺,水米不進,擁裘而坐良久。丑時,才傳御史中丞王孝祀,命作降文三百余字。寫好后,元帝親自斟酌字句,刪去繁縟處,尚和_圖_書余兩百余字,讓孝祀重新抄錄完畢。
到了辰時,歧豐帶數十騎自城南趕來。本來急沖沖想見王褒一面,卻聽說了他手書一事,頓時興緻全無。
謝答仁忙道:「答仁願扶陛下乘馬出,再用親信將士重鎧圍在前後。西虜慌亂間沒有防備,必能成功出城。」
元帝得到于謹的口信,就讓王褒陪同太子齣子城。此時霏雪暫停,西魏軍大股進入外城。外城一片死寂,不知數十萬軍民之死活。王褒及幾個宮人,牽著太子坐騎齣子城,行不了數十步,但見牆下溝中,死者枕藉填塞。他們且行且駐,繞避死屍,一路心驚肉顫。才到白馬寺,哭號聲突然從裏面傳出來。太子驚問,王褒想想答道:「可能是被虜的城中人,關押在寺中吧。」正說著,只見幾個梁人兵卒打扮的人,身上穿著鎖鏈,正費力地從寺門裡朝外面的排水溝搬移死屍。他們驚見太子儀衛,頓時跪地哀哭。太子、宮人,無不哀啼流淚,一路被西魏軍人押至於謹帳內。
謝答仁急忙說道:「西虜剛入城,對我城中各門各樓且不熟悉,防備未必周全。陛下可選敢死將士千人,乘暗突圍出去,賊驚而亂,可得出城渡江投任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