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明夷
第八十章 迷霧清晨(上)
月底這幾天,薩保的馬隊都是在天剛亮通過河上的橋,朝城裡去。說是河,其實就是數丈寬的水溝。水溝沒有什麼水,上面白亮亮一層冰。兩側是陡峭的岸,密布蘆葦,又同岸邊的柳樹相連,茫茫一匹望不到頭。馬隊通過吱吱嘎嘎的木橋,鳥兒驚起,常常從窄窄的橋面下方鑽過,順著河道飛走。
宇文護的私宅坐落在城南原上的一條河邊,四周柳林掩映。多年工夫,原來的院落規模大了很多倍,院中雕飾精美,小湖穿繞,亭榭錯落其間。白日僕從出入林立,到了晚上則燈火璀璨,琵琶簫箏之聲不絕,更夾雜著男女們的歡聲笑語。四周荒涼,絕少有人家,這宅院獨立其中,真似人間仙境。宇文泰在世的時候,薩保就愛在此玩樂。如今自己輔政,無有約束,更加流連於此,常攜狂朋怪侶、歌姬舞妾歡鬧通宵。即便有政務要做,也帶了幕賓來此處理。
埋伏的地方自然不敢生火,兩人隨身帶了水囊和乾糧。
一旦定下了行刺的日子,法鳴就靜下心https://www.hetubook.com.com,終日只打坐靜養,一意念經。而王龍仁則整日珍饈酒饌,狎妓狂歡,滿足於世俗的享樂之中。
那王龍仁也用布巾覆面,把大刀放在馬背上,身上只帶了弓矢。
另一個是個雲遊僧人,來歷更是不明。他自稱俗家姓名為拓拔鳳,乃北魏太武帝之後。只是家道中落,不得以少年時就隨僧侶出了家,道號法鳴。法鳴住在趙貴府中也有大半年了,他怎麼來的,到底本事如何,除了趙貴,別的人一概不知。
法鳴接過刀,緩緩道:「放心,不是薩保死,就是我死,不會給您添麻煩的。」
早在行刺的一天之前,刺客就摸進了水溝旁的蘆葦中埋伏。
法鳴的計劃是,埋伏到清晨,等到宇文護一行上橋后,他和王龍仁從橋下蘆葦叢中放箭,這樣射殺的機會最大。
出門前,王龍仁走在後面,偷偷問趙貴:「這個人口上說來一套一套的,不知到底手段如何?」
趙貴拍著他的手小聲安慰道:「絕對和*圖*書沒有問題,我親眼見過。」
如果在宅子裏面過夜了,為了趕回城北的大內,薩保往往在清晨帶侍衛出發。這年正月的天氣,寒冽無比,天又亮的晚。天剛蒙蒙亮,一行馬隊就從宅中出來,然後從河上的弔橋挨個通過。晚上弔橋收起來后,宅子更加安全,這也是薩保不喜歡城內里宅的一個原因。清晨出發回城,他的馬隊人數都不多,通常二三十騎。這樣進城的動靜較小,畢竟剛剛攝政,各方面的不利議論也要盡量避免。
儘管獨孤信堅決反對,趙貴仍想冒險行刺宇文薩保,這很大程度上是他對王龍仁和法鳴的信任所致。自從兒子戰死後,趙貴就愛接納江湖人士,豢養亡命之徒,漸漸耳濡目染,行事漸行極端。這兩人又極言行刺之可能,不由人不信。尤其法鳴,不僅射術了得,而且做事周密,行事前都要進行細緻入微的籌劃。
至於箭,也經過特別準備。天氣寒冷,薩保頭戴皮帽,身披皮裘,裏面披重鎧的可能不大。當然必會穿一層厚牛皮hetubook.com.com護住胸腹部。如果距離足夠近,用鏟子箭頭或者重頭箭最好,勢必造成骨碎並重創臟器,一旦中箭,極難救治。不過射手的距離不可能太近,用重箭則擔心準頭不夠。不如用尖頭雁羽的穿甲箭,箭尖帶有非常小的倒鉤,一旦射入,要想拔|出|來就難了。即便不會當即斃命,也活不了多久。
自年末以來,法鳴已經多次勘察行刺地形。他伏在水溝旁冰冷的蘆葦中,觀察薩保一行的來去規律,計算射殺距離和逃跑線路。因為河上的木橋很窄,只容單騎通過,橋上行動遲緩,轉馬困難,是最佳的射殺位置。水溝兩側蘆葦很深,不僅可以藏人,連馬兒都可以藏下,這就為逃跑提供了極大便利。
子時,兩人摸到小河邊,在距離宅子里許的地方下到河裡。河水雖然結冰,但河冰很薄,不堪馬兒的重負。為了防止薄冰割傷馬蹄,他們在馬蹄上蒙了牛皮,下來牽馬步行。踩著碎裂的薄冰走了一會,前方隱約有燈火,應該是快到了。他們牽著馬鑽進厚厚的蘆葦和圖書中,先坐下來吃了點東西,稍微休息了數刻。然後把馬拴在柳樹根上,藏在高大的蘆葦從里,又朝前走了二三十步。即便在黑夜中,也能看到約有七八十步遠,就是拉起來的弔橋。
兩人都披著黑色的披風,回頭還禮。法鳴牽著馬頭說道:「儘力而為吧。」說罷兩人上馬,消失在夜色之中。
蘆葦叢中有幾座荒廢的墳墓,墓碑早被鏟倒,只留下幾個土包凸在外頭。兩人就在墳包旁找地方坐下,開始等待天明。天上沒有星星也沒有月亮,雖然沒有風,但河邊的潮氣襲來,冷得人瑟瑟發抖。法鳴和王龍仁披著袍子蹲坐地上,通身冰冷無法入睡,只求儘早天亮。
他拱手沖兩人施禮道:「拜託兩位了!」
將走之前,趙貴又遞給他們一人一柄短刀,他說:「此去兇險,萬一不成被捉了活口,豈不玷污了你們義士的名頭?這把刀貼身留著自用吧。」
臨行前正值深夜。法鳴用白布裹了頭,用絹子蒙住頭臉,只露出雙眼。他身穿束身戎服,外襯牛皮,再用細環鐵鎖頓項覆住頸部和-圖-書。身上背了一張長弓,十支帶倒鉤的長箭。腰帶上插了一把尺長的尖刀,刀柄只用布簡單包裹。這種刀本是裝在長柄上作為長刀使用的,但不裝長柄比較方便攜帶,刀身又比短刀更長,反倒成了很多武人的隨身武器。
他又說:「我曾在五頂群山中修行悟道,日夕坐在松石之間。只討得一些鹽米,和著白土煮來吃。大道光明,早已看透,早晚要棄了肉身而去。只因俗塵未斷,與君有緣,才走此一遭。」
刺客一共兩個人,一個是趙貴豢養的亡命之徒王龍仁。王龍仁原名王龍,本是三鵶、魯山一帶的盜寇頭目。侯景起兵的時候,為了牽制東魏軍,給他們將軍等虛職,裹挾參与戰亂。渦陽一戰,侯景南奔,群盜作鳥獸散,王龍也回了魯山。不久,正趕上趙貴率步騎數萬往救潁川王思政。趙貴軍被洪水阻擋,無功而返,沿途收編了不少魚龍混雜的侯景舊部,其中就有王龍。王龍不僅勇猛善斗,而且侍奉主子恭謹得體,深得趙貴喜愛,將之收入帳內做了親信都督,併為之改名為王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