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乘著歌聲的翅膀
第十二章 螢之光
他在小白板上寫下了這樣一些字。
「她的唱歌。」
只能是從各個孤島上被徵發來進行戰後各個大城市重建的可憐勞工吧。浮島家被分配在京都,她便是這些被差別團體的後裔。我輕輕向細川亮介確認著我的想法,並問他:「你是在哪裡知道這些的?」
「她演唱的《螢之光》露出了她的外地口音嗎?」我想起還必須把這件事情問清楚,於是從回顧歌曲背景中回過神來,又向「以筆代口」的細川亮介發問道。
原來如此。這或許也是後來在合唱測試時,「認為自己沒有唱錯」的細川亮介被三個人認為「唱錯」時,受打擊如此之大的原因之一吧。其實,《螢之光》也有些必須注意的地方:它也是一首上了年紀的作品,在這個國家推行擴張政策的那一段不可取的時期,這首歌的歌詞也遭到了許多不必要的改動,尤其是反映在第四段的第一句。稻垣先生的原詞是「千島の奧も沖繩も」,但在擴張戰略不斷獲得一些戰果的時代,這句歌詞被不斷地修改以適應新的「幅員」。比如千島、樺太、台灣,都進入過這一句歌詞里。在戰後,這些修改的歌詞理所當然地被打回原形,甚至因為它有過這樣的背景而被部分限制教學和演唱。於是,在戰後的教學中,普遍都僅教到第二段。就算是已經有長期歷史的紅白歌合戰上,這首歌雖然是每年慣例的結束曲,但也只唱前兩段,近幾年更是只演唱最能夠體現依依惜別的第一段便告結束。以至於現在,其實有很多人還不知道《螢之光》的后兩段或后三段歌詞。
「是的。然後她唱了《螢之光》。」這是細川亮介在白板上寫下的下一句話。
「歌詞。」
「是的。」細川亮介搖了搖頭,但他在筆下寫出的卻是認同的答案。看來,他的搖頭並非針對我的答案,而是對他自己的相似遭遇、不同對待而自怨自艾。《螢之光》是直接砍掉了後面的若干節,而《紅蜻蜓和*圖*書》只是從中間抽取了一段。就算是經驗豐富的梅山老師,也沒辦法想出什麼好辦法,來不著痕迹地掩飾『抽取一段』的理由吧。
「她唱得很不錯,但下面有人說她唱錯了,她當場就哭鬧說,她沒有唱錯。」細川亮介似乎對這件事很上心,不惜力地在小白板上寫下了好一長段話。
「那麼最關鍵的,你從浮島繪麻演唱《螢之光》時的哪個細節,看出了她不是本地人,進而有了這樣的聯想和行動打算呢?」
「啊……這我恐怕要收回剛才的話了。我能詳細地問一問,你是怎樣通過她唱歌判斷出她不是本地人的呢?能將這一段的詳情告訴我嗎?如果,你覺得要寫出來的東西太長的話,也可以只寫一些比較重要的關鍵詞在上面。我盡量從你的關鍵詞中去尋找線索。」
「這個答案可能還是太寬泛了一點。能不能說說具體情形,是從怎樣的聲音里作出判斷呢?是話聲、歌聲,還是什麼其他的聲音?」
「那,請告訴我,你不願意說話的原因,是不是因為『你的三個朋友傳了你的外號』?」
「是的。」
「她唱的不是課本上的那一段。」
現在的細川亮介比之我在照片上看到的顯然大了不少,身材已快要和我彷彿,但眼神卻不比照片里那樣活潑,彷彿是這三年多來飽受壓力和質疑的生活已經消磨了他的性情和靈性。他在這樣炎熱的夏天依然身穿長袖,遠看來便給人陰暗和壓抑的感覺。
《螢之光》的第四段有這樣一句詞:「八洲の內の、守りなり」。然而,在明治初期,稻垣先生的原稿中,這個「內」字原來是「外」。這個改動是出於「將重心明確在八洲之內」的考慮,但地理上的確在「八洲」之外的地區,在教授時依然傳唱的是「外」字。在擴張時期,雖然那一句「上至千島,下至沖繩」多有改動,但「八洲」一句始終是「之內」。傳唱「八洲之外」的,能是什
hetubook•com.com
麼人呢?「對了。『課本上寫不下四段歌詞,所以只寫了兩段,而浮島同學唱的是完整版的四段,所以她並沒有唱錯,你們的質疑也沒有錯。』你們的音樂老師,當時說的是不是這樣的說辭呢?」
「您不用這樣捧抬我了。既然你的父親已經說了,那我也不再隱瞞。我在和他們三人的交談中了解到,這次事件的開端,是你察覺到了『浮島繪麻可能不是本地人』,所以才決定展開自己的一系列行動的。但浮島繪麻本人是一個很看重保密,又很在意保守秘密的人,你是通過什麼,才得出『她不是本地人』的判斷的呢?」
憑著白木武雄的一些介紹,我算是探知了一些細川亮介在事件當時的背景。與這個暑假以來經歷的事情有所不同:從明石同學那裡接到這次的委託以來,我居然還沒和委託人見上一面,這在之前都是從未有過的。此前,我雖然在照片上看到過細川亮介,但那只是他本人一個角度。在白木武雄告訴了我這些之後,我越發地希望能夠和現在的細川亮介見上一面,鑒定一下他的現狀究竟如何。
「外」。細川亮介僅僅在小白板上寫了這樣一個字。我頓時明白了他要說的話。
小學課本上無疑只有第一段或一和二段,三四段是絕不會有的。浮島繪麻如果按照她的父母教給她的完全版本唱了前兩段,再接著唱下去的話,的確就會像細川亮介在合唱測試時那樣,有不知道其中就裡的人認為她唱錯歌詞。
「聲音。」
至於他最大的癥結——失語,我決定先從判斷失語的情況入手。以我詢問長輩得到的指點來看,失語的情形有以下幾種:一是喪失聽覺導致無法學習語言;二是由於腦部某些功能受損導致「能聽卻不能說」;三便是心理因素導致的選擇性緘默。細川亮介失語產生的原因無疑便是這最後一種,但選擇性緘默數年來,語言功能同樣也產生減退。為了https://www.hetubook.com.com檢測他的語言功能現在到底是何狀況,我指了指預備在旁邊的小白板,向他道:「我想向你詢問一些問題,應該都能用簡短的幾個字來回答。你把你的回答寫在那個小白板上,可以嗎?」
《螢之光》,這是稻垣千穎先生對一首蘇格蘭民謠另行填詞后形成的曲目。民謠的本名是《友誼地久天長》,是一首讚頌友情的樂章,但稻垣先生的填詞將原詞的意蘊大為更改,我們演唱的《螢之光》更多的是抒發「離別」的情懷。「螢之光」這個曲名,來源於稻垣先生填詞的第一句「蛍の光、窓の雪」。這句歌詞來源於唐土「囊螢映雪」的典故:古時候有兩個窮苦的讀書人,沒有錢買燈和燈油。為了利用晚上的時間讀書,他們一個用比較透明的絲織物裹住許多的螢火蟲;一個來到雪地里利用晚上雪地反射的月光。這兩種方式,現實的試驗已經證明,這樣獲得的光線非常微弱,不可能用來讀書。我至今也是認為「囊螢映雪」無非是腐儒酸丁瞎編出來的故事。但有了千百年的文化積淀,這首以此為開頭的改詞歌現在更多地被運用在畢業時同窗分別的場合。
他點了點頭,在小白板上寫下了「音樂課」和「選人自由演唱」幾個字。我聯繫我小時候在音樂課上的經歷,便向他問道:「這是不是說,事情的起因是在音樂課上選人自由演唱一首曲子的環節?」由於當時年齡還小,老師們也不會把一節課的時間完全用來教授學生任務曲目。在很多老師手上,點名或是自願地讓一些學生從課本里自由選擇一支歌曲來演唱。由於低年級的教學內容大多是童謠,而不少父母已經將或多或少的童謠教給了孩子,所以也不會太過冷場。久而流傳開來,這便成了音樂老師以點帶面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常的手段。再加上老師們心中或多或少有著「女孩子的平均唱歌水平高於男孩子、女孩子被事前教授的童謠也往和-圖-書往比男孩子多」的認知,因此,在點名中選擇女孩子的可能性也比較大。我在小時候,也曾經被音樂老師點名唱歌,但我沒有聲樂天分,並沒有得到老師的好評。浮島繪麻在那個時候被點到,也是毫不稀奇。
細川亮介的父親欣然答應帶著兒子來志賀神社和我們見面。不過,出於環境的考慮,我還是力主將會面地點改在了茶屋「漣」。第二天在靜室中,我如約見到了細川亮介和送他來的父親。這個還在小學學齡的孩子以不尋常的眼光看著我,似乎對我為何能看出他的初衷而感到非常不解。另一頭,細川亮介的父親則以非常客氣,甚至可以說謙卑的態度向我問候,這再一次令我感覺,細川家的大人都是極會說話,為了達到目的,任何架子和姿態都是多餘的。
「那接下來的一個問題,我想請問細川先生:您曾經帶著亮介去各地的心理諮詢機構,他們也該對我剛才的信息有所掌握和察覺才是。那麼,當時他們問出『亮介另有隱情』的時候,採用過哪些方式誘導亮介說出這些隱情?」
「是的。」
「但是,我前些天分別去浮島、新田和白木家各走了一趟,他們三個告訴我說,你在平時也是會傳他們的外號的。既然傳外號已經是你們之間的友情允許範圍之內的小打小鬧,你為何會對這次的外號有如此大的反應呢?所以我要問的是,你是不是在這個外號所涉及的方面『另有隱情』呢?」
在將這個意圖表達給明石同學后,她很快聯絡了細川家。細川家對我最後探究出「細川亮介有可能是想為浮島繪麻屆時的離別做些什麼」的結果很感興趣。沒等明石同學提出接下來的要求,他們便掛斷了電話,似乎是去找細川亮介進行確認。待到他們打回電話併為剛才的衝動抱歉時,我們才知道,細川亮介的母親終於為「幾年來終於得到了孩子對『真意』的一些回答而高興得暈了過去。」
「是的。」
或許,當時的音樂教師使用和*圖*書的是比梅山老師更正確的方法,雖然肯定質疑的孩子,但也通過某種方式告訴大家,浮島繪麻唱得也沒有錯,那首歌的確有後面的歌詞……
「沒有用?那就是把歌詞背下來了嘛,看來浮島繪麻也挺喜歡這首外國歌曲的。」我在見到浮島繪麻時,她正在清唱《竹田搖籃曲》哄著自己的弟弟午睡。當時她也是沒有任何參照的清唱,但唱得和我記憶中的歌詞分毫不差,可見她對歌詞的記憶是值得相信的。這些人都在同一個班上,用的定然是同一個版本的教材,就算《螢之光》的確有不同的歌詞版本,但現在能作為標準答案的不也就是一個嗎?於是我繼續向細川亮介問道:「雖然浮島繪麻唱歌時沒看課本,可大家手邊都該有《螢之光》的課本吧?正確答案只有一個,只消打開課本不就能驗證誰對誰錯了嗎?而且,你又是怎樣從這裏看出浮島繪麻不是本地人的?」
「我想,你是聽白木武雄這個外地人說過,他畢業后要離開霞浦,再加上浮島繪麻唱的是常用於同窗畢業時的《螢之光》,才有了『浮島繪麻畢業后也會離開霞浦』的想法,進而採取了一些行動吧?」我回想了一下在浮島、新田、白木三戶人家中見識到的種種故事,綜合一番之後,向他問出了我最有把握的思路尋求驗證。
「心理醫生們啊。他們有的是誘導式詢問,有的用了催眠,還有的動用了弱電的手段……但這些都不及你嘉茂小姐,在幾個人之間走了一圈,就把他們沒問到的關鍵都問了出來。」
「唱錯了?我記得《螢之光》在很早的小學課本上就能見到吧?」事實也如我所言,《螢之光》是很通行的外國民謠,在小學課本中很早就會被排入教學計劃,在他們二年級的課本上應該能夠見到。「我想,對著課本唱,應該不會有錯吧?」
「可以。」細川亮介寫下了兩個字。
「她沒有用課本。」細川亮介寫道。
「就憑她唱了完整的歌詞,就認為她不是本地人嗎?」