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王國的建立

作者:秋官
王國的建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六卷 兄弟鬩牆 第九章 陰霾

第六卷 兄弟鬩牆

第九章 陰霾

都護府不像是之前的諾曼人或者安息人,只需要經營中心城鎮和港口就可以了。都護府的管轄範圍比起商業共和國來說,都要細緻入微。考慮到商業共和國大多是城市國家,都護府面對的問題,必然更加複雜棘手。
烏蘇拉人的戰爭目的非常的和平,殺掉章白羽,再脅迫唐人推選出一個親烏蘇拉的首領就好了。
他知道,這種時候,越是嚴肅的表情,越能將笑聲維持更久。
「對都護府宣戰!」有人喊道。
回頭的車夫和車窗探出頭的車主,一起對街邊的眾人做出了猥褻的手勢:「堵在街上找死!」
即便是這樣,烏蘇拉人依然沒有做好翻臉的打算。
本來很莊重體面的一群人,包括食貨郎本人在內,都非常敏捷地朝著街角跳去,躲開了馬車濺來的泥水。
「該死的萊赫人!」「對萊赫宣戰!」「唐人瘋了!」
「第一件事,」中年人說:「唐人和萊赫人正式結盟了,諾曼的皇帝陛下,則對此不聞不問。」
那個中年人依舊在翻閱著手中的紙條,周圍不時還有議員走到他面前詢問著什麼,中年人有時候回答,有時候置之不理,他在等待著會場徹底安靜。
城守們都在等著瑞德城的笑話,不料想,瑞德城卻開始推行食貨社制度了。
西部的糧食商人們開始感到事態嚴重了。
尤其是絲綢,章白羽表現出來的合作態度,根本不是普通的領主,完全像是一個共和國執政官!
就比如歸義司。其他城鎮的歸義司大多直面居民,但瑞德城內,歸義司很早就難以應對人口。為了籍冊人口,各個甲坊都有自行推舉的坊長,城鎮會承認他們的地位,他們則要負責清查本坊的人口。城鎮對甲坊之內的事情,只起監察之職,人口三月一錄,后改至半年一錄。其他的事情,城守平時不會過問,可一旦甲坊內出現了隱匿人口、欺壓市民之事,則會追究坊長本人失察之責。
瑞德城也成為了各地城鎮中,食貨郎最為集中的地區,一城之內就聚集了三名食貨郎。
「第二件事情么,」中年人停頓了好一會:「唐人準備跳出尼塔,過來擾亂我們的西部貿易了。」
最初的寓樓只有三層或者四層,現在,在瑞德外城,一幢六層高的寓樓正在鋪築地基。
中年人清了清嗓子:「諸位,今天有一個壞消息和另外一個壞消息,你們要先聽哪一個?」
因為瑞德城人口眾多,大多都能在工坊和商行之中謀得差事,故而瑞德城是都護府內第一個徵收丁口錢的地方。
食貨郎插著腰,總感覺不太滿意。
被馬車驚擾之後,食貨郎也覺得壞了興緻,揮了揮手,說好了好了下來吧。
執政官在這種時候前來做什麼?
「懲戒唐人!」
很快,他們的聲音就安靜下去了……
十二人委員會中間,一位中年禿頂的成員走到了眾人的中央。
不知道章白羽受到過什麼樣的刺|激,他的貿易官員一直奉行財貨平衡的政策。他們通過萊赫人得到一船物資,一定會儘力湊足一船物資兌換。這一點,之前的烏蘇拉人也很熟悉。許多烏蘇拉人至今記得,可笑的唐人有一段時間甚至廢除了金銀,將金銀鑄造成了巨球。為了防止烏蘇拉人趁機掠奪金銀,在唐人的市場上甚至使用布匹作為貨幣。現在,隨著都護府與萊赫人的貿易逐漸擴大https://m.hetubook.com.com,都護府終於恢復了金銀貨幣,在內部也開始推行一種銅錢了。
哈桑和他屬下的一批職員,從一開始的職責就非常寬泛。從最初的貿易,到後來集散財貨,再到主持唐錢,他的任務一直在調整著。
瑞德城的食貨郎站在人群的中間,他不時用手指揮著梯子上的兩個的差役,讓他們調整一塊匾額的位置。
可是都護府對於這些商人的咆哮根本毫不在意,都護府甚至沒有針對他們,都護府只是在擴大耕地、修繕溝渠、擴散良種,然後把糧價越降越低。
「所有的問題,都是因為唐人!唐人殘忍地殺害了塞米公爵,這讓烏蘇拉許多信譽良好的商人破產!唐人殘忍地殺戮了布爾薩貴族,這讓我們在東方的貿易點損失殆盡!唐人還在威脅尼塔西部的自由市,妄圖染指東方貿易!該讓唐人得到教訓了!先生們!共和國需要你們的支持!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對待唐人?是忍氣吞聲,讓它變得越來越猖狂?還是懲罰它,讓它明白自己的身份,以便為布爾薩半島帶來和平?」
隨著一陣鐘聲敲響,議會的大門關閉了。
按照長史的命令,瑞德城守就算是忙死,恐怕也難以勝任。
兩個差役站在兩丈多高的梯子上,腳下發軟、大腿打顫,都苦著臉,詢問食貨郎是不是可以了。
在瑞德城,一位來自林中的製鹽匠貢獻了他的技藝。據說那種鹽的精白,不輸給烏蘇拉精鹽——這當然是吹牛,肯定是瑞德城的唐人領主編造的——那位製鹽匠被都護府得到了都護府的雇傭,並且讓他進入食貨社效力。
在一眾議員中間,一個侍從匆匆跑過,走到了議長的身邊。他帶來了消息,執政官閣下即將抵達。
工坊主們的分類卻簡單不少。城內的工坊主有兩批人,一批隸屬於都護府,另外一批則屬於萊赫共和國。
在烏蘇拉議會,號召對唐開戰的呼聲與日俱增。
持續低迷的糧價讓許多西部糧商飲恨退出了都護府,他們對於都護府的憎惡,不啻父母被殺,返回西部之後,他們也是極力叫囂對都護府開戰的。
都護府奉行財貨兌財貨的貿易方式,這極其符合共和國的胃口。
現在,唐人和萊赫人走得太近了,恐怕沒有一點點教訓,唐人不會知道海上的霸主是誰。
瑞德城守現在已經閉口不提「新春申」的事情了,提了徒添傷感,何必自找不痛快呢。
他很想站起身來,與周圍的人一同喊叫。
烏蘇拉人感到了危機,但烏蘇拉人同樣看到了機會。
但是,他突然想起了一個聲音,一個遙遠的聲音。
在另外一個城鎮之中,一個唐人鰥夫改進了漁網,可以拖行更多的魚群,結果被賞賜了一艘新的漁船。按照唐人的說法,那艘漁船是一艘幾十料的小艇,是唐人的造船工坊試製的;
一旦那幢寓樓修建完成,它就能供應一百多個家庭同時入住,它本身將會成為瑞德城的標誌建築。
這些糧食商人做著美夢,他們覺得唐人公爵依靠他們才能維持下去。
執政官站了起來,振臂高呼。
章白羽在經過東征布爾薩之後,對於冗餘吏員、軍隊已經警覺起來,他命令長史與諸城守在吏員上「司職以精簡為上」,也就是說,事情要辦好,但是人不能多。
在糧食豐收的時和圖書候平價購入糧食,在糧食匱乏的時候,由城鎮平價售出糧食,通過這樣的手段來保證瑞德人能夠不被糧商訛詐。
可是在都護府,這種制度從一開始就被推行到了各地的城鎮。在第一次豐收的時候,因為飢荒剛剛過去,居民們儲存糧食的風氣很濃,城守們便沒有過多地購入糧食。在第二次豐收的時候,城守們面對大量的糧食,就著手囤聚了。
執政官找到了他的座位,一屁股坐下了,看來今天不是他發表演講。
那位叫做章白羽的領主,總是在儘力滿足他的朋友。
萊赫人需要什麼而唐人又拿不出來的時候,章白羽就會命令屬下勸農、勸工。
在唐人城鎮中,甚至設置了懸賞。
我是個男人,不再是個學徒了,我要為自己做主!
居住在瑞德城的游商,已經超過了一百人,其中有四十多人來自都護府內,五十多人來自其他各國。
忙碌了一上午,匾額終於懸挂在了一幢建築的石門上。
烏蘇拉議會內,對都護府開戰與否,依舊在辯論之中。
過去,那些激動的議員都是想要徹底地摧毀都護府,但是現在,他們發現了都護府的好處,便改變了口號,只求教訓都護府了。
烏蘇拉和唐人最親密的時期,唐人只在魯瓦城恢復了幾處布料作坊。可是現在,唐人接管了布爾薩行省的麻料莊園、在各地開拓出桑園、在所有的城鎮都設下了紡織作坊。這麼多紡織作坊依舊不能讓都護府滿意,它還在向平民徵購布料!短短兩年的時間裏面,唐人生產的白絹和粗布,就擊敗了烏蘇拉人布料!如果不是唐人艦隊弱小,很可能唐人的布料已經渡過尼塔海峽,開始和烏蘇拉人爭奪羅斯地區的布料生意了!
此外,瑞德城的建築風貌也出現了轉變。瑞德城守曾經下決心要把瑞德城修成「新春申」,可惜,隨著人口膨脹,瑞德城守不得不允許市民修築烏蘇拉式的寓樓。
食貨社區別於歸義司、司空府的地方,就在於它面對的不再是家庭或個人,而是城內的工坊與行會。前來籍冊的人,也都是城內的商人、工坊主等人。
執政官被周圍人的情緒感染。
烏蘇拉人即便和唐人關係的關係不好,但他們卻時時刻刻在關注著唐人的動向。他們發現,唐人在和萊赫人協定貿易的時候,會顯得非常誠懇。比如萊赫人給都護府運來一船工具,都護府就會按照萊赫人的需求,提供一船的瓷器或者琉璃器。如果萊赫人並不需要琉璃器,唐人就會詢問萊赫人需要什麼?萊赫人需要茶葉,那麼在瑞德以北,茶莊就會拔地而起;萊赫人需要鬱金香,在托利亞山脈,唐人的香農就會得到資助,讓他們擴大香田;萊赫人需要絲綢,唐人就會按照萊赫人提供的布樣,召集綉女進行織造。
這一下,各地的城守都帶著不懷好意的笑容,把目光投向了瑞德城的方向。
最初,烏蘇拉人以為這種懸賞是為了獎勵獻寶者,就像是西部領地那樣:為領主提供一條獵犬?有賞;為領主提供一位美奴?有賞;為教士提供一位小男孩?有重賞。諸如此類。
唐人依靠什麼把貨物運到西方來,游泳嗎?
「若唐人首領擊敗了塞米公爵,與他聯盟,烏蘇拉的未來,在諾曼。」
等眾人笑夠了之後,會場就變得無比安靜,比之前還要安靜許多。
和_圖_書烏蘇拉。
前兩年,因為都護府糧食匱乏,不得不委託萊赫商人從西部招來了不少諾曼糧食商人。這些人自稱是萊赫人,但是城內的居民大都知道他們是什麼來頭。這些糧食商人行走在街頭的時候,經常有西部流亡過來諾曼人對他們吐口水,不過這些糧食商人們毫不在意。在西部,他們有大片的莊園,那些領民們只需要一點點糧食就可以頑強地活下去,他們還有許多奴隸,也只用維持在勉強不餓死的境地就好。
可不論那些西部商人怎麼叫囂,他們的烏蘇拉主人,卻還沒決定是否對都護府開戰。
真是可怕,執政官心裏感嘆,老師即便去世了,依舊會讓我心神不寧。
但是在都護府的懸賞,則是獎勵當年養蠶、種麻、紡綢最優者。
烏蘇拉人很有自信控制唐人。只要唐人願意合作,烏蘇拉人會用最美的奴隸、最豪華的遊艇、最名貴的意料、最甘甜的美酒,總之,世界上最奢侈的享樂,把唐人變成他們的附庸!
「是萊赫人,我們身邊的賊,我們身邊的叛徒!」中年人說:「就在我們聚會的時候,萊赫人已經將我們的底細全部說給了唐人聽!我們的布料、布料的成色、布料售賣的城鎮,唐人已經知道的一清二楚。未來,唐人會針對我們。我們生產絲綢,唐人就會生產絲綢,我們生產瓷器,唐人就會生產瓷器,我們從春申運來茶葉,唐人就會運出茶葉!唐人和萊赫人簽訂了盟約,他們把貨物交給萊赫人,讓萊赫人帶著這些貨物,來與我們競爭!」
只要做到了這兩點,那麼兩家還是最好的朋友。烏蘇拉人會滿足都護府小小的要求,武器?沒問題!商船?可以商量!交際花?要多少有多少!都護府要學會服從,要將東方的香料、瓷器、茶葉送到瑞德,交給烏蘇拉人。這才是貿易平衡,這才是對所有人都有好處的事情。至於唐地的那些工坊,還是毀掉吧,它們的貨物不太好,根本比不上烏蘇拉貨,只不過依靠著地利之便,才擊敗了當地的烏蘇拉布料商,這隻是一個巧合罷了。未來,都護府的居民會穿著烏蘇拉的衣料、使用烏蘇拉的工具、接受烏蘇拉軍人的保護、提供給烏蘇拉人原料,這是多麼美好的一個景象!
「對萊赫宣戰?」中年人諷刺地一笑:「皇帝會保護它的!我們在諾曼的生意,立刻就會受到重創。沒有都護府,萊赫人算什麼。我們要教訓的,不是萊赫,而是那個叫做都護府的地方。」
接著,越來越多的聲音都喊叫了起來:「收復尼塔!」「懲罰野蠻人!」
只要認準了這一點,那麼不論唐人怎麼折騰,烏蘇拉人總能滿足他們。
唐城額定的吏員是一樣的,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瑞德城的庶務之多,十倍于別處。
這些糧食商人根本不相信都護府購入糧食,是為了平抑糧價或者是去安撫饑民的。在這些人看來,囤聚糧食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供養軍隊。這種看法在西部的糧食商人中間非常流行,尤其在唐人東征布爾薩的時候達到了頂峰。只不過,當章白羽征服了布爾薩行省之後,卻立刻裁編了軍隊,這倒是讓糧食商人們大感意外。隨著唐軍主要戰事的結束,也因為接連的豐收,都護府對於糧食的需求越來越低。
按照諾曼人的理解,食貨社是徹頭徹尾的市民機構和圖書,類似於獨立商行或者行會聯盟。有了這樣的機構,市民們就能在都護府之外,找到其他的地方發揮能量。商業巨子和各業行會首領,也能繞開都護府,在行業內製定規則。有朝一日,市民們就能像是過去那樣,成為城市中舉足輕重的力量,甚至接管城市,把它變成都護府下的自由市。
都護府草創之初,可用之士不多,少有的俊傑,都分派在「錢糧兵馬」之上。
瑞德城守曾經向章白羽稟報,希望修築一座唐塔,高十三四層,離地十數丈,以顯示都護府的威嚴。不料,這豪情滿滿的請求,卻招致了章白羽的斥責。章白羽讓瑞德城守專心庶務、引導貿易、平穩糧價就好,一幢高塔是帶不來都護府的威嚴的,只會顯得小家子氣。這之後,瑞德城對於城內的「亂相」,便聽之任之了。
食貨郎們最初並不直接參与貿易或者稅收,只作旁觀。這些食貨郎為都護府留下了非常豐富的城鎮生活記錄,瑞德城的物價漲跌、貨物的流入流出、工坊的擴張或者歇業、市民對財貨的偏好和口碑,他們都會一一記錄下來。各地的食貨郎也都在做這些事情,但涉及的範圍卻沒有瑞德城廣,思辨也不及瑞德城深。後來,食貨郎則始給瑞德城守提供一些建議了,比如,他們已經可以預料到一個月內的物價漲跌,並且很明確地告知城守為什麼。此外,食貨郎們還會承擔他們的同行在唐土的指責:平抑糧價。
那塊匾額不是太靠左了就是太靠右了,不是一個角翹起就是另一邊有點遢。
烏蘇拉人知道唐人打仗很不錯,應該不會立刻傾覆的。但是對於貿易和生產,烏蘇拉人卻不把唐人當回事。他們發現唐人很會聚斂財貨,又奉行貿易平衡政策,這對他們來說,便是一個極大的機會。
這樣的手段讓本地的諾曼市民大感驚訝,過去的領主對於糧價的漲跌幾乎不會過問,共和國的執政官們偶爾會在飢荒時出售廉價的糧食,但這都被當成極大的慈善來宣傳,一般是執政官希望討好市民領袖尋求連任的時候才會這樣。
議員嗡嗡議論成一片。
就在一群唐人、歸義人商量著應該如何調整時,一輛馬車快速地從他們後面飛馳而過,濺起了一灘泥水。
可是都護府不一樣,他們並不追求金銀的聚斂。實際上,唐人上下很流行一種奇怪的言論,那就是金銀不能吃喝、不能穿用,沒有財貨,金銀只是漂亮的石頭。這種說法在戰爭時沒錯,可是現在已經和平了,還抱著這種想法,那就太愚蠢了。沒有金銀,如何積累財富呢?
食貨郎制度雖然已經在都護府推開,但食貨郎卻不屬於都護府的官吏體系。他們更像是一群顧問,或者是共和國的執政僱員。
食貨社開設的消息傳開之後,瑞德城的諾曼社區大感興奮。
執政官搖了搖頭,想把這個聲音從腦袋裡面甩出去。
隸屬於都護府內的工坊主,下轄于城守府的佔了六成,利用都護府和萊赫人資助經營的有兩成多,剩下的工坊主則屬於獨立經營。
在都護府的關曹機構並不完善的時候,食貨社可以承上啟下:它有都護府作為依靠,但並不是都護府的常設機構,它可以和商人們按照慣例談判,但不必凡事依靠都護府的吏員。
瑞德城內的市民,不論能寫會算還是只能提供體力,都能獲得不錯的hetubook.com.com報酬,加上瑞德城內的市民娛樂設施非常多,便加劇了都護府各地朝此移民的風潮。
龐大的商人團和工坊主,讓瑞德城內的市民多有獲益。都護府的貿易素來以貨物平衡為目的,出貨入貨大體平衡,這造成了瑞德城內的貨物不斷增加,但物價卻並沒有出現很大的波動。
中年人卻保持著嚴肅的表情。
都護府對於糧食商人們的約束也越來越強烈了。過去,這些糧食商人在城內富比王公,顯赫不下貴族,都護府對於他們在瑞德城的斑斑劣跡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現在,一切都變了。小麥商人和油料商最早被食貨郎們擠出了瑞德,這些商人發現,只要他們敢囤積糧食抬價,市面上立刻就會湧出大批糧食,將糧價抑平,等到他們平價出糧的時候,一切又歸於常態。這些糧食商人紛紛指責唐人公爵是暴君,說他不該用這種惡毒的方式回報救命恩人。
烏蘇拉人刻在骨子裡面的驕傲告訴他們,唐人不論怎麼努力,都不可能在生產貨物的總量上趕上共和國的!
所謂的食貨社,就是由官派的食貨郎主持,但都護府本身並不出面的機構。
別人看著這些,都是當成熱鬧來看。烏蘇拉人和萊赫人卻明白這種做法背後的意義。
因為有都護的允許,瑞德城內最不同於其他城鎮的地方就在於,它有許多市民機構。
從瑞德到欒城,從臨湖到棠城,桑麻莊園在各地興修,大路兩側,富裕的農夫都在想辦法開闢新土。
瑞德城守苦心規劃的甲坊一再崩壞,後來乾脆就劃清了內外城。內城嚴格遵循甲坊制度,沿街居民不得逾越佔據街道,外城則很隨意,只要是籍冊入戶之人,城守便不過問。
不論是烏蘇拉人還是萊赫人,他們都很讚賞這種做法。
都護府打敗西部的糧食商人時,烏蘇拉人只當是運氣,但是當都護府擊敗了烏蘇拉人的布料商時,他們才發現,在不知不覺之間,唐人的布料工坊已經遍布各地了。
托萊、埃蘭或者諾曼人,他們的貿易政策都是以金銀盈餘為目的,為了聚斂更多的金銀,他們不太注重提高國內莊園的物產,卻總是會封鎖某些特殊財貨的流通。托萊人就壟斷了海珠、埃蘭人則是寶石、諾曼人則經常封鎖銅、煤物資的輸出。面對這些國家的時候,大宗的貿易總是難以達成,即便有了大筆的貿易約定,也非常地不穩定。
如果與都護府和解,那麼烏蘇拉人的東方貿易,就從此不再有任何危機可言了。
梯子上的兩個的差役露出了哀莫大於心死的表情:「郎長,請問好了么?」
到了現在,都護府已經發現了問題。
他們看見,不光是執政官抵達了議會,十二人委員會的成員,也追隨著執政官抵達了。
食貨社。
一位烏蘇拉商人記錄,一個唐人女子因為在一箔蠶箱中養出了最多的蠶苗、燙出了最多的絲,結果被賞賜了一畝肥沃的永業田;
唐人都抬頭看著的石門。
一群人扭頭對著那輛馬車大罵:「要撞死人的!」
眾人發出了歡笑,就連執政官也笑了。
這個說法引起了一陣沉默,然後就是哄堂大笑。
會場一片噓聲,許多人都在鄙夷著萊赫人,不自量力地想要動烏蘇拉人的東方貿易,甚至不惜和異教徒結盟。也有人在嘲諷諾曼皇帝,說他連自家的狗也管不了了,居然放任封臣和叛軍結盟。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