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雲中蒼鵠
第八十九章 再論伐齊大略(上)
大統四年,大軍圍洛,高歡以輕騎七千自晉陽來救;大統九年,大軍東進虎牢,高歡將兵十萬南來;保定四年,大軍再圍洛陽,段韶、斛律光、高長恭諸軍齊聚北渡口。
虜人在軍事上不真心使力,只想趁機佔便宜,這是其一。其二:
中國一統,絕非其所願,虜雖乏智謀遠略之士,然此等要害,豈能不知?
李歧豐就任小司空不久,晉公宇文護來信催促。於是歧豐便將所作《伐齊策》一文呈上,並未先報天子。此事原想比較隱秘,外人並不得知。哪知多年後還是給周天子知曉了,這是后話了,暫且不說。
如果撤掉後梁小朝廷,將江陵各州直接化為國家州郡,則陳人也失去了西進的最大借口,有可能與周人在劃界上達成一致。
按照《禹貢》天下九州的分法,齊人可以說佔據了天下五州了。并州是以晉陽為中心的山西地區,冀州是以鄴都為核心的河北地區,豫州是以洛陽為核心的河南地區,青州是山東地區,徐州則是兩和*圖*書淮地區。
該年冬天,朝廷起用病體漸愈的唐公李岐豐為小司空。歧豐因晉公宇文護之託,一直在構思新的東進戰略。他反思自西魏宇文泰時期的累次東進得失,寫下伐齊大略一文,名為《伐齊策》。這篇策論,他早在入冬前就寫好了。本想早點送給宇文護呈閱,卻又不知是否應該首先上書周天子宇文邕。按理事關軍國大政,應該上書已經親征的天子。但又怕晉公不悅,因為畢竟這是應晉公要求而作。左思右想,一時拿不定主意。
而洛陽和河橋本身以防禦為主,軍事工事和城防都非常堅固,兵力和糧食儲備也很充裕,就是為了長期固守待援的。齊人的戰略,就是通過洛陽的堅守,拖住敵軍,通過并州和河北的馳援,尤其是并州騎兵的馳援,最終解圍。以上多次戰役,均證明了這一點。
另外,釋放一些江陵戰俘,也是示好的表示。最好是慫恿陳人把收復江陵甚至益州的想法,給引導到收https://www•hetubook•com.com復江北淮南失地上,大家一致對付北齊。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捨棄江陵城本身,在城西後退幾里重新築城,至少形式上讓陳人覺得收復失土了,以達到與陳人和解並勘定邊界的目標。
但正是因為突厥既強大,又缺乏長遠目標,一味貪圖近利,所以同突厥的聯合很難做到牢靠。而且並不排除突厥被齊人賄賂,反戈一擊的可能性:
平齊的關鍵,是并州這個頭,它是整個關東地區的龍頭。戰略上居高臨下,對河北和河南地區都形成絕對的戰略優勢。所以,早在霸府時期,高氏就重點經營晉陽。而且到了現在,仍把晉陽作為軍事首都,屯以重兵。不止是防外,也對國內各個區域形成軍事優勢和壓制。因此,對北周來講:
至於南面的陳朝,文中認為,陳的戰略價值比突厥低,但不等於不需要拉攏。陳對周來說,是一個長遠目標。歧豐比較了秦統一六國所用的遠交近攻之計:
而過去以和_圖_書豫州也就是河南為主攻方向,包括宇文泰在大統年間的兩次進攻,從戰略上講,都沒有抓住并州這個龍頭。一旦攻擊河南,則頭和身都來撲救:
突厥塞外勁敵,自中國分裂,窺伺已久。近年秋來寇齊,動輒十萬騎,有動搖國本之勢。所幸虜人缺乏方略,貪戀財貨,並無久占雄心。所禍尚為疥癬,還無腹心之慮。往昔我國家羈縻交好,一致對東,收效甚好。
秦滅六國,蠶食鯨吞,而六國豈不知唇亡齒寒之禍?而秦只攻近敵,厚交遠國,是以齊、燕等國不知趙、楚之痛,自以為偏安一隅,得過且過。
文章隨後詳論軍事戰略。歧豐在文中,將齊人佔據的土地,劃分為五個區域:
并州高屋建瓴,雄視四方;冀州域內廣大,物富民豐;豫州天下中樞,為我東鄰;青州獨得海利,出產豐富;徐州百戰之地,南北要衝。若齊為一巨獸,則併為頭,冀為身,豫為腹,青為爪牙,徐為尾。
解決之道,就是將後梁撤銷掉。後梁作為陳人的死敵,軍事和圖書上又不能自保,反而將北周捲入:
李岐豐的《伐齊策》既以軍事上的策略為重點,又在開篇首先論及了政治戰略,主要是外交戰略。全篇總體立意很高,考慮較為全面,在總結前面得失的基礎上,詳述了軍事上的行動方略。全文較長,這裏摘錄其關鍵論述如下。
總之,政治戰略的目標,就是盡量孤立齊人。
齊人不惜血本,欲從中作梗。陳公等北留不返,已有其兆。倘若突厥背盟,更倒向東朝,則東西均勢倒轉,大好時機,轉瞬即逝。倘齊人更易明主,一除昏昧。彼多君子文武之才,以并州騎強、東鄴謀深、洛陽形勝,三五之年,便可復甦。深為強敵也。
若要如君所說,給我十年之期。
在平齊之前,陳朝最好是盟友,最次不能是敵人。為此,要同陳和解:
齊朝國土廣大,可分為並、冀、豫、青、徐。
一旦奪占晉陽,俯視河北,則鄴都萬難獨全。幽州邊塞,不足以成氣候;青、徐各地,傳檄可定。
國家累歲屯兵荊、襄,戍守江陵,是https://www.hetubook.com.com以荊州天下要衝,而非為梁人保留血祀耳!
也就是說突厥人存有制衡的理念,並不願一家獨大。
虜人輕佻,只重劫掠,一遇堅陣,便即遲疑。往昔柱國隨公千里奇襲,晉陽一役,突厥擁十萬騎眾,而畏戰不前,以致蹉跌。
策論密函送達在同州的宇文護。宇文護閱后非常欣賞,回信勉勵歧豐說——
所以說,突厥是政治戰略非常關鍵的一環。對突厥,要用盡手段與之聯合、聯姻,強化關係,總之形成對齊的敵對聯盟。但也不能指望軍事上突厥人的真心協助,原因有二,其一:
王琳之亂,國家貪圖江外之地,與陳交兵,而湘州不保,江外全失。未得尺寸之土,卻結南人之惡。
由此可以得知,與突厥結盟最重要的,是不讓其協助齊朝,且能在軍事上襲擾並牽制齊人的行動。這是一個不可靠的朋友,但絕不能成為敵人。
首先是政治戰略,在戰略外交上,最重要的就是聯合突厥:
但從北周的軍事地緣情況來看,這五個地區的戰略地位是按上述順序逐次下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