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天野蒼茫:北朝末戰爭筆記小說

作者:賀六渾
天野蒼茫:北朝末戰爭筆記小說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卷 天野蒼茫 第八章 沌口合戰(上)

第五卷 天野蒼茫

第八章 沌口合戰(上)

這樣猶猶豫豫中過了幾天。一天早晨,宇文直尚在夢中,突然被對岸的歡呼聲和鑼鼓聲驚醒了。不明就裡的周軍將士,爭相涌到岸旁去看。只見東方天際陡然升起一團黑壓壓的烏雲,無數船隻的檣櫓和旗幟從水面下一點點升起,遮蔽了初生的朝陽,朝上游緩緩而來。原來,這是陳軍淳于量的增援大軍趕來了。停在南岸夏口周軍船隻哪敢迎戰,連連快槳奔回北岸。
陳軍聽說周人水軍來援,軍中再次不安。吳明徹命金翅在外,輜重在內,做好防禦準備,仍命各軍稍安勿躁,有動搖軍心者皆斬。而西軍似乎沒有立即進攻的意思,仍舊與陳人繼續對峙。
第二天天沒亮,江外霧氣瀰漫,吳明徹派出的數十艘快艦偷偷靠近了西軍大營。突然像是從霧裡飄來的一陣急雨,無數的箭頭啪啪地釘在西軍的船板和欄杆上。等到西軍鳴警出擊,陳人的小船早已飛快駛入霧中消失不見了。西軍將士見陳人箭桿上都綁著白絹,展開來看,抬頭是——「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湘桂武三州諸軍事安南將軍湘州刺史吳明徹告湘州將和圖書士書」。下面是正文,用吳明徹的語氣告訴華皎軍將士說:朝廷知道你們被華皎脅迫,並不追究,湘州各郡將士在京家屬都安好,但可放心。華皎罪不可赦,其在京家屬已於月初斬首新安寺。西軍將士只要投誠,各論功行賞,等等。
蕭梁授華皎為司空,派遣柱國王操帶大小船隻兩百余艘,以及兩萬軍士和輜重米糧與華皎會合。華皎有將士三萬,都是行走艦隻甲板的水軍健兒。華皎軍更有號稱金翅的樓船兩百艘,皆用湘州所產優質杉木打造,號稱江上無敵。金翅艦上光槳手就有數百人,甲板上搭建幾層戰樓,各層有女牆垛口,配以無數弩手和矛手,遠近交戰皆宜。一旦靠近箭程,弓弩手居高臨下攢射,一般小船根本無法抵抗。樓船上還配有數對大拍,用來投擲石塊,中物無不碎裂,既可摧毀戰船,也可以攻擊岸上目標。大拍沿船體兩側排列,居於船樓兩側,宛如大船的左右翅膀。待到戰時,兩側發拍,猶如大船振翅,巨石飛舞聲勢驚人,故而號稱金翅。數百金翅大艦順風升帆而行,和圖書檣帆旌旗林立,宛如巨鳥棲息水上,只待展翅,氣勢極為逼人。華皎軍另外還有有艨艟、走舸等船隻三百,配合金翅作戰。
權景宣的水軍大艦不多,也沒有大拍,還是以弩箭、火箭等武器為主。周軍水軍接近巴陵,聽說吳明徹鎖住洞庭口與白螺的華皎和王操軍對峙。周人擔心遭到陳軍偷襲,就停錨北岸,不敢靠近洞庭口,只派快船來白螺聯絡華皎。
諸將以請示為名,絡繹不絕上樓去拜見元帥,想探聽下一步打算。有人說當年先帝為了經略江陵,花費了湘州無數的人力物力,打造出金翅大艦橫行江上。本打算用來收復江陵,而今卻反受其害。數百金翅橫江,如不是遇到好的風向,很難正面跟他對戰。倘若冒險進了洞庭,被他封住出口,只怕有去無回,還得三思才好。
淳于量的水軍趕到夏口,將長江兩岸周軍的聯繫徹底切斷了。至於增兵過江,也就無從談起。宇文直特意從關中、襄漢各地帶來的精銳府兵幾乎全數留在魯山,這些步騎精銳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而在江外郢州奮戰的,只www.hetubook.com•com有大將軍元定所轄數千人而已。
陳軍元帥吳明徹所在的旗艦,也號稱金翅。不過與華皎軍不同的是,陳軍的船體略小,戰樓一般也就三層,兩側的大拍數量沒有華皎軍多,但另外在船頭和船尾也各配備了大拍。吳明徹所居旗艦有三層,更上面配有一個瞭望台,上立黑底紅紋龍虎大麾,指明令旗方向。甲板底層除了兩百槳手之外,還留有弩口數百,交由弩手守衛,用做近戰。二層甲板開闊,可以走馬,甲板前後左右布置大拍。三層封閉甲板,由數十名親信甲杖守衛,吳明徹就居住在樓梯上面的房間。三層甲板外敷牛皮,瞭望塔包裹女牆,用來擋箭,戰時則立起紅黃黑三色帥旗各一支,帥旗組合變化,傳達調度命令。
另一路周軍宇文直沿沔水已經到達郢州對岸,此路周軍都是輜重船隻,用來運輸將士馬匹和輜重。宇文直將船隊屯于江北的魯山,命大將軍元定率步騎八千渡船過江圍攻郢州。周軍先鋒過江后,開始清理郢州外圍,驅使俘獲的陳人軍馬挖塹,準備圍攻郢州,一切如當年西魏圍m.hetubook.com.com攻江陵一般。唯一不同的是,周人過江兵力太少。
元定見郢州城垣高大、守備森嚴,自度所帶兵馬不易破城,過江回來向宇文直請求增兵。宇文直開始答應再派兩開府率關中軍萬人過江,但送走了元定,轉頭他又猶豫了。他思量,過江猶如置之死地,倘若江路給陳人割斷,則過去的人斷難活著回來。坐在靠岸的船上,尚且感覺有些眩暈的宇文直,望著滔滔江水和茫茫江面,內心中慢慢生出一陣陣的膽怯來。他派人傳話給元定說,你先圍城,後繼準備好攻具后再說。
不久之後,周軍大舉東下。柱國衛國公宇文直領水陸軍從沔水(漢江)東下,所轄諸將有軍司副帥柱國大司寇陸通、大將軍元定、大將軍田弘;水軍主力則由大將軍權景宣統領,自江陵下江,順流往巴陵方向而來。
放出去信之後,吳明徹就命人日夜觀察西軍營中動向,以便隨時應對。
華皎這次與梁軍合兵后,軍勢更盛,見陳軍遠道而來停于江外,就出洞庭口耀兵江上。華皎軍在前,王操軍在後,出洞庭屯于白螺,背依巴陵守軍,與吳明徹距離不和-圖-書到十里,船帆可以相望。
北周天和元年(公元567年)九月,陳軍吳明徹的水軍從夏口出發,沿長江順流而上,到達巴陵城外江面,接近洞庭湖入長江的地方,也就是洞庭北口。此時華皎和蕭梁的聯軍,早已到了洞庭北口,正在口內下錨避風。
陳軍將士見西軍屯軍白螺,檣帆如林,金翅大船棲息江面,感覺力量懸殊,都有些懼怕。軍中又在私下盛傳,說元帥吳明徹計劃不做正面交鋒,而留輜重在江上誘敵,乘著夜色帶走舸快船偷入洞庭直取湘州(長沙)。此等傳言日甚一日,讓人半信半疑,督將們擔心入洞庭太過冒險,紛紛來找元帥弄清詳情。
聽眾人陳說,吳明徹只是捻須點頭,並不插話。最後他才說:「諸君說得沒錯,至於進洞庭襲擊湘州,這隻是我故意放出去的風。華皎的探子聽得了,自會去跟他說,讓他有所顧忌,不敢繞過我們向下游去。我停在北口自有打算,諸君不必猜疑,等時間到了,自然便知。我們拋家別子,西上千里討伐逆臣,無非為了國家安危。此時最重要的是上下一心,不要無端猜度主帥用兵才是。」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