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天野蒼茫:北朝末戰爭筆記小說

作者:賀六渾
天野蒼茫:北朝末戰爭筆記小說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卷 雲中蒼鵠 第四十一章 入道的念頭(上)

第四卷 雲中蒼鵠

第四十一章 入道的念頭(上)

韋敬遠想起在岐州的李岐豐,立即專門修書去請。不巧歧豐此時已上高平,使者撲了個空。直到四月,歧豐返回山中居所,才知道了這個消息。
不巧弘正因有事要處理,幾日內未便出城。歧豐只好先向敬遠告辭,暫回府中等候。不料晚邊的時候,弘正又派人傳信來,請韋敬遠並李岐豐到館驛相聚。使者到了敬遠居所,歧豐早就回去了。敬遠只得打發使者回去,而另派人再去請歧豐,約定第二日去館驛。那弘正見使者空手而歸,不免怏怏,聊賴之際,提筆寫下一首詩,詩中有「德星猶未動,真車詎肯來?」兩句,派人再送給敬遠。敬遠得信,莞爾道:「莫非真德星是指李岐豐?」立即援筆一首,交給使者帶回。
開春后,李岐豐動身前往高平軍中巡視。此時高平軍由爾朱敏總代,保定改元后,新天子宇文邕又有一番冊立,爾朱敏也由此晉陞為大將軍。其下分三開府統領,爾朱敏兼領一府,開府元壽和慕容遠各領一府。歧豐本部精銳都在元壽軍中,數年來遴選俊傑、選練勁騎,號稱最強。慕容遠https://www.hetubook.com.com小字雲中,為尉遲迥部將,隨尉遲迥平蜀后,受封洋州刺史。高平軍敗之後,朝廷以慕容遠善於練兵,故授予開府,所部也調往高平川,歸入高平軍建制。這樣,經過數年時間,高平軍的規模漸漸超過了從前極盛時期。
第二日天氣晴好,歧豐叫惠乘取了三匹白馬,他與惠乘各騎一匹,另備一匹來接韋敬遠。敬遠卻不肯乘坐,還是騎上了自己那匹甘草色黃馬。那匹馬的背有些微拱,身上有瘡。敬遠毫不在意地坐在上面,他頭戴白色頭巾,身著白色寬服,一副悠然入山的打扮。有一個從人抱了琴,騎一匹騾子在後面跟從。歧豐兩人雖有高頭快馬,也只得勒住轡頭,緩緩而行。歧豐同敬遠多次論道,但沒有同行過,今日見之,心中感嘆:「雖無武風,卻有出塵之氣!」
歧豐聽到韋敬遠相邀,非常高興。他立刻帶惠乘一同回長安,也順便回一趟獨孤氏親自操持的李府。隔了一天,歧豐趕往敬遠在城郊的居處。敬遠笑謔他說:「隴西公不遠千www.hetubook.com.com里下隴來見,想不到是為了一個江外來的人!」歧豐笑道:「弘正早就名滿南北,當年我帶兵先入江陵,卻沒有捉到他,被他溜走逃去建康了。想不到如今終於能見上了。」
到了館驛門口,有陳使的從人指引,將客人引到毗鄰的通覺寺。原來館驛屋舍狹小,弘正特意借了旁邊通覺寺的佛堂待客。敬遠、歧豐、惠乘入得佛堂,見周弘正早就著一身儒服,頭戴菱角巾,手持羽扇相迎。
歧豐雖不統領高平軍,但軍中骨幹都是故人,爾朱敏所部的原州軍和元壽軍中的各儀同乃至眾都督將佐,無不尊奉歧豐為元帥。就連慕容遠所部儀同乙弗亞、万俟呂陵始等諸將,素聞隴西公大名,都爭相前來拜謁求見。歧豐在高平有封邑馬場,這次上隴,特意從中挑選了百余匹駿馬贈人。
歧豐暗暗觀察曇延一番,見他約莫四十歲上下,滿臉長髯,身穿一件普通的灰色僧袍,袖手而坐。他既無傲慢表情,也不講客套俗禮,仿似在靜坐參修,對來訪者漠不關心。
歧豐下隴后返回太白山中居所,處理積和*圖*書壓信件。其中有一封是韋敬遠寫來的,請他回京一敘,信中稱「陳使周弘正名噪京中,不可不來一見。」
保定元年(公元561年)正月之前,是李岐豐四十歲的生日。按照北地傳統,生下來虛歲為一歲,故而歧豐四十歲生日,應該在上一年(武成二年,即560年)新年前。不過當時李岐豐卻因毗盧之事而不在長安居住,李府上下只顧著慶賀新年,也忘了一家之主的四十歲壽辰。
周弘正到了長安之後,正好遇到周主宇文毓莫名病死。新主更替的時候,使命一時無法完成,索性開始結交長安顯貴,並搜訪江陵遺民。弘正博學多才,風度儒雅,尤其善於清談。關中清談之風,隨著周惠達、蘇綽、盧辯、鄭玄等人的相繼故去,早就已經衰微了。甚至多年內,有影響的士大夫間坐而論道,都不曾有過了。關中武風獵獵,而文質不足。眼看新年大典將至,為了抗辯陳使,不輸大國體面,周主不得不請隱士韋敬遠出山,同弘正縱論儒道。又請來蒲州雲居寺高僧曇延法師,專門與弘正議論佛法。弘正與敬遠清談盈www.hetubook.com.com日,相互推為平生知己,只恨相遇太晚。
弘正身後坐了一個比丘,見客人入內也不起身,仍盤腿趺坐蒲團上不動。弘正連忙為大家引見說:「這是曇延法師,在蒲州雲居寺修為。」敬遠和曇延有個一面之緣,而李岐豐則第一次見到他。曇延長期隱居河東雲居寺,長安人並不熟知他。不過說到他的師父支淵,則幾乎無人不曉。西魏大統年間,支淵曾為太子元欽授菩薩戒,號稱國師。當年升座講法,百官都在下座聽講,歧豐對此印象頗為深刻。
說到這裏,歧豐突然想:「當年江陵一朝多少儒雅,真是盛況空前。而今分散南北,境遇大不相同啊!」他本來想請開府儀同三司庾信同周弘正相見,但估摸他們早就私下見過了,也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原來陳朝派侍中周弘正來聘,並請迎還陳高祖被擄往長安的兒子。不僅陳朝皇室,陳朝文武顯貴的子弟,原先在江陵為人質的,也大多陷在長安。周弘正出使的時候,很多人都遺贈貴重物品,請求他到長安后,重金搜求自己的家屬,務必要帶回江南。
歧豐準備返回關中前,m.hetubook.com.com專門去拜祭李玄策墓。陪同前往的親隨十餘人中,包括他的長子李澄和玄策的長子李元濟。歧豐臨墓酹酒,不勝唏噓。臨走時,他將腰間短刀和所乘黑脊馬都一併送給了元濟。
那年冬天極冷,歧豐一直在岐州和武功郡兩地居住。親信騎士大多被派回高平軍中,身邊除了沙門惠乘、蒼頭劉望鐵,武人中,只有令狐延宗和韓長略兩個後生輩跟在左右侍奉。令狐延宗是令狐韜的遺孤,後來過繼給了令狐六波若。令狐六波若因斬殺高敖曹的大功,受封常平郡公,雖然沒有封地,不過每年都有朝廷賞賜的絹帛。宇文泰當年誇下海口,斬首高敖曹者賜萬段絹。朝廷無法一次給付,就每年撥付一些,或者用馬匹、冰、炭等物替代。令狐延宗今年已經二十四歲了,在高平軍中謀得差事,因繼父的極力推薦,成了歧豐的親信騎士,出入常為他捧刀。至於韓長略,其父韓彥早逝,歧豐對其家多有照顧。而今長略也已二十齣頭了,模樣清秀機靈,侍奉歧豐頗為周全。長略的叔父是新義郡公、中州刺史韓雄,從兄韓擒虎,隨韓雄爭戰洛南,在長安也頗有些名氣。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